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唐书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系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写。记事时间大体与《旧唐书》相似。北宋时,仁宗以《旧唐书》“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先诏王尧臣,张方平等对《旧唐书》进行个别修改,但久而未就。到庆历年上(1045年),又诏欧阳修、宋祁等进行重修,到嘉佑六年(1061年)修改完毕,由提举编修曾公亮领衔奏上。计本纪10卷,志50卷,列传150卷。本书继承了《史》、《汉》的传统,重新立表,是后世史书年表世系的代表;列《仪卫》、《选举》、《兵》志,详记典章、科举、府兵之制度;《地理志》详记各州县沟渠,陂塘、池枢、运河、井泉;列传削减了《旧唐志》的61位人物,新增加331人的事迹。宋朝吴缜编著有《新唐书纠谬》20卷,汪应辰编有《唐书列传辨证》20卷,对 《新唐书》中的讹误进行校正。现存最早版本为宋嘉佑本。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新唐书》全部章节目录

(1)本纪第一 高祖
(2)本纪第二 太宗
(3)本纪第三 高宗
(4)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5)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6)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7)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8)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9)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10)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11)志第一 礼乐一
(12)志第二 礼乐二
(13)志第三 礼乐三
(14)志第四 礼乐四
(15)志第五 礼乐五
(16)志第六 礼乐六
(17)志第七 礼乐七
(18)志第八 礼乐八
(19)志第九 礼乐九
(20)志第十 礼乐十
(21)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22)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23)志第十三 仪卫
(24)志第十四 车服
(25)志第十五 历一
(26)志第十六 历二
(27)志第十七 历三
(28)志第十八 历四
(29)志第十九 历五
(30)志第二十 历六
(31)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32)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33)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34)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35)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36)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37)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38)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39)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40)志第三十 地理四
(41)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42)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43)志第三十三 地理七
(44)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45)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46)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47)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48)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49)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
(50)志第四十 兵
(51)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52)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53)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54)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55)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56)志第四十六 刑法
(57)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58)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59)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60)志第五十 艺文四
(61)表第一 宰相上
(62)表第二 宰相中
(63)表第三 宰相下
(64)表第四 方镇一
(65)表第五 方镇二
(66)表第六 方镇三
(67)表第七 方镇四
(68)表第八 方镇五
(69)表第九 方镇六
(70)表第十 宗室世系
(71)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
(72)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73)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
(74)表第十四 宰相世系四
(75)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
(76)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77)列传第一 后妃上
(78)列传第二 后妃下
(79)列传第三 宗室
(80)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
(81)列传第五 太宗子
(82)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83)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
(84)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85)列传第九 李密
(86)列传第十 王窦
(87)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
(88)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
(89)列传第十三 刘斐
(90)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
(91)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92)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
(93)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94)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
(95)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
(96)列传第二十 高窦
(97)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
(98)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99)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
(100)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
(101)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
(102)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
(103)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104)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105)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106)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107)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
(108)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109)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110)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111)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112)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113)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114)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
(115)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
(116)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
(117)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118)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119)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
(120)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
(121)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
(122)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
(123)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
(124)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
(125)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126)列传第五十 苏张
(127)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
(128)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
(129)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
(130)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
(131)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132)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133)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134)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135)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
(136)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
(137)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
(138)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139)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
(140)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
(141)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
(142)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
(143)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
(144)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145)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
(146)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
(147)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
(148)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149)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
(150)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
(151)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
(152)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
(153)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154)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
(155)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156)列传第八十 马浑
(157)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
(158)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159)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
(160)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161)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
(162)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
(163)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
(164)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
(165)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166)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
(167)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
(168)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
(169)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
(170)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
(171)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
(172)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
(173)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174)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
(175)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176)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
(177)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
(178)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
(179)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
(180)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
(181)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
(182)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
(183)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
(184)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
(185)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
(186)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
(187)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
(188)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
(189)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
(190)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
(191)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
(192)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
(193)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
(194)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
(195)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196)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
(197)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
(198)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199)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
(200)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201)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202)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203)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204)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205)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206)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207)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208)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209)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210)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211)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
(212)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
(213)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
(214)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
(215)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
(216)列传第一百四十 突厥
(217)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
(218)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回鹘
(219)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220)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221)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222)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西域
(223)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奸臣
(224)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
(225)列传第一百五十 逆臣

