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

隋大业十三年六月,镇星赢而旅于参。参,唐星也。李淳风曰:“镇星主福,未当居而居,所宿国吉。”

义宁二年三月丙午,荧惑入东井。占曰:“大人忧。”

武德元年五月庚午,太白昼见。占曰:“兵起,臣强。”六月丙子,荧惑犯右执法。占曰:“执法,大臣象。”二年七月戊寅,月犯牵牛。凡月与列宿相犯,其宿地忧。牵牛,吴、越分。九月庚寅,大白昼见。冬,荧惑守五诸侯。六年七月癸卯,荧惑犯舆鬼西南星。占曰:“大臣有诛。”七年六月,荧惑犯右执法。七月戊寅,岁星犯毕。占曰:“边有兵。”八年九月癸丑,荧惑入太微。太微,天廷也。冬,太白入南斗。斗主爵禄。九年五月,太白昼见;六月丁巳,经天;己未,又经天。在秦分。丙寅,月犯氐。氐为天子宿宫。己卯,太白昼见;七月辛亥,昼见;甲寅,昼见;八月丁巳,昼见。太白,上公;经天者,阴乘阳也。

贞观三年三月丁丑,岁星逆行入氐。占曰:“人君治宫室过度。”一曰;“饥。”五年五月庚申,镇星犯键闭。占为腹心喉舌臣。九年四月丙午,荧惑犯轩辕。十年四月癸酉,复犯之。占曰:“荧惑主礼,礼失而后罚出焉。”轩辕为后宫。十一年二月癸未,荧惑入舆鬼。占曰;“贼在大人侧。”十二年六月辛卯,荧惑入东井。占曰:“旱。”十三年五月乙巳,犯右执法。六月,太白犯东井北辕。井,京师分也。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月入太微。占曰;“君不安。”十五年二月,芝惑逆行,犯太微东上相。十六年五月,太白犯毕左股,毕为边将;六月戊戌,昼见。九月己未,荧惑犯太微西上将;十月丙戌,入太微,犯左执法。十七年二月,犯键闭;三月丁巳,守心前星;癸酉,逆行犯钩钤。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伺其所守犯,天子所诛也。键闭为腹心喉舌臣,钩钤以开阖天心,皆贵臣象。十八年十一月乙未,月掩钩钤。十九年七月壬午,太白入太微,是夜月掩南斗,太白遂犯左执法,光芒相及箕、斗间。汉津,高丽地也。太白为兵,亦罚星也。二十年七月丁未,岁星守东壁。占曰:“五谷以水伤。”二十一年四月戊寅,月犯荧惑。占曰:“贵臣死。”十二月丁丑,月食昴。占曰:“天子破匈奴。”二十二年五月丁亥,犯右执法。七月,太白昼见。乙巳,镇星守东井。占曰;“旱。”闰十二月辛巳,太白犯建星。占曰:“大臣相谮。”

永徽元年二月己丑,荧惑犯东井。上曰:“旱。”四月己巳,月犯五诸侯,荧惑犯舆鬼。占曰;“诸侯凶。”五月己未,太白昼见。二年六月己丑,太白入太微,犯右执法;九月甲午,犯心前星。十二月乙未,太白昼见。三年正月壬戌,犯牵牛。牵牛为将军,又吴、越分也。丁亥,岁星掩太微上将。二月己丑,荧惑犯五诸侯;五月戊子,掩右执法。四年六月己丑,太白昼见。六年七月乙亥,岁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嫔为后。”己丑,荧惑入舆鬼;八月丁卯,入轩辕。

显庆元年四月丁酉,太白犯东井北辕。占曰:“秦有兵。”五年二月甲午,荧惑入南斗;六月戊申,复犯之。南斗,天庙;去复来者,其事大且久也。

龙朔元年六月辛巳,太白昼见经天;九月癸卯,犯左执法。二年七月己丑,荧惑守羽林,羽林,禁兵也;三年正月己卯,犯天街。占曰:“政塞奸出。”六月乙酉,太白入东井。占曰:“君失政,大臣有诛。”

