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奉和实甫观察原韵时局变迁,拟焚笔砚,承余姚吴季籛寄和沅湘易实甫寓台「咏怀」六首原韵,并附实甫原唱,致言索和。展诵之余,檐际雨晴、纸窗风裂,依稀似有鬼神涕泣也。晚间伏枕效颦原韵,■〈扌翕〉杂 
- ○心法吟为禽为兽,为孝为忠。天壤悬隔,方寸之中。尔心能存,目明耳聪。尔心不存,目瞽耳聋。尔心能存,荣及祖宗。尔心不存,灾及尔躬。何穷何通,何吉何凶,正心淫心,天不梦梦。毋黠而惰,宁拙而恭。宁直而啬,毋曲而丰。五经之外,更无信 
- 						 			  ◎外戚中   ○王贻永 李昭亮 李用和 李遵勖 曹佾 高遵裕 向传范 张敦礼任泽   王贻永字季长,溥之孙也。性清慎寡言,颇通书,不好声技。初生十余岁时,其舅魏咸信见而奇之,曰:"后当类我。"   咸平中,尚郑 
-    却说宸濠围攻安庆,相持半月有余,尚不能下,正拟督兵填濠,期在必克,忽接到南昌被围消息,不免心慌意乱,急令撤兵还救。李士实进谏道:“南昌守兵单弱,敌不过王守仁,我若还救,恐已不及了。”也有见识。宸濠道:“丞相欲再攻安庆么? 
- 臣等谨案廉吏传二卷宋费枢撰枢字伯枢成都人其仕履始末则无考也是书书录解题作十卷此本祗分上下二卷与旧目不符然断自列国迄于隋唐凡百十有四人与陈振孙所记人数相合则卷数有所合併文字无所删薙也大旨以风厉廉隅为主故 
- 高永乐,神武帝高欢从祖兄的儿子。太昌初年,被封为阳州县伯,又晋爵为公,多次升迁,官至北豫州刺史。河桥之役,司徒高昂作战失利,败退奔逃。他把守河阳南城,高昂奔向城南,西魏的军队将要追来,他不打开城门接纳败军,高昂便被敌兵抓去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 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神人,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 
- 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 缙云寺之改设汉藏教理院,经始于民国二十年,迨二十一年秋季开学,均见院碑。院之大讲堂,系就旧观音殿略加整饰而备用。至三十二年,顷欹日甚,岌岌欲圯。代院长法尊暨教职苇舫、尘空、海定、慧明等,佥议拆建重阁,上庋图书,下设讲座 
- ──二十九年二月在贝勒纳斯语文统一学社欢迎会讲──今天承贵社欢迎,使我感到特别兴趣!我到印度,就知道印度有许多语言不同,觉到印度需要有统一的语言。正在这样想,今天听了报告,才知道诸君已在这里做这种工作,并且有五十年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其名大意。于众会中即从座起。严整衣服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前白佛言。世尊。诸修菩萨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著。虽复常行无所障碍。尔时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卷 (序品第一卷上)释如是我闻一时 释拘夷城 释力士生地 释阿利罗跋提河 释娑罗双树 释波罗奢华 释优钵罗华 释拘物头华 释分陀利华 释曼陀罗华 释波利质多树 释憍奢耶衣 释摩词 
-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三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鄂州黄龙禅寺语录康熙七年五月重开黄龙寺七月初六日进寺。三门基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汝诸人因甚把手牵不入以拄杖画一画曰脚下从今红 
- 名胜志。清毕沅 (1730—1797)撰。三十二卷。沅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毕氏有感前人记陕西山川胜迹,多有牴牾,乃游行山原,访求旧迹,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撰成此书,约四十万字。卷一记陕西省地理、西安府地理;卷二至 
- 玄真灵应宝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编首序文称此书乃「九天开化主宰灵应帝君」委托嗣子七人撰成。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是书乃道士为人解释签意之书。全书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 楚辞音义。宋吴仁杰撰。四卷。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一生致力经籍,著述甚丰。有《洪范图》、《乐舞新书《古周易论》、《两汉刊误补遗》等。是书成于宋宁宗 
-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文化志。历来方志多立学校一门,今合新旧文化志。尊孔之祀,自汉已始,晋宋以后,条目隆显,今皆列之。学校书阁以及报馆,人才以兴,文化以溥,志其兴作,绰有可观。 
-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