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七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济自广陵韩擒虎济自横江甲申若弼败陈师于蒋山攻宫城擒虎执陈主叔宝丙戌晋王广至建康施文庆沈客卿等皆伏诛癸巳遣巡抚陈州郡周罗防等亦降陈亡【以陈隋本纪举要厯补遗王通元经修】

解题曰陈自武帝霸先至后主叔宝五世凡三十三年王凝问于王通曰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齐梁陈于是乎不与其为国也及其亡也君子犹怀之故书曰晋宋齐梁陈亡具五以归其国且言其国亡也呜呼弃先王之礼乐以至是乎凝曰晋宋亡国久矣今具之何谓也曰晋衣冠文物之旧君子不欲其先亡宋尝有树晋之功有复中国之志亦不欲其先亡也故具齐梁以归其国也其未亡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予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人也观通之抑扬感嘅其志亦可悲也已

二月丙申置乡正里长【以本纪修】陈湘州刺史岳阳王叔慎起兵败死【以吕祖谦标目修】遣柱国韦洸安抚岭外降之【以隋纪修】解题曰安抚之名始于此

平建康城于石头城置蒋州【以吕祖谦标目修】夏四月己亥帝幸骊山劳还师乙巳献俘太庙赏赐将士故陈境内给复十年余州免租赋一年己未流孔范王瑳等于边以江总为上开府仪同三司陈都督鲁广达死之【以通鉴修】解题曰胡寅曰孔范等亡陈之臣也帝既知之当戮之江南以谢三吴之人既贷其死又置诸边刑寛而义不类矣江总身为宰相惟以诗酒陪从邪慝盖孔宁仪父之徒楚子不杀仲尼所非者也乃宠以爵禄是训臣子败人家国而无后忧也岂不惜哉事见通鉴

秦王俊为杨州总管四十四州军事【以通鉴修】壬戌诏寝兵【以吕祖谦标目修】六月吏部苏威为右仆射闰月以荆州总管杨素为纳言【以本纪修】秋七月羣臣请封禅弗许【以本纪修】冬十二月诏太常牛参定雅乐【以本纪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年春二月庚申帝幸并州夏四月至自并州【以本纪修】出李德林为湖州刺史【以吕祖谦标目修】五月乙未诏军人悉属州县【以本纪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按本纪诏曰魏末丧乱寓县分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苞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縁边之地新置军府叶适曰按李繁家传载苏绰初置府兵与此利害优苦殊不同然诏文乃当时实事盖绰虽创始而地狭民寡加以长征不归故未能尽行其説至平陈后乃修完成法尔

六月辛酉制民年五十免役収庸【以本纪修】秋七月癸卯杨素为内史令【以本纪修】冬十一月辛卯帝幸国学【以本纪修】有事于南郊【本纪】江南盗起遣杨素讨平之【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并州总管晋王广为扬州总管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通鉴修】畨禺夷反给事郎裴矩讨平之高凉洗氏置幕府【以通鉴及吕祖谦标目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一年春二月丙子以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以本纪修】辛巳晦日有食之【以本纪修】秋八月壬申杀弟滕王瓒【以通鉴修】

解题曰按列传瓒见高祖执政羣情未一恐为家祸阴有图高祖之计余见大建十二年周天元帝殂解题

上柱国沛达公郑译卒【以纪传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二年秋七月乙巳苏威免官爵礼部尚书卢恺除名【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有事于太庙【本纪】壬申晦日有食之【以本纪修】八月甲戌制死罪令大理覆治【以本纪通鉴修】冬十二月乙酉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以吕祖谦标目修】免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官【以吕祖谦标目修】府藏皆满免河东北功调减田租一年【以通鉴修】

解题曰李焘曰古今之富者莫如隋而所以卒为隋祸者亦惟其富尔夫帝王之所谓富而教之者岂曰盈其仓廪则羣黎百姓徧为尔德也哉惟在布大利于天下而吾无所私焉使斯民安居乐业养生丧死而无憾相与从事于孝弟忠信之际则吾之礼乐刑政可以四达而不悖矣高祖躬履俭约而户口日滋此固致富之道始高祖疾山东之巧伪重谪其正长而开相纠之科以出齐民隐户于是丁口益增而高颎复为输籍法使豪强不能以容其奸此隋之所以富也君臣方自以为得计而不知其恶殆与贼虐者无异高祖在位虽省徭寛赋然取之者固已深而推以予之者盖未数数然也不然何天之于隋遽泯然弃而不知耶

遣使均田【以朱熹纲目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三年春正月壬戌帝幸岐州二月作仁寿宫三月至自岐州【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禁藏谶纬【以本纪修】

解题曰按列传著作郎王邵表言符命又引民间歌謡引图书谶纬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皇灵感书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诸州朝集使焚香而读之上益喜赏赐优洽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其是之谓矣事见通鉴

