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吴晋争盟表

晋用申公之计用吴以犄楚其后吴卒破楚入郢驯至为患于方夏病齐及鲁与晋争长于黄池论者因以咎晋之失计自啓门庭之寇其实非也晋欲制楚则不得不用吴吴之所以横不可制者咎在晋君失政六卿各擅强权不复以诸侯为事失不在用吴也何以言之楚之强天下莫能抗日者齐桓尝欲攘楚矣不得已而用江黄一防于贯再防于阳谷徐而兴召陵之师春秋详书其事以美之然江黄国小而近楚楚灭江黄而桓公不能救也是无益于制楚之事而徒以速江黄之灭若吴则不然在楚之肘腋而力足与楚相抗自成七年入州来楚内有吴衅奔命不暇遂不复加兵于宋郑中国借以息肩者数十年日后晋复用向戌弭兵之説委天下诸侯南向而朝楚晋亦偃然弛备无复有经营诸侯之心楚得肆其骄横争长坛坫至灵王遂大会诸侯于申楚熄而吴炽因遂踵其故辙是则吴之所以争长黄池者由于当日之玩楚而使楚得志非用吴之过也向使晋常修悼公之业虽明知弭兵之説之不可郤而严兵以待之楚人争先则正辞以折之楚必俯首帖耳而不敢动楚不敢动而吴亦无缘萌其觊觎乌有召吴而反为吴病者哉且晋自昭十三年平丘之盟而后晋已失伯齐景欲嗣兴而不能宋鲁郑衞皇皇焉无所依故吴得乗虚而争伯中国就使天下不折而入于吴亦必折而入于楚吴楚于中国固无分也况是时晋政已移于三家天下久已无晋君子之责晋者谓急宜发愤自立速收三家之权必使先有晋而后可以制吴不必以前日之用吴为晋诟病呜呼自古资邻国之兵以集事鲜有不被其患者而能自强则无之唐兴尝资突厥矣其后太宗卒擒颉利中兴尝资回纥矣而卒恭顺为国外藩彼所用者苐一时之力而能自固于根本之地故能有利而无害城濮之役文公尝用齐秦日后秦虽搆怨而不能为晋病也且以桓公之盛未有能独力制楚者以悼公之用吴较之齐桓之用江黄其利害岂不较然着明也哉余因撮其先后诸事都为一编使后之论吴晋者有考焉辑春秋吴晋争盟表第二十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

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张廷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一·乾隆
  三 职官·陈寅恪
  卷之二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十八·佚名
  ◎胎产志异·李定夷
  一七 西三条胡同住屋·许寿裳
  陶侃传·房玄龄
  任速哥传·宋濂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宋濂
  开罗宣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臧懋循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元)马致远撰●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汉锺离度脱唐吕公 正名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一折〔冲末扮东华帝

  • 巻十九·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十九明 胡震亨 撰诂笺四上头今世女子初笄曰上头花蕋夫人宫词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入诗遂为雅语【遯叟下同】入月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天癸也史记程姬有所避不愿进注天子诸侯羣妾以次

  • 古诗镜卷三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谐语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叶陵之反】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为虺弗摧行将为蛇【叶唐何反太公兵法引黄帝语

  • 74.张祜:诗十首·施蜇存

    在中唐诗人中,张祜虽然不能列为大家,但也不失为名家。他字承吉,南阳人,生长在苏州。志气高逸,有用世之志,关心于国家治乱之源。同时又行止浪漫,纵情声色。又和他的朋友崔涯说剑谈兵,行侠仗义,往来于江、淮、吴、越,一身而兼为才

  • 列传第八十六·刘昫

    ○窦参 从子申附 齐映 刘滋 从兄赞附 卢迈 崔损 齐抗 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父审言,闻喜尉,以参贵赠吏部尚书。参习法令,通政术,性矜严,强直而果断。少以门廕,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

