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序

读史家多尚索隐宋诸儒尤推小司马史记与小顔氏汉书如日月并炤故淳咸湻间官本颇多广汉张介仲削去褚少孙续补诸篇以索隐为附庸尊正史也赵山甫病非全书取所削者别刋一帙澄江耿直之又病其未便流览以少孙所续循其卷第而附入之虽桐川郡有三刻惟耿本最精余家幸藏桐川本有二拟从张本恐流俗染人之深难免山甫之嫌拟从耿本恐列三皇本纪为冠大非太史公象润余而成岁之数遂订裴駰集解而重新焉每读至舛逸同异处如宰我未尝从田横之类辄不能忘情于小司马幸又遇一索隐单行本子凡三十卷自序缀于二十八卷之尾後二卷为赞述为三皇本纪乃北宋秘省大字刋本晋亟正其譌谬重脱附于裴駰集解之後真读史第一快事也倘有问张守节正义者有王震泽先生行本在古虞毛晋识

按汴本释文演注与桐川郡诸刻微有不同如郑德作郑玄刘氏作刘兆姓氏易晓其讹如诗含神雾援引书目岂得作时含神雾但乐彦通本作乐产未知何据高祖本纪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诸本皆然汉书作欲苦之兹本独作欲告之此类颇多不敢妄改至如世家世本俱作系家系本避李唐讳也後人辄为改易小司马能无遗憾耶晋又识

史记索隐後序

猜你喜欢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陈寿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陈寿
  卷四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儒林四·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二·李心传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卷之九十·佚名
  总目·纪昀
  卷十九·宇文懋昭
  卷三十七·温达
  杨椿传·李延寿
  一四 初出茅庐·邹韬奋
  卷十·雍正
  卷二百二十三下·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一十二·彭定求

        卷312_1 【烂柯山四首·最高顶】刘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卷312_2 【烂柯山四首·石桥】刘迥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

  • 王梦应·唐圭璋

      梦应字静得,攸县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调庐陵尉。临安陷,起兵抗敌,屡与元人战。后兵败,一家皆殁,惟一身存。   摸鱼儿   寿王尉癸未冬至后五日   问谁歌、暗香疏影,此花堪照人世。起持霜月为花如寿,天亦愿花千岁。

  • ●古诗源卷六·沈德潜

    ○魏诗  王粲  赠蔡子笃诗蔡睦,字子笃,为尚书,仲宣与之同避难荆州,子笃还,仲宣作此赠之。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我友云徂,言戾旧邦。舫舟翩翩,以溯大江。蔚矣荒涂,时行靡通。慨我怀慕,君子所同。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

  • 卷四百二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十二 杨守址 送王原常用其留别诗句为题 渺渺孤飞云悠悠太行道望望天一方恻恻伤中抱云兮本无心聚散秋空杳明发怀二人触

  • 卷十六·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六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八首 【起在彭城至元丰已未移守吴兴作】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陨霜知已杀坯户听初焚束緼方熠燿敲石俄氤氲落点甘泉烽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六·焦竑

      山東二(知府 通判 知州 吏目 知縣 教諭)   ◆知府   濟寧府知府方公克勤墓版文(宋濂)   □州府知府□公偉墓表(陳清)   萊州府知府?公堅傳(何景明)   萊州府知府李君楘墓志銘(李東陽)   東□□府高祐傳  

  • 东都事略卷六十三·王称

    列传四十六  丁度字公雅开封祥符人也祖顗尽其家赀以置书至八千卷且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父逢吉为光禄寺丞度力学有守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除直集贤院同判太常礼院上书请博延儒臣劝讲道谊増置谏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敕修○丙寅召太医院官诊视进方 赐院官银六十两○谕免永顺宣大山西等处逋税先是首 谕撤回税珰复 谕七月以前拖欠者一概蠲免至是因太监张烨之奏 上复谕曰永平等府并宣大山西顺天所属州县未完四十八年春夏额税已徵在

  •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六五 往日本去·周作人

    这回的启行也同癸卯(一九〇三)年秋天那一回差不多,有伴侣偕行,而且从绍兴直到日本,所以路上很是不寂寞。这同行的是什么人呢?这人乃是邵明之,名文镕,绍兴人留学日本北海道札幌地方,学造铁路,北海道是日本少数民族多须的虾夷聚居

  • 宪宗本纪·张廷玉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叫朱见深,英宗长子。母贵妃周氏。宪宗最初名叫朱见..。英宗被扣留于瓦剌,皇太后令立他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复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天顺八年

  • 卷之一百四  星槎勝覽前集(明)費信 撰·邓士龙

    (星槎勝覽,二卷,明費信撰。費信,字公曉,江蘇崑山人。永樂、宣德間隨鄭和通使西洋,著成此書。) 星槎勝覽前集 占城國 賓童龍國 靈山 崑崙山 交欄山 暹羅國 爪哇國 舊港 滿剌加國 九洲山 蘇門答剌國 花面國 龍牙犀角 龍涎嶼 翠

  •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乐考【二十】俗部乐【女乐附】【臣】等谨按俗乐之异於雅乐者其调从浊至清更迭为用下则益浊上则益清其声器寖殊虽有宫调之名而声不近於古如

  • 卷二十·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大传大传集说郑氏曰记祖宗人亲之大义窃案长乐陈氏谓禘者祭之大追王者孝之大名者人治之大道者礼义之大故命曰大传即郑氏之意也其说非不可通然临川吴氏之言更确吴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林语堂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 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其成大。语译大道广泛流行,就像水一样,可左可右,无远弗届,无所不到。任万物赖之以生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下之一·宗密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第三深究。轮回之根者。谓穷其展转根元。推其差别种性故。于中文四。初三。今初。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同上。次正陈辞句文二。初庆前。大悲

  • 卷第十·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三无明何义。谓体非明。若尔无明应是眼等。既尔。此义应谓明无。若尔无明体应非有。为显有体义不滥余。颂曰。明所治无明  如非亲实等论曰。如诸

  • 卷六·佚名

    大发趣论注[第五 残余三法之释]七六七~于见所断因三法,依见所断因等之分别是可依如注干所说之理趣应知之。疑、掉举俱行之痴是无因故摄入第三聚之中。如是,于此处,依见与修所应断之因是所断因。凡无其[因]者,依见、修皆非所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