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此书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故上下则详其源流,彼是亦辨其同异。
二、史家之例,或以事为题,或以人为目。此书述一家之言,则著其人;总一代之变,则标其事。
三、史家纪传,有合有分。或以附从,或以连及。此书亦兼四体。盖事有取其相贯,说亦便于互参。惟是人之重轻,文随详略。附从以上,著之章目,连及之者,但见本文。
四、一派之说,详于魁率。至其徒众,具在范围,一一叙之,只增重复。故非于先说有发明,于师传有改易,并从省汰,以节篇章。
五、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此书命名释义,一用旧文。近人影响牵扯之谈,多为葛藤,不敢妄和。
六、门户之争,自古不免。然言各有宜,理无相悖。此书于各家同异,时附平亭。既欲见学术之全,亦以为沟通之助。
七、人之编次,一准时代。惟附从者以其类,连及者随其宜。先后参差,并难例限。
八、书中人物,或称子、或称君、或称生、或称公、或称名、或称号、或称谥、或称封,一从常习,意无抑扬。
九、此书上下两卷,略分四期。一自有史以迄嬴秦,是为上古史;二自汉迄唐,是为中古史;三自宋迄明,是为近古史;四有清一代,是为近世史。惟光、宣以后,杂糅新说,虽辟蹊径,未睹旨归。编录之责,让之来者。
十、各家著作,具有全书。此之所举,仅其要略。以蠡测海,知获讥于大雅;因指求月,还有望于学人。
钟山钟泰识
猜你喜欢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晏婴 卷七 臣术六·孙星衍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苏舆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苏舆 增补卷·李贽 仁学一·谭嗣同 卷十一·湛若水 卷四十八【礼器图四】·鄂尔泰 卷一百五十三·秦蕙田 卷二十九·张廷玉 卷十四·王安石 譬喻品第十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佚名 十事开示·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五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