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哲学史

钟泰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3月初版。全书分上下两卷,凡四编七十二章,通过介绍自周至明清百余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叙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第一编上古哲学史共13章,对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家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作了精赅的分析;第二编中古哲学史共13章,对两汉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魏晋时期的有无之辩,南北朝时的神灭、神不灭辩和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争论和融合作了系统、明晰的阐述;第三编近古哲学史共30章,对宋明道学的师承渊源、思想流变作了简洁的梳理,对周、张、陈、朱的理学派和陆、王心学派的旨趣异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四编近世哲学史共35章,对清初至光绪以前的哲学思想作了提纲挈领的整理,对清初三大家和乾嘉汉学诸派的分析均有探幽发微,阐前人之未发的地方,特别是作者对一些以前不被人重视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如唐甄等作了肯定的评价,并专章列论。作者立论严谨,对各家各派学说力图作客观的述评,不轻易褒贬;同时作者的视野较为开阔,全书收论的哲学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别是作者对光绪、宣统以后的近代哲学自谦“虽关蹊径,未睹旨归,编录之责,让之来者”体见了“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的存疑、求真谦逊、朴实的学风。全书以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经,以各哲学家的思想为纬,条理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全景,堪称是当时中国哲学史教材中的佳作。

《中国哲学史》全部章节目录

(1)序
(2)凡例
(3)目录
(4)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
(5)第二编 中古哲学史
(6)第三编 近古哲学史
(7)第四编 近世哲学史

猜你喜欢
  尚书·佚名
  中庸章句·朱熹
  孟子字义疏证·戴震
  儒言·晁说之
  延平答问·朱熹
  一贯问答·方以智
  春秋集传辨疑·陆淳
  安得长者言·陈继儒
  小窗幽记·陈继儒
  大学点睛补·智旭
  周子抄释·吕柟
  四书留书·章世纯
  四书疑节·袁俊翁
  松阳讲义·陆陇其
  论语类考·陈士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卷十三·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杜甫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则仇池者必眞仙所舎之地东坡在颖州梦至一官府顾视堂上牓曰仇池自后作诗徃徃自称仇池如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按唐书志成州同谷县有仇池与秦州接壤故老杜秦州杂诗尝

  • 卷六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五罗隐【补遗】秋虫赋【并序】秋虫蜘蛛也致身网罗闲实腹亦网罗闲愚感其理有得丧因以言赋之物之小兮迎网而毙物之大兮兼网而逝网也者绳其小而不绳其大吾不知尔身之危兮腹之馁兮吁蟋蟀

  • 卷五十四·志二十三·乐志·脱脱

        ◎乐志   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铙歌、横吹乐。旧史称圣宗、兴宗咸通音律,声气、歌辞、舞节,徵诸太常、仪凤、教坊不可得。按《纪》、《志》、《辽朝杂礼》,参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补一代之阙文。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柯劭忞

      赵天锡 贲亨 赵瑨 秉温 秉正 赵迪 椿龄 买塔剌浑 六十八乔惟忠 袁湘 王兆 刘会 赵祥 聂珪 靳和 用 王守道李伯佑 杨彦珍 吴信 段直 杨珪 周献臣 染成   赵天锡,字受之,东平冠氏人。祖诚,岁饥发栗赈饿者,为乡里所

  • 内篇 二体第二·刘知几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详。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已阙如。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城

  • ●卷第二十九·胡三省

    【汉纪二十一】起上章执徐,尽着雍困敦,凡九年。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四一)〕①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②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济,子礼翻。〕③夏,四月,平〔【章:乙十一行本「平」上有「癸未」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弘治二年二月己丑朔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余子俊以疾乞致仕 上曰卿有疾宜善加调理不允所辞○给秦王诚泳禄岁万石米钞中半兼支○庚寅清理两淮盐法户部左侍郎李嗣言两淮运司递年掣过引盐无虑百余万而□人所缴截角引目十无二

  • 伊..传·魏收

    伊..,代地人。年轻时勇猛刚健,跑起来可以追上奔跑的马,善于骑射,力大无比,能够拖住牛不让它跑动。神..初年(428),伊..擢升为侍郎,转为三郎,被赐予汾陽子的爵位,加授振威将军。世祖准备征讨凉州的时候,朝中参议此事的大臣都进行

  • 常衮传·欧阳修

    常衮是京兆府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生性崇尚廉洁,不随便与人交往。从太子正字官,升至中书舍人。文章严密华丽,擅长写诏令公文,在当时很有名望。鱼朝恩仗着皇帝宠信,兼管国子监。常衮上奏说:“太学主持人,应任命有名的学者,不

  • 许王李从益传·薛居正

    许王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是宫嫔所生,明宗命王淑妃抚养他。曾对身边人说“:只有这个儿子出生在皇宫,所以我特别喜爱他。”长兴末年,封为许王。晋高祖即位后,因为皇后就是他的姐姐,便把李从益养在宫中。晋天福中,因为李从益是

  • 卢斌传·脱脱

    卢斌,开封人。在晋王官邸任书记官,太宗即位,补任殿直。雍熙(984~987)年间,率兵驻扎霸州。恰好宋朝率大军北伐,朝廷令卢斌带领五千骑兵随曹彬抵达祁沟。这时契丹据河而守,宋军缺水,卢斌请求用千名弓箭手砍断敌人的防守栅栏,契丹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三国用考蠲贷宋宁宗开禧二年六月蠲泗州租税三年时镇江都统制陈孝庆新复泗州故有是诏是月又罢旱伤州军比较租赋一年【臣】等谨按马端临谓宋以仁立

  • 卷十八 十八之三·孔颖达

    《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尹吉甫、申伯,皆周之卿土也。尹,官氏。申,国名。○崧,胥忠反。《释名》云:“崧,竦也”。甫,本又作“父”,音同。后人名字放此。复音服,又扶又反。褒,保毛反。[疏]“《

  • 卷二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九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孟子本欲朝王矣王召之则辞而不往何也曰孟子于齐实处賔师之位而未尝受禄葢非齐王之所得臣也其相见之节王就而见孟子则可孟子自往而见王则不可王而召之则既失礼矣而

  • 卷四·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四明 黄道周 撰甲戌八月朔二日乙夘为秋仲正防之期某又以省家入郡于时在防者五十三人自愧寡陋藏匿不深拟先一日为撤臯比奉诸长者请诸乡里先正左右辟咡至期未有至者而秋

  • 佛说当来变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ldquo;将来之世,当有比丘,因有一法不从法化,令法毁灭,不得长益。何谓为一?不护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

  • 刊误·李涪

    笔记,唐李涪撰。二卷。涪唐末人,字里不详,曾官国子祭酒、尚书郎。坐王行瑜叛乱,放死岭南。所撰该书两卷,凡四十九则,内容多以考典章制度为主,尤重于礼仪,诸如起居、佳礼、封爵、拜客、奉陵、客卿、参谋等,引旧制以证唐末之失,引

  • 观心论疏·灌顶

    凡五卷。隋代灌顶述,智越集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天台大师智顗观心论之注释书,亦系依据摩诃止观思想而显发观心论主旨之名著。内容先作观心论序、正、流通之分科,序文之说明即占卷一及卷二之一半,以下全部为正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