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

氏族略【一】

【臣】等谨按郑志氏族略以三十二类叙得姓受氏之原附以四声缀以总论旁罗古今綦辨且博虽炫多闻而广附会在所不免然伊古姓氏已备见於此矣恭惟我

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

帝统既尊

皇支益衍谨志

国姓於卷首以昭亿万年之鸿业至

国初时攀龙附凤之衆奔走後先或旧属编氓或举族内附首编满洲八旗次列蒙古八旗建师设长制度厘然有条不紊迨

皇上御极之初轸念族姓日繁不有成书将无以知世德所自爰

命廷臣编辑八旗氏族通谱表以地系以名官阶勲绩与八旗列传相为表里於是名位世系昭然可考今以通谱所载考诸往史满洲氏族见於金史者什之三蒙古氏族见於元史者什之一盖閲世既远以姓为氏者或数典未忘而以地为氏者往往混淆莫辨故通谱於瓜尔佳氏载某与某同族凡二十余条於纳喇氏着别族之有三於佟佳氏联汉军而为一谨严详晰兹皆甄载篇中若夫记载之体前纂五朝续志於辽金元分部姓二条今通谱中之以地以姓着者多寡悬殊难以分载爰仍通谱次序编分卷帙约存其略其部姓之见於金元者加案声明继以满洲旗分内高丽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等姓其汉人希姓依五朝氏族例续补

昭代人名而以总论缀於其末凡

赐氏改氏等分为八类以仍前志之例【臣】伏读

圣制八旗氏族通谱序谆谆训迪有云前之人既以忠实勤劳覆帱其後嗣凡兹食旧德而服先畴者其何以无隳厥绪大哉

王言益晓然於氏族之书关系世德淳风者非浅鲜也

谨胪载大略以彰我

朝之族望以备一代之典章为书凡十卷云

国姓

爱新觉罗氏

朝先世发祥於长白山山之东有布库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天女三浴於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命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汝顺流往即其地也与小舠乘之母凌空去子乘舠顺流至河步登?端坐其上时有三姓争雄长日构兵讐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衆衆走视问所自语姓名如母命且曰我天女所生定汝等之乱者衆惊曰此天生圣人也乃交手舁之归三姓遂以女妻之奉为国主其乱遂定於是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传至

肇祖原皇帝居呼兰哈达山下赫图阿拉地二传至兴祖直皇帝子六传位四子

景祖翼皇帝居赫图阿拉地称宁古塔贝勒子五传位显祖宣皇帝为第四子初

景祖才智过人兼长子礼敦英勇尽收五岭东苏克苏瑚河西二百里内诸部由此遂盛再传至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圣圣相承创建帝业垂亿万年无疆之统云

【臣】等谨按爱新觉罗氏

国语以金为爱新觉罗乃姓也满洲系满珠之转音亦称曼珠我

朝龙兴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称

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华言妙吉祥也当时满珠之鸿号万里同符矣至朱果发祥早膺

天眷而

肇祖光复以後寖炽寖昌历

兴祖

景祖

显祖以及

太祖高皇帝瓜绵椒衍本支实蕃逮

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

诏宗人自

兴祖直皇帝出者为

六祖後免其徭役九年

太祖庶子称阿哥

天潢宗派以

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黄带

六祖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以别之乾隆四十七年九月

谕宗室王公之子孙均照例恩给官爵其余闲散一概

给与四品顶带四十八年正月

赐宴乾清宫宗室与宴者共二千人

御制乾清宫大宴宗室联句诗纪其盛焉敬惟

太祖子孙至现在禇英支下之

赐名奉福奉夀凡十一世

兴祖而下至现在觉罗卑幼凡十四世

天潢蕃衍无疆惟庥凡

皇上古稀平格五代一堂洵亘古莫与比隆矣宗室觉罗之外有民觉罗氏其族属之衆者冠以地名如伊尔根舒舒西林通顔之类散处者上加民字以不同於

国姓也【民觉罗各氏并见後卷】若夫

圣祖

神宗

鸿谟大烈举世共仰

日月之光华而宗室王公之贤者勲绪自具

国史宗支别见

帝系兹不备载云

皇朝通志卷一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宋濂
  卷十一·齐四·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一·佚名
  ●卷三·陈洪谟
  ◎妒杀趣闻·李定夷
  ●解脱纪行录·金科豫
  卷十四·傅恒
  卷二·郭居仁
  卷十七·吴缜
  汉纪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2)·司马光
  ●皇朝通典卷三十六·佚名
  卷五十一·雍正
  刘景山·周诒春
  侯景飞·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94 ·佚名

