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

弘治二年二月己丑朔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余子俊以疾乞致仕 上曰卿有疾宜善加调理不允所辞

○给秦王诚泳禄岁万石米钞中半兼支

○庚寅清理两淮盐法户部左侍郎李嗣言两淮运司递年掣过引盐无虑百余万而□人所缴截角引目十无二三不严为之禁则奸□影射无已盐法为之益坏下户部覆奏请通行各盐运司提举司每岁造册缴部以凭稽考从之

○辛卯四川布政司奏往年湖广饥曾借四川银二万五千两充岁输贵州军饷之数今四川饥乞以弘治元年该输贵州折粮布银二万四千两存留备用且以补原借之数其成化二十三年至弘治元年户部原派供应物料银一万五千两有奇更乞停徵以俟年登补角□羊下户部覆议从之

○晋府送所选仪宾赴京礼部言内二人年尚幼宜送本府教授处读书三年待其长成方许成婚且请限以年岁通行禁约 上曰今后各王府选择仪宾湏年及十五以上人物长成者始许具奏成婚如以幼小不称之人朦胧选奏其长史教授等官俱治以罪

○壬辰赐岷府莳竹县主并仪宾汪德隆诰命冠服如制

○内阁大学士刘吉等上疏言钦蒙 皇上命太监韦泰等传奉

圣意以一冬无雪春初风旱又四川奏报地震灾异颇重欲求所以弭灾之道且欲致祈祷臣等仰惟 皇上即位以来维新之政以次举行今当岁首虽或天道欠顺只宜镇静以安人心所当虑者今海内军民困苦财物匮竭在京府库空虗军伍中食粮影占者多操练淂用者少又加以各处营造不淂休息在外仓廪无粮饥荒无所赈济但恐民贫盗起天下不安伏愿 皇上常思 祖宗创业艰难凡百财物用度皆取于民间其来不易湏务撙节有希恩求赏者阻之有修造工程者止之乘舆器用可仍旧者仍之有进言谗谤暗意倾人者当加屏远不宜轻信如此则内政清洁至于各衙门政事缺失大臣有直言奏请一切准行不为侥幸所惑庶几天变可弭若祈祷之事湏待二月半后另议举行古人有言应天以实不以文臣等庸劣不能尽职辅成圣政谨述愚见具题 上纳之

○户部右侍郎吴原乞归省祭许之

○赐泰宁卫朝贡都督撒因孛罗朵颜卫都督阿儿乞蛮福余卫都指挥同知朵罗干等衣服彩叚等物有差撒因孛罗等具奏乞增进贡人数及赏赉下礼部覆奏以旧有定制不敢擅易宜令译者谕知此意从之

○癸巳以四川旱灾截湖广岁漕京仓米二十万石赈济遣户部郎中田铎同漕运参将郭鋐督运至夷陵州等处听四川布政司遣官就彼交收仍遣户部郎中江汉先赴四川会巡抚等官从宜赈济

○命以原赐故太监金兴肃宁县田二百一十顷给民佃种亩徵银三分

○兵部再议给事中王纶郎中陆容所奏在闲侯伯驸马随操读书事请于五军营别立一队以处之悉听提督大臣五日一操每季以兵家诸书并五伦等书呈国子监祭酒司业课其日程令在家诵读季终赴监校验如有文义未通即为讲角□羊至年三十而止及国公已袭爵而在闲者亦如此例诏可既而礼部以为按季读书肄习太简季终赴监考校太疏请令除该操日外余日每朝后即诣国子监读书习礼其有怠惰者具名以闻从之○甲午内阁大学士刘吉等奏钦蒙 皇上取祈祷祝文臣等因思即今天气未降地气尚冻农工未兴举所以昨日具奏意望待二月半后另议仰惟 皇上忧民之切惓惓如此但臣等不知此意出于 皇上圣心一念之诚抑左右之人见今久无雨雪欲劝举行也若出于 圣心一念之诚当从臣等所言二月半后举行若出于左右之劝此必奸人因此月初七日月在毕宿是将雨之候以此乘机劝 上祈祷幸而淂雨彼将借此以惑 圣聪欲复李孜省邓常恩故事希求升赏 皇上因此亦将谓 天意可以祭祷而回不复修人事以为应天之实也臣谨按诗经有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书经云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角□羊之者曰月行东北入于箕则多风月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此皆古人成说可信者当 先帝时李孜省等淂志一时贻笑万世今倘又有此事臣等实不敢奉旨即撰祝文稿以进乞将劝言之人暂加疏斥待二月半后 皇上斋心祈祷但自尽其诚至于雨泽有无亦未敢取必于 天也疏奏 上复纳之

