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左传补注

六卷。清惠栋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悉焉。”(《自序》)此书所搜集之先秦两汉古训极为宏富,除“春秋”经传之外,诸子有《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吴子》、《尉缭子》、《潜夫论》、《论衡》等十几种,史书有《史记》、两《汉书》、《三国志》、《世本》等,此外还搜集有《水经注》、京相旸《春秋土地名》、《说文》、《尔雅》、《玉篇》、《经典释文》、《隶释》、金石资料等专门性着作,偶尔亦引用宋儒之说。其考证相当精核,如隐五年《传》“则公不射”,引《周礼·射人》“祭祀则赞射牲”,《司弓》“矢倛射牲之弓矢”,及《国语》倚相之言,证旁引射蛟之误;僖公五年《传》“虞不腊矣”,引《太平御览》旧注及《风俗道》、《月令》章句,证腊不始于秦。僖公二十二年《传》“大司马固谏曰”,引《晋语》“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证固为人名;文公十八年《传》“在《九刑》不忘”,引《周书·尝麦解》证为刑书九篇;宣公二年《传》“以视于朝”,引《毛诗·鹿鸣》笺、《仪礼·士昏礼》注,证“视”为正字,作“示”为误;宣公三年《传》“不逢不若”,引郭璞《尔雅》注作“禁御不若”,证以杜注“逢”字在下文,知今本伪写;成公十六年《传》“彻七札焉”,引《吕览·爱士篇》,证郑康成一甲七札之说;襄公二十三年《传》“娶于铸”,引《乐记》郑注,证铸即祝国;襄公二十七年《传》“崔抒生成及强而寡”,引《墨子·辞过篇》,证无妻曰寡;哀公二十五年《传》“袜而登席”,引《少仪》,证燕必解袜等,如此之类,皆言之有据。惠氏所处之时代,小学尚未发展到高峰,因而惠氏对古训缺乏分辨能力,其考证体现了一种唯汉是从之倾向。如昭公三年《传》“君子不悛,以乐慆忧”,杜预训慆为藏,刘炫训慆为慢,惠氏则据《诗·唐风·蟋蟀》“日月其慆”毛传“慆,过也”,主张训慆为过。杜氏训慆为藏,是用假借;刘氏训慆为慢,则由《说文》引申;而毛氏训慆为过,于诗文义贴切,但非慆之本义。惠氏用毛传,于此则与文义扞格。又如“公即位”之“位”,惠氏认为应从古文作“立”;“屡丰年”之“屡”认为应从《说文》作“娄”,皆是泥古之论。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云:“其长在博,其短亦在于嗜博;其长在古,其短亦在于泥古”,非常恰当。此外,此书引证虽富,但疏于材料之鉴别,如其引用《竹书纪年》,未注意古本与伪托本之别,其常引用之《小尔雅》,亦非汉孔鲋所撰。现存乾隆三十七年胡亦常刻、三十八年张锦芳续刻本、《贷园丛书》本、阮刻《经解》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

《左传补注》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春秋左传补注卷一
(3)春秋左传补注卷二
(4)春秋左传补注卷三
(5)春秋左传补注卷四
(6)春秋左传补注卷五
(7)春秋左传补注卷六

猜你喜欢
  大学·曾子
  淮南子·刘安
  孟子解·苏辙
  知言·胡宏
  金人铭·黄帝
  南询录·邓豁渠
  经学启蒙·陈淳
  象山语要·陆九渊
  大学辨业·李塨
  四书通证·张存中
  四书逸笺·程大中
  论语意原·郑汝谐
  蒙斋中庸讲义·袁甫
  大学古本说·李光地
  经学历史·皮锡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三黄欣黄溪泉罗秀惠陈望增谢国文谢汝铨王汉秋黄欣欣,字茂笙,号南鸣,又号西圃,别号固园主人;台南人。少壮时,尝游学日本。民国十一、二年间,并有南洋与故国东北之旅。与弟溪泉均喜吟咏,人称「固园二雅」。游学里

  • 卷六十六·列传第四·始祖以下诸子·脱脱

        ◎始祖以下诸子   勖(本名乌野 子宗秀) 隈可   ◎宗室   胡十门 合住(子布辉) 掴保 衷(本名丑汉) 齐(本名扫合) 术鲁胡石改 宗贤(本名阿鲁) 挞懒 卞(本名吾母) 膏(本名阿里刺) 弈(本名三宝) 阿

  •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二年(戊申,公元七O八年)   春,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上令圖以示百官。韋巨源請布之天下;從之,乃赦天下。   迦葉志忠

