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传卷二

宋 胡安国 撰

隐公中

【壬桓王戍元年】四年【齐僖十二晋鄂五衞桓十六弑蔡宣三十一郑庄二十五曹桓三十八陈桓二十六武三十二宋殇公与夷元年秦文四十七楚武二十二】

春王二月莒人伐取牟娄音注【年娄邑此伐国取邑之始杞音起取者收夺之名年娄邑也声罪伐人而强夺其土故持书曰取以着其恶或曰诸侯土地上受之天王下传之先祖所以守宗庙之典籍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强者多兼数圻弜者日以侵削当是时有取其故地者夫岂不可然僖公尝取济西田矣成公尝取汶阳田矣亦书曰取何也苟不请于天王以正疆理而擅兵争夺虽取本邑与夺人之有者无以异春秋之义不以乱易乱故亦书曰取正其本之意也上二年莒人擅兴入向而天讨不加焉至是伐国取邑其暴益肆矣】音注【圻音祈汶音问】

戊申衞州吁弑其君完音注【称臣弑君臣之罪也】

【此衞公子州吁也而削其属籍特以国氏者罪庄公不待之以公子之道使预闻政事主兵权而当国也以公子之道待州吁教以义方弗纳于邪不以贱妨贵少陵长则桓公之位定矣乱何由作州吁有宠好兵而公弗禁石碏尽言极諌而公弗从是不待以公子之道使预闻政事主兵权而当国也春秋之防在于端本清源以衞诗緑衣诸篇考之所谓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者庄公是也其不称公子而以国氏着后世为人君父者之戒尔故传有之曰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音注【尽子忍反】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音注【清衞邑此特相遇之始】

【遇者草次之期古有遇礼不期而会以明造次亦有恭肃之心春秋书遇私为之约自比于不期而遇者直欲简其礼尔简畧慢易无国君之礼则莫适主矣故志内之遇者四而皆书及若曰以此及彼然也志外之遇者三而皆以爵若曰以尊及卑然也其意以为莫适主者异于古之不期而会矣故凡书遇者皆恶其无人君相见之礼也】音注【适丁歴反】

宋公【殇】陈侯【桓】蔡人【宣】衞人【州吁】伐郑音注【此诸侯会伐之始亦东诸侯分党之始于是齐郑一党也鲁宋陈蔡衞一党也东诸侯分党而天下始多故矣】

【春秋之法诛首恶兴是役者首谋在衞而以宋主兵何也前书州吁弑君其罪已极至是阻兵修怨勿论可也而邻境诸侯闻衞之有大变也可但已乎陈恒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者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之三子告不可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然则邻有弑逆声罪赴讨虽先而后闻可矣宋殇不恤衞有弑君之难欲定州吁而从其邪説是肆人欲灭天理非人之所为也故以宋公为首诸国为从示诛乱臣讨贼子必先治其党与之法也此义行为恶者孤矣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音注【从才用反】

秋翚帅师音注【此大夫专将之始翚音挥】

【按左氏诸侯谋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人请以师防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易曰履霜坚冰至履霜隂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宋人来乞师而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而公非许其辞而弗许义也翚以不义强其君固请而行无君之心兆矣夫公子公孙升为贵戚之卿者其植根胶固难御于异姓之卿况翚已使主兵而方命乎隐公不能辩之于早罢其兵权犹使之帅师也是以及钟巫之祸春秋于此去其公子以谨履霜之戒】

防宋公陈侯蔡人衞人伐郑

【春秋立义至精词极简严而不赘也若曰翚帅师会伐郑岂不白乎再序四国何其词费不惮烦也言之重词之复其中必有大美恶焉四国合党翚复会师同伐无罪之邦欲定弑君之贼恶之极也言之不足而再言圣人之情见矣天地造物化工运其神春秋讨贼圣笔写其意再序四国而诛讨乱臣之法严矣】

