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曾祖太冲,名冠宗族间,乡人语曰:“太冲无兄。”太宗时,擢祠部郎中。

华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尚然许,每慕汲黯为人。累中进士、宏辞科。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桡,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徙右补阙。安禄山反,上诛守之策,皆留不服。

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曰:“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着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

初,华作《含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着《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扌隺,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曰:“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祐甫、皇甫冉、谢良弼、硃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皋铭、《四皓赞》,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宗子翰,从子观,皆有名。

翰擢进士第,调卫尉。天宝末,房琯、韦陟俱荐为史官,宰相不肯拟。翰所善张巡死节睢阳,人媢其功,以为降贼,肃宗未及知。翰传巡功状,表上之,曰:

臣闻圣主褒死难之士,养死事之孤,或亲推轜车,或追建邑封,厚死以慰生,抚存以答亡,君不遗于臣,臣亦不背其君也。自逆胡构乱,据雒阳,引幽、朔以吞河南,故御史中丞、赠扬州大都督张巡,忠谊奋发,率乌合,守雍丘,溃贼心腹。及鲁炅弃甲宛、叶,哥舒翰败绩潼关,贼送盗神器,鸱峙二京,南临汉、江,西逼岐、雍,群帅列城,望风出奔,巡守孤城不为却。贼欲绕出巡后以扰江淮,巡退军睢阳,扼东南咽领。自春讫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弱制强,出奇无穷,杀馘凶丑凡十余万,贼不敢越睢阳取江淮,江淮以完,巡之力也。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三军啖肤而食,知死不叛。城陷见执,卒无桡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虽古忠烈无以加焉。

议者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臣窃痛之。夫忠者,臣之教;恕者,法之情。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春秋》以功覆过,《书》赦过宥刑,在《易》遏恶扬善,为国者录用弃瑕。今者乃欲议巡之罪,是废教绌节,不以功掩过,不以刑恕情,善可遏,恶可扬,瑕录而用弃,非所以奖人伦,明劝戒也。且禄山背德,大臣将相比肩从贼,巡官不朝,宴不坐,无一伍之士,一节之权,徒奋身死节,以动义旅,不谓忠乎?以数千卒横挫贼锋,若无巡则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有如贼因江淮之资,兵广而财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虽终歼灭,其旷日持久必矣。今陕、鄢一战,犬羊骇北,王师震其西,巡扼其东,此天使巡举江淮以待陛下,师至而巡死,不谓功乎?古者列国侵伐,犹分灾救患,诸将同受国恩,奉辞伐罪,巡固守亦待外援,援不至而食尽,食尽而及人,则巡之情可求矣。假巡守城之初,已计食人,损数百众以全天下,臣尚谓功过相掩,况非素志乎?夫子制《春秋》,明褒贬,齐桓公将封禅,略不书;晋文公召王河阳,书而讳之。巡苍黄之罪,轻于僭禅;兴复之功,重于纠合。

今巡子亚夫虽得官,不免饥寒,江淮既巡所保,户口充完,宜割百户俾食其子。且强死为厉,有所归则不为灾。巡身首分裂,将士骸骼不掩,宜于睢阳相择高原,起大冢,招魂而葬,旌善之义也。臣少与巡游,哀巡死难,不睹休明,唯令名其荣禄也。若不时纪录,日月浸悠,或掩而不传,或传而不实,巡生死不遇,诚可悲悼。谨撰传一篇,昧死上,傥得列于史官,死骨不朽。

帝繇是感悟,而巡大节白于世,义士多之。

翰累迁左补阙、翰林学士。大历中,病免,客阳翟,卒。

翰为文精密而思迟,常从令皇甫曾求音乐,思涸则奏之,神逸乃属文。族弟纾,自有传。

观,字元宾。贞元中,举进士、宏辞,连中,授太子校书郎。卒,年二十九。观属文,不袭沿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及观少夭,而愈后文益工,议者以观文未极,愈老不休,故卒擅名。陆希声以为“观尚辞,故辞胜理;愈尚质,故理胜辞。虽愈穷老,终不能加观之辞;观后愈死,亦不能逮愈之质”云。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崔颢者,亦擢进士第,有文无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终司勋员外郎。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去。