猜你喜欢
  梁公九谏·佚名
  建康实录·许嵩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佚名
  平番始末·许进
  啸亭杂录·昭梿
  姜氏秘史·姜清
  宰惠纪略·柳堂
  江苏省通志稿邦交志·缪荃孙
  清宣宗实录选辑·佚名
  阎锡山回忆录·阎锡山
  解酲语·李材
  岁时广记·陈元靓
  礼部志稿·佚名
  六部成语·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目录故实类李白醉归图【金吕子羽】太白醉归图【元刘秉忠】李太白舟中醉卧图【元刘秉忠】李白醉归图【元王恽】太白醉归图【明顾观】太白醉归图【明陈颢】太白独钓图【元元好问】太

  • 岳州观竞渡·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赵尔巽

      ◎职官二   理藩院都察院五城兵马司六科给事中 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文渊阁国史馆经筵讲官起居注 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衍圣公五经博士 钦天监太医院坛庙官陵寝官僧道录司   理藩院管理院务

  • 卷五十九 后秦録七·崔鸿

    姚泓 姚泓字符子兴之长子也孝友温和明识寛裕而无经世之畧又愞弱多病兴欲以为嗣狐疑不决久之立为太子兴每征伐游巡常留总后事博览经传尤善谈论雅好诗咏尚书王尚黄门郎叚章尚书郎富允文以儒术侍

  • 卷九·岳珂

      裕陵圣瑞   裕陵年十三,居于濮邸。一日正昼憩便寝,英祖忽顾问何在,左右褰帐,方见偃卧,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大骇,亟以闻。英祖笑曰:"勿视也。"后三年,亦以在寝寤惊,钦圣请其故,曰:"方熟寐,忽觉身在云表,有二神人捧足以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三○五 盛京将军弘晌等奏查出函可语录碑记字迹及支派承袭人折·佚名

    三○五 盛京将军弘晌等奏查出函可语录碑记字迹及支派承袭人折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奴才弘晌、富察善谨奏,为遵旨查明覆奏事。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九日,接准军机处寄字内开,闰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朕检阅各省呈缴应毁书

  • ●碑传选集(三)·钱仪吉

    ·朱宏祚光禄大夫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朱公宏祚行状张贞曾祖志高,妣刘氏;祖仲卿,妣刘氏、继刘氏;父美先,妣姚氏。本贯: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公讳宏祚,字征荫,一字厚庵;姓朱

  • 十八相送·胡兰成

    十八相送一十二月一日,我离开枫树头,转往金华,这次是除了斯君,还有范先生也同行。金华城外有傅家,傅太太斯君他们叫她小娘娘,把我送到她那里,或者想得出办法。傅家老爷民国初年在杭州当旅长,与斯家老爷先後脚去世。傅太太娘家

  • 徐伯阳传·姚思廉

    徐伯陽字隐忍,东海人。祖父徐度之,是齐南徐州议曹从事史。父亲徐僧权,是梁东宫通事舍人,兼秘书,以擅长书写知名。徐伯陽聪明好学,听父母的话,能一直温言善语地侍奉父母,进退举止有礼节。十五岁时,以文笔优美扬名。学习《春秋左

  •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司马迁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索隐】:按:樗,木名也,音摅。高诱曰“其里有大樗树,故曰樗里”。然疾居渭南阴乡之樗里,故号曰樗里子。又按:纪年则谓之“楮里疾”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索隐】:滑音骨。稽音

  • 卷之十四·佚名

    尚敬王三十一年,向弘烈、毛景文改修勢理客橋。浦添群驛之西、勢理客邑之東,有一大江,源出群南,曲折奔流,至于小灣,注入于海。其為勢也汪洋澎湃,不可徒涉。是以自徃古時創建石橋,使民得徃還之便。然本國徒有橋梁之設,而築修之正

  • 杂守第七十一·墨子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羊坽之政,远攻则远害,近城则近害,不至城。矢石无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序原夫妙明觉性虽自圆成苟非其人道不孤立是以拈花微笑世尊指示于西陲立雪安心达祖提撕于东土嗣后六传分派五叶蔚兴济洞二宗扬镳并辔般若门中之龙象却车而载交臂而行烝烝皇皇于兹为盛然而

  • 洞玄金玉集·马钰

    10卷,金马丹阳著。该书辑其所作诗歌千余首。主张清静无为,割断尘缘,色空俱忘,修炼性命。认为“命清得长生,性静能久视,神气相合,乃超生死。命乃气之名,性乃神之字,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子母成真一,真一脱生死。”谓

  • 金箓延寿设醮仪·佚名

    玉皇称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为皇帝延寿仪。

  • 类经图翼·张景岳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撰。十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是编刊于天启四年(1624),为《类经续编》。书中用图解方式以辅补《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共二十六万字。包括运气(卷一至卷二)与针灸(卷三至卷十)两部分。前

  • 左传补注·惠栋

    六卷。清惠栋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