  • 列传十九·薛居正

    豆卢革,祖籍,同州刺史。父瓒,舒州刺史。《宣和书谱》云:失其世系。革少值乱离,避地鄜、延,转入中山,王处直礼之,辟于幕下,有奏记之誉。因牡丹会赋诗,讽处直以桑柘为意,言甚古雅,渐加器仰,转节度判官。而理家无法,独请谒处直,处直虑布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辛亥郑府朝邑王祁镕薨王郑靖王第四子母妃张氏宣德八年生正统八年册封至是薨年五十五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荣简○癸丑赐乐安王府福宁县主并仪宾张暠镇安王府杜城郡君并仪宾乔廷录诰命冠服如制

  • ●宋人轶事汇编卷六·丁传靖

    陈彭年 钱惟演 江南陈彭年,博学书史,于礼文尤详练。归朝列于侍从,朝廷郊庙礼多委手定。尝摄太常卿,导驾误行黄道上,有司止之。彭年正色回顾曰:&ldquo;自有典故。&rdquo;礼曹素畏其该洽,不敢复诘。梦溪笔谈 墨客挥犀同。 陈彭

  • 书録卷上·董史

    (宋)董更 撰艺祖皇帝国朝会要云宣和四年三月上亲出建隆真迹诗翰数幅于是羣臣始识艺祖书太祖皇帝秘阁刻祖宗御书十卷第一卷刻太祖书天下一统四大字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载太祖真迹处分手札楷书□行云王浦魏仁溥只今来学士

  •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九乐考【十五】乐歌一圜丘乐章康熙十六年定迎神奏始平之章敬承纯佑兮於昭有融时维永清兮四海攸同输忱元祀兮从律调风穆将景福兮乃眷微躬渊思高厚兮恐负鸿则聿章彛序兮夙夜宣通云軿

  • 卷六·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六   宋 徐自明 着英宗嘉佑八年【癸卯】五月戊午富弼拜枢相【弼既除丧授枢密使检校太师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制曰兵布於天下而至衆故统之有本元谋出於堂上而无穷故资之於明哲是以基於

  • 三年·佚名

    (癸未)三年大明永樂元年春正月1月1日○己卯朔,賀正受朝如儀,宴群臣。義安大君和與上洛府院君金士衡、右政丞李茂進壽酒,上下床受杯。宴酣,上命安遇世與大君和對舞,崔沮與左使李彬對舞。上謂遇世、沮等曰:「汝等,守節之臣也。使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演义钞卷第一·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演义钞卷第一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题目并撰人亦如前释。 ▲随疏演义钞云将释此疏大分为四一总序名意二归敬请加三开章释文四谦赞回向为顺经文有四分故若顺序正流通则合前二为序分开章为正

  • 兜率龟镜集缘起·弘赞

    是集之由作也。初本师和尚侍者远目上座。以童真入道。精修密践。得上生征应。缁素见闻。莫不感羡咨嗟。时清士曾通绍。因启师曰。绍闻。西方有往生集。行世。而兜率上生。古今不乏名贤。何独无乎。愿师撰之。以为万世

  • 大隐集·李正民

    诗文别集。南宋李正民撰。十卷。正民字方叔,扬州(今属江苏)人。政和二年进士,曾官中书舍人,礼部、吏部侍郎,吉、筠、洪、湖、温、婺州知州和淮宁知府。知陈州时曾被金人所获。和议成得释归。原集《宋史·艺文志》作三十卷

  • 石田集·马祖常

    又名《马石田文集》。诗文集。元马祖常(1279—1338)撰。十五卷。祖常字伯庸,其先世为雍古部人,居天山。高祖锡里济苏官金凤翔兵马判官,子孙遂以马字为姓。后徙光州(今河南潢川)。延祐初举乡贡第一。授翰林,擢监察御史

  • 五色石·徐述夔

    短篇小说集。清徐述夔撰。八卷。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作品自署笔炼阁主人、五色石主人,以寓愤世嫉俗之意。著有《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及小说《八洞天》、《快士传》等。《五色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

  • 鞞摩肃经·佚名

    巴利名Vekhan!asa-sutta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中阿含卷五十七鞞摩那修经为同本异译。内容叙述一外道鞞摩肃(巴Vekhan!asa )因听闻佛陀说法,遂从佛陀出家学道,乃至证得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