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四

【唐愍帝李从厚应顺元年 潞王李从珂清泰元年吴睿帝太和六年 南汉髙祖皇帝大有七年 蜀髙祖皇帝孟知祥明徳元年 闽帝王鏻龙啓二年 楚王马希范 南平王髙从诲 呉越王钱元瓘 契丹天显九年】春正月戊寅唐改元【以新纪脩】壬午唐河阳节度使侍衞亲军都督指挥使康义诚判六军诸衞事【以通鉴脩】唐枢宻使朱昭同二品冯赟兼侍中【以通鉴脩】唐以马希范为楚王勃海王髙从诲为南平王吴王钱元瓘为吴越王【以通鉴脩】闰月唐册皇后为皇太后淑妃王氏为皇太妃【以新纪脩】己巳蜀王知祥称帝【以吕祖谦标目脩】二月己夘唐徙石敬瑭为成徳节度使潞王从珂为河东节度使庚寅从珂反

解题曰按新史列传权知天雄后事孟汉琼请入朝朱昭冯赟乃议徙成徳范延光代汉琼北京留守石敬瑭代延光鳯翔潞王从珂代敬瑭三人者皆唐大臣以汉琼故轻易其地又不降制书第遣使者监之上道从珂遂反余见通鉴

辛夘诏以西京留守王思同为西面都部署三月乙夘围鳯翔思同军溃庚申从珂入西京辛酉唐杀侍衞亲军马步都督指挥使朱实

解题曰欧阳脩曰唐末方镇兵一军有指挥使一人而合一州之诸军又有马步军都指挥使一人盖卒伍之长也自梁以宣武军建国因其旧制有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明宗始更为侍衞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当是时天子自有六军诸衞之职六军有统军诸衞有将军而又以大臣宗室一人判六军诸衞事此朝廷大将天子国兵之旧制也而侍衞亲军者天子自将之私兵也天子自为将则都指挥使乃其卒伍之都长耳然自汉周以来其职益重汉有侍衞司狱史肇为都指挥使与宰相枢宻使并执国政而肇尤专任以至于亡亲军之号始于明宗其后又有殿前都指挥使亦亲军也皆不见其更置之始【李石曰唐有六军十二衞以大臣一人总之梁置在京马歩军都指挥使而自将之盖六军诸衞之外别为私兵唐明宗以康义诚为侍衞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秦王从荣为大元帅此侍衞司所从始也又从荣反侍衞马军都指挥使朱实败之其后遂不废殿前军起于周世宗宋太祖为殿前都虞候诏天下选壮士送京师命太祖择其武艺精髙者为殿前诸班而置都防检位都指挥使上见于国史而脩云而不知其所始何也自有两司六军诸衞渐废今但有其名则两司不独亲军而已天下之兵柄皆在焉】

癸亥以康义诚为都招讨使义诚降从珂戊辰朱昭自杀京城巡检使安从进杀冯赟唐主奔衞州宣徽使孟汉琼降从珂从珂杀之【以新纪实录通鉴吕祖谦标目脩】唐兴元武定两镇降蜀【朱熹纲目】夏四月壬申从珂入洛阳癸酉监国废唐主从厚为鄂王乙亥从珂即皇帝位丁丑僦民屋直以赏军戊寅弑鄂王于衞州磁州刺史宋令询死之【以新纪通鉴实录脩】

解题曰按后唐实录少帝出奔于魏石敬瑭承诏赴阙相遇覃懐之东帝以敬瑭黙无所陈虞其有变因防于郡驿将不利于敬瑭左右觉之少主从骑百余人悉为敬瑭所擒少主知事不济以符玺授帝长恸而别敬瑭遣刺史王贽置少主公舍寻为潞王所害敬瑭后长以此愧其心焉欧阳脩曰安重诲区区独见潞王之祸而谋之不臧至于殒身赤族其隙自滋及愍帝之亡也穴于徽陵其土一垅路人见者皆为之悲使明宗有知其有愧于重诲矣胡寅曰欧阳脩死节死事传不及令询岂以其君微其事畧而遗之欤夫闵帝虽不为储副国固其国也所以不终者身乏股肱朝无桢榦年在防冲胡能有定乎令询不以其微而废君臣之义以死立志不事潞王虽王彦章裴约何以加哉事见通鉴