九月衞人【石碏】杀州吁于濮音注【濮音卜陈地也】

【伐郑称人青词也杀州吁称人众词也知然者伐郑之役公孙文仲为主将而变文称人则是指国人聴州吁号令从文仲而南行者也故曰责辞其杀州吁则石碏谋之而使右宰丑涖也变文称人则是人皆有欲讨贼之心亦夫人之所得讨也故曰众词公羊子曰称人者何讨贼之词也其义是矣于濮者悯衞国之人着诸侯之罪也衞人失贼而曰着诸侯之罪何也夫州吁二月弑君而不能即讨者縁四国连兵欲定其位故久然后能杀之于濮耳非诸侯之罪而何夫以讨贼许众人而以失贼罪邻国与贼者寡矣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音注【碏七畧反】

冬十有二月衞人立晋音注【桓公弟宣公立】

【人众词立者不宜立也晋虽诸侯之子内不承国于先君上不禀命于天子众谓宜立而遂自立焉可乎故春秋于衞人特书曰立所以着擅置其君之罪于晋絶其公子所以明专有其国之非以此垂法而父子君臣之义明矣未有为子而不受之父也未有为诸侯而不受之王也】

【癸桓王亥二年】五年【齐僖十三晋鄂六奔衞宣公晋元年蔡宣三十二郑庄二十六曹桓三十九陈桓二十七武三十三宋殇二秦文四十八楚武二十三】

春公观鱼于棠音注【棠鲁地】

【齐景公问于晏子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对曰天子适诸侯曰廵狩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是故诸侯非王事则不出非民事则不出今隐公慢弃国政逺事逸游僖伯之忠言不见纳亦已矣又从而为之辞是緃欲而不能自克之以礼也能无钟巫之及乎特书观鱼讥之也】音注【放上声】

夏四月葬衞桓公

【衞乱是以缓鲁往会故书圣人存而弗削者弑逆之贼讨矣諡者行之迹所以纪实徳垂劝戒也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失位而见弑何以为桓列爵惟五皆王命也衞本侯爵何以称公见臣子不请于王而私自諡尔程氏曰正终大事也必于正寝而不殁于妇人之手岂苟然乎死而加之不正之諡知忠孝者不忍为也春秋于邦君薨正以王法而书卒至于葬则从其私諡而称公或革或因前以贬不臣顺之诸侯后以罪不忠孝之臣子词显而义微皆所以遏人欲存天理大居正也】

秋衞师入郕音注【郕小国音成】

【称师者纪其用众而立义不同有矜其盛而称师者如齐师宋师曹师城邢之类是也有着其暴而称师者楚灭陈蔡公子弃疾主兵而曰楚师之类是也有恶其无名不义而称师者次于郎以俟陈蔡及齐围郕之类是也衞宣继州吁暴乱之后不施徳政固本恤民而毒众临戎入人之国失君道矣书衞师入郕着其暴也】

九月考仲子之宫音注【仲子桓母也】

【考者始成而祀也其称仲子者惠公欲以爱妾为夫人隐公欲以庶弟为嫡子圣人以为诸侯不再娶于礼无二适孟子入惠公之庙仲子无祭享之所为别立宫以祀之非礼也故因其来赗而正名之曰仲子之赗因其考宫而正名之曰仲子之宫而夫人众妾之分定矣隐公摄让之实辨矣桓公篡弑之罪昭矣存则以氏系姓以姓系号殁则以諡系号以姓系諡者夫人也存不称号殁不称諡单举姓字者妾也凡宫庙非志灾失礼则不书】音注【适音嫡为去声】

初献六羽

【初献六羽者始用六佾也不谓之佾而曰羽者佾干羽之总称也羽以象文徳干以象武功妇人无武事则独奏文乐故谓之羽而不曰佾也初者事之始鲁僭天子之礼乐旧矣是成王过赐而伯禽受之非也用于大庙以祀周公已为非礼其后羣公皆僭用焉仲子以别宫故不敢同羣庙而降用六羽书初献者明前此用八之僭也诸侯僭于上大夫僭于下故其末流季氏八佾舞于庭而三家者以雍彻上下无复辨矣圣人因事而书所以正天下之大典】

邾人郑人伐宋

【接左氏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则主兵者邾也故虽附庸小国而序乎郑之上凡班序上下以国之小大从礼之常也而盟会征伐以主者先因事之变也然则衞州吁告于宋以伐郑事与此同而圣人以宋为主者何此春秋拨乱之大法也凡诛乱臣讨贼子必深絶其党】

