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守第七十一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羊坽之政,远攻则远害,近城则近害,不至城。矢石无休,左右趣射,兰为柱后,望以固。厉吾锐卒,慎无使顾,守者重下,攻者轻去。养勇高奋,民心百倍,多执数少,卒乃不殆。

作士不休,不能禁御,遂属之城,以御云梯之法应之。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曰不足,则以木椁之。左百步,右百步,繁下矢、石、沙炭以雨之,薪火、水汤以济之。选厉锐卒,慎无使顾,审赏行罚,以静为故,从之以急,无使生虑。恚恿高愤,民心百倍,多执数赏,卒乃不怠。冲、临、梯皆以冲冲之。

渠长丈五尺,其埋者三尺,矢长丈二尺。渠广丈六尺,其弟丈二尺,渠之垂者四尺。树渠无傅叶五寸,梯渠十丈一。梯、渠、荅大数,里二百五十八渠,荅百二十九。

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令能相救。诸距阜、山林、沟渎、丘陵、阡陌、郭门若阎术,可要塞及微职,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及所伏藏之处。

葆民,先举城中官府、民宅、室署,小大调处。葆者或欲从兄弟、知识者,许之。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事即急,则使积门内。

民献粟米、布帛、金钱、牛马畜产,皆为置平贾,与主券书之。

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强弱有数,天下事具矣。

筑邮亭者圜之,高三丈以上,令侍杀为辟梯,梯两臂,长三尺,连门三尺,报以绳连之。椠再杂,为县梁。聋灶,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辄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所从来者少多,旦弇还。去来属次,烽勿罢。望见寇,举一烽;入境,举二烽;射妻,举三烽一蓝;郭会,举四烽二蓝;城会,举五烽五蓝;夜以火,如此数。候无过五十,寇至叶,随去之,唯弇逮。日暮出之,令皆为微职。距阜、山林皆令可以迹,平明而迹,无迹,各立其表,下城之应。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帜,卒半在内,令多少无可知。即有惊,举孔表,见寇,举牧表。城上以麾指之,斥坐鼓整旗旗以备战,从麾所指。田者男子以战备从斥,女子亟走入。

即见放,到传到城止。守表者三人,更立捶表而望,守数令骑若吏行旁视,有以知为所为。其曹一鼓。望见寇,鼓,传到城止。

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参食,终岁二十四石。四食,终岁十八石。五食,终岁十四石四斗。六食,终岁十二石。斗食食五升,参食食参升小半,四食食二升半,五食食二升,六食食一升大半,日再食。救死之时,日二升者二十日,日三升者三十日,日四升者四十日,如是而民免于九十日之约矣。

寇近,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先举县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长短及凡数,即急先发。寇薄,发屋,伐木,虽有请谒,勿听。入柴,勿积鱼鳞簪,当队,令易取也。材木不能尽入者,燔之,无令寇得用之。积木,各以长短、大小、恶美形相从。城四面外各积其内,诸木大者皆以为关鼻,乃积聚之。

城守司马以上,父母、昆弟、妻子有质在主所,乃可以坚守。署都司空,大城四人,候二人。县候,面一。亭尉、次司空,亭一人。吏侍守所者,财足、廉信,父母、昆弟、妻子有在葆宫中者,乃得为侍吏。诸吏必有质,乃得任事。守大门者二人,夹门而立,令行者趣其外。各四戟,夹门立,而其人坐其下。吏日五阅之,上逋者名。

池外廉有要有害,必为疑人,令往来行夜者射之,谋其疏者。墙外水中为竹箭,箭尺广二步,箭下于水五寸,杂长短,前外廉三行,外外乡,内亦内乡。三十步一弩庐,庐广十尺,袤丈二尺。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其次袭其处。

守节出入使,主节必疏书,署其情,令若其事,而须其还报以剑验之。节出,使所出门者,辄言节出时掺者名。

百步一队。

閤通守舍,相错穿室。治复道,为筑墉,墉善其上。

取疏,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外宅沟井可填塞,不可,置此其中。安则示以危,危示以安。

寇至,诸门户令皆凿而类窍之,各为二类,一凿而属绳,绳长四尺,大如指。

寇至,先杀牛、羊、鸡、狗、乌、雁,收其皮、革、筋、角、脂、羽。彘,皆剥之。吏橝桐为铁錍,厚简为衡枉。事急,卒不可远,令掘外宅林。

谋多少,若治城□为击,三隅之,重五斤已上诸林木,渥水中,无过一茷。

涂茅屋若积薪者,厚五寸已上。吏各举其步界中财物可以左守备者,上。

有谗人,有利人,有恶人,有善人,有长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内人者,有外人者,有善人者,有善门人者,守必察其所以然者,应名乃内之。民相恶,若议吏,吏所解,皆札书藏之,以须告之至以参验之。睨者小五尺,不可卒者,为署吏,令给事官府若舍。蔺石、厉矢、诸材器用皆谨部,各有积分数。为解车以枱,城矣以轺车,轮轱广十尺,辕长丈,为三辐,广六尺。

为板箱,长与辕等,高四尺,善盖上,治中令可载矢。

子墨子曰: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众,二不守也。人

众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远,四不守也。畜积在外,富人在虚,五不守也。率万家而城方三里。

