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一      元 朱倬 撰

国风

十五国风诗中开卷第一义也敢问其次第何以分邶鄘卫何以次二南之後且邶鄘入卫诗皆为卫而作何以犹存邶鄘之名郑自有风矣桧诗皆为郑作何以犹谓之桧唐风晋风也何以不谓之晋而谓之唐魏风皆为晋作何以犹谓之魏平王以後之诗何以谓之王风周公之诗何以系之於豳欤敢问

十五国风之次第孔氏谓旧无明说当依程氏之说荅之卫首灭邶鄘故邶鄘之诗皆为卫作而犹存邶鄘之名者不与卫之灭国也故为变风之首焉严氏谓二南以正家为先而柏舟以下诸诗皆夫人失位而作此二南之变也此说亦甚有理晋风谓之唐者仍其始封之旧号桧之於郑魏之於晋则亦邶有邶音鄘有鄘音之比如邶鄘卫之例焉东迁以後雅自降而为风周公之诗附於七月之後以明变之可正也

孔氏曰周召风之正经固当为首自卫而下十有余国编比先後旧无明说

程氏曰诗有四始而风居首风风也其风动於人犹风之吹物入物故曰风本乎一人而成乎国俗谓之风?於正理而形於天下谓之雅称美盛德与告其成功谓之颂先之家及於政以底成功其叙然也

诸国之风先後各有义周南召南陈正家之道以风天下人伦之端王道之本风之正也故为首二南之风行则人伦正朝廷治二南之风变则礼义废风俗坏天下治乱在风而已及乎周道衰政教失风遂变矣於是诸侯擅相侵伐卫首并邶鄘之地故为变风之首推其本则王道失上下乱风遂变矣言其迹则相吞灭而後王道絶卫首恶也故一国之诗而三其名得於卫地者为卫得於邶鄘者为邶鄘所以见其首乱也

董氏曰风首卫且先邶鄘以着灭也

刑政不能治天下诸侯放恣擅相并灭王迹熄矣故雅亡而为一国之风

董氏曰诸侯至於灭国王政不行矣谓天下无王可也故以王风叙卫下

先王之制苟能守之足以统临天下废法失道则王畿之内亦不能保郑本畿内之封因周之衰遂自为列国故次以郑君臣上下之分失则人伦乱人伦废则入於禽兽人君身为禽兽之行其风可知故次以齐天下之风至於如此则无不乱之国无不变之俗魏舜禹之都唐帝尧之国久被圣人之化渐成美厚之俗历二叔之世而遗风尚存今亦变矣故因其旧名而谓之唐所以见意唐魏之风且变则先代之风化中国之礼义消亡极矣是以夷狄强大天下亦相胥而夷矣故次以秦秦之始封秦谷西戎之地国乱乃东侵而始大其俗尚夷故美其始有车马礼乐而刺其未能用周礼也礼义之俗亡夷狄之风行先圣王之流风遗俗尽矣故次以陈陈舜之後也圣人之都风化所厚也圣人之国典法所存也王泽竭而风化熄矣夷道行而典礼亡矣天下之所以安且治者圣人之道行也圣人之道絶则危亡至矣人情廹於危亡则思治安故思治者乱之极也桧曹惧於危亡而思周道故为乱之终

孔氏曰桧曹国小而君奢民劳而政僻季札之所不讥国风次之於末宜哉

乱既极必有治之之道危既甚必有安之之理自昔天下何尝不拯乱而兴治革危而为安周家之先由是道也其居豳也趋时务农以厚民生善政美化由兹而始王业之所以兴也故次以豳

孔氏曰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故次於衆国之後小雅之前非诸国之例也

邶鄘卫何以居变风之首

郑谱曰作者各有所伤从其国本而异之为邶鄘卫之诗焉

孔疏曰既以卫国为首并邶鄘则卫之所灭故邶鄘先卫也

程子曰诸侯擅相侵伐卫首并邶鄘之地故为变风之首

朱子曰邶鄘必存旧号者岂其声之异欤

严氏曰夫妇之经万化之原关雎鹊巢为三百篇纲领风之正也反乎此者变也邶鄘卫皆卫风也卫祸基於衽席覃及宗社居变风之首二南之变也王道盛则诸侯不得擅相并存邶鄘之名不与卫之灭国也邶列其右卫後於郑世次也