麟德二年三月戊午,荧惑犯东井;四月壬寅,入舆鬼,犯质星。

乾封元年八月乙巳,荧惑入东井。二年五月庚申,入轩辕。三年正月乙巳,月犯轩辕大星。

咸亨元年四月癸卯,月犯东井。占曰;“人主忧。”七月壬申,荧惑入东井。占曰:“旱。”丙申,月犯荧惑。占曰;“贵人死。”十二月丙子,荧惑入太微;二年四月戊辰,复犯。太微垣,将相位也。五年六月壬寅,太白入东井。

上元二年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二年正月丁卯,太白犯牵牛。占曰:“将军凶。”

仪凤二年八月辛亥,太白犯轩辕左角。左角,贵相也。三年十月戊寅,荧惑犯钩钤;四年四月戊午,入羽林。占曰“军忧。”

调露元年七月辛巳,入天囷。

永隆元年五月癸未,犯舆鬼。丁酉,太白昼见经天。是谓阴乘阳,阳,君道也。

永淳元年五月丁巳,辰星犯轩辕。九月庚戌,荧惑入舆鬼,犯质星;十一月乙未,复犯舆鬼。去而复来,是谓“句巳”。

垂拱元年四月癸未,辰星犯东井北辕。辰星为廷尉,东井为法令,失道则相犯也。十二月戊子,月掩轩辕大星;二年三月丙辰,复犯之。

万岁通天元年十一月乙丑,岁星犯司怪。占曰:“水旱不时。”

圣历元年五月庚午,太白犯天关。天关主边事。二年,荧惑入舆鬼。三年三月辛亥,岁星犯左执法。

久视元年十二月甲戌晦,荧惑犯轩辕。

自乾封二年后,月及荧惑、太白、辰星凌犯轩辕者六。

长安二年荧惑犯五诸侯。浑仪监尚献甫奏;“臣命在金,五诸侯太史之位,火克金,臣将死矣。”武后曰:“朕为卿禳之,以献甫为水衡都尉,水生金,又去太史之位,卿无忧矣。”是秋,献甫卒。四年,荧惑入月,镇星犯天关。

神龙元年三月癸巳,荧惑犯天田,占曰“旱”;七月辛巳,掩氐西南星,占曰“贼臣在内”。二年闰正月丁卯,月掩轩辕后星。九月壬子,荧惑犯左执法。己巳,月犯轩辕后星;十一月辛亥,犯昴,占曰“胡王死”。戊午,荧惑入氐;十二月丁酉,犯天江,占曰“旱”。三年五月戊戌,太白入舆鬼中。占曰:“大臣有诛。”

景龙三年六月癸巳,太白昼见在东井。京师分也。四年二月癸未,荧惑犯天街。五月甲子,月犯五诸侯。

景云二年三月壬申,太白入羽林。八月己未,岁星犯执法。

太极元年三月壬申,荧惑入东井。

先天元年八月甲子,太白袭月。占曰:“太白,兵象;月,大臣体。”二年十一月丙子,荧惑犯司怪。

开元二年七月己丑,太白犯舆鬼东南星。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东井钺星。占曰:“斧钺用。”八年三月庚午,犯东井北辕;五月甲子,犯轩辕。十一年十一月丁卯,岁星犯进贤。十四年十月甲寅,太白昼见。二十五年六月壬戌,荧惑犯房。二十七年七月辛丑,犯南斗。占曰:“贵相凶。”

天宝十三载五月,荧惑守心五旬余。占曰:“主去其宫。”十四载十二月,月食岁星在东井。占曰:“其国亡。”东井,京师分也。

至德二载七月己酉。太白昼见经天,至于十一月戊午不见,历秦、周、楚、郑、宋、燕之分。十二月,岁星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谋君。”

乾元元年五月癸未,月掩心前星,占曰“太子忧”;六月癸丑,入南斗魁中,占曰“大人忧”。二年正月癸未,岁星蚀月在翼,楚分也,一曰:“饥。”二月丙辰,月犯心中星。占曰:“主命恶之。”

