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宗载传

黄宗载,一名篨,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1397),中进士,后被授予行人。他奉命出使四方时,从没有接受馈赠,累升为司正。

永乐初年,他被推荐任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之徒,多被贬戍到铜鼓、五开之间,暗中把持官吏生杀之权。宗载放榜历数他们的罪行,说:“如果不改,一定要依法处治。”众人不敢违抗。武陵多军籍,百姓家庭担心与他们联姻,徭役赋税将转到自己身上,所以男女到了四十岁还不婚嫁。宗载以理劝说他们,他们都领悟了,一时结婚的有三百余家。邻县也仿效,风俗遂变。皇上征他到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他得到赏赐,回到任上。后来他总管制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并没有受到骚扰。皇上车驾北征时,向湖广征兵,使者因贪婪凶暴而误了期限。宗载因不弹劾,被贬为扬青驿驿夫。

不久起用他为御史,出去按察交趾。当时交趾刚被平定,州县官员多用两广、云南的举人以及愿意往远方任官的岁贡生员,他们都不善于安抚。宗载于是说:“有关官员都不称职。如果等九年以后再废黜,恐怕政治会更加废弛。请求对任职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和布政、按察二司调查核实上报。”皇上赞同他的意见。他回来后,行李萧然,不带交趾一物。尚书黄福对人说“:我在这住了那么久,所接的御史多了,只有宗载识大体。”遭祖母丧,他被召回任事,改为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1425),他升为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管吏部事,宗载都公正地辅助他。宣德元年(1426),他奉命到浙江清军。三年,他到湖南总督采木。英宗初年,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犯有过失戴罪办事。罗汝敬妄引诏书内容而复职,吏部却不指出,被御史弹劾,宗载和尚书郭..都被投进监狱。不久,获释,升为南京吏部尚书。过了九年,他请求退休。他上了四篇奏章,才被批准。九年(1444)七月,他于家中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宗载持廉守正,不假托不顺从,学问和文章都负时望。公卿大夫谈到盛德之人时,都推崇宗载。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五 西秦録一·崔鸿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蔡东藩
  卷一·舒赫德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第三卷 长洲·缪荃孙
  钦定金史语解卷八·佚名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范晔
  高思好传·李延寿
  秘书监准监丞王道奉议关文·王士点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五·允禄
  同治九年九月廿六日·曾国藩
  谌湛溪·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一故事应制庙祀·梁章钜

    故事余辑《楹联丛话--前编》,“应制门”所录《野获编》中袁文荣撰嘉靖斋醮对联“洛水元龟”云云,实当改入“故事门”。今考钮玉樵琇《觚剩》亦载此事,云:“昆仑山人初入都,客淮南李公

  • 卷二百五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鹤山诗集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庆元五年进士理宗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改资政殿学士福州安抚使卒赠太师諡文靖有鹤山集登万象楼和计次阳韵尘缨

  •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

  • 补遗·钱俨

      旧本《备史》皆止于戊辰年,而忠懿之事未终。此卷不知作自何人,盖参本传及《秦王贡奉录》、《家王故事》为之,或以合于《备史》,今厘正之。  开宝二年春正月,制加王食邑三千户、实封六百户。是月,辽主明扆嗣位。秋八月

  • 第十三回 吴越王归诚纳土 北汉主穷蹙乞降·蔡东藩

      却说太宗即位以后,当即改元,转瞬间即为太平兴国二年。有诏改御名为炅。音炯。至太祖葬后,即将开宝皇后,迁居西宫。太宗元配尹氏,为滁州刺史尹廷勋女,不久即殁,继配魏王符彦卿第六女,于开宝八年病逝。太宗嗣立为帝,追册尹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弘治十三年二月乙酉朔升广西梧州府知府张吉为广西按察司副使整饬府江等处兵备○户部欲疏通盐法请以两淮运司掣过淮北四场引盐移十分之四南过仪真诸处发卖每引令□人纳银一钱以助赈济自弘治十四年以后奏请处分从之○监

  •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真按:疑当作七字!】吏部为知照事。文选司案呈,内阁抄出前事清字一折,相应译汉抄单移会,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

  • 卷二百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宋太祖时大理正高继申上言刑统名例律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亲属犯罪各有等第减赎恐年代已深不肖自恃先?不畏刑章今犯罪身

  • 卷五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一 朱批法敏奏摺 雍正元年五月十二日直隷廵道【臣】法敏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至愚极陋才识短浅荷蒙 皇上特恩由内阁侍读补授礼科掌印给事中毫无寸 效旋授直隷廵道屡次 召见荷蒙 天语褒

  • 扬之水·佚名

    ——人间亲情的怪圈【原文】扬之水①,不流束楚②。终鲜兄弟③,唯于与女④。无信人之言,人实迂女⑤。扬之水,不流束薪(6)。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注释】①扬: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束:捆扎。

  • 法 界 论·太虚

    ──五年在普陀山作──一、释名  唯识论云:‘法者轨持’,轨范物解,任持性相。按大宗地玄文本论,又有三义:一、金区义,法界法印常恒不变,如彼区故。此兼轨持,即法自性。胜鬘经云: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与兹同义。二、引导义,摄将行

  • 商主天子所问经·佚名

    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大菩萨众。所谓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诸众首等出过数量。种种诸方及与非方。诸佛刹土俱来集会。  尔时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教诫弟子品第八复次正论已立邪道伏膺。于密义中尚余微滞。以净理教。重显真宗。遣彼余疑。故说颂曰由少因缘故  疑空谓不空依前诸品中  

  •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下·书玉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记正授本法尼大戒具十八法初先陈乞戒法(尼至寺中。先见知客师。通会众引礼师。徃方丈请和尚登座。然后令尼和尚至座前向上立。九师后排一班。问讯。展大具。至诚顶礼三拜。问讯长

  • 浮石禪師語錄卷五·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蘇州府嘗熟福城禪寺語錄山門。云:「豁開戶牖,內外通徹;凡聖交參,龍蛇互入。」遂喝云:「須知香海寬洪,那比污池淺迮?」便入。佛殿。云:「佛者,覺也。佛在者裏,覺在甚麼處?」呈臥具,云:「無相國中留不住,月華影裏覓還

  • 毛诗注疏·孔颖达

    亦称《毛诗正义》。经学著作。唐代颁布的官书《五经正义》之一。汉毛亨传、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40卷,每卷末附核勘记。民国25年 (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此书以 隋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

  • 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佚名

    全一卷。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入于帝释岩,为金刚手讲说礼拜弥勒菩萨之作法及根本大明。

  • 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宗密

    又云行愿品随疏义记。六卷,宗密着。解行愿品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