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

第一章 上古之思想

第二章 王官六艺之学

第三章 老子 附管子

附《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解

第四章 孔子

第五章 墨子 附宋钘

第六章 杨子

第七章 商君 尸子附见

附论管商同异

第八章 庄子 附列子

第九章 孟子 附曾子 子思 又告子附见

第十章 惠施 公孙龙 附尹文子

附名家不出于别墨论

第十一章 荀子

第十二章 韩非 申子 慎子附见

第十三章 秦灭古学

第二编 中古哲学史

第一章 两汉儒学之盛

第二章 贾生

第三章 董仲舒

第四章 淮南王安 附刘向

第五章 扬雄

第六章 王充 附王符 仲长统

第七章 郑玄

第八章 魏伯阳

第九章 牟融

第十章 荀悦

第十一章 徐幹

第十二章 魏晋谈玄之风

第十三章 刘劭

第十四章 裴頠

第十五章 傅玄

第十六章 葛洪 附鲍生

第十七章 陶渊明

第十八章 南北朝儒释道三教之争

第十九章 范缜 附萧琛

第二十章 王通

第二十一章 隋唐佛教之宗派

第二十二章 韩愈 李翱

第二十三章 柳宗元 刘禹锡

第三编 近古哲学史

第一章 宋儒之道学

第二章 周子

第三章 邵子 附司马温公

第四章 张子

第五章 明道程子

第六章 伊川程子

附论二程表章《大学》、《中庸》

第七章 王荆公 附苏东坡 苏颍滨

第八章 朱子 李延平附见

第九章 张南轩 胡五峰附见

第十章 吕东莱 附陈龙川

第十一章 薛艮斋 附陈止斋

第十二章 陆象山

附论朱陆异同

第十三章 叶水心 附唐说斋

第十四章 蔡西山 蔡九峰 附蔡节斋

第十五章 杨慈湖

第十六章 真西山 魏鹤山

第十七章 元明诸儒之继起

第十八章 吴草庐 郑师山

第十九章 刘伯温

第二十章 方正学 附宋潜溪

第二十一章 曹月川 薛敬轩

第二十二章 吴康斋 胡敬斋

第二十三章 陈白沙

第二十四章 王阳明

第二十五章 罗整庵

第二十六章 湛甘泉

第二十七章 王龙溪 王心斋 附钱绪山

第二十八章 胡庐山 附罗念庵

第二十九章 吕心吾

第三十章 顾泾阳 高景逸

第三十一章 刘蕺山 黄石斋

第四编 近世哲学史

第一章 清儒之标榜汉学

第二章 孙夏峰 附汤潜庵

第三章 陆桴亭 附陆稼书

第四章 黄梨洲

第五章 顾亭林 张蒿庵附见

第六章 张杨园

第七章 李二曲

第八章 王船山

第九章 唐铸万 附胡石庄

第十章 颜习斋 李恕谷

第十一章 戴东原

第十二章 彭允初 汪大绅 罗台山

第十三章 洪北江

第十四章 龚定庵

第十五章 曾文正公

猜你喜欢
  诛秦第四十四·桓宽
  卷四·崔子方
  卷十一·汪克宽
  春秋集传详说卷一·家铉翁
  第13章·老子
   知北游第二十二·刘文典
  序·魏了翁
  说 明·梁漱溟
  卷之四十九·邵经邦
  哀公·哀公十九年·左丘明
  孟子卷六 ·朱熹
  法门品第四·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指归净土·印光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一·徐世昌

    郭尚先郭尚先,字兰石,莆田人。嘉庆已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有《增默庵诗遗集》。题黄仲则集即效其礼骆丞词笔未登科,长爪通眉憔顇多。《锦瑟》春心迷断梦,铜笳霁吹入悲歌。才难为用应缘傲,诗

  •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贾至贾至字幼邻洛阳人父曾开元初掌制诰至擢明经第为单父尉拜起居舍人知制诰父子继美帝常称之肃宗擢为中书舍人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除尚书左丞大历初封信都县伯迁京兆尹