上元元年五月癸丑,月掩昴。占曰;“胡王死。”八月己酉,太白犯进贤。十二月癸未,岁星掩房。占曰:“将相忧。”三年建子月癸巳,月掩昴,出昴北;八月丁卯,又掩昴。

宝应二年四月己丑,月掩岁星。占曰:“饥。”

永泰元年九月辛卯,太白昼见经天。

大历二年七月癸亥,荧惑入氐,其色赤黄。乙丑,镇星犯水位。占曰:“有水灾。”乙亥,岁星犯司怪。八月壬午,月入氐;丙申,犯毕。九月戊甲,岁星守东井。占皆为有兵。乙丑,荧惑犯南斗。在燕分。十二月丁丑,犯垒壁。占曰:“兵起。”三年正月壬子,月掩毕;八月己未,复掩毕;辛酉,入东井。九月壬申,岁星入舆鬼。占曰:“岁星为贵臣,舆鬼主死丧。”丁丑,荧惑入太微,二旬而出。己卯,太白犯左执法。四年二月壬寅,荧惑守房上相;丙午,有芒角;三月壬午,逆行入氐中。是月,镇星犯舆鬼。七月戊辰,荧惑犯次相;九月丁卯,犯建星。占曰:“大臣相谮。”五年二月乙巳,岁星入轩辕。六月丁酉,月犯进贤;庚子,犯氐。庚戌,太白入东井。六年七月乙巳,月掩毕,入毕中;壬子,月犯太微。八月甲戌,荧惑犯郑星。庚辰,月入太微。九月壬辰,荧惑犯哭星;庚子,犯泣星。是夜,月掩毕;丁未,入太微;十月丁卯,掩毕。己巳,荧惑犯垒壁。甲戌,月入轩辕。占曰“忧在后宫”;十一月壬寅,入太微;丙午掩氐;十二月己巳,入太微;七年正月乙未,犯轩辕;二月戊午,掩天关。占曰:“乱臣更天子法令。”己巳,荧惑犯天街;四月丁巳,入东井。辛未,岁星犯左角。占曰:“天下之道不通。”壬申,月入羽林;五月丙戌,入太微。八年四月癸丑,岁星掩房。占曰:“将相忧。”又宋分也。甲寅,荧惑入垒壁;五月庚辰,入羽林。七月己卯,太白入东井,留七日,非常度也。占曰:“秦有兵。”乙未,月入毕中。癸未,入羽林。己丑,太白入太微。占曰:“兵入天廷。”八月昼见。十月丁巳,月掩毕;壬戌,入舆鬼,掩质星。庚午,月及太白入氐中。占曰;“君有哭泣事。”十一月己卯,月入羽林。癸未,太白入房。占曰:“白衣会。”不曰犯而曰入,盖钩钤间。癸丑,月掩天关;甲寅,入东井;癸酉,入羽林。九年三月丁未,荧惑入东井。四月丁丑,月入太微。五月己未,太白入轩辕。占曰:“忧在后宫。”六月己卯,月掩南斗;庚辰,入太微;七月甲辰,掩房;辛亥,入羽林;壬戌,入舆鬼。九月辛丑,太白入南斗。占曰:“有反臣。”又曰:“有赦。”甲子,荧惑入氐。宋分也。十月戊子,岁星入南斗。占曰:“大臣有诛。”十二月戊辰,月入羽林。十年三月庚戌,荧惑入垒壁;四月甲子,入羽林。八月戊辰,月入太微。十一年闰八月丁酉,太白昼见经天。十二年正月乙丑,月掩轩辕;癸酉,掩心前星,宋分也”丙子,入南斗魁中。二月乙未,镇星入氐中。占曰:“其分兵丧。”李正己地也。三月壬戌,月入太微;四月乙未,掩心前星;五月丙辰,入太微;戍戌,入羽林;七月庚戌,入南斗。乙亥,荧惑入东井。十月壬辰,月掩昴;庚子,入太微;十一月乙卯,入羽林;十二月壬午,复入羽林。自六年至此,月入太微者十有二,入羽林者八;荧惑三入东井,再入羽林,三入垒壁;月,太白、岁星,皆入南斗魁中。十四年春,岁星入东井。