刘太真,宣州人。善属文,师兰陵萧颖士。举高第进士。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尝以少游拟桓、文,为义士所訾。兴元初,为河东宣慰赈给使,累迁刑部侍郎。德宗以天下平,贞元四年九月,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赓和。李泌等请群臣皆和,帝自第之,以太真、李纾等为上,鲍防、于邵等次之,张濛等为下。与择者四十一人,惟泌、李晟、马燧三宰相无所差次。迁礼部,掌贡士,多取大臣贵近子弟,坐贬信州刺史,卒。

邵说,相州安阳人。已擢进士第,未调,陷史思明。逮朝义败,归郭子仪,子仪爱其才,留幕府。迁累长安令、秘书少监。大历末,上言:“天道三十年一小变,六十年一大变。禄山、思明之难,出入二纪,多难渐平,向之乱,今将变而之治。宜建徽号,承天意。而方谒郊庙、大赦各一,诚恐云雨之施未普,郁结之气未除。愿因此时修享献、款郊庙、褒有德、录贤人,与天下更始,振灾益寿之术也。”不听。

德宗立,擢吏部侍郎。说因自陈:“家本儒,先祖长白山人贞一,以武后革命,终身不肯仕。先臣殿中侍御史琼之,逮事玄宗。臣十六即孤,长育母手,天宝中始仕。会丧,客河北,禄山乱,丧纪当终,臣不褫衰绖又再期,惧终不免,阴走洺、魏。庆绪遁保西城,搜胁儒者为己用,以兵迫臣,遂陷丑逆。俄而史思明顺附,欲间道归北阙下,肃宗拜臣左金吾卫骑曹参军,许留思明所。会乌承恩事,路绝,不得归。朝义之败,欲固守河阳,臣知回纥利野战,阴劝其行,以破贼计。朝义已走,臣西归献状,先帝诏翰林索臣所上言,与王伷偕召。先帝谓诚节白着,故擢伷侍御史,臣为殿中侍御史,使者宣旨制诏尽言其状,则畴昔本末,先帝知之。今又擢以不次,虽自天断,尚恐受谤舆人,伤陛下之明。今吏员未乏而调者多,益以功优,准平格以判留,人去者十七,彼且鼓谗说以投疑于上,此臣所大惧也。”因荐户部郎中萧定、司农卿庾准自代,不许。

说在职以才显,或言且执政,金吾将军裴儆谓柳载曰:“说事贼为剧官,掌其兵,大小百战,掠名家子为奴婢不可计,得宥死而无厚颜,乃崇第产,附贵幸。欲以相邦,其能久乎!”建中三年逐严郢,说与郢善,微讽硃泚讼其冤,为草奏,贬归州刺史,卒。

于邵字相门,其先自代来,为京兆万年人。天宝末,第进士,以书判超绝,补崇文校书郎。以下崔元翰、于公┆、李益、卢纶、欧阳詹、李贺、吴武陵、李商隐、薛逢、李频、吴融等资料约四千多字漏,等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子云 云弟豁 豁子石虔 虔子振 虔弟石秀 石民 石生 石绥石康 豁弟秘 秘弟冲 冲子嗣 嗣子胤 嗣弟谦 谦弟修 徐宁·房玄龄
  列传第八十二·李延寿
  卷七·吴广成
  甲申朝事小纪 全文·抱阳生
  庙学典礼卷四·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之九十·佚名
  卷之二十四·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七·佚名
  一三一六 军机大臣奏查小板《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刷印完竣片·佚名
   二、大旅行的开始·林语堂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八 糊纸盒·溥仪
  张定和传·魏徵
  隋纪三 高祖文皇帝中开皇二十年(庚申、600)·司马光
  第一节 唐、晋兴亡·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十八 杨衡【字仲师吴兴人】 送春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人生似行

  • 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蔡东藩

      却说唐主从厚,已改元应顺,尊嫡母曹氏为太后,庶母王氏为太妃,所有藩镇文武臣僚,更一体覃恩,俱给赏赐。独疑忌潞王从珂,听信朱、冯两枢密,出从珂子重吉为亳州团练使。重吉有妹名惠明,在洛为尼,亦召入禁中。从珂闻子被外黜,女