螟音注【螟音冥】

【虫食苖心曰螟食叶曰螣食节曰贼食根曰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诗去螟螣害稼也春秋书螟记灾也圣人以是为国之大事也故书而近世王安石乃称为人牧者不必论奏灾伤之事亦独何哉甚矣其不讲于圣人之经以欺当年而误天下与来世也】音注【蟊莫侯反去上声】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音注【彄苦侯反鲁大夫也书卒不书葬葬者臣子之事非公家所及】

【按左氏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以公羊三世考之则所传闻之世也而书日见恩礼之厚明矣公将如棠观鱼者僖伯諌而不聴则称疾不从可谓忠臣矣葬之加一等夫是之谓称然隐公不敢忘其忠而不能聴其言与郭公善善而不能用至于亡国一也其及宜矣】音注【称去声善善上善去声】

宋人伐郑围长葛音注【长葛郑邑此书围之始】

【围者缳其城邑絶其往来之使禁其樵采之途城守不下至于经年而不解诛乱臣讨贼子可也长葛郑邑何罪乎书围于此而书取于后宋人之恶彰矣】

【甲桓王子三年】六年【齐僖十四晋哀侯光元年衞宣二蔡宣三十二郑庄二十七曹桓四十陈桓二十八武三十四宋殇三秦文四十九楚武二十四】

春郑人来输平音注【和而不盟曰平书输平以志诸侯之合书及郑平以志诸侯之散诸侯合而天下始多故矣】

【轮者纳也平者成也郑人曷为纳成于鲁以利相结解怨释仇离宋鲁之党也公之未立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元年及宋盟于宿四年遇于清其秋会师伐郑即宋鲁为党与郑有旧怨明矣五年郑人伐宋入其郛宋来告命鲁欲救之使者失辞公怒而止其冬宋人伐郑围长葛郑伯知其适有用闲可乗之隙也是以来纳成耳然则善之乎曰平者解怨释仇固所善也输平者以利相结则贬矣曷为知其相结之以利也后此郑伯使宛来归祊而鲁入其地会郑人伐宋得郜及防而鲁又取其二邑是知输平者以利相结乃贬之也诸侯修睦以蕃王室所主者义尔茍为以利使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诸侯必曰何以利吾国大夫必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必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不至于篡弑夺攘则不厌矣故特称输平以明有国者必正其义不谋其利杜亡国败家之本也】

夏五月辛酉公防齐侯盟于艾音注【艾齐地此齐鲁交好之始】秋七月

【四徳备而后为干故易曰乾元亨利贞一徳不备则乾道熄矣四时具而后成岁故春秋虽无事首时遇则书一时不具则岁功亏矣既书时又书月者时天时也月王月也书时又书月见天人之理合也易不云乎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若夫上下异致天人殊观圣学不传而春秋之义隐矣】

冬宋人取长葛

【宋人恃强围邑久役大众取非所有其罪着矣在王朝不能施九伐之威在列国不能修连帅之职郑人土地天子所命先祖所受不能保有而失之是上无天王下无方伯而郑亦无君也宋人强取以王法言不可胜诛以天理言不善之积着矣初穆公属国于与夷使其子冯出居于郑殇公既立忌冯而伐郑不亦逆天理乎春秋序宋主兵以殇公之罪重也明年郑人伐宋序邾为首以郑伯之罪轻也至是宋又举兵伐郑而围其邑肆行暴虐不善之积已着而不可解矣其见弑于乱臣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凡此类皆直书于防按其行事而善恶之应可考而知天理之不诬者也】音注【属章欲反应去声】

【乙桓王丑四年】七年【齐僖十五晋哀二曲沃武公称元年衞宣三蔡宣三十四郑庄二十八曹桓四十一陈桓二十九武三十五宋殇四春文五十楚武二十五】

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叔姬伯姬之娣非夫人也则何以书古者诸侯一娶九女必格之同时者所以定名分室乱源也今叔姬待年于宗国不与嫡俱行则非礼之常所以书也眉山苏辙以谓书叔姬贤之也若贤不得书必贵而后书则是以位而蔑徳也小国无大夫至于接我则书是位不可以废事也位不可以废事而独可以废贤乎如叔姬不归宗国而归于酅以全妇道贤可知矣贤而得书亦春秋之法也】音注【苏辙字子由有集传十二卷酅邑名音兮】