建中元年十一月,月食岁星,在秦分。占曰:“其国亡。”是月,岁星食天尸。天尸,舆鬼中星。占曰:“有妖言,小人在位,君王失枢,死者太半。”三年七月,月掩心中星。

贞元四年五月丁卯,月犯岁星在营室。六月癸卯,荧惑逆行入羽林。占曰:“军有忧。”六年五月戊辰,月犯太白,间容一指。占曰:“大将死。”十年四月,太白昼见。十一年七月,荧惑、太白相继犯太微上将。十三年二月戊辰,太白入昴。三月庚寅,月犯太白。十九年三月,荧惑入南斗,色如血。斗,吴、越分;色如血者,旱祥也。二十一年正月己酉,太白犯昴。赵分也。

永贞元年十二月丙午,月犯毕,己酉,岁星犯太微西垣。将相位也。

元和元年十月,太白入南斗;十二月,复犯之。斗,吴分也。二年正月癸丑,月犯太白于女、虚。二月壬申,月掩岁星。占曰:“大臣死。”四月丙子,太白犯东井北辕。己卯,月犯房上相。三年三月乙未,镇星蚀月在氐。占曰:“其地主死。”四年九月癸亥,太白犯南斗。七年正月辛未,月掩荧惑。五月癸亥,荧惑犯右执法。六月己亥,月犯南斗魁。八年七月癸酉,月犯五诸侯。十月己丑,荧惑犯太微西上将;十二月,掩左执法。九年二月丁酉,月犯心中星;七月辛亥,掩心中星。占曰:“其宿地凶。”心,豫州分。壬辰,月掩轩辕。是月,太白入南斗,至十月出,乃昼见。荧惑入南斗中,因留,犯之。南斗,天庙,又丞相位也。十年八月丙午,月入南斗魁中。十一年二月丙辰,月掩心。是月,荧惑入氐,因逆行。三月己丑,月犯镇星在女。齐分也。四月丙辰,太白犯舆鬼。占曰:“有僇臣。”六月甲辰,月掩心后星。是月,荧惑复入氐,是谓“句巳”。十一月戊寅,月犯岁星;十二月甲午,犯镇星在危。亦齐分也。十二年三月丁丑,月犯心。十三年正月乙未,岁星逆行,犯太微西上将。三月,荧惑入南斗,因逆留,至于七月,在南斗中,大如五升器,色赤而怒,乃东行,非常也。八月甲戌,太白犯左执法。乙巳,荧惑犯哭星。十月甲子,月犯昴。赵分也。十四年正月癸卯,月犯南斗魁。占曰;“相凶。”五月丙戌,月犯心中星;七月乙酉,掩心中星;十五年正月丙申,复犯中星。四月,太白犯昴。七月庚申,荧惑逆行入羽林。八月己卯,月掩牵年。吴、越分也。十一月壬子,月犯东井北辕。

长庆元年正月丙午,月掩东井钺,遂犯南辕第一星。二月乙亥,太白犯昴。赵分也。丁亥,月犯岁星在尾。占曰:“大臣死。”燕分也。三月庚戌,太白犯五车,因昼见,至于七月。以历度推之,在唐及赵、魏之分。占曰:“兵起。”七月壬寅,月掩房次相。九月乙巳,太白犯左执法。二年九月,太白昼见。荧惑守天囷,六旬余乃去。占曰:“天囷,上帝之藏,耗祥也。十月,荧惑犯镇星于昴。甲子,月掩牵牛中星。占曰;“吴、越凶。”十一月丁丑,掩左角;十二月,复掩之。占曰:“将死。”甲寅,月犯太白于南斗。四年三月庚午,太白犯东井北辕,遂入井中,昼见经天,七日而出,因犯舆鬼。京师分也。五月乙亥,月掩毕大星。六月丙戌,镇星依历在觜觿,赢行至参六度,当居不居,失行而前,遂犯井钺。占曰:“所居宿久,国福厚;易,福薄。”又曰;“嬴,为王不宁;钺主斩刈而又犯之,其占重。”癸未,荧惑犯东井;丁亥,入井中。己丑,太白犯轩辕右角,因昼见,至于九月。占曰:“相凶。”十月辛巳,月入毕口。十一月,荧惑逆行向参,镇星守天关。十二月戊子,月掩东井。