邶鄘入卫诸诗皆为卫作何以犹存邶鄘之名与桧风之为郑诗魏风之为唐诗果何所考

朱子曰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卫有卫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有鄘音者系之鄘有邶音者系之邶

魏本姬姓其灭於晋无疑按其篇中且有公行公路又皆晋官名又恐魏亦尝有此官然彼不可考不若晋之有考也

又按祝融氏名黎其後八姓惟妘姓郐者居其地孔氏曰谱以郑因虢桧之地而国之左传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是与周同姓也闵元年云晋侯作二军以灭耿灭霍灭魏是为献公所灭也既而以地赐大夫毕万自是晋魏氏至魏斯为诸侯

严氏曰魏唐无淫诗盖犹有先代之风化焉

辅氏曰邶鄘之地既入卫其诗皆为卫事而犹繋其故国之名先儒说虽多而先生初疑其声之异今但以为不可考者盖此本不繋诗之大义又它无所考不若阙之为得也

诗十五国风之次序季札所闻於鲁者与今诗之次序何以不同且夫子删诗其序既定万世无异辞矣而郑诗谱所序十五国风之次又不同何欤

季札所闻国风之次第在夫子未删之前诗谱之作亦有意如桧先於郑则依邶鄘先卫之例也

孔子删诗十五国风次序与季札所观郑氏诗谱何以不同

欧阳氏曰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桧曹此孔子未删之前周太师诗次第也

季札观乐於鲁次叙如此

周召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今诗次第也周召邶鄘卫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王此郑氏诗谱次第也

孔氏曰谱以郑因虢桧之地而国之先谱桧事然後谱郑王在豳後者退就雅颂并言王世故耳

然孔子以豳风居变风之後者合同文中子之说也昔程元问於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臣相诮其能正乎成王终疑周公则风遂变矣非周公至诚其孰卒正之哉元曰居变风之末何也曰夷王以下变风不复正矣夫子盖伤之也故终之以豳风言变之可正也唯周公能之故系之以正变而克正危而克扶始终不失其本其惟周公乎系之豳远矣哉观於文中子之言则孔氏之说当矣

十五国风终於豳而朱子引吕氏说以为变风终於陈灵何耶

今按变风终於陈灵以时世而言也诗自文武开基至鲁僖公凡四百年陈灵当夏氏之乱乃宣公九年十年之间为变风之终

文中子曰夷王以下变风不复正矣夫子盖伤之也故终之以豳风言变风之可正也唯周公能之故系之以正变而克正危而克扶始终不失其本其惟周公乎系之豳远矣哉

终於豳者以其变之可正乃夫子删诗之意也正当以所録文中子问荅为说

谓变风之终於陈灵者盖以时世而言以其後之不复有诗也

又按春秋传陈灵公於鲁宣公十一年为徵舒所弑其後无诗

十五国风夫子删诗所定其说然欤然二南则周公制礼作乐时定之矣黍离以下十篇王降为风始於何人所定欤夫子有德无位不敢作礼乐也抑或因其旧而不改欤

【阙】

集传於国风之下曰风者民俗歌谣之诗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而列之乐官则天下诸侯宜皆采诗以贡矣而今诗止十五国风其余诸侯岂独不采之以贡天子乎微如曹桧且有诗矣大如宋鲁乃独无诗乎借曰诸国有诗夫子删之而夫子以前季札所观亦止此数国何以通其说乎

诸国无风既无所考宋鲁无风所以宠异之也然诗经夫子删定後世无以议为也

二南

周南召南周召二公之采地也召南有召公之诗周南何以无周公之诗欤周公之诗何以列之豳风欤且周召二公股肱周室而江汉之诗曰文武受命召公维翰召旻之诗曰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皆独言召公而不及周公何欤

周南皆述后妃之事而本於文王身修家齐之功故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周公之诗宜难厠於其间也七月一诗周公所作而系之以豳此周公诸诗所以类附之也周召二公股肱周室诗人岂不知之而周公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一家之亲可以不言而召公之功不可以不言也 观成王以天子礼乐祀周公非召公所有也则周公之功可知矣

二南正家之道故使邦国至於乡党皆用之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则人君所以燕其友者乃亦为上下通用之乐何欤

