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二十·表第十一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徐世昌

    曹振镛曹振镛,字怿嘉,号俪笙,歙县人。乾隆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谥文正。有《纶阁延晖集》、《话云轩咏史诗》。揽镜词人怜渐憔悴,壮志犹轩举。揽镜忽愁生,心知口不语。汉将军

  • 卷二十一·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一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五十四首 【起甲子四月以後离黄州至金陵道中作】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 思成堂【诗商颂赉

  • 卷之九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十一月。戊寅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午皆如之。内起居注  ○以广东高廉钦道李秉衡为浙江按察使。现月  ○广西右江镇总兵李维述以营务废弛革职。以记名提督王孝祺

  • ◎无独有偶之假官·李定夷

    近来世风日下,侦探敲诈之不已,于是有伪侦探;官吏受贿之不已,于是有假官吏。最近江西天福栈之借官招摇案,又其术之弥工者,卜潮润。浙江人,曾充钱幕,侨寓饶州,其子名萱庭,年方弱冠,衣服丽都,大似阔少,寓居西大街天福栈,自称其舅父俞省

  • 卷四十·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     宋 萧常 撰魏载记五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以通经为郎师事太尉杨赐赐卒弃官行服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献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

  • 晋安世谱校正序·林献堂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爵坚郡公,命为监,赐姓林氏,食采博陵。坚生载、磋。载,袭封清河公;磋,成王时为大夫。磋生虎,为康王卿士;虎生光,康王再命为大夫。光生相,昭王

  • 高思好传·李百药

    高思好原本为浩氏之子,思宗把他当作弟弟抚养,但待他极其刻薄。年少时以善骑能射服事文襄帝。当文宣即位时,升任左卫大将军。本名思孝,天保五年(554),讨蠕蠕,文宣看中了他的骁勇,说:“你击贼就像雄鹰扑入鸡群,应当思念好事。”

  • 沈周传·张廷玉

    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父沈澄,永乐年间推举人材,他不去应举。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日置酒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作顾仲瑛。伯父沈员吉,父亲恒吉,都隐居不出,建“有竹居”,兄弟二人读书其中,工诗善画,其奴仆也知书习文

  • 括苍刋本序·吴师道

    括苍刋本序 余至括苍之明年岁丰讼简颇有文字之暇於是用诸郡例镂书以惠学者念战国策未有板本乃取家旧所藏刋焉是书讹舛为多自曾南丰已云疑其不可考者今据所藏且用先辈数家本参定以俟後之君子而已昔袁悦之还都止齎战国

  • 邓禹·苏辙

    邓禹初以兵入关,乘胜独克,关辅响震。是时赤眉方入长安,诸将豪杰,皆劝禹径乘其乱。禹曰:“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兵锐,未易当也。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非能坚守者也。上

  • 卷七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宗庙制度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注蒉当为由籥如笛三孔伊耆氏古天子有天下之号也今有姓伊耆氏者 防说者以伊耆氏为神

  • 第8章附录·胡适

    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取名嗣摩。读书时取名洪驿,又改名适,字适之。父亲胡传,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生母冯顺弟,是普通农家女子。1895年4岁,入私塾读书。1904年13岁,结束了私塾学业。私塾九年,他读了《论语》《孟

  • 卷二·僧祐

    法宝所被远矣。夫神理想一寂,感而后通,缘应中夏,始自汉代。昔刘向校书,已见佛经。故知成帝之前,法典久至矣。逮孝明感梦,张骞远使,西于月支写经《四十二章》,韬藏兰台,帝王所樱于是妙像丽于城,金刹曜乎京洛,慧教发挥,震照区寓矣。

  • 雍正畿辅通志·李卫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

  • 读易余言·崔铣

    明崔铣撰。五卷。《崔洹野集》本。此书卷一《上经卦略》,卷二《下经卦略》,卷三《大象说》,卷四《系辞辑》,卷五《说卦训》。其说以程颐《周易程氏传》为主,兼采王弼、吴澄之说,与朱熹《周易本义》颇有异同。《四库全书提要

  • 石点头·天然痴叟

    明末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共14卷,每卷一篇,作者题名天然痴叟,字浪仙,生平事迹不详。“石点头”取义于东晋和尚生公说法使顽石点头之意。小说寓意“推因及果,劝人作善”。书中题材多取撷历史故事,也有当代人实录。对反映当时社会

  • 放牛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为增一阿含经放牛品之别译。以放牛之十一法譬比丘之十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