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五 盛京将军弘晌等奏查出函可语录碑记字迹及支派承袭人折

三○五 盛京将军弘晌等奏查出函可语录碑记字迹及支派承袭人折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一日

奴才弘晌、富察善谨奏,为遵旨查明覆奏事。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九日,接准军机处寄字内开,闰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朕检阅各省呈缴应毁书籍,内有《千山和尚诗本》。语多狂悖,自应查缴销毁。查千山名函可,广东博罗人,故又称为博罗剩人。后因获罪发遣沈阳。函可既刻有诗集,恐无识之徒目为缁流高品,并恐沈阳地方,或奉以开山祖席,于世道人心甚有关系。着弘晌、富察善卽速确查,从前函可在沈阳时,曾否占住寺庙,有无支派流传,承袭香火及有无碑刻字迹留存,逐一查明,据实覆奏。将此由三百里传谕知之。钦此。

奴才等钦奉谕旨,随查《盛京通志》,内开:千山和尚名函可,字祖心,别号剩人。来至沈阳,自普济历广慈、大安、永宁、慈航、接引、向阳等寺,故后于辽阳之千山双峯寺建有小塔。等语。奴才等遵卽先于省城各寺庙严密搜查,获得《函可语录》,内有诗句。其《剩和尚语录》刻板,注存辽东香岩寺,《普济剩和尚语录》刻板,注存都京西长安街双塔寺、三元庵等语。奴才等即驰赴辽阳千山各寺庙查勘,均已残破不整,并无承袭函可支派僧人。惟双峯寺查有函可碑塔并语录、诗句、手录戒仪字迹,承袭函可支派僧人法贞、默慧、默兆、默群、默喜、契宽、契先、契和等。奴才等当卽细察伊等情形,实皆愚蠢,均属务农山僧。恐其另有支派流传,以及皈依僧众收徒聚会情事,覆加密访居民乡保人等,佥称并无前项情事。奴才等又赴香岩寺搜查所存《剩和尚语录》刻板,无从起获,严加讯究,实因年久,遗失无存。

奴才等伏查函可系获罪发遣之犯,胆敢放荡诗词,肆意狂悖,殊与世道人心大有关系。现在承袭伊支派僧人法贞等,虽委系务农山僧,若不卽令还俗,惟恐日后出有不肖僧徒,假借名色,转相纠结,招徒聚会,以致煽惑滋事,关系非浅。应请将法贞等先令还俗,并将双峯寺所建碑塔,尽行拆毁;《盛京通志》内所载函可事迹,逐一删除;其存三元庵之语录刻板,请勅在京该管衙门查起销毁。奴才等仍严饬奉省旗民地方官,在于所属各寺庙内,留心严密查访,如有函可语录、诗句、字迹以及支派承袭之人,俱照奴才等现在奏请办理,以杜其渐。

除将查出《函可语录》、戒仪并碑记、诗句抄录包封进呈御览外,合将奴才等遵旨查办缘由,据实恭折覆奏。是否有当?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刘昫
  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计六奇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三·王祎
  元史续编卷十四·胡粹中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八·佚名
  诸葛忠武书卷十·杨时伟
  卷一百七·张守节
  五三 我的笔名·周作人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溥仪
  萧济传·姚思廉
  河间公拓跋齐传·李延寿
  张芹传·张廷玉
  目录·阿桂
  六○、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钱穆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八月的忧愁·林徽因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

  • 嵗时杂咏巻二·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元日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 苏 轼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鬬新竹马异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白髪苍顔谁肯记晓来频为何人次韵秦少防元日立春【三首】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

  • 梦观集卷四·大圭

    (元)释大圭 撰○七言律诗独坐秋风一来林院深开戸自弹焦尾琴藂木寒凉独鹤白乱云髙下羣山阴老天有月照闲坐清夜无人同苦吟古来穷饿得不朽我生与世空浮沉登云榭老屋危台雨气昏石苔不见旧镵痕当年霸业旌麾尽故国秋声树木存

  • 卷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司马光

      起玄黓困敦(壬子),盡上章涒灘(庚申),凡九年。   孝靈皇帝熹平元年(壬子、一七二年)   春,正月,車駕上原陵。司徒掾陳留蔡邕曰:「吾聞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禮,始謂可損;今見威儀,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惻隱,不易奪也。禮

  • 唐鉴卷六·范祖禹

    太宗四初帝谓监修国史房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帝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代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譔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防谏帝不从龄乃

  • 卷五·昭梿

    ◎缅甸归诚本末缅夷,古朱波地,自古不通中国。宋宁宗时,史志始有其名。元世祖遣兵三征之,责其贡赋而还。明初设宜慰司,聊以羁縻,间亦尝修贡赋而还,其事详正史。其时缅地不过数千里,附近之提凉、猛养、猛拱、猛密司、蛮暮、木邦

  •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十四·余继登

    礼君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不敢以卑废尊,以己丧废公祀也。天顺八年正月,英宗崩,宪宗初即位,礼臣引此为言,谓:“春二月祭大社大稷,请上如礼行之,释奠先师,遣官如故,但免传制。”制曰:“可。”仕

  • ◎北京第一舞台遭劫记·李定夷

    京师为名伶荟萃之地,文武角色,唱工做工,色色俱备,非他处所及。而剧场狭小,座位迫隘,与上海各舞台相较,判若天渊,因此游人率多裹足。杨小楼辈于西珠市口给孤寺旁创设第一舞台,集资募股,倡立公司,鸠工庀材,经营累月,形式之壮丽,结构之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忠献公雍墓志铭范仲淹庆歴纪号之六载春正月丁亥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范公以疾薨闻上悼之为不视朝制赠太子太师赗赙加等子孙迁官者五人有司议行谥曰忠献以来年某月日塟于洛阳之某原

  • 宇文孝伯传·李延寿

    宇文孝伯,字胡王,宇文深之子。他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所以,周文帝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武帝一起上学。武成元年(559),朝廷封他为宗师上士,年仅十六岁。他性情沉稳正直,说话爽快,好直率地说出自己

  • 卷五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五牧政康熙九年庚戌三月辛未上谕兵部设立驿传原为往来差遣紧要事速於接应近闻州县各驿马匹缺少应付迟悞驿递原有额设钱粮以资刍牧

  • 缉匪例·佚名

    目录 水师各营弁兵出洋缉匪口粮,查照武职俸廉之例,两月一领、两月一销 上游各县给发卡房巡船壮役口粮等项,不准动销缉匪径费 闽省上下游各厅县缉捕经费续议增减数目 闽省上下游各厅县缉捕经费支销章程 水师各营弁兵出洋

  • 指物論·谢绛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我殊能,莫非相指。故曰:物莫非指。相指者,相是非也,彼此相推,是非混一歸於無指,故曰:而指非指。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指皆謂是非也,所以物非指者,凡物之情,必相是非,天下若無是非之物,則無一物而可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地界清净故有为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地界清净。若有为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水火风空识界清净故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四百六十一尽五百一十九凡七十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百六十一  凋落(上丁遥反杜注左传云凋伤也贾注国语云弊也说文半伤也从冫从周声也冫音冰经文作雕错用也下即各反说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三二)大品赖吒和罗经第十六(第三念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与大比丘众俱。往至鍮芦吒。住鍮芦吒村北尸摄和园中。尔时。鍮芦吒梵志.居士闻。沙门瞿昙释种子舍释宗族。出家学道。游

  • 葬经翼·缪希雍

    缪希雍,明代著名风水师,中医家,所著的《葬经翼》对我国风水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堪舆部》中,是我国是大风水名著之一。其中翼,有翅膀之意,同时又有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