○先是以贵州粮少布按二司堂上官及三司首领官于任所月各支俸二石府县以下官月各支一石余俸俱原籍关支至是四川守臣言地方灾伤而川人之仕于贵州者尤众请暂令于任所支给从之

○命留守左卫致仕都指挥同知祁昇之子靖代原职指挥使

○乙未以水灾免直隶营州天津密云等十四卫所弘治元年屯田一万二百二十一石草五千九百六十七束顺天府霸蓟等九州县秋粮三千四百一十石草一十万四百三十一束○丁酉释奠先师孔子遣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刘吉行礼

○夜月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戊戌祭 太社 太稷

○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

○中书舍人吉人言顷者四川灾异非常乞断自 圣心侧身修行诏求天下臣庶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治理而所遣赈济四川郎中江汉恐非其才请精选四使分为四道又择有才御史巡按以理荒政如给事中宋琮陈璚韩鼎御史曹璘郎中王沂洪钟员外郎东思诚右评事王寅考满知州刘概理刑知县韩福皆堪备四使之选而巡按则汤鼐可以当之 上曰修省求言已屡有诏旨江汉于四川赈济亦未见不当吉人何肆言纷扰其置之○丁酉释奠先师孔子遣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刘吉行礼

○夜月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戊戌祭 太社 太稷

○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

○中书舍人吉人言顷者四川灾异非常乞断自 圣心侧身修行诏求天下臣庶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治理而所遣赈济四川郎中江汉恐非其才请精选四使分为四道又择有才御史巡按以理荒政如给事中宋琮陈璚韩鼎御史曹璘郎中王沂洪钟员外郎东思诚右评事王寅考满知州刘概理刑知县韩福皆堪备四使之选而巡按则汤鼐可以当之 上曰修省求言已屡有诏旨江汉于四川赈济亦未见不当吉人何肆言纷扰其置之○夜月犯天樽西星

○己亥 命广西布政司右参议王珦冠带闲住珦先任户科右给事中及升今职以疾不能赴乞仍以原职致仕吏部言珦巳升参议难以原职致仕而外官年未及六十五岁者止应冠带闲住故有是命

○致仕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宰用卒用由四川宁川卫指挥使累升都督佥事镇守威茂叠溪等处成化十一年即原卫致仕十二年录旧功升都督同知至是卒赐葬祭如例

○以水旱灾免直隶苏州府卫并山西太原等府卫弘治元年秋粮灾四分以上者

○召湖广四川清军御史还京以地方灾伤也

○申刻日生左珥色淡右珥色赤黄良久云蔽之○庚子 命山东河南二布政司起运保定涿易良乡等仓夏税秋粮自弘治二年以后本色与折色中半收纳折色石收银七钱视米值高下准给官军俸粮而省其余以备存积其旧欠该徵者石折收银四钱从户部请也

○辛丑遣户部右侍郎叶淇祭太仓之神

○遣顺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

○命发银二万两给四川成都等府饥民为耕种之具其四川吏典有纳米二十五石以助赈给者初役准送部免考就办事一考者就拨京考两考者就给冠带依次选用承差著役一年者纳米三十石二年者二十五石三年者二十石未参候缺一年者五十石二年者四十五石三年者四十石四年者三十五石俱送部免办事给冠带入选知印比承差递加米五石狭西云贵吏典每等各递减五石阴阳医官僧道官有缺许堪补者纳米二十石送部免考选用凡该纳米而愿纳银者每石银二两军民人等纳银至一百两者授正七品散官八十两者正八品六十两者正九品愿照时值纳米与谷者听年终而止

○命故建平伯高远过支禄米五月免还官

○命府军卫带俸指挥使李端守备河南南阳会州卫带俸署都指挥佥事鲁广分守密云古北口中都留守司带俸都指挥梁瑄守备兰州

○壬寅建州左等五卫都督等官脱罗等二百五十九人奏乞袭升兵部覆奏言脱罗等二百四十人于例不合卜迭捏等二人宜袭替原职乃塔等十七人是授职二十五年之数宜升一级从之

○是日辰刻日生左右珥色赤黄随生背气色青赤又生半晕交晕抱气格气各色淡良久散

○四川威州地震有声如雷

○南京见老人星见丁位色赤黄

○甲辰开设广东从化县属广州府割番禺县之狮子岭南海县之慕德里二巡简司隶之

○命原遣户部郎中江汉专赈济四川成都顺庆保宁潼川及嘉定眉卭雅龙诸州县别遣郎中王宏分赈叙州重庆夔州马湖诸州县从左都御史马文升言也○山西代州天鸣

○丙午先是以四川饥议将蜀王原乞土地利息税司课程劝扣一年更请王量借榖种银两以应急用而于秋收归偿至是王奏云利银已费尽第别发银五千两榖五千石应用户部覆请 上降敕奖励所借银榖就准劝扣利银之数

