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原题苏门山隐士还阳子迷,出朴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衍类。《新唐志》著录还阳子《大还丹金虎白龙论》。本书有跋,称 横峰先生永阳子杜希遁书先师药诀,赠大隐南阳公,时在唐僖宗 光启二年(886年)。本书题“苏门山隐士还阳子述”。述内丹术。 疑有房中术。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易学启蒙翼传·胡一桂
  太上老君玄妙枕中内德神咒经·佚名
  玄元十子图·赵孟頫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佚名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佚名
  黄庭经·佚名
  脉诀·崔嘉彦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佚名
  葬法倒杖·杨筠松
  碧虚子亲传直指·佚名
  周易参同契注·佚名
  金莲正宗记·秦志安
  医经溯洄集·王履
  集验方·姚僧垣
  命理约言·陈之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樗庵类藁卷一·郑潜

    (明)郑潜撰○五古三十五首走笔次韵答卓伯长问津北海滨卜居南山麓南山何所有苍松与修竹挺挺龙髯张猗猗凤毛緑幽磵生寒飔阳冈散清旭岚翠暮堪揽石泉时自掬胜景人共游真乐予所独炉熏昼逾永周易坐忘读亭小心更寛朋来席频促山

  • 明宗纪五·薛居正

    天成三年春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辛亥,前河阳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孔勍以太子太师致仕。癸丑,诏取今月十七日幸邺都。甲寅,以国子祭酒朱守素卒废朝。丙辰,以镇南军节度使袁建丰卒废朝,诏赠太尉。丁巳,诏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都督府二(都督同知)   ◆都督同知   大都督同知何文輝傳   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陳質傳(忠節錄)   鳳陽守將都督同知孫岳傳(忠節錄)   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涇國公謚襄敏陳公亨神道碑(金

  • 九、记身体总检查·林语堂

    进医院,在女人是一种兴会,在男人,没有必要还是不进为是。我所见过的女人,进医院没有不是兴高采烈。在医院里她们可以逢旧友,结新欢,也可以交换新闻,互通消息,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么?再有谁来送花,谁来探访,日子就很好过了。记得有

  • 三十九年·佚名

    (壬寅)三十九年清不知十年春正月1月4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二〉一日。〈陰曆辛丑十一月二十二日〉四日。從一品閔泳奎任判敦寧院事,敍勅任官一等;從一品趙東冕任宮內府特進官,從一品洪淳馨任明憲太后宮大夫,從二品高

  • 卷一·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一左庶子叶酉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者气之始古人谓一为元元年隐公之一年也春与下王正月连文月为周月必无冠以夏时之理盖冬至一阳来复故建子之月即可谓之春也王正月者夏时得天故周兼用夏正周礼正

  • 卷十四·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四宋 聂崇义 撰鸡彞       鸡彞舟鸟彞       斝彞黄彞       虎彞蜼彞       画布巾龙勺       圭瓉瓉槃       璋瓉献尊【阮氏义】    

  • 儒佛异同论之三·梁漱溟

    儒佛异同既一再为之析论如上矣,忽又省觉其有所遗漏,宜更补充言之。何言乎有所遗漏?人类实具有其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之两面,不可忽忘。儒佛两家同为吾人个体生命一种反躬修养的学问,是固然矣;顾又同时流行世界各地,为中国、

  • 支那內學院經版圖書展覽緣起·欧阳竟无

    立國在端始,滅虜以全力。晉始之東也,有聞雞起舞之精神;南朝馴至隋唐,國威振于殊俗。宋始之南也,趙構愚痴,貪位忘讎,寡廉鮮恥,民亦浸浸無氣,遂使大好河山淪于夷狄。明始之東奔西突也,諸王非其君,弘光、永歷之間又無其臣,民亦胥漸泯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全文·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娑罗林间。北首而卧。初入涅槃时。密迹金刚力士。见佛灭度悲懊恼。作如是言:世尊成就最胜无上十力。云何於今乃为羸弊无常气势微劣之所摧败。如舍我入于寂灭。我从今日无归无依无覆

  •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佚名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l

  • 大唐内典录卷第九·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第四序曰。观夫大圣乘机敷说声教。离恼为本不在曲繁。故半颂八字。号称开空法道。一四句偈。喻以全如意珠。广读多诵。未免于生源。常不说法。乃闻于具足。是以法行比丘。形于大集

  •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上北台登险道石泾峻层缓步行多少遍地莓苔唯软草定水潜流一里三回倒骆驼坞风袅袅来往巡犹须是身心好罗汉岩头观奈好不敢久停焉有龙神操 第五首。上东台过北斗望见浮乘海畔龙神斗雨雹相和惊林薮雾卷云收化现千般有吉祥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李杲

    简称《药性赋》。旧题金李东垣著。四卷。首列药性总赋四篇,分寒、热、温、平四类,扼要地叙述三百二十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次载“用药发明”、“主治指掌”、“ 用药须知”等,为过去学习中药学的启蒙书籍。

  • 读易举要·俞琰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 《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楔《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力

  • 伊尹汤液经·伊尹

    《伊尹汤液经》是原题商代伊尹著、汉代张机广论、杨绍伊考次、刘复(刘民叔)补修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六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附录一卷;成书年代未详。

  • 醴泉笔录·江休复

    两卷,北宋江休复(一○○五~一○六○)撰。该书皆记北宋之杂说杂事,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据清刻本首次整理。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佚名

    凡十六卷。印度提婆设摩(梵Devas/arman ,意译天寂、贤寂)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识身足论。略称识身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乃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说明识心与肉身相应具足,应如法修行。有七千颂,分为六品,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