秋七月戊辰晦日有食之【以本纪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四年夏四月乙丑行新乐【以本纪修】六月丁卯给公卿以下职田【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秋七月乙未以苏威为纳言【以吕祖谦标目修】关中大旱帝幸洛阳【以本纪修】

解题曰李焘曰古者三年耕而后有一年之储九年耕而后有三年之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则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今隋之为隋仅十余年而粟帛之入至于仓廪府库已无所容然而一有天灾则关中之民至于屑豆杂糠而食流离迁徙救死不暇然则隋之所谓富者独其仓廪府库而余食遗货之在天下者殆无几尔为富不仁谅其然矣事见通鉴

冬闰十月甲寅诏给北齐梁陈祭祀器物【以本纪修】齐州刺史卢贲除名【以本给通鉴修】羣臣请封禅十二月乙未帝东狩【以本纪通鉴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五年春正月壬戌帝幸齐州庚午以岁旱谢咎泰山【以本纪及稽古録修】二月丙辰収天下兵器【以本纪修】三月乙未至自东方【以本纪修】丁亥帝幸仁寿宫【以本纪修】解题曰通鉴考异隋书北史皆曰宫成上令高颎前视奏称颇伤绮丽大损人丁帝不悦杨素惧即于北门啓独孤后曰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一宫何足损费后以此理谕上上乃解今从唐书然唐书所载不如隋史北史为得其实事见通鉴

夏六月庚寅焚相州所贡绫文布于朝堂【以朱熹纲目修】秋七月戊寅至自仁寿宫【以本纪修】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与并杨益州为四总管【以通鉴及吕祖谦标目修】十一月辛酉帝幸温汤乙丑还宫【以本纪修】十二月戊子勅盗边粮一升皆斩【以本纪修】己丑诏文武官四考受代【以本纪修】汴州刺史令狐熙考绩为天下最赐帛旌之【以通鉴修】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六年夏六月甲午制工商不得仕进【以通鉴修】秋八月丙戌诏死罪三覆奏【以通鉴修】

解题曰刑者侀也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文帝初有隋国遂定新律尽除魏周苛刻以从寛简初令死罪大理覆治又令死罪三奏然后行刑诚得古帝王好生恶杀之意矣然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斩一钱以上者弃市则虽三奏而后行亦何补哉

冬十月帝幸长春宫十一月还以公主妻吐谷浑可汗【以通鉴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七年春二月癸未遣太平公史万岁讨南宁羌平之【以本纪修】帝幸仁寿宫【以通鉴修】桂州俚帅反遣兵讨平之以令狐熙为桂州总管【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三月丙辰诏诸司得于律外杖属官【以通鉴目録修】令盗一钱以上弃市【以通鉴及吕祖谦标目修】夏四月戊寅颁张胄厯【以本纪修】秋七月桂州人反遣右武侯大将军虞庆则讨平之【以本纪修】丁亥并州总管秦王俊免【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以宗女公主妻突厥突利可汗【以通鉴目録修】九月帝至自仁寿宫【以通鉴修】冬十二月杀虞庆则【以本纪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八年春正月辛丑诏江南民船长三丈者入官【以本纪修】二月高丽冦辽西乙巳遣汉王谅讨之遇疫秋九月己丑师还【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隋伐高丽始于此

冬十二月置离宫于仁寿宫道上【以本纪修】南宁羌复反史万岁坐除名【以通鉴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十九年春二月遣汉王谅为元帅三道伐突厥都蓝可汗都蓝与达头可汗袭突利破之夏四月突利来降诸军大破突厥兵【以通鉴修】六月杀凉州总管王丗则【以通鉴修】秋八月高颎除名【以纪传修】九月乙丑以太常卿牛为吏部尚书【以本纪修】

解题曰按通典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十八年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牛为吏部尚书高搆为侍郎最为称职当时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则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自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至隋一切归省司】杜佑曰文帝素非学术盗有天下不欲权分罢州郡之辟废乡里之举内外二命悉归吏曹才厠班列皆由执政则执政参吏部之职吏部总州郡之权罔征体国推诚代天理物之本意是故铨综失叙受任多滥岂有万里封域九流丛凑论材授职仰成吏曹以俄顷之周旋定材行之优劣求其无失不亦谬欤尔后有司尊贤之道先于文华辩论之方择于书判所以阅佐号为倒拔征词同乎射覆置循资之格立选数之制压例示其定限平配絶其逾涯或糊名考覈或十铨分掌茍济其末不澄其源诚宜详酌古今拯勘刓实为大政可不务乎

