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直吴再起与法统尾声

自袁世凯称帝以来,拥护法统之声,洋洋盈耳,而每一次护法战事告终,对此问题均未尝根本解决。故护者自护,毁者旋又自毁,且同是护法,而彼此之间意见时或相左,久之,法统之说乃渐为人所厌闻。及曹锟贿选,国会受万众唾骂,废弃法统,遂适成全国公论矣。惟吴佩孚顽强不化,依然以护宪自任,意盖以十二年宪法为国会所制定,国人应共同遵守,且护宪即等于前此之言护法可资号召也。

吴于第二次直奉战争败后,由大沽浮海南下,于南京下关晤齐燮元,略有商谈,即赴汉,在汉用齐名义领衔,联十省暨海陆军将领二十余人通电主在武昌组织护宪军政府。齐否认既不便,缄默又不能,乃商由苏省长韩国钧发电反对,一面又由己与孙传芳、萧耀南等合电请段祺瑞执政,藉以隐示不赞同护宪意,吴虽无如何,而意见仍未回也。惟吴当时处境殊极困难,齐、孙对之既甚冷淡,萧亦仅敷衍乏诚意,一时大有蹙蹙靡骋之感。幸而未几奉、浙战起,旧苏军师旅长白宝山、马玉仁、郑俊彦及鄂、皖、赣三省军人纷纷通电讨奉,并请吴出山,与孙共商大计,虽降吴伍孙,而吴声威究赖一振。吴遂通电自称受十四省拥戴任讨贼军总司令,并在汉口组织司令部,但孙既不愿与之合作,而萧又不肯以实力相助,徒拥虚名,仍属一筹莫展。又幸而未几郭松龄叛奉,吴以与张同受部下倒戈之害,顿释前嫌,电张愿共讨逆。张亦以经此一役,实力不免稍形削弱,恐势孤或为国民军所乘,乃定联吴敌冯之策,遂予吴以再起机会。

吴潜力本多在豫,其旧部如王维城、王为蔚、田维勤等,虽为豫胡(景翼)所收编,而究非所愿。时王等方由豫将李纪才统率入鲁,谋驱张宗昌,吴乃令靳云鹗到鲁,阴与联络,王等遂离李归靳,张宗昌亦为靳助。李败退豫境,靳乘势进攻,占开封,豫督岳维峻(胡死岳继)奔郑州。先是吴遣寇英杰率五混成旅攻信阳,经月不能下,乃绕军出信阳后,占郾城、许昌,断信阳接济,郑州亦东南两面受敌,不能守,岳不得已西退洛阳,又为红枪会所困,全军溃散,豫省至是尽归吴掌握。靳在鲁时,即与李景林、张宗昌签订联合条约,靳占郑州,李军已突过马厂,天津形势骤然紧张,未几靳前锋亦进石家庄,北京更大震动。防守京津一带之国民军将领鹿钟麟,见情势日非,遂弃津,集大军固守北京,联军又进围之,乃全部向西北撤退,扼守南口,吴、张先后抵京,化敌为友,握手言欢矣。

吴既再起,自欲贯彻夙昔主张。而久蛰思启之国会议员,以机不可失,亦群起以谋死灰复燃,一时法统之说,颇引世人注意。时段已弃职离京,吴力主曹锟复位,否亦须由曹在位时之国务总理颜惠庆摄政,张坚持不可,议久不能决,终乃定颜之摄政内阁成立后即辞职,由其任命杜锡圭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摄政。曹之复位与颜之摄政,本为恢复法统之前奏,乃首先尝试,即已格不能通,则其他之难于折冲,亦可想见,于是重经一度酝酿之法统问题,遂从此成为尾声矣。

猜你喜欢
  进东汉会要表·徐天麟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上·戴笠
  皇王大纪卷五十·胡宏
  五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覆奏奉到口传谕旨摺·佚名
  第二九四移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一·佚名
  五○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查无《永乐大典》佚本及访得马裕袁枚家书籍折·佚名
  附录一·佚名
  列传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一百十一·郑麟趾
  三九 广思堂·周作人
  晋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己酉、289)·司马光
  乙酉笔记·佚名
  卷一百七·雍正
  卷第一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明仲·唐圭璋