滕侯卒

【滕侯书卒何以不葬怠于礼弜其君而不葬者滕侯宿男之类是已古者邦交有常制不以国之强弱而有谨慢也不以情之踈密而有厚薄也春秋之时则异于是晋北国也楚南邦也地非同盟而亲往俟其葬滕邻境也宿同盟也讣告虽及而鲁不之恤岂非以其壤地褊小乎怠于礼而不往弱其君而不会无其事而阙其文此鲁史之旧也圣人无加损焉存其卒阙其葬义自见矣卒自外録不卒非外也葬自内録不葬非内也】

夏城中丘音注【中丘鲁邑此书城之始】

【程氏曰为民立君所以养之也养民之道在爱民力民力足则生养遂教化行风俗美故为政以民力为重也春秋凡用民必书其所兴作不时害义固为罪矣虽时且义亦书见劳民为重事也人君而知此义则知慎重于用民力矣凡书城者完旧也书筑者创始也城中丘使民不以时非人君之心也】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音注【此齐聘之始】

【兄弟先公之子不称公子贬也书盟书帅师而称兄弟者罪其有宠爱之私书出奔书归而称兄弟者责其薄友恭之义攷于事而春秋之情可见矣年者齐僖公母弟也程氏谓先儒说母弟者盖縁礼有立嫡子同母弟之文其曰同母盖为嫡耳非以为加亲也此义不明久矣僖公私于同母宠爱异于他弟施及其子犹与嫡等而襄公绌之遂成篡弑之祸故圣人于年来聘特变文书弟以示贬焉郑语来盟黒肩帅师皆罪其私也书云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天惟与我民葬大泯乱陈光奔楚而称弟不念鞠子哀矣盗弑衞絷而称兄其亦不念天显矣秦鍼宋辰皆责其薄也仁人于兄弟絶偏繋之私笃友恭之义人伦正而天理存其春秋以训天下与来世之意也】

秋公伐邾音注【此伐邾之始】

【奉词致讨曰伐按左氏公伐邾为宋讨也宋人先取邾田故邾人入其郛鲁与仪父则元年盟于昧矣邾人何罪可声特托为词説以伐之尔经之书伐非主兵者皆有言可执见伐者皆有罪可讨也传曰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鲁为宋讨非义甚矣而称伐邾所谓欲加之罪者也而不知渝昧之盟不待贬而自见矣】音注【昧音蔑】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音注【凡伯周卿士几本作泛音凡此周聘之始】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音注【楚丘卫地】

【国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见其以徒众也楚丘卫地以归易辞也于楚丘者罪衞不救王臣之患以归者罪凡伯失节不能死于位也周之秩官敌国賔至闗尹以告候人为导司徒具徒司寇诘奸佃人积薪火师监燎其贵国之賔至则以班加一等益防至于王吏则以官正涖事今凡伯承王命以为遇賔于卫而戎得伐之以归是蔑先王之官而无君父也故旄丘録于国风见衞不能修方伯之职也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见衞不救王臣之患也为狄所灭则有由矣】

猜你喜欢
  堅白論·谢绛
  读书续録卷一·薛瑄
  卷一○○·邱濬
  卷一六·邱濬
  卷五·袁俊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卷三十七·卫湜
  卷二十八·郑玉
  卷一·黄伦
  卷二十六·高闶
  卷六·李光坡
  卷十·李钟伦
  明高僧传叙·如惺
  佛 学·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四·彭定求

        卷804_1 【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卷804_2 【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鱼玄机   羞日遮

  • 卷七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八 宋 陆游 撰 感旧 莫笑山翁老欲僵壮年曾及事高皇雕戈北出戍穷塞华表东归悲故乡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纷纷谤誉何劳问但觉邯郸一梦长【齐民要术曰智如禹汤不如更尝】 东园 车