【阙】

周南召南朱传以为周公制作时所定也甘棠思召伯当在康昭之世以是求之鲁诗得无亦有取乎

【阙】

诗集传於周南之下谓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甫始居岐山之阳豳风之首其说亦然则后稷至武王十六世明矣又谓契十四世而汤有天下夫稷与契同时者也契至汤四百余年已十四世汤又六百余年而武王始兴稷至武王乃止十六世契之後世代何促而稷之後世代何长欤抑它有所考欤

朱子尝辨史记之疑有曰若以为汤与王季同世由汤至纣凡十六传王季至武王才再世尔是文王以十五世之祖事十五世孙纣武王以十四世祖而伐之岂不甚谬戾耶况於集传中亦明言诗之文意事类可以思而得其时世名氏则不可以强而推今朱子从史以释经虽有可疑亦非凿空妄说以欺人盖有所本矣当阙所未详也

诗言之子于归大槩指女子之嫁者而言也九罭云我觏之子则东人指周公而言裳裳者华云我觏之子则天子美诸侯之语车攻所言之子则指有司鸿鴈所言之子则流民相谓之语岂之子二字无分於男女贵贱欤

古人质实简朴故之子二字上下男女皆通称焉如尔女其君之类後人其敢用之乎

羔羊之皮召南以为大夫之服羔裘逍遥郐风又以为诸侯之服何欤

羔裘之服通上下用之但君用纯物臣则杂以它物饰之观於郑风羔裘豹饰之诗可见矣故羔羊之皮乃大夫有饰之服也羔裘逍遥乃诸侯纯用之服也故一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则信乎为有饰之服矣一则曰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则信乎为纯用之服矣然则召南以为大夫之服也固宜桧风以为诸侯之服也亦当复何疑哉

何彼穠矣有平王之孙之语则东迁以後诗矣何以不繋之王风而系之召南七月鸱鴞东山诸诗周公所自作伐柯九罭等诗东人为周公作者也何以不系之周南而系之豳风乎

何彼穠矣或是错简而见於召南 周南诸诗则皆述文王后妃之化无缘以周公之诗置其间也 七月一诗周公所作而系以豳风故凡周公所自作及东人为周公而作之诗因以类附焉

二南周公制作之时所定也何彼穠矣言平王之孙甘棠思召伯又杂以後世之诗何欤王姬之肃雝公子之振振矣不列之周南而列之召南何欤

【阙】

国风有以王言者为王前驱王于兴师王姬之车平王之孙是也大雅有以公言者公尸燕饮是也国风一国之诗何以言王大雅天子之诗何以言公欤

侯国而称王侯国之僭也其春秋之世欤王姬之车则天子之女也其错简之诗欤 周称王而曰公尸盖因其旧如秦已称皇帝而其男女犹称公子公主也然禴祀烝尝于公先王则自后稷以下至公叔祖固皆称公也

诗经疑问卷一

 

猜你喜欢
  孟子师説卷下·黄宗羲
  卷四·陈傅良
  第八章 12·辜鸿铭
  卷十一·湛若水
  卷十五·朱鹤龄
  卷十八·傅逊
  卷七·傅恒
  卷十一·姚炳
  君臣·慎到
  哀公·哀公八年·左丘明
  第五·佚名
  卷三百六十六·佚名
  大雲初分智健度第三十一·佚名
  卷第三十二·智旭
  央掘魔罗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高翥·唐圭璋

      翥字九万,号菊磵,馀姚人。孝宗时游士。有信天巢遗稿。   秋日田父辞   二首   啄黍黄鸡没骨肥。绕篱绿橘缀枝垂。新酿酒,旋裁衣。正是昏男嫁女时。   又   当妇挼蓝旋染裙。大儿敲葛自浆巾。新摘摘,笑欣欣

  • 第一折·佚名

    (徐宁薄蓝上,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宋江哥哥手下第十二个头领,金枪教手徐宁是也。俺宋江哥哥每一月差一个头领下山,去打探事情。头一个月差关胜下山,去了个月程期,不见上山。宋江哥哥又差某徐宁接应关胜去。到这权家店支家