○命东胜右卫指挥使张玙守备紫荆关

○丁未

景皇帝忌辰遣仪宾王宪祭 陵寝

○监察御史陈景隆等言比以四川灾荒遣官赈济中书舍人吉人妄奏所遣官不胜任使请改命御史汤鼐等诋抗成命私立朋党乞治其罪淂旨下吉人于锦衣卫狱俾自引其党吉人以御史汤鼐曹璘主事东思诚知州刘概理刑知县韩福等对御史陈璧等复言璘福思诚非其党惟鼐概及主事李文祥庶吉士邹智知州董杰数人暮夜互以诗酒相结纳自相标榜诋毁时政概尝馈鼐白金且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幸鼐以手挽之淂不仆又见鼐手执五色石引牛就正路因思人骑牛为朱字以为鼐殆有扶持社稷之力是为其党乞并执文祥等究问 上曰吉人等妄言乱政交通贿赂锦衣卫其执鼐概文祥智杰并鞫之璘福思诚姑置不问

○以四川旱灾暂停本年织角□羊生绢

○是日晓刻金星犯垒璧阵东第六星月犯心宿西第一星○戊申巡视浙江刑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彭韶乞致仕 上曰彭韶可用心巡视地方清理盐法不允休致

○清理两淮盐法户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嗣奏请令各处巡盐御史稽察各年盐课至次年六月不完者官攒分司官停俸任内三年不完者递降一级运使六年不完者如之户部覆议从之○兵部尚书余子俊等言近户部奏准移漕粟二十万石至夷陵州济四川饥民但湖广亦饥恐四川未获济而湖广待哺之民或生他变请敕漕运参将郭鈜整兵护送冀于万全仍请敕抚治郧荆襄湖广镇巡等官加意饬兵备用固南京上流庶几有备无患从之

○夜月犯天江南第一星

○己酉吏部言南京文职官员应请给初授升授散官勋阶者请行南京吏部每年限正月内备咨本部以便奏请从之

○南京沿江芦场俱系军民开垦办纳粮课及各窑厂采取供用柴薪成化初江浦县界新生沙洲六叚县人先后告官承业以补沉江田亩之数洲与内官监原拨芦场相邻江东巡检司旧管工部芦场二所亦相比近瓦屑坝下有废官房酒楼一区石城门外有湖池一所旧尝收积木料及蓄放水獭老鸦其后事已悉赋居人岁供税银百五十两于守备厅公用太监黄赐时奸人悉以献于三厂指为原拨供用之数赐及后差太监张本等受之尽收其利而岁额租课复责偿诸人相承至太监蒋琮不改成化二十三年诏书令投献山场湖荡地土悉归于民县人相继奏言下南京监察御史姜绾等覆按而琮屡以揭帖属托使断归三厂绾等遂连名劾琮谓以守备重臣与小民争利假公事以饰私情用揭帖而抗诏旨扬言阴中协以必从因历数琮变乱成法欲以内臣为言官一罪也妒害大臣妄奏都御史秦纮二罪也怒河闸官失于迎送而欲奏罢之三罪也滥批词状送各衙门不由通政司四罪也分差内官于钱粮处所纵其侵渔五罪也按季取受班匠工银六罪也收留罢闲都事林时用拨置害人七罪也官员稍不顺承輙查脚色阴加察访惊疑人心八罪也妄奏主事周琦管库欺罔朝廷九罪也保举罢革内臣窃 陛下之权使恩归于己十罪也且今士夫侧耳人人自危军民负苦怨声载道乞下琮于理明正其罪以为怀奸坏事之戒刑部覆奏谓琮处事乖方以致言官劾奏第所言琮罪必须覆按请移文南京刑部会同都察院大理寺等官勘处奏报 上命如议行之

○降狭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孙玺为甘州左卫指挥使带俸玺守备山丹虏入所部杀掠人畜下巡按御史逮问拟其罪充军淂旨降二级