己夘唐石敬瑭入朝【以通鉴脩】辛巳蜀改元【以通鉴脩】唐散关以南皆入于蜀【以通鉴脩】乙酉唐改元【以新纪脩】戊子唐族诛康义诚朱昭冯赟【以实录脩】五月丙午唐端明殿学士韩昭为枢宻使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宻副使【以通鉴脩】

解题曰按新史列传初废帝起于鳯翔与共事者五人节度判官韩昭掌书记李专美牙将宋审防客将房暠而刘延朗为孔目官帝反使专美作檄书遣使驰告诸镇皆不应独陇州防御使相里金遣其判官薛文遇计事帝得文遇大喜而延朗调率城中民财以给军帝既立昭暠为枢宻使延朗为副使审防为侍衞步军都指挥使而薛文遇亦为枢宻直学士由是审防将兵专美文遇主谋议而昭暠及延朗掌机宻余见通鉴欧阳脩曰废帝之起所与图议者此五六人而已攷其逆顺之理虽有智者为之谋未必不败况如此五六人者哉

唐遣石敬瑭归河东【以通鉴脩】庚戌唐冯道罢以天雄节度使范延光为枢宻使【以新纪脩】唐以李从曮为鳯翔节度使【以通鉴脩】吴徐知询卒【以通鉴脩】六月唐立沛国夫人刘氏为皇后【新纪】

解题曰刘氏应州人也

秋七月甲子蜀主知祥薨丁夘太子昶即帝位【以吕祖谦标目脩】九月契丹冦唐【以新纪脩】冬十月唐李愚罢【以新纪脩】蜀杀武信节度使中书令判六军事李仁罕【通鉴】十一月徐知诰召其子璟还金陵为镇海宁国节度副大使次子牙内马部都指挥使景迁为左仆射辅政【以通鉴脩】十二月乙亥唐雄武节度使张延朗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通鉴脩唐潞王清泰二年 吴睿帝天祚元年 南汉髙祖皇帝大有八年 蜀秦国公孟昶明徳二年 闽帝王鏻永和元年 楚王马希范 南平王髙从诲 吴越王钱元瓘 契丹天显十年】春正月丙申朔闽改元【以通鉴脩】

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永和本汉顺帝晋穆帝姚年号

二月唐以定难行军司马李彞殷权知军州事彞超寻卒以彞殷为节度使【以通鉴脩】三月辛丑唐忠武节度使赵延夀兼枢宻使【以新纪脩】夏四月唐韩昭加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宣徽使刘延皓为枢宻使【以通鉴脩】五月契丹冦唐【以新纪脩】六月唐诏窃盗行极法【以通鉴脩】

解题曰刑统诸窃盗不得财笞五十一尺杖六十一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五十疋加役流

秋七月唐武信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副总管屯代州【以通鉴脩】九月丙申吴改元冬十月庚辰闽王继鹏弑其父鏻及后而即帝位更名昶【以吕祖谦标目脩】吴加徐知诰尚父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备殊礼辞尚父丞相殊礼不受【以通鉴脩】十二月唐以前匡国节度使冯道为司空【以通鉴脩】

解题曰按旧史职官志唐以来三公无职事自亲王不恒置于宰相为加官无单置者道在位带司空及罢镇未命官议者不练故事悉意行之言议纷然及就列无故事乃不就朝堂叙班两省官入就列方入宰相退踵后退刘煦罢相出入就列一与道同议者非之晋李鏻周窦贞固为司徒苏禹珪为司空遂以为例

猜你喜欢
  志第十九 地理二·刘昫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赵尔巽
  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雍正
  卷之一千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五十八 兼两淮盐课曹寅奏销两淮正杂钱粮文册·佚名
  七九四 军机大臣奏应进全书内四十五本俱经沾渍交兵部行查片·佚名
  七七二 寄谕英廉等亲赴汪为霖家中严查有无《西斋集》等书·佚名
  卷五十五·傅恒
  史记集解卷八十五·裴骃
  王道隆传·沈约
  孙绍传·魏收
  索湘传·脱脱
  第十一章义冢租·佚名
  卷四十八·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阮阅