宝历元年四月壬寅,荧惑入舆鬼,掩积尸;七月癸卯,犯执法。甲辰,镇星犯东井。甲子,月掩毕大星。癸未,太白犯南斗。丙戌,月犯毕;十月辛亥,犯天囷。十一月庚辰,镇星复犯东井。癸未,月犯东井。二年正月甲申,犯左执法;戊子,入于氐。二月丙午,犯毕。五月甲午,荧惑犯昴。六月,太白犯昴。七月壬申,月犯毕。八月庚戌,荧惑犯舆鬼。

大和元年正月庚午,月掩毕;三月癸丑,入毕口,掩大星。月变于毕者,自宝历元年九月,及兹而五。五月,月掩荧惑在太微西坦。丙戌,荧惑犯右执法。

大和二年正月庚午,月掩镇星。七月甲辰,荧惑掩舆鬼质星。十月丁卯,月掩东井北辕。三年二月乙卯,太白犯昴。壬申,荧惑掩右执法;七月,入于氐;十月,入于南斗。四年四月庚申,月掩南斗杓次星。十一月辛未,荧惑犯右执法。五年二月甲申,月掩荧惑。三月,荧惑犯南斗杓次星。六年四月辛未,月掩镇星于端门。己丑,太白昼见。七月戊戌,月掩心大星;辛丑,掩南斗杓次星。七年五月甲辰,荧惑守心中星。六月丙子,月掩心中星,遂犯荧惑。七月甲午,月掩心中星;丙申,掩南斗口第二星。九月丁巳,入于箕;戊辰,入于南斗。癸酉,太白入南斗。冬,镇星守角;八年二月始去。七月戊子,月犯昴。十月庚子,荧惑、镇星合于亢。十二月丙戌,月掩昴。是岁,月入南斗者五。占曰:“大人忧。”九年夏,太白昼见,自轩辕至于翼、轸。六月庚寅,月掩岁星在危而晕;十月庚辰,月复掩岁星在危。

开成元年正月甲辰,太白掩建星。占曰:“大臣相谮。”六月丁未,月掩心前星;八月乙巳,入南斗。二年正月壬申,月掩昴。二月己亥,月掩太白于昴中。六月甲寅,月掩昴而晕,太白亦有晕。六月己酉,大星昼见。庚申,太白入于东井。七月壬申,月入南斗;丁亥,掩太白于柳。八月壬子,太白入太微,遂犯左、右执法。九月丙子,月掩昴;三年二月己酉,掩心前星。二月戊午,荧惑入东井;三月乙酉,入舆鬼。五月辛酉,太白犯舆鬼。庚午,月犯心中星。甲寅,太白犯右执法。七月乙丑,月掩心前星。十月辛卯,太白犯南斗。四年二月丁卯,月掩岁星于毕;三月乙酉,掩东井。七月乙未,月犯荧惑。占曰;“贵臣死。”八月壬申,荧惑犯钺,遂入东井。十月戊午,辰星入南斗魁中。占曰:“大赦。”五年春,木当王,而岁星小暗无光。占曰:“有大丧。”二月壬申,荧惑入舆鬼。四月,太白、岁星入舆鬼。五月,辰星见于七星,色赤如火。七月乙酉,月掩镇星。

会昌元年闰八月丁酉,荧惑入舆鬼中。占曰:“有兵丧。”十二月庚午,月犯太白于羽林;二年正月壬戌,掩太白于羽林。六月丙寅,太白犯东井。十月丙戌,月掩岁星于角。三年三月丙申,又掩岁星于角。七月癸巳,荧惑入东井,色苍赤,动摇井中;八月丁丑,犯舆鬼。十月壬午昼,月食太白于亢。四年二月,岁星守房,掩上相;荧惑逆行,守轩辕,四旬乃去。庚申,月掩毕大星。十月癸未,太白与荧惑合,遂入南斗。五年二月壬午,太白掩昴;五月辛酉,入毕口;八月壬午,犯轩辕大星。九月癸巳,荧惑犯太微上将。六年二月丁丑,犯毕大星。丁亥,月出无光,犯荧惑于太微,顷之,乃稍有光,遂犯左执法;丙申,掩牵牛南星,遂犯岁星。牵牛,扬州分。