冬十月甲午以突利为啓民可汗处之五原遣杨素等击都蓝可汗十二月都蓝为其下所杀达头立为步迦可汗【以吕祖谦标目修】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二十年夏四月壬戌突厥步迦可汗犯塞晋王广等击之太平公史万岁大破之【以本纪修】六月丁丑秦王俊以忧薨废其国【以吕祖谦标目及朱熹纲目修】晋王广结杨素赞帝废立冬十月乙丑废太子勇及其诸子为庶人己巳杀左卫大将军元旻等素又谮杀史万岁十一月戊子立广为皇太子天下地震【以本纪修】禁毁佛天尊及神像【以朱熹纲目修】

隋高祖文皇帝仁寿元年正月乙酉朔改元【以本纪修】杨素苏威为左右仆射【以本纪修】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以本纪修】夏六月废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前殿内将军刘谏不听【以吕祖谦标目修】冬遣杨素击突厥【以通鉴修】

隋高祖文皇帝仁寿二年春三月杨素大破步迦可汗【以通鉴修】秋七月征蜀王秀还【以列传修】八月己巳皇后独孤氏崩【以本纪修】

解题曰按后妃传序开皇二年着内官之式畧依周礼减省其数嫔三员世妇九员女御三十八员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初文献皇后怀嫉妬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二妃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又抑损其服章降其品秩文献崩后始置贵人三员增嫔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贵人等闗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焉帝参详典故制嘉名著之于今贵妃淑妃徳妃为三夫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婕妤十二员美人才人十五员为世妇寳林二十员御女二十四员采女三十七员为女御总一百二十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又増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叶适曰六尚六司六典掌宫中之政此汉晋旧事也至炀帝置女官准尚书省则出于创建内外分庭人臣不得分毫预矣晋杨后以立惠基乱而天下为之分裂者数百年隋独孤后以立炀稔祸而编氓十丧八九诗首二南有以也夫

九月大水【以本纪修】冬闰十月甲申诏修五礼【以本纪修】十二月癸巳废蜀王秀为庶人【以吕祖谦标目修】诏杨素三五日一入省论大事【以通鉴修】交州俚帅反遣瓜州刺史刘方为行军总管平之【以通鉴修】

隋高祖文皇帝仁寿三年秋九月壬戌置常平官【以本纪修】是岁龙门王通献太平防罢归教授于河汾之间【以举要补遗修】

解题曰通字仲淹河汾人文帝征之不至大业元年一征又不至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朱熹曰通见识高明説治体甚高特本领欠阙如古人明德新民至善等处固未之讲也【李遘曰文中子之言圣人之徒也传之者非其人为之痈创而已耳世诮房魏辈不称师也未尝以为师也盖文中子教授河汾迹未甚显没后门人欲尊宠之故扳太宗时公卿以欺后世耳】

突厥步迦可汗降于啓民可汗啓民归碛石【以吕祖谦标目修】解题曰按元和郡县志丰州东受降城北至碛口八百里中城至碛口五百里西城至碛口三百里碛口至囘纥衙帐一千五里

隋高祖文皇帝仁寿四年春正月甲子帝幸仁寿宫夏四月不豫秋七月命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召故太子勇太子广囚述岩丁未弑帝乙卯即皇帝位杀勇八月丁卯丧还京师【以本纪及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胡寅曰述岩亲逢事防则当白帝倂召杨素杨广入閤质问陈夫人正其罪而废广出诸外熟论故太子可立则召之否则别命子孙之贤者素若不从降诏以军法从事登时而宗社定矣乃出閤为诏出以示素反受制贼手俄顷之间福祸判焉述岩死有余辜矣事见通鉴

汉王谅起兵于晋阳以杨素为并州总管讨之素执谅以归杀之【以本纪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胡寅曰举兵必有其名立事不可行诈隋文之崩当时中外颇有异论谅独不闻耶借曰未审而所被玺书不如高祖所约则可用此声问晏驾不明之故以十九州附从之众用王頍长駈之防既近京师则情实必彰天不共戴死生以之岂不忠孝两得乎而诡言为素反举兵是诈也诈而无名是自为逆也可乎事见通鉴

冬十月己卯葬文皇帝于太陵庙号高祖【以本纪马总通厯修】解题曰苏辙曰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久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夫秦隋之亡其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人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销名城杀豪杰铸锋镝以絶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之者其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盖自东晋以来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之徒纷纷而起者不可胜数至于元氏并吞灭取畧已尽矣而南方未服元氏自分而为周齐周并齐而授之隋隋文取梁灭陈而后天下为一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畧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悲夫

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令男子二十成丁【以通鉴修】十一月乙未帝幸洛阳【以本纪修】丙申掘堑自龙门至临清关度河抵上洛【以本纪修】壬子陈叔宝卒赠长城炀公【以吕祖谦标目修】癸丑以洛阳为东京【以吕祖谦标目修】