  • 卷二十七 懿宗·王夫之

      〖一〗  王式之平裘甫,康承训之平庞勋,史据私家之文,张大其功,详著其略。呜呼!是亦吹剑首者之一吷而已矣。但以一时苟且收拾之近效言之,则童贯之勦方腊,且非无可纪之绩也;至于朱儁、皇甫嵩之平黄巾,则尤赫然矣。乃皆不旋

  • 元经卷一·王通

    隋王通撰 唐薛收传 宋阮逸注经:晋太熈元年春帝正月[武帝太康十一年惠帝卽位改太熈元年又改永熈]夏四月立太后杨氏贾氏为皇后。五月辛未塟武皇帝。丙子太傅骏辅政。秋八月壬午立广陵王遹为皇太子,以何劭王戎杨济为师傅。

  • 卷一·李斗

    ◎草河录上扬州御道自北桥始。乾隆辛未、丁丑、壬午、乙酉、庚子、甲辰,上六巡江、浙,江南总督恭纪典章,泐之成书,谨名《南巡盛典》。内载向导统领努三、兆惠奏自直隶厂登舟,过淮安府,阅看高邮东地南关、车络坝等处河道堤工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纪昀

    列传元 【五十一】○元五十一喀喇托克托雅克特穆尔阿尔哈雅 巴延托克托喀喇托克托雅克特穆尔阿尔哈雅巴延托克托△喀喇托克托喀喇托克托父雅雅由康国王封云中王阿实克布哈之弟也托克托姿貌魁梧少从其兄阿都玛勒猎于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纪昀

    列传宋 【四十一】○宋四十一晏殊庞籍【恭孙】王随章得象 吕夷简【公绰 公弼公孺】张士逊 曾公亮【孝宽 孝广 孝蕴】陈升之 吴充王珪【罕琪】晏殊庞籍王随章得象吕夷简张士逊曾公亮陈升之吴充王珪△晏殊晏殊字同

  • 十一、记姚和卿先生·包天笑

      自何先生故世后,父亲正预备为我别延一师,恰值我们的房东姚和卿先生,决计于明年之春,在家里开门授徒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于是祖母和父亲,就命我拜姚和卿先生为师,而向他受业了。  姚和卿是我姑丈宝森,姻伯凤生的堂侄

  • 刘闵传·张廷玉

    刘闵,字子贤,福建莆田人。生性纯正忠厚。父亲早逝,他决意不参加科举考试,只求深刻理解古圣贤训家之法,并亲身实践。祖母及父亲死,服丧未毕,不食酒肉,不回房与妻同居,三年都是这样。其妻不受母亲喜欢,便把她休掉,由他一人奉养。母

  • ●牧令书卷十八 刑名中·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王植 王有孚 白如珍 王元曦 裕谦 陈宏谋 王植 汪辉祖 叶镇 朱 何士祁 王凤生 李士桢 陈宏谋 陈庆门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报得雪日期仰祈 睿鉴事雍正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据【臣】

  •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苏舆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養,秋清以殺,冬寒以藏。暖暑清寒,異氣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歲也。聖人副天之所行以為政,故以慶副暖而當春,以賞副暑而當夏,以罰副清而當秋,以刑副寒而當冬。慶賞罰刑,畢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慶

  • 卷二百一十四·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三善现,自相空清净故内空清净。内空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自相空清净。若内空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自相空清净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

  • 華嚴行位七品讀·欧阳竟无

      淨行品十住品梵行品十行品十無盡藏品十忍品普賢行品.華嚴所轉之法輪.位   與行其根本也.地前有三賢.住賢之方便是信.信行爲淨行品.住賢之根本是住.位   爲十住品.行爲梵行品也.行賢之位爲十行品行爲十藏品也.

  • 菩提场之念佛胜义·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菩提场讲──今日到了菩提场,各位正在举行佛七胜会,至诚念佛;这是学佛修行上必做的工夫。因为、没有天然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佛之所以成为佛,不是在迦毗罗国的王宫里就已成了佛,乃是经过几多年苦行后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迦叶品之四迦叶白下。第二明异虚空义。又两番问答。此初番问者。正言佛性涅槃虚空等并非三世。虚空非三世而名为无。涅槃非三世而名为常。同无三世何

  • 南窗纪谈·佚名

    宋代无名氏撰写的一部笔记。书中记北宋时名人轶事及订正典故之类,颇有可资考证者。其中或有小说故事可采。如记某嫠妇被里人以田产事诬陷,含冤十馀年不得申。後在初中甲科来此任职的傅球手中昭雪。李迪曾在此为官,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