大中十一年八月,荧惑犯东井。

咸通十年春,荧惑逆行,守心。

乾符二年四月庚辰,太白昼见在昴。三年七月,常星昼见。四年七月,月犯房。六年冬,岁星入南斗魁中。占曰;“有反臣。”

光启二年四月,荧惑犯月角。

文德元年七月丙午,月入南斗。八月,荧惑守舆鬼。占曰:“多战死。”

龙纪元年七月甲辰,月犯心。

乾宁二年七月癸亥,荧惑犯心。

光化二年,镇星入南斗。三年八月壬申,太白应见在氐,不见,至九月丁亥乃见,是谓当出不出。十一月丁未,太白犯月,因昼见。

天复元年五月自丁酉至于己亥,太白昼见经天,在井度。十月,大角五色散摇,煌煌如火。占曰:“王者恶之。”二年五月甲子,太白袭荧惑在轩辕后星上,太白遂犯端门,又犯长垣中星。占曰:“贼臣谋乱,京畿大战。”十月甲戌,太白夕见在斗,去地一丈而坠。占曰:“兵聚其下。”又曰;“山摧石裂,大水竭。”庚子,辰星见氐中,小而不明。占曰:“负海之国大水。”是岁,镇星守虚。三年二月始去虚。十一月丙戌,太白在南斗,去地五尺许,色小而黄,至明年正月乃高十丈,光芒甚大。是冬,荧惑徘徊于东井间,久而不去。京师分也。

天祐元年二月辛卯,太白夕见昴西,色赤,炎焰如火;壬辰,有三角如花而动摇。占曰:“有反,城有火灾,胡兵起。”六月甲午,太白在张,芒角甚大;癸丑,句巳,犯水位。自夏及秋,大角五色散摇,煌煌然。占同天复初。三年八月丙午,岁星在哭星上,生黄白气如孛状。

○五星聚合

武德元年七月丙午,镇星、太白、辰星聚于东井。关中分也。二年三月丙申,镇星、太白、辰星复聚于东井。九年六月己卯,岁星、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为变谋。”

贞观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为兵谋。”十九年六月丙辰,太宗征高丽,次安市城,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史记》曰:太白为主,辰星为客,为蛮夷,出相从而兵在野为战。

永徽元年七月辛酉,岁星、太白合于柳。在秦分。占曰:“兵起。”

景龙元年十月丙寅,太白、荧惑合于虚、危。占曰;“有丧。

景云二年七月,镇星、太白合于张。占曰;“内兵。”

太极元年四月,荧惑、太白合于东井。

天宝九载八月,五星聚于尾、箕,荧惑先至而又先去。尾、箕,燕分也。占曰:“有德则庆,无德则殃。”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昴、井、鬼间,至四月乃伏。十五载五月,荧惑、镇星同在虚、危,中天芒角大动摇。占者以为北方之宿,子午相冲,灾在南方。

至德二载四月壬寅,岁星、荧惑、太白、辰星聚于鹑首,从岁星也。罚星先去,而岁星留。占曰;“岁星、荧惑为阳,太白、辰星为阴。阴主外邦,阳主中邦,阳与阴合,中外相连以兵。”八月,太白芒怒,掩岁星于鹑火,又昼见经天。鹑火,周分也。

乾元元年四月,荧惑、镇星、太白聚于营室。太史南宫沛奏;“其地战不胜。”卫分也。

大历三年七月壬申,五星并出东方。占曰;“中国利。”八年闰十一月壬寅,太白、辰星合于危。齐分也。十年正月甲寅,岁星、荧惑合于南斗。占曰:“饥、旱。”吴、越分也。一曰:“不可用兵。”七月庚辰,太白、辰星合于柳。京师分也。