  • 第八节 “文牛”与“愚人”·老舍

    一、文牛这时候,我已移住白象街新蜀报馆。青年会被炸了一部分,宿舍已不再办。夏天,我下乡,或去流荡;冬天便回到新蜀报馆,一面写文章,一面办理“文协”的事。“文协”也找到了新会所,在张家花园。物价像发疯似的往上涨。文人们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正德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上亲视郊牲○升镇守密云等处右参将都指挥佥事吴玉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汞平山海等处地方以分守万全右卫左参将都指挥使孙成充副总兵分守辽阳等处地方○辛未赐周府河阴康简王庶第二子镇

  • 卷之五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九五○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改委署通永道兰第锡护送文溯阁第三拨全书缘由折·佚名

    九五○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改委署通永道兰第锡护送文溯阁第三拨全书缘由折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学士兼署直隶总督臣英廉谨奏,为奏明事。窃查应送盛京文溯阁收贮之四库全书,分作五拨起运,前奉谕旨,自京至山海关,令通

  • 耶律安礼传·脱脱

    耶律安礼原名耶律纳合,出于遥辇氏世系。幼年丧父,他侍奉孝敬母亲出了名。辽国末年,耶律安礼秘密地进入关塞避难,没有一天对她母亲不孝的。他进入官府,当权者很重视他的行义,使用他为主帅府文安,授给左班殿直。天眷初年,耶律安

  • 卷之九十五  東征紀行錄(明)張瓚 撰·邓士龙

    (東征紀行錄,一卷,明張瓚撰。張瓚,字宗器,湖北孝感人。正統十三年進士,累官至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事跡詳明史卷一七二本傳。) 播境有苗弗靖,予奉命率師撫剿,以成化十二年丙申秋九月廿日發蜀城,從眉、嘉、敘、瀘舟行凡十有二日

  • 卷一百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一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三上神宗论王广渊和买抑配取息李 常臣近闻京东转运使王广渊以陈汝义所进羡余钱五十万贯随和买绢钱俵散今却令每贯纳见钱一贯五百於常税折科放买之外又取此

  • 提要·吴澄

    【臣】等谨案孝经定本一卷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己着録此书以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子刋误之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朱子所删一百七十二字【案朱子刋误凡删二百二十三字中有句删

  • 序·钱穆

    余自八十岁后,双目模糊,已不能再读书,但亦不忘时有所撰述。一九八一年之秋,迄于八二年之夏,为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诸生开讲周濂溪《易通书》及朱子吕东莱所合编之《近思录》。随讲随作箚记。又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八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八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二复次心差别相建立应知。颂曰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复由七种行  难了相应知论曰。心差别相当知。复由所依所缘力而得建立。由所依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大经下以涅槃释义。然无生义散在诸教。名相委悉不过大经。故引四句六句释无生义。不出自他智断能所事理思议不思议。悉无生也。即是因果光扬能显义也。并在第十九经

  • 大唐内典录卷第七·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小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三序曰。所云小乘藏者。谓诸佛随缘赴机之渐教也。良由智识褊隘固执铿然。空有分疆心尘别境。封守界系位列因缘。排倒我之本基。折流转之缠结。惮佛道长远居止化城。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道通

    河朔平原 道通述一菩提场会一世主妙严品。部类区分经中有三世间。一智正觉世间。主能化佛。二有情世间。主人王天王。三器世间。主诸类神。若能依正互融。则难思之境俱是妙严。意曰。世主差别相。妙严平等体。若世主

  • 东维子集[标点本]·杨维桢

    诗文集。 元杨维祯(1296—1370)撰。三十卷,附录一卷。维祯有《铁崖古乐府》已著录。是集为维祯诗文别集的最早刊本。刻于明嘉靖间。集中以文为主。凡文二十八卷,收文四百三十四篇;诗歌二卷,计五十三首。附录一卷,为其

  • 香山县乡土志·佚名

    香山县,汉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为东莞县地,宋始分置县治,属广州,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