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否。’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导利众生。’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盘,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盘,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只劫,常住不灭。’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只,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盘、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只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花果,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花、 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只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惠, 速成就佛身。 

猜你喜欢
  18.说见清净品·佛音
  卷七十七·道世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佚名
  舒州投子青和尚语录卷下·投子义青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五·三峰法藏
  与挪威哲学博士希尔达论佛学·太虚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三·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岱宗心泰
  卷二十六(上)·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卷·法宝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郑元秀·唐圭璋

      元秀,宋孝宗时人。据词中“于今五十有三年”云云。   水调歌头   富贵不难致,名节几人全。渡江龙化,于今五十有三年。历数中兴诸老,谁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弥坚。吾道方中否,一柱独擎天。   江南北,湘左右,惠宣敷。见

  • 第三十一出 悲控·李渔

    〖胡捣练〗(旦上)郎争气,妾叨光,因观愁苦倍徜徉。漫道十年犹可待,便孤一世又何妨。好笑邓家姐姐,他有眼不辨贤愚,反笑奴家迂阔。谁想一般订就姻缘,他已中途被弃,我还恃爱如常。最得意者是侯生所娶之人,便是华郎不娶之人。就在一

  • 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一孟郊吊国殇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如何当春死不及羣草生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畊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吊比干墓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乾刚既一断贤愚无二门佞是福身

  • 卷二十九·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繋卷二十九平湖沈季友编国朝维风先生魏允柟允柟字交让孝子学洢子当孝子卒时妻严氏年二十七截发自誓允柟孝养备至既没刺血写经里人皆谓孝子之后复有孝子栁州诗学之盛均奉柟为主盟陈増新云体合雅骚义

  • ●洛水悲·沈泰

    (新都伯玉汪道昆撰琅琊敬美王世懋评西湖野君徐、尧臣黄之尧阅) 〔末上〕【临江仙】(金谷园中生计拙,高阳池上名流,山公任放是良谋。歌声中夜发,酒债几时勾?) (汉水悠悠东到海,繁华总是浮沤,趁他未白少年头。樽前宜粉泽,座上即丹

  • 卷四百十三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乙亥,詔吏部磨勘選人,遇崇政殿坐聽,以次引見訖,赴內東門謝。前此須垂簾日乃謝,慮或滿責,故有是詔。   丙子,秀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沈括賜絹百匹,仍從便居止,以括上編修

  • 第八十回 盅敬宗逆阉肆逆 屈刘蕡名士埋名·蔡东藩

      却说翰林学士韦处厚,素抱公忠,见敬宗仍不知戒,乃入朝面奏道:“先帝耽恋酒色,致疾损寿,臣当时未曾死谏,只因陛下年已十五,主器有归,今皇上才及周年,臣怎敢怕死不谏呢?”敬宗颇加奖许,赐他锦彩百匹,银器四具。未几,送穆宗归葬光

  • 千百年眼卷二·张燧

    孔子著述孔子生平,唯于《周易》有赞,《诗》、《书》则删之,《礼》、《乐》则定之,《春秋》则笔削之。笔但笔其旧文,有削则不尽笔,定亦不添一笔,删则不笔者多矣,盖不贵增而贵减。文王、周公之彖象多诡奇,而孔子之传文极显浅。殷

  •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丁曰健

    再,台湾地势,绵长一千四百余里,要口林立。臣等自上年先后亲往南北大小各口履勘,筑设炮墩,调兵募勇设防;复于沪尾添设石墩台一座;鸡笼炮墩,改筑石炮台,左右添筑石墙;并将督臣颜伯焘发还新铸之八千筋大炮四门、六千

  • 卷四 文帝纪 第四·班固

    (汉文帝刘恒)【原文】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高祖十一年,诛陈-,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大臣

  • 顾野王传·姚思廉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顾子乔,为梁朝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火亘,担任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因通晓儒术而知名。顾野王年幼好学。七岁时,习读五经,略知大意。九岁时,能写文章,他曾作《日赋》,领军朱异看后觉

  • ●自序·高宇泰

    (以上原阙)起兵。夫大臣世戚,义与位副,复何庸言!予正取夫可规避就而不规□□□而不计者,于冥顽域中,孤行一意。百人愚之,能无一人怜之乎!十人怜之,能无一人愧之乎!得怜且愧者十百于亿万人之中,人心所由而不泯。故曰「一脉张,不可谓

  • 晋纪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401)·司马光

    晋纪三十四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公元401年) [1]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

  • 卷十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四 吉礼十四 专祀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 总序 岳镇海渎之祀虞舜以四仲月巡狩而祭四岳东岳曰泰山四岳之所宗也故又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岳曰华山北岳曰恒山而未言五岳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

  •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澡浴身体。复食乳糜气力平全。方欲往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树下。为欲降伏彼魔怨故。以大人相西面而行。所谓徐徐安隐而行。容止美好如虹而行。雅步闲详如须弥山巍巍而行。不匆遽行。不迟慢行。不沈重

  • 道院集要卷一·晁迥

    (宋)晁迥撰止用无生一切之事心能忍可令其不生斯最简要空无生中谁是烦恼谁是能治但以无生一方徧治一切又圆顿止观万事来千便视为空何用对治之法色即是空非色灭空事即是空非事过空临机对境常作此观勿以事干虑执以为实使窒

  • 卷第二十一·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一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上福州玄沙师备禅师法嗣十三人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福州安国慧球禅师杭州天龙重机禅师福州仙宗契符禅师婺州国泰瑫禅师衡岳南台诚禅师福州白龙道希禅

  • 卷之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峰禅师语录莲峰禅师语录卷之六嗣法门人性深等编入室典座进师问调和百味即不问离却木杓道将一句来座无语师打云未是踢净瓶汉髻光进师云我见灯明佛木光瑞如此如何是本光光拟议师一棒光云烁破和尚面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