  • 卷十二·沈德潜

    ☆朱彝尊字锡鬯,浙江秀水人。明太傅讳国祚曾孙。康熙己未,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著有《曝书亭集》。○竹先生生平好古,自经史子集及金石碑版,下至竹木虫鱼诸类,无不一一考索。纂述如《经义考》、《日下旧闻》

  • 41.杜甫:五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列传第二 后妃下·房玄龄

    元敬虞皇后 豫章君 明穆庾皇后 成恭杜皇后 章太妃 康献褚皇后 穆章何皇后 哀靖王皇后 废帝孝庾皇后 简文宣郑太后 简文顺王皇后 孝武文李太后 孝武定王皇后 安德陈太后 安僖王皇后 恭思褚皇后 元敬虞

  •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蔡东藩

      却说建武六年复月,光武帝因关东平定,乃拟西略陇蜀,先抚后攻。蜀地为公孙述所据,称王称帝,自霸一方。惟陇西一带,要算隗嚣为西州领袖,名盛一时。公孙述两见前文,隗嚣为西州大将军,见十一回。嚣前曾附汉,助击赤眉,尝受汉大司

  • 卷第二百八十七·胡三省

    后汉纪二〔起强圉协洽(丁未)五月,尽着雍涒汉(戊甲)二月,不满一年。〕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九四七)〕1五月,乙酉朔,永康王兀欲召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所馆者,兀欲所馆之地。〕兀欲

  • 读礼通考卷八十八·徐乾学

    葬考七山陵一三秦记秦谓天子坟曰山汉云陵亦通言山陵言髙大如山如陵太昊伏羲氏帝王世纪葬南郡九域志单州有伏羲冢路史葬山阳【注帝冢在山阳髙平襄阳之境】文献通考葬宛丘【注在陈州】女娲氏戴延之西征记潼闗直北隔河望

  • 郑成功传·佚名

    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芝龙有弟三:芝虎、鸿逵、芝豹。芝虎与刘香搏战死。鸿逵初以武

  • 卷之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三十一章 首都革命·冯玉祥

    吴佩孚自第一次奉直战争获胜,即目空一切,又和段祺瑞一样,做起了武力统一的迷梦。贿选告竣,曹仲三被捧上台,他更是意气骄盈,一手遮天,处心积虑地进行着他的狂妄的企图。此时他以黄河流域为根据地,攫取直鲁豫巡阅使之职,复伸张势

  • 萧岿传·令狐德棻

    萧岿字仁远,是萧鮞的第三个儿子。机敏善辩而有文采。善于安抚驾御部下,能得到部下的欢心。继位的元年(562),尊奉其祖母龚太后为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生母曹贵嫔为皇太妃。当年五月,其太皇太后驾崩,谥为元太后。九月,

  • 卷一百二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厍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冠婚丧礼】鲁襄公九年公送?侯?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于沙随之年寡君以生?侯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生子礼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

  • 卷九十一 礼八·黎靖德

      ◎杂仪   自三代后,车服冠冕之制,前汉皆不说,只后汉志内略载,又多不可晓。以下服。   古者有祭服,有朝服。祭服所谓鷩冕之类,朝服所谓皮弁、玄端之类。天子诸侯各有等差。自汉以来,祭亦用冕服,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

  • 提要·崔寔

      严可均曰:《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寔字子真,一名台,字符始。涿郡安平人。高

  • 自我批评的难得·孔子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①者也。” 【注释】 ①讼:责,责备。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作自我批评的人。” 【读解】 不知孔子怎样看待他的优等学生之一曾子,因为

  •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七门(五分法身义 五眼义 六通义 十力义 十号义 十八不共法义 百四十不共法义)五分法身义四门分别(一释名 二辨相 三三学分别 四三聚分别)第一释名。五分法身

  • 卷第十·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十侍者 行导 编书问与公路黄孝廉(讳一铎)有身则苦生生老病死乃人人所同有者人命无常促於呼吸百年亦易竟也况刹那刹那念念生灭无刻不处生死中而不自猛省盖为无明所覆世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