  • 卷350 ·佚名

    苏轼 赠上天竺辩才师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

  • 第九场·田汉

    报告员:新群那天晚上救回了那个因偷人剩饭而挨打的小毛头,这孩子成了她的学校的第一个学生。一个颇大的前楼现在成为弄堂小学的筹备处,也是现在新群的工作、生活的地方。〔新群正在辛勤地写钢板,外面小孩踢球,一个小皮球从

  •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欧阳修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少以廕补隋右勋侍。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岁余,以赎论,因亡命,盗马自给。至太原,阴事高祖。又察太宗资度非常,益自托。由是蒙亲礼,出入连骑,间至卧内。兵将举,弘基

  • 1943──中華民國三十二年癸未·郭廷以

      1﹐1(一一,二五)蔣委員長慰勞榮譽軍人,並發表告榮譽軍人書。   1﹐2(一一,二六)   甲、日軍陷安徽臨時省治立煌縣,另支陷太湖(報復12﹐18事件)。   乙、威爾基演說,主成立聯合國大會。   1﹐4(一一,二八)   甲、日軍陷安徽桐城。

  •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一·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七年壬午秋七月至八年癸未八月】  崇徳七年秋七月己巳朔编锦州松山杏山新降兵民  太宗命以锦州松山杏山新降官属兵丁分给八旗之缺额者其余男妇防穉共二千有竒编发盖州为民又古男妇防稚共四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七·王祎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济自广陵韩擒虎济自横江甲申若弼败陈师于蒋山攻宫城擒虎执陈主叔宝丙戌晋王广至建康施文庆沈客卿等皆伏诛癸巳遣巡抚陈州郡周罗防等亦降陈亡【以陈隋本纪举要厯补遗王通元经修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弘治元年八月壬辰朔唐世子弥鍗乞敕词臣为其父庄王撰墓铭礼部言各王府旧无词臣撰铭事例不可从 上贻书世子知之○罢五军营左掖坐营广平侯袁辂右掖坐营都督同知白王巳先是二营缺官英国公张懋襄城侯李瑾疏举辂王巳二人堪

  • 卷之八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于忠传·魏收

    于祚之弟于忠,字思贤,本来字千年。年轻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之职。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刑政颇为严峻,其左右侍臣,不少人由于对她稍有指责而被治罪。于忠为人朴直少言,所以始终没有犯什么过失。太和年间,被授予武骑侍郎之职,因此赐名

  • 吴允诚传·张廷玉

    吴允诚,蒙古人,名叫把都帖木儿,居住甘肃塞外一个名叫塔沟的地方,官任到平章。永乐三年,他与党羽伦都儿灰率领妻儿以及部落五千、马驼一万六千匹,因宋晟的招安来归附。皇上因蒙古人多同名,应赐给他们姓名以示区别。尚书刘俊请

  • 玉坡奏议巻一·张原

    明 张原 撰时政疏臣无似误防圣恩擢居言路日月云逾防涘莫报昼夜殷忧图惟致私顾言语嗫嚅莫能自効窃惟以言为职以谏为名上自朝廷远及边陲政事失得生民利病举所当言即言不尽中犹愈无言也臣窃观今天下之事弊縁法久事以时

  • 冯庆桂·周诒春

    冯庆桂 字千里。生于广东广州。未婚。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农业。光緖三十四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二年。得硕士学位。宣统三年。著书论美国棉纱厂及中国仿行之办法。得博士学位。为世界会及美京

  • 卷十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天子佩【白玉玄組綬】諸侯佩【山玄玉朱組綬】大夫佩

  • 书序·王顼龄

    集传汉刘歆曰孔子修易序书班固曰孔子纂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今考序文于见存之篇虽颇依文立义而识见浅陋无所发明其间至有与经相戾者于已亡之篇则依阿简略尤无所补其非孔子所作明甚顾世代久逺不可复知然孔安国虽云

  • 卷第九·宗密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九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十二上 (弥勒菩萨所问之一。十唱九十二偈。依金鼓忏悔发愿)。 叹佛 我今稽首一切智  三千世界希有尊  种种妙好皆严饰  色如琉璃净无垢  犹如

  • 铁冠图·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新镌绣像铁冠图忠烈全传》,全称《铁冠图忠烈全传》,一名《忠烈奇书》、《铁冠图全传》,又名《崇祯惨史》。八卷五十回。题“松滋山人编”, “龙岩子较阅”,首有无名氏序,未署年月。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