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索隐

三十卷。唐朝司马贞撰。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河南沁阳)人。官至散大夫,弘文馆学士。撰《史记索隐》及《补三皇纪》三十卷。生卒年不详,约开元中人。当初与张嘉会共撰索隐。有褚少孙补司马迁书,又有裴骃集解的音义,但散佚,邹诞生、柳雇言的书亦失传;刘伯庄、许子儒等人的书又多疏漏,于是就专心注司马迁书,只标出所注的字,不抄原文,又作《述赞》一百三十篇,及补《史记》条例,最后补作《三皇本纪》一篇,《索隐》中批评《史记》,认为项羽不该列入本纪,而应该列入世家;陈涉不该入世家,而应列入列传。《三皇本纪》题名小司马氏,采录各种传说,并加了注解,宋代以来各种刻本都列在书首,清殿本改附在全书之后,《老子庄周列传》与《伯夷列传》《申不害·韩非子》同一卷。有广雅书局本、汲古阁本、毛氏单刻本。现通行本《史记》中均附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史记索隐》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史记集解序
(3)卷一
(4)卷二
(5)卷三
(6)卷四
(7)卷五
(8)卷六
(9)卷七
(10)卷八
(11)卷九
(12)卷十
(13)卷十一
(14)卷十二
(15)卷十三
(16)卷十四
(17)卷十五
(18)卷十六
(19)卷十七
(20)卷十八
(21)卷十九
(22)卷二十
(23)卷二十一
(24)卷二十二
(25)卷二十三
(26)卷二十四
(27)卷二十五
(28)卷二十六
(29)卷二十七
(30)卷二十八
(31)卷二十九
(32)卷三十
(33)后序

猜你喜欢
  贞观政要·吴兢
  竹书纪年·佚名
  千百年眼·张燧
  民国趣史·李定夷
  旧典备征·朱彭寿
  皇王大纪·胡宏
  沈阳日记·宣若海
  旗军志·金德纯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缪荃孙
  复社纪事·吴伟业
  白话史记·司马迁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
  敦煌悬泉汉简·佚名
  温公日记·司马光
  诏狱惨言·顾大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连久道·唐圭璋

      久道,已见“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十有小传。   水调歌头   游洞霄赋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长。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踏平沙。路转峰回,好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   纵幽寻,飞蜡

  • 卷417 ·佚名

    吴济 秋兴 伤秋愁不断,邻杵已鸣霜。 宝扇鸾收影,簄蚁带香疏。 花停懒蝶细,草庇寒螀虫。 落叶无人扫,庭空下夕阳。 吴济 题甘露寺 云阙漏微照,长江得半明。 心随帆影远,鸥似我身轻。 今

  • 卷二百六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露香拾藁黄大受字德容自号露香居士南丰石门人嘉定间以诗雄江西秉姿简重言动举止俱以礼义自持尝遣其子载从乌州李守约学朱子之学后仕于鄞着政声有露

  • 列传第三十四 萧撝 萧世怡 萧圆肃 萧大圜 宗懔 刘璠 柳霞·令狐德棻

    萧撝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性温裕,有仪表。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在梁,封永丰县侯,邑一千户。初为给事中,历太子洗马、中舍人。东魏遣李谐、卢元明使于梁,梁武帝以撝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受币

  •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八·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甲戌正月至六月】  天聪八年春正月庚寅申明外藩禁令  时科尔沁敖汉柰曼喀喇沁扎噜特巴林乌喇特阿噜科尔沁翁牛特四子诸部长并以朝贺元旦至贡驼马貂皮等物  赐赉有差  谕之曰尔古诸

  • 卷之五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直吴再起与法统尾声·刘以芬

    自袁世凯称帝以来,拥护法统之声,洋洋盈耳,而每一次护法战事告终,对此问题均未尝根本解决。故护者自护,毁者旋又自毁,且同是护法,而彼此之间意见时或相左,久之,法统之说乃渐为人所厌闻。及曹锟贿选,国会受万众唾骂,废弃法统,遂适成

  • 黄宗载传·张廷玉

    黄宗载,一名篨,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1397),中进士,后被授予行人。他奉命出使四方时,从没有接受馈赠,累升为司正。永乐初年,他被推荐任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之徒,多被贬戍到铜鼓、五开之间,暗中把持官吏生杀之权。宗

  • 卷二十八·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八明 黄训 编礼部【祠祭上】总论祭祀之礼【丘濬】臣按朱子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所谓吾不与祭如不祭葢谓当祭而或有疾病不

  • 孟子集注考证卷一·金履祥

    梁惠王上梁惠王【魏武侯子名罃周烈王五年武侯薨無太子公子罃與公仲緩争立六年罃為魏侯】都大梁【周顯王二十九年秦公孫鞅大破魏軍魏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魏都安邑至此與秦界河廹不可都故徙大梁今開封府祥符縣地】僭稱王

  • 卷一百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六私亲庙辽史世宗纪世宗皇帝让国皇帝长子母柔贞皇后萧氏防同九年从伐晋大同元年二月封永康王四月丁丑太宗崩于栾城戊寅梓宫次镇阳

  • (三十)朱子之杂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文学,此下当续述朱子之杂学。当时理学家风气,为学务求一出于正,于旁杂之学皆欲删薙。即文史之学,亦尚以旁杂视之。学术影响于生活,故理学家常不免有拘束枯燥之嫌。其途严而窄。朱子力主博通,又其兴趣横逸,格物

  • 第三章 无为而治·林语堂

    不尚贤 (7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8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9 )。为无为,则无不治。[语译]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不

  • 附录三 颜之推集辑佚·颜之推

    古意二首〔一〕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二〕。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三〕。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四〕。数从明月燕〔五〕,或侍朝云祀〔六〕。登山摘紫芝〔七〕,泛江采绿芷〔八〕。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九〕。吴师破

  • 洪武时代的僧律·太虚

    明太祖对兵燹之后的中国僧寺,颇多整理,其情状有符现实可举而施之者,录之以备有心人之注意。洪武二十四年令:‘今天下之僧多与俗混淆,尤不如俗者甚多,是入其教而败其行,理当清其事而成其宗。令出后,禅者禅,讲者讲,瑜珈者瑜珈,各承

  • 卦变考略·董守谕

    清董守谕撰。一卷。《四库全书》本。董氏以为,卦变之说出于汉学,至宋程颐始废弃之;朱熹作《周易本义》,兼采其说以释十九卦,然与《本义》卷首所列《卦变图》相合者仅二卦,余十七卦皆另有变例,不免前后互异,于是详考汉、魏以

  • 东林十八高贤传·佚名

    往余令钟陵。曾过东林寺虎溪桥上远公社。竟作牛马走骚驿之场。为之慨然。去今十余年。乃得东林十八高贤传读之。诸公皆粪壤富贵。膏肓泉石。心超净秽之区。境际人天之胜。令人脉脉心动。抠从亡阶。况亲承接引。妙契因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佚名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