建中二年六月,荧惑、太白斗于东井。四年六月,荧惑、太白复斗于东井。京师分也。金、火、罚星斗者,战象也。

兴元元年春,荧惑守岁星在角、亢。占曰;“有反臣。”角、亢,郑也。

贞元四年五月乙亥,岁星、荧惑、镇星聚于营室。占曰:“其国亡。”地在卫分。六年闰三月庚申,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为兵忧。戊寅,荧惑犯镇星在奎。鲁分也。

元和九年十月辛未,荧惑犯镇星,又与太白合于女。在齐分。十年六月辛未,岁星、荧惑、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中外相连以兵。”十一年五月丁卯,岁星、辰星合于东井”六月己未,复合于东井。占曰;“为变谋而更事。”十一月戊子,镇星、荧惑合于虚、危。十二月,镇星、太白、辰星聚于危。皆齐分也。十四年八月丁丑,岁星、太白、辰星聚于轸。占曰:“兵丧。”在楚分与南方夷貊之国。十五年三月,镇星、太白合于奎。占曰:“内兵。”徐州分也。十二月,荧惑、镇星合于奎。占曰:“主忧。”

长庆二年二月甲戌,岁星、荧惑合于南斗。占曰:“饥、旱。”八月丙寅,荧惑犯镇星在昴、毕,因留相守。占曰;“主忧。”四年八月庚辰,荧惑犯镇星于东井,镇星即失行犯钺。而荧惑复往犯之。占曰:“内乱。”

宝历二年八月丁未,荧惑、镇星复合于东井、舆鬼间。

大和二年九月,岁星、荧惑、镇星聚于七星。三年四月壬申,岁星犯镇星。占曰:“饥。”四年五月丙午,岁星、太白合于东井。六年正月,太白、荧惑合于羽林。十月,太白、荧惑、镇星聚于轸。八年七月庚寅,太白、荧惑合相犯,推历度在翼,近太微。占曰:“兵起。”

开成三年六月丁亥,太白犯荧惑于张。占曰:“有丧。”四年正月丁巳,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南斗,推历度在燕分。占曰;“内外兵丧,改立王公。”冬,岁星、荧惑俱逆行失色,合于东井。京师分也。

会昌二年六月乙丑,荧惑犯岁星于翼。占曰;“旱。”四年十月癸未,太白、荧惑合于南斗。

咸通中,荧惑、镇星、太白、辰星聚于毕、昴,在赵,魏之分。诏镇州王景崇被衮冕,军府称臣以厌之。

文德元年八月,岁星、镇星、太白聚于张,周分也。占曰:“内外有兵。”为河内、河东地。

光化三年十月,太白、镇星合于南斗。占曰:“吴、越有兵。”

猜你喜欢
  大业杂记 全文·杜宝
  后汉孝献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七·袁宏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蔡东藩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三十·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金佗续编卷二十九·岳珂
  卷十·傅恒
  孙楚传·房玄龄
  卷二十八·阿桂
  卷二百十五之四·雍正
  第十章 后汉衰乱·吕思勉
  卷59·陈邦瞻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王子一

    (冲末扮太白星官引青衣童子上,云)吾乃上界太白金星是也。奉上帝敕命,遣临下界,纠察人间善恶。有天台山桃源洞二仙子,系是紫霄玉女,只为凡心偶动,降谪尘寰。又见天台县刘晨、阮肇,此二人素有仙风道骨,向因晋室衰颓,奸谗窃柄,甘分

  • 卷五·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五兵部主事陈焯编刘 筠【字子仪大名人举进士为馆陶县尉会诏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杨亿擢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垂意篇籍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书成进左正言

  • 提要·王冕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竹斋集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明王冕撰冕字仲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後受业於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

  •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冬。十月。丁亥朔。享。太庙。遣户部尚书穆和伦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五十六年时宪历。  ○谕大学士等曰

  •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夏四月。壬寅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刘树堂、前因豫东边境。土匪滋事

  • 二百九十一 署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请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摺·佚名