猜你喜欢
  卷四十·郑玄
  第二篇 改过之法·袁黄
  卷八·邱濬
  卷六·刘因
  第五章 7·辜鸿铭
  经说卷七·熊朋来
  卷十一·毛奇龄
  卷第一百十九·秦蕙田
  论将第四·吴起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冯友兰
  冠义·姚际恒
  卷三百九十三·佚名
  出家品第十五·佚名
  卷上·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罙(仲愈集)·顾嗣立

    彭□□罙 【一作□□釆。】 字仲 【一作宗。】 愈,广陵人。无书不读,学通五经,性行纯谨,言笑侃侃,陈敬初深敬事之。来吴中授举子业,户外之屦常满,江左硕儒也。诗见《玉山雅集》。 送粹上人还天台养母读书 送丁好义 寄沈鼎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八七言絶句一耶律楚材过金山和人韵金山万壑鬬声清山色空蒙弄晩晴我爱长天汉家月照人依旧一轮明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灎灎水溶溶风廻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掀髯

  • ●卷下·江休复

      圣节道场建起十三日,枢府学士以下皆赴。十四日,中书会,独舍人与大卿监遥上下不过七八人。  审刑奏案,贴黄上更加撮白,撮白上复有贴黄。  国朝诸祠,牲牢之数不等。七室共一羊豕,后庙温成料一羊豕。蜡享百神亦然。然行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十有二月己巳朔辅臣进呈张浚与吕颐浩书报将自蒲解进兵曲折初颐浩在相府遗浚书言近日台谏尚循旧态论事不切时务浚报之曰台谏箴规人主阙失纠弹朝廷官邪当优容之但使主上晓其意足矣范宗尹言浚此论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乙酉朔以孟夏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南京工科给事中陈洪烈<锍-釒>论工部尚书朱天球庇其乡旧司务蔡伦魁考功司郎中钱士完庇其所亲工部主事闵世祥二臣皆上<锍-釒>辩 上不究○调马水口参将许大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宋)李焘 撰魏主在瓜步遣使求和请婚江湛曰夷狄无亲许之无益元嘉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 江夏王萧锋传·李延寿

    江夏王萧锋字宣颖,是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母亲张氏有容貌和德行,宋朝的苍梧王逼着要娶她,又想要害死萧锋。高帝十分恐惧,不敢让他住在旧宅里,而把他藏在张氏的家中,当时是四岁。他性格方正,喜爱学习书法,张家没有纸,他就靠着井

  • 卷第廿八·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八 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上 天武天皇天渟中〈渟中。此云農難。〉原瀛眞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同母弟也。幼曰大海人皇子。生而有岐嶷之姿。及壯雄拔神武。能天文遁甲。納天命開別天皇女菟野皇女爲正妃。

  • 论邹第五十三·桓宽

    【题解】本篇大夫引邹衍“大九州”之说,为政府拓土开疆的政策进行辩护,并证明贤良文学眼界之狭陋。而文学则“守畦亩之虑,间巷之固”,以为“知大义”“不如守小计”,并以秦&ldquo

  • 般若品第二·释法海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

  • 卷十九·赞宁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唐嵩岳破灶堕传释破灶堕者,不知何许人也。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通彻禅法,逍遥弗羁,恒理求而不见其前,别涂取而莫趋其后。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若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钵。渐诣迦维罗卫缅祇园中。至阿难所。头

  • 凡例·书玉

    沙弥十支戒相。是五篇三聚之基。二十四门威仪。乃三千八万之本。必须清净守持。以为八德之要。凡受戒者。不可忽也。  前之十戒。次第已分。后之威仪。条章先列。自不庸科。然其间解法。事有差殊。有直释戒相者。有

  • 东岩禅师蕲州语录·佚名

    侍者 照务 宗智 记录蕲州仰天窝示众师云流光易迈日月推迁去圣时遥人多懈怠山僧才离浙省已到蕲黄直欲遍访精蓝举扬法道在今云窝片地玉润含辉不妨就此韬藏刀耕火种古德插锹又手说大义甚有来由辊木毬解打鼓一场败露山

  • 广川书跋·董逌

    宋代金石学著作,收录作者在铜器铭文和碑版铭刻上的题跋。董逌撰。传世以明毛晋校刊的汲古图本最为通行。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宋东平人。在政和年间(1111—1118)官至徽猷阁待制,建炎(1127—1130)以后,曾附张邦昌为官。

  • 宝女所问经·佚名

    又名《宝女经》、《宝女问慧经》、《宝女三昧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四卷或三卷。首尾皆残,仅一纸二十八行。经中主要论述毗尼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菩提分、三十二相业因、三十二障大乘

  • 贤愚经·佚名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是很特殊的一部佛典,其虽名为“经”,但实际上是一部“佛教故事集”,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全书共分十三卷、六十九品(节),也就是说共讲了六十九个故事。实际上其包括的故事更多,因为往往一品中

  • 黔南会灯录·善一如纯

    凡八卷。清代善一如纯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内容系收录明清时代川、滇诸地之禅家语要。黔,指四川黔江县。计收录一一六位禅师之上堂、小参、示众、机缘、拈颂、法语等。本书卷首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二月程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