○庚戌 命再运太仓银三万两于四川以助赈济

○辛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余子俊卒子俊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人景泰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知西安府西安水卤不可食子俊凿渠引潏河水贯城中以达于渭公私便之成化初升狭西右布政使满四之捷在军中赞画为多转浙江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东自清水营之紫城砦西至宁夏之花马池刬崖窒隙为敌台崖砦联比二千里不绝徙定边安边二营于近地请立榆林卫垦缘边弃地为屯田凡战守之具略备自是虏过城下必咋指相顾不敢近又请以大同宣府山西游兵备河套要地历转右都御史移镇陕西督责逋赋以严办称修泾阳废堰溉田千余顷凿南山道直抵汉中以便馈运征岷州番斩首四百级捷闻召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决事精敏而尤务持正都御史陈钺希太监汪直意启衅邀功上疏极论之至忤 上意蒙诘责众皆错愕独引咎言皆臣子俊所为后钺亦竟淂罪去丁母忧服除改户部总制大同诸军事纪律一新虏再引去师还加太子太保复出行边筑宣府大同外城置楼橹造战车数千辆为练武图以教士卒锦衣卫千户韦瑛挟太监汪直势为奸恶谪戍宣府诬告人及子俊奏之卒抵罪斩于都市时论快之寻以兵部尚书召俄改左都御史复出镇大同有论其筑边墩糜财病民者落太子太保以左都御史致仕未踰年复召为兵部尚书还太子太保 宪宗升遐力求去卧病公署犹手削奏稿陈御盗弭灾之术疏三上未淂请而卒 上辍视朝一日赐宝镪万贯给棺歛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肃敏官其孙一人子俊沉毅寡言慱达有才略论者谓其所施设在狭西为多在延绥功尤卓绝边人利之至今及用于北边时与地异而行之不疑其招物议以此然忧勤为国始终不变一时臣僚亦罕有其云子寘锦衣卫指挥佥事

○长河西宣慰司番僧绰思吉领占把藏卜等七百人冒称乌思藏所遣朝贡到京礼部译淂其情请量减赏赐以示薄责之意从之

○锦衣卫左所镇抚孙璟乞袭其父纯宗指挥同知职兵部覆奏璟以 宣庙戚里世受国恩其应袭与否惟 上所裁诏璟袭指挥佥事

○河南开封府昼晦如夜黄尘障天赤光如火○癸丑 命掌鸿胪寺事礼部左侍郎贾斌之孙一阳为国子监生从斌请也

○甲寅升赤斤蒙古卫都指挥绰失加为都督佥事舍人管卜儿加试所镇抚以其有擒获虏贼功也其部从及阵亡被伤者给赏有差

○太仆寺少卿彭礼等言顺天府寄餋马匹日渐消耗而民力愈困乞将弘治二年各处年例□□□田□用马许其银马中半起角□羊每匹折银十两庶角□羊马者不失常额餋马者不至久困下兵部覆奏淂旨准暂行一年不为例

○乙卯升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为兵部尚书仍提督团营操练

○降狭西按察司兵备副使边完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坐兵备兰州虏入寇掠也

○丙辰清明节遣驸马都尉蔡震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文武衙门各分官官陪祭

○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赐赵府汤阴王庶长子名曰祐橡韩府辅国将军徵鋷嫡子曰偕溛庶人徵鍒二子曰偕潎曰偕漼晋府辅国将军奇潭第四子曰表棂奇潝长子曰表枌镇国将军奇氵□贺第二子表榬代府宁津王第三子曰聪□氵八月□镇国将军成锅第三子聪溴

○丁巳 中宫千秋节免命妇朝贺

○赐各王府庆贺官员人等钞币有差○召总督两广军务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屠滽回京掌院事

○降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张王巳为广东布政司右参政以擅释重囚为巡按御史所劾也

○命府军前卫故带俸署都指挥佥事孙庸之子奎袭原职指挥佥事

○命右军都督府带俸致仕都督同知鲁鉴之子麟代为庄浪卫指挥使仍加升都指挥佥事管束土军

猜你喜欢
  志第一 志序 历上·沈约
  卷一一二 晉紀三十四·司马光
  第八十二回 选侍移宫诏宣旧恶 庸医悬案弹及辅臣·蔡东藩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提要·孔传
  外集卷十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执中成宪卷三·佚名
  一、八家后汉书著者传略·周天游
  元胄传·李延寿
  王圻传·张廷玉
  张臣传·张廷玉
  卷十三·纪昀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圆禅师·唐圭璋

      圆禅师,主湖州甘露寺。   渔家傲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 第十出 保孤 (商调先天韵)·丁耀亢