    雍正七年十月初五日 内府三旗参领默尔其、马宝住、万柱已升任,沈玉因罪革职,李秉治身故,司官兼骁骑参领白喜、刘格、鄂善、七十、赫雅图、赫达色、八十、穆克德木布、舒通阿等,解除参领。为补放此等缺额具奏: 三等侍卫海存

  • 第二十三卷明永乐·缪荃孙

    成祖永乐元年正月甲申,复前应天府尹向宝官。二月丙寅,修京师通济桥。辛未,修皇城萧墙及卫士直庐。苏州府嘉定县言:“县有秦、赵二泾,旁近田地,资其灌溉。比缘潮汐往来,沙土淤塞,每遇旱暵,则泾旁之民,种不入土。近泾旧有小横沥,乞

  • 八四七 军机大臣为查明《古今说海》内人物等事交四库馆总纂片·佚名

    八四七 军机大臣为查明《古今说海》内人物等事交四库馆总纂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七日交四库馆总纂:现在进呈明神宗以后书内,陆楫所著《古今说海》一部,一百三卷内「端平甲午七月八日」一则,有亡金人手抄诗,内载李国栋、梁

  • 救边 第二十二·王符

    圣王之政,普覆兼爱,不私近密,不忽疏远〔二〕,吉凶祸福,与民共之〔三〕,哀乐之情,恕以及人〔四〕,视民如赤子〔五〕,救祸如引手烂〔六〕。是以四海欢悦,俱相得用。〔一〕○铎按:上篇论羌虏坐大,其故在将不知兵。此篇则讥士大夫惟图

  • 卷二十三·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三长洲余萧客撰春秋谷梁传谷梁序成帝时议立三传博士巴郡胥君安独驳左传不祖圣人春秋谷梁传序【常璩华阳国志十下】 夫子感隠桓之事为作春秋振王道于无王徐邈序【北堂书钞九十五】解左氏

  • 卷八·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八宋 王质 撰豳风七月一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此田野农民酬酢徃复之辞故参错无次序大率七月至九月一嵗之食已毕一冬之衣又办相与各道其生业指时指物不一而足卒之跻堂称夀以答上也一之日觱发二之日

  • 卷七·道世

    △第六地狱部(此别八部)▲述意部第一夫论地狱幽酸,特为痛切。刀林耸日,剑岭参天,沸镬腾波,炎炉起焰;铁城昼掩,铜柱夜然。如此之中,罪人遍满。周慞困苦,悲号叫唤。牛头恶眼,狱卒凶牙。长叉拄肋,肝心碓捣,猛火逼身,肌肤净荆或复舂头捣

  • 吹万禅师语录卷二十·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等重编杂着除夕日戒语腊月三十日到来家家敲门打户个个脑热头疼只为春秋两季未曾办得所以临时脚忙手乱大众一番景色一番新寒梅斗六出之花暗香浸黄昏之月真个是玉楼银界霜华映阁下丹墀柳絮鹅毛铿声奏篱边烟树

  • 卷第三十三·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六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青六九峰虔嗣) 僧新到。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曰。凡圣不到处。请师道。安鸣指三下。僧曰同安今日吓得忘前失后。安曰阇黎发足何处。僧

  • 银海指南·顾锡

    眼科著作。清顾锡撰。四卷。锡字养吾,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眼科治验丰富,因道家称目为“银海”,故名。顾氏在《内经》基础上,取《银海精微》、《原机启微》等书精华,广集华佗、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汪

  • 明季南略·计六奇

    明末清初无锡人计六奇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

  • 粤游见闻·瞿共美

    清代禁毁古籍,一卷, 详述明王朝最后的时光,清兵屠金华督师阁部朱大典杀清贼数万逾月城破,督师阁部朱大典举家自焚殉国。

  • 毛诗稽古编·陈启源

    清陈启源标举汉学,为《诗经》正义、训诂的著作。30卷。作者认为,自欧阳修《毛诗本义》出,毛传、郑笺渐为学者所疑,遂有郑渔仲 (樵) 之徒“逞其臆见,废序谭经” (阮元序) 。朱熹著《诗集传》,亦从郑渔仲说,影响及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