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印辨

印学论著。清高积厚著。一卷。此文辨古之体例, 共六百又五字, 有所参考价值, 多系散见于当时各家之著述, 认为前人关于印章体例之说法 “论高而实非”。辑入 《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印辨》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兰言述略·袁世俊
  声类·钱大昕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宝刻类编·佚名
  学射录·李塨
  清秘藏·张应文
  相牛经·宁戚
  琴诀·薛易简
  春雨逸响·田艺蘅
  农说·马一龙
  女红传征略·朱启钤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汪宗沂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古音丛目·杨慎
  金声巧联·冯梦龙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七 南宋·史梦兰

    南宋,高宗构,徽宗第九子,初封康王,靖康二年,即帝位于南京。建炎三年,南渡。绍兴八年,定都临安,称臣于金。在位三十六年,传位太子,又二十六年崩,葬永思陵,改元二(建炎、绍兴)。孝宗昚,太祖子秦王德芳六世孙。高宗无子,立为皇嗣。受内禅

  • ●卷十二·葛立方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之宗,达磨西来方有之,陶渊明时未有也。观其自祭文,则曰:“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其拟挽词,则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其作《饮酒诗》,则曰:“采(《历代诗话》本作&ld

  • 二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总目卷三十一壬申元旦新正试笔元旦宴诸王六韵正月二日小宴廷臣题文徵明小像张宗苍兰亭图瑞树歌重华宫侍皇太后宴古干梅歌赐顾栋高古陶缶歌董邦达秋山红树张宗苍

  • 卷三百五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玉楮诗藳岳珂夜观象奕青灯相对夜初阑适意棋枰伴我闲天马辎车金象国虎龙缟韈寳台山进趋自可觇成败幸胜何常不往还一着未容囘逐势不妨袖手酒杯间唐世

  • 列传第四十六·魏徵

    ○东夷 ○高丽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夫余王尝得河伯女,因闭于室内,为日光随而照之,感而遂孕,生一大卵,有一男子破壳而出,名曰硃蒙。夫余之臣以硃蒙非人所生,咸请杀之,王不听。及壮,因从猎,所获居多,又请杀之。其母以告硃蒙,硃蒙弃夫

  • 第三十七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豨败走·蔡东藩

      却说高祖闻贯高自尽,甚是叹惜。又闻有几个赵王家奴,一同随来,也是不怕死的好汉,当即一体召见,共计有十余人,统是气宇轩昂,不同凡俗。就中有田叔孟舒,应对敏捷,说起赵王冤情,真是慷慨淋漓,声随泪下。廷臣或从旁诘难,都被他据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正德十三年春正月辛丑朔上在宣府文武群臣于奉天门行遥贺礼 命妇朝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慈圣皇太后皇后于宫中 壬寅升太仆寺少卿何孟春为本寺正卿四川左布政胡宗道为应天府府尹礼部郎中刘滂为南京尚宝司卿监察御史胡文静为

  • 第二五三副详及批光绪九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六○六--四·佚名

    监盘淡水知县朱、新任新竹知县徐及代理新竹知县周,将交代会算定折,详送台北知府陈副详 印 淡水县印新任新竹县知县徐锡祉、代理新竹县知县周志侃、监盘淡水县知县朱承烈为详请事。窃照卑职锡祉奉宪

  • 卷二十九·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吴晋争盟表晋用申公之计用吴以犄楚其后吴卒破楚入郢驯至为患于方夏病齐及鲁与晋争长于黄池论者因以咎晋之失计自啓门庭之寇其实非也晋欲制

  • 七年·佚名

    (壬子)七年大明嘉靖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甲申朔,親行望闕禮,陳賀于大王大妃。恭懿王大妃,遂御勤政殿,受群臣朝賀。○檢詳沈守慶,以三公意啓曰:「陳田免稅,考文案爲之事,傳敎矣。今問于戶曹,則別無陳田文案,而其於災傷文案,則陳田

  • 十六年·佚名

    (癸未)十六年大明萬曆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卯,以崔永慶爲持平,安自裕爲大司憲,李潑爲大司諫。永慶辭不拜。○兵曹判書李珥引疾乞遞,不許。逾二旬,始出謝後,力陳不堪判兵之職,且言:「故事典文衡之臣,鮮有主兵者。誠以文武重柄

  • 卷一百二十八 本朝二·黎靖德

      ◎法制   唐殿庭间种花柳,故杜诗云:"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又云:"退朝花底散。"国朝惟植槐楸,郁然有严毅气象。又唐制,天子坐朝,有二宫嫔引至殿上,故前诗起句云:"户外昭容紫绶垂,双瞻御座引朝仪。"至敬宗时方

  • 去产界公生业·梁启超

    人生之所赖,农出之,工作之,商运之,资生之学日精,则实业之依倍切。至于近世,奖劝日加,讲求日精,凡农工商皆有学校,农耕皆用机器化料。若工事之精,制造之奇,汽球登天,铁轨缩地,无线之电渡海,比之中古,有若新世界矣。商运之大,轮舶纷驰,物

  • 《尚書古文疏證》卷四·阎若璩

    太原閻若璩百詩撰平陰朱續晫近堂梓○第四十九史家有追書之辭,每以後之官名制度敘前代事。讀者要以意會,不必以為核。其類甚多,今姑舉一事。如郡守更為太守,始景帝中二年七月。太史公書於景帝前輒曰「太守」,豈當日之實稱乎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佚名

    宋 滕珙 撰风俗类谓风俗不知忠义名节事目详见时政类第二叚此叚专论小人排摈忠义之士使之不得进用风俗壊乱皆此之故纪纲不振于上是以风俗頽弊于下盖其爲患之日乆矣而浙中爲尤甚大率习爲软羙之态依阿之言而以不分是非

  • 译文 卷三 致知·朱熹

    卷三 致知3&middot;01 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ldquo;知言&rdquo;是也。心不通乎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ldquo;亿则屡中

  • 救匮第三十·桓宽

    【题解】本篇讨论救匮之道。贤良认为应当从公卿大夫及其子孙&ldquo;躬亲节俭,率以敦朴&rdquo;做起,其次。&ldquo;罢园池,损田宅,内无事乎市列,外无事乎山泽&rdquo;,这样,才能消除&ldquo;聚不足之病&rdquo;。贤良指责公卿大夫

  • 五宗原·法藏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由于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花一事,故评之为室中密授之死法,乃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