      据词中“宗衬中兴佐”云云,明仲盖南宋初人。   水调歌头   春寿太守   迟日笼晴昼,新火敛馀寒。东君着意,留恋春色在人间。故遣蓬瀛仙侣,来布阳和德泽,造化寄毫端。麾节经行外,喜气满江山。   听歌谣,五袴暖,二天

  • 列传七·薛居正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为边豪。乾符中,为云州牙校,事防御使段文楚。时群盗起河南,天下将乱,代北仍岁阻饥,诸部豪杰,咸有啸聚邀功之志。会文楚稍削军人储给,戍兵咨怨。君立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谋曰:“段公懦人,难与

  •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张廷玉

        杨慎 王思 张翀 刘济 安磐 张汉卿 张原 毛玉 王时柯 郑本公 张曰韬 杨淮 张澯 郭楠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

  • 卷一百八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八十二 ∷起旃蒙大渊献八月,尽柔兆困敦闰三月,凡九月。   ○帝   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   八月,己亥朔,总制毛献忠将衢州兵入卫。   辛丑,疏决临安府罪人。   壬寅,右正言徐直方遁。   加复贵

  • 卷之四百三十·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九月丙寅山西巡抚胡聘之奏、代州地震。酌拨赈银抚恤。得旨、代州猝遭地震。情形甚重。殊堪悯恻。该抚务当严饬印委各员。认真抚恤。毋令失所。随手  ○又奏、霍州等处被雹被水。饬属抚恤。得

  • 一二六九 福建学政陆锡熊奏谢曲垂宽宥仅令分赔工价折·佚名

    一二六九 福建学政陆锡熊奏谢曲垂宽宥仅令分赔工价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日福建学政陆锡熊跪奏,为恭谢天恩事。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廿五日臣准吏部札开,钦奉上谕:着将文渊、文源、文津三阁书籍所有应行换写篇页及装订挖

  • 绎史卷七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氏专齐【陈佗之乱附】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歳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寳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衞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

  • 刘玄佐传·欧阳修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大历年中,李灵耀占据汴州叛变,刘玄佐乘其不备,偷袭占领了宋州,朝廷下诏以宋州隶属刘玄佐管辖,节度使

  • 汉纪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司马光

    汉纪五 汉高后元年(甲寅,公元前187年) [1]冬,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太尉勃,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

  • 职官七○·徐松

    黜降官七【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六日,工部尚书王时雍落职,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八日,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黄州安置。 十一日责授李邦彦建宁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浔:原作「寻」,据《建炎要录》卷五改。;吴敏依前崇信军节度副

  • 审分览第五·吕不韦

    审分一曰: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凡为善难,任善

  • 度万第八·鹖冠子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与神谋,道与人成,愿闻度神虑成之要柰何。”鹖冠子曰:“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湿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法猛刑颇则神湿,神湿则天不生水,音□故声倒则形燥,形燥则地不生火。水火不生,则阴阳无以成气,度量无以成

  •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卷上·朱元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至天子,下及臣庶,若有志於行道者,当行过常人所行之道,即非常道。道犹路也,凡人律身行事,心无他欲,执此而行之,心即路也,路即心也,能执而不改,非常道也。道可道,指此可道言者,盖谓过人之大道。道既成

  • 卷一百四十一·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一>輨【轄】輨或作斡【音管】說文曰轂耑沓

  • 菩萨学处讲要(注一)·太虚

    ──三十六年二月在宁波延庆寺讲──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二 皈依三宝    甲 结缘皈依    乙 正信皈依   三 三乘共戒    甲 在家众的五戒十善    乙 出家众的沙弥十戒    丙 出家

  • 06.说不净业处品·佛音

    在遍之后,再指示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十种无意识者(死者)的不净。(十不净的语义)(1)在命终之后渐渐地膨大,犹如吹满风的皮囊,所以叫膨胀。膨胀即&ldquo;

  • 鸟语·徐訏

    鸟语,中篇小说,徐訏著。全书15小节,完稿于1950年11月30日,香港夜窗书屋出版。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一个传奇唯美的故事。「我」由于患了严重的精神衰弱而去乡下回澜村休养。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女孩子,这个被世

  • 农歌集钞·戴昺

    诗别集。南宋戴昺撰。《东野农歌集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