    张耒 夏日十二首 谢守常搜句,陶潜亦效官。 傍溪分水细,过巘得天宽。 布种随蔬陇,寻香到药栏。 野装儿稚笑,绳屦鹿衣冠。 【卷19】 张耒 夏日十二首 久与山川约,那无风月情。 经营原阔

  • 卷四百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一 文洪 对菊 蓐收肃霜威草木咸凋瘁睠兹东篱丛孤芳可人意迎风散奇芬浥露含幽思吾生抱孤僻兹焉独云契醉诵离骚经闲咏柴桑句外慕苟不羁萧然有真味 三

  • 卷五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二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七接武【下之二】武元衡送卢起居相如拥传有光辉何事防干泪湿衣旧府东山余妓在重将歌舞送君归送张司録赴京江南烟塞鸿飞西府文章谢掾归相送汀洲兰杜晚菱歌一曲泪沾

  • 韩忠献公遗事 全文·强至

      公自定武入为枢密使,时仁宗嗣位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事未及行,公秉政,仁宗倦勤甚,势渐逼,更不暇置内学。每进对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预立,以系天下心,语日益深切,前后不可胜数。仁宗终无一言,不喜,亦不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四·陈厚耀

    秦惠文君【亦曰惠王】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史秦本纪】寒泉子对秦惠王曰客有自赵来以约従连横事说大王者为谁惠王曰东周人苏秦也寒泉子曰书十上王不听有之乎曰然其道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五·徐紘

        (明)徐纮 撰    懐逺伯襄毅山公神道碑铭  王伟    书曰天惟纯佑命则商实诗曰维狱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是则上天眷佑人君必赉以非常之佐然后可以成莫大之功有若故特进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山公殆

  • 义和团揭帖·佚名

    一庚子年圣帝鵉语四海风云驾海潮,争权争教又争潮,西风未尽南风起,兵火相连野火烧。天下各省谁为主,满天星斗与孽妖,生灵到底归何处,只见明灯路一条。二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夏月,朝鲜国匪党变乱,因与日本失和,海上交兵,至八月水陆

  • 靖康要録卷二·汪藻

    二月一日皇帝御明堂颁朔 诏聂山充发运使措置军兴粮草应江淮荆浙福建诸路军政兵器并令措置以闻或有差拨并聼聂山节制敢有稽违尽行军法二日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率歩骑万人刼金寨不克而奔三日李纲罢尚书右丞亲征行营司种

  • 二二一 寄谕陈辉祖并各省督抚查明如有应禁书版片印解京销毁·佚名

    二二一 寄谕陈辉祖并各省督抚查明如有应禁书版片印解京销毁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署湖广总督陈<辉祖>、各省督抚,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于现在缴到书内检查得

  • 李琰之传·魏收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为神童。族父司空李冲很是为他自豪,每每与人说:“兴盛我李氏宗族的,不就是这个孩子吗?”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同于自己的孩子。少

  • 浮邱子卷七·汤鹏

      原爱  浮邱子曰:君子积学所以明道,明道所以辨物,辨物所以爱材,爱材所以理政,理政所以济时,济时所以庇国。《诗》曰:&ldquo;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rdquo;是故天下之材,莫不出于君,出于相,出于师,出于友

  • 卷三·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三      宋 杨简 撰邶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

  • 第十五章 25·辜鸿铭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辜讲孔子年老的时候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仍然可以找到一些书,提到公认的历史书籍中所没有记录的一些信息;有马的人愿意借马给朋友来骑,而现在那种机会和相处方式已经荡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七[宋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拈古门明州雪宝山重显明觉禅师二十则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山云。你是甚处人。僧曰。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

  • 静心听佛语·李叔同

    世间挫折都是心魔,我愿意在菩提树下涅槃成佛,纷扰繁杂都在一念之间化作尘埃飘落,从此,一心向佛。佛说(一)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而不得就生出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于是有了心结,唯有放空身心,一切才能化为烟尘消散。一.

  • 解脱道论 第八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八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五问云何慈。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修行。答如父母唯有一子。情所爱念见子起慈。起饶益心。如是于一切众生。慈心饶益心。此谓慈

  • 古代汉语·王力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

  • 中藏经·华佗

    中国古代综合性医书。今本3卷 (或著录1卷、2卷、3卷)。旧题汉·华佗撰。据考系后人伪托之作。本书系中医学重要古典医籍之一。本书成书年代不详,记载见于《补续汉书艺文志》和《后汉艺文志》等。现存最早为 《古今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