      ●卷二十·咏物门上  王承之云:太祖一夕玩月,命学士卢多逊曰:“可以作诗。”多逊曰:“请用何韵?”太祖曰:“用儿字韵。”多逊奏诗曰:“太液池边月上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1951年秋,柳叶半落,晚间。地点 北京西郊,小地名“柳树井”。布景 内左方有井台,后一老柳。右远方露出王家院子的一角。王家院子距井台约半里路。〔幕启:王家院子还有灯光。灯灭,招弟自右方跑出,跑两步,回头望望

  • 第十出 叩马·姚茂良

    【玩仙灯】〔净上〕出阵亏输。时运年来不利。数载边庭立大功。谁知一旦丧英雄。城池失陷亡军马。锐气昏昏似梦中。俺奉主公之命。统百万之众。与大宋交战。被岳家父子。杀的大败亏输。并不曾得他半枝折箭。他今屯兵

  • 卷四百三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六十七 邹智 送客南征 疎雨不复月蟋蟀空自鸣出门送佳客正值新月晴月晴已足嘉况复惊波平君知爱月意莫惜清宵征 槐隂午坐 溽暑浑如蒸槐隂殊可爱招邀

  • 千百年眼卷四·张燧

    秦用客之功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则不然。始与谋国开伯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有天下

  • 路史卷二十七·罗泌

    国名纪四陶唐氏后陶高辛封之,今广济军治古定陶城,有陶丘。范蠡变姓名,间行止陶。今郓之平阴有陶山。唐国,即中山。今定之新乐,与唐县俱是。有尧山唐水,望都故城。望都里东北有广唐城,东有尧故城。后都平阳安邑,亦皆曰唐。平阳

  •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纪昀

    宗室传唐 【三】○唐三太宗诸子△太宗诸子常山王承干 郁林王恪【千里 琨 祎 峘 祗】濮王泰 庶人佑蜀王愔蒋王恽【之芳】 越王贞【冲】纪 王慎【琮】曹王明【皋 象古道古】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干又生第四子

  • 卷二十四·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四 纪年 宣宗皇帝上 宣宗皇帝名珣世宗之孙太子允恭长子也生而奇伟寛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凖龙顔大安年间有长人见语大兴府百姓曰丰王宜王燕既而不见又有道人持方寸玉印曰以献新君置

  • 卷八·汪越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讀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讀建元侯者表以誅伐四夷爲主。表建元至太初以後侯者,蓋主軍功,而擊匈奴則軍功之大者,或從大將軍衛青,或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多取封侯。南越、東甌、朝鮮功,又其次也。有自匈奴降者,有自

  • 佛教与素食·太虚

    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杀生耳。例如蒙、藏之喇嘛,禁止畋猎渔网,而不禁食羊餔牛酪。暹罗、缅甸之僧众,以沿门托钵而资生,故亦不择荤素。印度佛教

  •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奉 诏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及诸菩萨四部弟子。天人龙神一切大会。佛告众会。有法律三昧。菩萨学者当以和顺调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轻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识三学功德

  • 五位显诀凡例·慧霞

    卷上洞山五位显诀(拣释补○附六借)卷中天童四借颂逐位颂汾阳五位答问(并)颂(是至下闲居士曹洞赞附例)慈明和尚颂大阳楷五位答问道吾真五位答问则之禅师五位颂天童觉五位颂妙喜示众元真长老拣五位五位宝箧论卷下洞山三

  • 卷第二十·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又此四教由三观起等者由依假空中浅深法门及其观行优劣不同起言诠说亦有差别乃为四教。钞然依中论三观之偈者出其所宗也止观第一云智者师事南岳南岳事慧文禅师文师用

  • 续修台湾府志·余文仪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

  • 延祐四明志·袁桷

    二十卷。今残存十七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

  • 巷战之夜·张恨水

    《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列为“《新民报》文艺丛书”之二。南京新民报社1942年12月初版。卷首有《巷战之夜序》。主要情节是:日本兵侵占天津时,教师张竟

  • 俱舍论疏·法宝

    凡三十卷。唐代法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略称宝疏。此书与光记皆为俱舍论学者所必修。共分五门:第一初转法轮时,第二学行之次第,第三教起之因缘,第四部执之先后,第五依文解释。日本十八世纪学僧快道评本疏之特点,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