    【霜天晓角】(副末白须青衣上)程婴前案,莫道天难见。堪悲死别在黄泉,又苦生离肠断。(菩萨蛮)晋洙赵盾情何烈,楚逐伍员迹不灭。冤泪入江流,闲花满地愁。客散西门别,燕语空梁月。患难去相投,何人是孔褒?俺朱裁向在夏

  • 卷十二·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二洪繻洪繻繻,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清光绪乙未台湾沦日后,改名繻,字弃生;彰化人。着有「寄鹤斋诗集」、「古文集」、「骈文集」、「诗话」、「八洲游记」、「诗草」、「中东战纪」及「瀛海偕亡记」等书,都百

  • 卷四百九十·列传第二百四十九·外国六·脱脱

        ◎外国六   ○天竺 于阗 高昌 回鹘 大食 层 檀 龟兹 沙州 拂菻   天竺国旧名身毒,亦曰摩伽陀,复曰婆罗门。俗宗浮图道,不饮酒食肉。汉武帝遣使十余辈间出西南,指求身毒,为昆明所闭,莫能通。至汉明帝梦金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六·焦竑

      江西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布政使   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何源傳(實錄)   江西左布政使吳潤傳(實錄)   江西左布政使周公晟墓志銘(丘濬)   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秦公□□□□(倪□)   江

  • 第三三二认充状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一二二○二--九·佚名

    北门总理候选人郭尚茂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郭尚茂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茂充当北门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偏袒、玩误。合具认充状是实。〔批〕附卷。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具认充状郭尚茂(画押)第三三

  • 卷四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四 魏臣 刘放【孙资 资孙楚秦朗 孔桂】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顷王子【谨案陈志作顺王误】西乡侯宏之後也【原注汉书武帝子燕

  • 175.冲天大将军黄巢·林汉达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xuān),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

  • 卷三八·邱濬

    ▲礼仪之节(上) 《易》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颐曰:“履,礼也。礼,人之所履也,为卦天上泽下。天而在上,泽而处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 朱熹曰:“履,礼也

  • 养晦卷三·杨慎

    【原文】夫明晦有时,天道之常也,拟于人事则殊难形辨。或曰:“‘君子以自强不息’何用晦为?”此言虽佳,然失之于偏。天有阴晴,世有治乱,事有可为不可为。知其理而为之谓之明智,反之则为愚蠢。晦非恒有,须养

  • 第1章·老子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3)。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4)。【题解】老子第一次提出“道”这个概念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为诸人民说《无始界经》,复一日为众说《火聚经》。如是展转乃至七日,八千五百人皆得道果。佛法于此园中光明流布,以是即名为光明园也。七日已后,诸大德往王宫,说《不懈怠经》已,往支帝耶山。“是

  • 卷第四十二·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二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十一 洪州黄龙慧南禅师(南十一慈明圆嗣) 因化主归上堂。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生为熟者不易。四端坐吃者不易。更有一种不易。是

  • 育王月江和尚语录叙·月江正印

     (门人)居简.妙心.大机.慧忠.可橖.祖安.具德.宗满.自然.慧观.寿椿.德粹.思敬.良圭.景行.本真.绍宗.文阐.宝生.文藻.自成 编 余初游方时。月江禅师。已出世说法。虽辱交三十余年。而以不及预参徒。久亲炉鞴。为恨。至治间。奉旨金山升座。

  • 自由书·梁启超

    近代梁启超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自称寓居日本以来,“每有所触,应时援笔”,所成“或发论、或讲学、或记事、或钞书”之作,取“西儒约翰·弥勒曰: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之意以命名

  • 十五家词·孙默

    清孙默辑。三十七卷。是书辑刻于游广陵日,凡历十四载,四刻而成。初名《三家词》,收王士禛《衍波词》、邹祇谟《丽农词》及彭孙遹《延露词》三种,康熙三年(1664)刻,杜濬为序。康熙六年(1667)增刻曹尔堪《南溪词》、王

  • 徐闇公先生年谱·陈乃干

    本书(一册一○四面六二、四○○字)不分卷,陈乃干、陈洙纂辑。乃干,浙江海宁人;洙,江苏江浦人。两人阅历不详。此谱成于民国十四年,刊在徐着「钓璜堂存稿」之前。按暗公名孚远,暗公其号,晚号复斋,松江华亭人;明末几社六于之一。崇

  • 禅秘要法经·佚名

    亦称《禅经秘要法》、《禅秘要法》。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编译。三卷。是鸠摩罗什受弟子僧睿之请,综合印度大小乘禅法编译而成。全书倡说五门禅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