  • 第27章 我到河南查看阵地·冯玉祥

    我从武昌到了信阳附近,有几座洋灰铁筋造的堡垒,全都离着铁路很近,若往两翼远处走一走就没有了。我问本地的文武官吏为什么这种造法?他们都不回答。只有一位廿多岁的青年,他说:“恐怕这是为了给蒋介石看的,或者也为要抗

  •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范晔

    (马援)◆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他的先祖赵奢为赵将,爵号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迁到茂陵。曾祖父马通,以功封为重合侯,因兄长何罗谋反遭连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及父辈不得为显官。马援的三个哥

  • 交代例·佚名

    目录 交盘不许滥行出结 新旧交代小夫盘运仓榖 戒那移亏空 各属交代银榖,必须彻底盘清 各属交代册结舛错记过 详议福州等府交代册结咨部 州县交代委员监盘取具印结附送 交代全入盘册移交,不得留剩丝毫自解 闽省州县凡遇

  •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四人物志一百二十四列女传四八旗满洲列女传二镶黄旗满洲马甲哈布纳之妻苏佳氏正白旗满洲前锋敦泰之妻席他喇氏【以上俱於康熙二十一年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

  • 事君章第十七·佚名

    【解读】这一段是说明如何事君,即如何对长上、领导尽忠。所谓移孝作忠,把孝心推移到对国家、人民,就是尽忠。【原文】子曰:&ldquo;君子之事上也(1),进思尽忠(2),退思补过(3),将顺其美(4),匡救其恶(5)。故上下能相亲也(6)。诗(

  • 安礼·黄石公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

  • 第三章 14·辜鸿铭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辜讲孔子道:“目前周朝的文明是建立在前两个朝代文明基础之上的,所有的艺术文化那么璀璨夺目!我特别喜欢现在周朝的文化氛围。”辜解与中国华夏文明对应的西方文明是古埃及文明,与

  • (二十九)朱子之文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史学,以下当续述朱子之文学。理学家于文学,似乎最所忽视。濂溪有文以载道之论,其意重道不重文。惟朱子文道并重,并能自为载道之文。尝曰:欧阳子知政事礼乐之不可不出于一,而未知道德文章之尤不可使出于二。有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阿阇世王六臣说邪见事 耆婆慰喻阿阇世王事梵行品之第七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至)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案。僧亮曰。列在品末者。有四意。证经多义。一证慈等怨亲。二证慈有益。三拔五逆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二(末)(论第二)·智周

    疏。如童女想等者。西域立法出逢童女表有吉祥。又如童女齿白唇薄脚膝纤团。表此女人生子必善。异前相者生子必恶。疏。然遮生等至决定相违者。遮彼生等定别有故。与彼定别而作违故名决定违。非是第六决定相违。决定相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五·从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内心若净下次明内心观成历法唇合者修观次第既先内心是故内心妙观若成方乃清净故用内观清净之心历於行想受等心数及以色等依正诸法任运唇合皆同清净以由初心发观之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唯观心王故

  • 卷八·佚名

    第六篇第一章 阿瓦利耶品(渡守)三七六 渡守本生谭[菩萨=婆罗门]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渡守所作之谈话。此渡守为一无知愚钝之男,世间之人如是传说。彼既不知佛宝等三宝之功德,亦不知其他世俗贤者之功德;彼易怒、

  • 黄帝宅经·佚名

    黄帝宅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论述卜宅之法。谓家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楷模」。若家宅安则家族昌吉,不安即门族衰微,故须考察家宅之阴阳休咎。其法术分宅

  • 西汉会要[四库本]·徐天麟

    七十卷。南宋徐天麟撰。徐天麟字仲祥,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伯父为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任惠州、潭州通判及英德府知府,政治清明,晚年谢官回籍。幼时受父亲及伯父影响颇深,平生酷爱文学,主要

  • 隆平集[标点本]·曾巩

    北宋曾巩撰。二十卷。记太祖至英宗五朝,凡一百零六年史事。卷一至卷三分圣绪、符应、都城、官名等二十六门,每门但分若干条,不具首尾,颇似随笔札记之体。卷四以下立传二百八十四篇,各以其官为类,亦无义例,不似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