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的记忆

戴望舒作。1927年夏作于松江。初收于1929年4月上海水沫书店版诗集《我的记忆》。戴望舒在创作《雨巷》后,对刻意追求诗的音乐美感到厌倦,试验着各种新的形式,努力“为自己制最合自己脚的鞋子”(《诗论零札》)。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探索诗的形式方面,为自己制造的合脚的鞋子,诗人的第一部诗集也因此命名为《我的记忆》。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了象征主义“思想知觉化”的创作方法,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开掘。诗人将记忆作为熟稔的朋友,赋予记忆以性格、声音和神态,用幻化的“第二自我”来暗示实体的自我。诗人通过记忆这个好朋友,不拘形迹的随时来访,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自己蛰居松江时的矛盾心态。这首诗的韵律不在于字的抑扬顿挫,而在于诗情的强弱起伏,虽然不押韵,但念起来和谐。诗人还摒弃了典雅华丽的藻饰,而代之以朴素自然,富于表现力的现代口语。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在诗的形式上,趋向散文化和口语化,体现了诗的散文美(或口语美)。戴望舒开创的这种新的诗体,是借鉴了法国后期象征派的无韵自由诗体,结合我国新诗的传统发展而成。卞之琳说:这是一种“既有民族特点也有个人特点的白话诗体”(《戴望舒诗集·序)》。这种具有散文美的诗体,经艾青等人的宏扬,已成为一种风气,将新诗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艾青说: “戴望舒起初写诗是用韵的,到写《我的记忆》时,改用口语写,也不押韵。这是他给新诗带来的新的突破,也是他在新诗发展上立下的功劳。”(《就当前诗歌问题访艾青》)

《我的记忆》全部章节目录

(1)夕阳下
(2)寒风中闻雀声
(3)自家伤感
(4)生涯
(5)流浪人的夜歌
(6)Fragments
(7)凝泪出门
(8)可知
(9)静夜
(10)山行
(11)残花的泪
(12)十四行
(13)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14)Spleen
(15)残叶之歌
(16)Mandoline
(17)雨巷
(18)我底记忆
(19)林下的小语
(20)夜是
(21)独自的时候
(22)秋天
(23)对于天的怀乡病
(24)断指

猜你喜欢
  词坛丛话·陈廷焯
  二荷花史·佚名
  西岩集·翁卷
  珊瑚钩诗话·张表臣
  历代诗话·吴景旭
  声画集·孙绍远
  颐庵居士集·刘应时
  铁云诗存·刘鹗
  文苑诗格·白居易
  唐诗纪事·计有功
  女状元辞凰得凤·徐渭
  白云集·释英
  词林正韵·戈载
  全元散曲·隋树森
  三家诗话·尚鎔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八 崔颢【汴州人】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

  • 卷八十七·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七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徐玑二薇亭诗钞徐玑字文渊从晋江迁永嘉历官建安主簿龙溪丞武当长泰令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九初唐诗废久玑与其友徐照翁卷赵师秀议曰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

  • 卷二百二十·表第十一·脱脱

        宗室世系六      《宋史》 元·脱脱等

  • 第十回 戢兵变再定西川 兴王师得平南汉·蔡东藩

      却说宋太祖得了花蕊夫人,册封为妃,待她似活宝贝一般,每当退朝余暇,辄与花蕊夫人调情作乐。这花蕊夫人,却是个天生尤物,不但工颦解媚,并且善绘能诗;太祖尝令她咏蜀,她即得心应手,立成七绝数首,中有二语最为凄切,传诵一时。诗

  • 第十一节 郑氏兵力再振时间·陈匪石

    呜呼!谁谓中国民无民族观念?三寸之舌,一尺之纸,填塞夷夏,咳唾华戎,罗罗而不可数也。而奈何未闻有以民族立国也?舌既挢矣,笔既秃矣,一般绝对之名词,有如泰山之云,不崇朝而遍天下。郑氏金陵之役,吾岂无以征之。彼之将、彼之师、彼之

  •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五月辛丑朔上至热河行宫驻跸。  ○壬寅喀尔沁多罗杜楞郡王塞棱来朝。  ○癸卯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宗人府题辅国公赖士缘事革退奉上□日赖士之公、与应袭之人承袭查此爵应与赖士之侄

  • 李蘩传·脱脱

    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考中进士后,担任隆州判官,负责绵州的政事。当年出现灾荒,李蘩拿出义仓的粮食贱价卖给受灾的百姓,并把钱借贷给下户,又许老百姓用茅杆换米,做成粥和丝绵衣服,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被救活的有十万人。第二

  • 卷四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四下     宋 沈枢 撰贵戚门 西汉疏广言太子师友不宜独亲外家 地节三年以疏广为太子太傅广兄子受为少傅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宣帝以问广广对曰太

  • 十年·佚名

    (己酉)十年清康熙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乙未,右承旨李程,以該房當進武科殿試,啓曰:「昨因臺啓,已罷文科,今日武科設場,何以爲之?」上曰:「考例稟處。」程復啓曰:「丙寅別試文科,因臺論罷榜,而武科則不罷,合于庭試。今此庭試,仍設與否

  • 二程子抄释卷九·吕柟

    明 吕柟 编论王伯之辨第一【明道文下同】臣伏谓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所囘曲霸者﨑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

  • 第四章 24·辜鸿铭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希望先勤奋做事,然后慢慢去说明。”

  • 三、玩世、愚钝、潜隐:老子·林语堂

    老子刁慈的"老猾"哲学却产生了和平、容忍、简朴和知足的崇高理想,这看来似乎是矛盾的。这类教训包括愚笨者的智慧,隐逸者的长处,柔弱者的力量,和熟悉世故者的简朴。中国艺术的本身,和它那诗意的幻象以及对于樵夫渔父的简朴

  •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一义夫妇之义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惹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 四教义卷第十一·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门。二空门。三空有门。四非空非

  • 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一(不共之戒)八波罗夷法佛在舍卫国。尔时舍卫国中王园精舍。有比丘尼。名周那难陀。年少端正。有鹿子居士儿。亦年少端正。是男子于周那难陀比丘尼

  • 卫济宝书·佚名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原书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分为2卷。上卷论述痈疽证形,列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及用药原则和内外治法(包括试疮溃法、长肉、溃

  • 丽则遗音·杨维桢

    元赋别集。4卷。杨维桢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刻本(卷1—2抄配)传世,全名为《新刊丽则遗音古赋程式》,主要版本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与《铁崖先生古乐府》16卷、《复古诗集》6卷合

  • 大乘宝要义论·佚名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有关大乘教徒实践法门之经说集。初为归敬颂,次论人身难得、胜行难成、正法难闻,故劝人发菩提心,信奉正教。此外,并述及大悲、五种行、在家菩萨行、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