猜你喜欢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柯劭忞
  卷五百十七 列传三百四·赵尔巽
  卷五百十三 列传三百·赵尔巽
  越绝卷第十五·袁康
  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斡难河雄酋称帝·蔡东藩
  ●明朝小史卷二 洪武纪·吕毖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二·张岱
  卷之六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一 三十五年的回忆·许寿裳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范晔
  昭明太子传·姚思廉
  刘德温传·宋濂
  晋纪(陆机)·干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 列传二百九十五·赵尔巽

      ◎列女一   田绪宗妻张 嵇永仁妻杨妾苏 张英妻姚   蔡璧妻黄子世远妻刘 尹公弼妻李 钱纶光妻陈   胡弥禅妻潘 张棠妻金 洪翘妻蒋 张蟾宾妻姜   施曾锡妻金 廷璐妻恽 汪楷妻王妾徐 冯智懋妻谢   郑文清

  • 第二十七回 发三箭薛礼定天山 统六师李勣灭高丽·蔡东藩

      却说铁勒诸部归唐后,相安无事,约有数年,至龙朔纪元,回纥部酋比粟,始纠合仆骨同罗两部众,前来犯边。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及燕然都护刘审礼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

  • ●明朝小史卷十 弘治纪·吕毖

    ○居安乐室 帝母太后纪氏,宪宗时在御妻列,得进御有娠。时昭德宫万贵妃特幸,知之而恚,痛楚之。宪宗阴令托病,出居安乐室,以痞报,而属门宫护视之。及生,纪后乳不给,太监张敏使女侍以粉饵哺之。弥月,宪宗废后吴氏,保抱惟谨,终不令贵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五百六十九·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春正月。癸巳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皇极殿、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拈香。

  • 高昌传·魏徵

    高昌国,是汉代的车师前王庭,距离敦煌有十三日的路程。 这里东西宽三百里,南北长五百里,四面多有大山。 从前,汉武帝派遣军队向西讨伐,师旅疲劳,其中特别困乏的兵士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地方有汉代的高昌垒,所以就用它作为国

  •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科试考二四年癸酉命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陈询侍讲学士兼右春坊右中允吕原主顺天试礼部祠祭司主事周骙奏设科取士当遵国法禁例洪武以来旧例曾由科目出身未入流品官生员发充吏罢闲官吏监生生员娼优隶

  • 236.葛贤痛打税监·林汉达

    明神宗是个贪财如命的昏君,他追求享乐生活,没完没了地搜罗金银珠宝,把国库都挥霍空了,就千方百计向民间搜刮。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步发展,在东南沿海一带商业也繁荣起来,在苏州,丝织业特别发达,富裕的机户开始开设工场

  • 牧民第一·管仲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

  • 四书留书卷一·章世纯

    明 章世纯 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理通于众则髙明光大谓之明德其数则仁义礼智孝弟忠信之类是也夫事所共为其迹昭明置而不为其端晦絶君子之务明其德也力行以求着其事以身质德而示于天下修之一日人已有知之者矣修之逾

  • 卷八·陈启源

    <经部,诗类,毛诗稽古编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八吴江陈启源撰豳【变风】七月七月篇所纪人事物候较迟于月令毛传以豳土晚寒释之后儒推明其说各有不同孙毓以为豳土寒多虽晚犹寒陆德明释文以为晚节而气寒陆义较优矣至

  •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卷第一·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于罗阅只梵志丘聚。从是北上錍提山中天帝石室。尔时无数比丘。各各驰走匆匆不安。如捕鱼师布网捕鱼鱼都驰散。世尊遥见无数比丘各各驰散扰扰不安。佛知而故

  • 卷第二十·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贞元十七年。南岳云峰律师法证示寂。师族郭氏。色厉而仁。行峻而周。道广而不尤。功高而不有。毅然居山之北峰以为仪表。世之所谓贤人大臣者。至南方咸用严事

  • 卷第四十·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九 汾阳太子院善昭禅师(南九首山念嗣) 僧问如何是接初机底句。阳曰汝是行脚僧。如何是辨衲僧底句。阳曰西方日出卯。如何是正令行底句。阳曰千里特来呈旧面

  • 月亮宝石·柯林斯

    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于1868年,采用了各个人物分头叙述不同的故事,再将它们连贯起来的写法。故事讲了1799年,英国侵略印度圣城西林加巴坦时,英军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英国军官汗卡什在宫

  • 广东新语·屈大均

    地理杂志。明末清初屈大均(1630—1696)撰。二十八卷。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清军破广州,遁入空门,行游南北,结交天下名士。本书成于屈氏晚年。首载潘耒序和自序, 次分天、地、山、水、石

  • 明画录·徐沁

    中国清代徐沁(生卒年不详)编著。中国画史传著作,8卷。约成书于康熙年间。一说当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之后。作者自谓是继《宣和画谱》、《图绘宝鉴》而作。首以时代为序,列明帝及亲王能绘者13人。次以画科分,计有道释

  • 寓意草·喻昌

    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