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常衮传

常衮是京兆府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生性崇尚廉洁,不随便与人交往。

从太子正字官,升至中书舍人。文章严密华丽,擅长写诏令公文,在当时很有名望。鱼朝恩仗着皇帝宠信,兼管国子监。

常衮上奏说:“太学主持人,应任命有名的学者,不应由宦官主管。”当初,回纥助唐立有战功的人,可以留住京城,这些异族人生性骄横,后来他们建有府第、佛堂,有时在里面隐藏着军队。多次到中渭桥,和驻军争斗,把含光门的符信抢走跑到城外去。常衮上奏说“:现吐蕃在边境游弋,多次入侵,如果和他们勾结起来,趁我们没防备时动手,那祸害就大了,应早点除掉他们。”皇帝过生日,各地争着献奢华的礼品,或者设道、佛教法事来消灾求福。常衮认为“: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烧毁了用野鸡头上的毛做成的皮衣,南朝宋高祖打碎了琥珀做的枕头,这三位君主,并不是有特别的圣明治好了国家,只是严格要求自己做臣下的榜样。现各地献上的东西,都是奢侈不急用的,节度使、刺史又并非自己生产,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这是搜刮老百姓来向皇上讨好,请求全还给各地。

现战乱尚未平息,京城一带户数都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但各寺庙却抄经文、造神像、烧礼物、埋璧玉,为此赏给僧人、道士、巫师等的钱财,每年极多。皇上如用这钱来买粮草,以减轻贫穷老百姓的赋税,国家的福分就享用不尽了!”唐代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话。后升任礼部侍郎。当时宦官刘忠义权力大到使全国人害怕,泾原节度使马瞞也受皇帝宠信,求他行方便,他都拒绝了。

元载死后,他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任弘文、崇文馆大学士,和杨绾一起掌权。杨绾厚道通达;常衮则苛刻琐碎,以清廉节俭自负。皇帝内心看重杨绾,故一心任用他,在礼节宠信上,常衮比不上,总是忌妒。到杨绾去世了,常衮才开始当权。

此前,群臣俸禄少,经讨论予以增加,当时韩..任度支职,和常衮都随私心处理。韩..讨厌国子司业张参,常衮讨厌太子少詹事赵..,就都少加俸禄。太子文学是太子洗马的副手,常衮亲戚任太子文学职,俸禄比太子洗马还多。他的利己招怨都和这相似。按旧规矩,每天送宫内厨房的饭菜给宰相家,每家可供十人吃,常衮上奏取消了。他又想取消政事堂的公膳,其他的宰相不同意,才算了。政事堂北门是过去宰相到舍人院咨询政务用的,常衮堵住了这门,以表示地位尊贵。鉴于元载被治罪,他禁绝了受贿卖官的路,但所有官员都按规定任用,不是中科举的都不任用,所以当时人称他为“胡涂宰相”,因为他胡里胡涂不分好歹。

常衮任宰相后,闲职只是朝议大夫,又没有爵位。郭子仪对皇帝说了,才升任银青光禄大夫,封爵河内郡公。唐德宗登基后,常衮上奏贬崔..甫任河南府少尹。皇帝后来生气了,让他和崔..甫交换官职,后又贬为潮州刺史。

建中初年,杨炎当了宰相,起用他任福建观察使。先前,福建人不知道学习,常衮去了,为他们设立学校,教他们写文章,亲自讲学指导,对他们行客人和主人平等的礼节,一起参加游览和祭神的仪式,从此风俗有了较大改变,每年经乡贡考试合格送京参加会试的人和内地各州相等。他任此职时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赠官为尚书左仆射。据说后来福建人每年春秋两季把常衮的牌位放到官学接受祭祀。

猜你喜欢
  卷一百0三 晉紀二十五·司马光
  卷四百二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三·陆以湉
  卷二百二·杨士奇
  卷一百五十六·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五四八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六次查获应毁各书折(附清单一)·佚名
  卷十五·朱轼
  五 抄碑的目的·周作人
  杨杰只哥传·宋濂
  周济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第一节 昭宗征河东·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佚名
  陈锦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681_1 【感事三十四韵(丁卯已后)】韩偓   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   鸳鹭皆回席,皋夔亦慕膻。庆霄舒羽翼,尘世有神仙。   虽遇河清圣,惭非岳降贤。皇慈容散拙,公议逼陶甄。   江

  • 楔子·佚名

    (冲末扮苏文顺同外扮孟仓士上)(苏文顺诗云)坐守寒窗二十春,虀盐乐道不知贫。腹中晓尽古今事,命里不如天下人。小生苏文顺便是。这一个是我同堂学业八拜交的弟兄,是孟仓士。祖居陈州人氏,嫡亲的三口儿。近新来浑家亡逝已过

  • 安阳集钞·吴之振

    韩琦夜合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吾今得真赏,以矫时之常。所爱夜合者,清芬逾众芳。叶叶自相对,开敛随阴阳。不惭历草滋,独擅尧阶祥。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茸茸红白姿,百和从风飏。沉水燎庭槛,薰陆纷缨裳。弥月固未歇,况兹夏景

  • 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七许浑泛五云溪此溪何处路遥问白髯翁佛庙千岩里人家一岛中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一作枝】风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石苔萦棹緑山果拂舟红更就千村【一作溪】宿溪【一作村】桥与剡通寄郴

  • 采辑书目·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采辑书目十三经注疏     五经要义水经注       山海经夏小正       春秋繁露乾凿度       陆玑诗疏吴越春秋      越絶书国语        战国策史记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十六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聪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宣府沈都堂、董总兵官,身任议和,约定与满洲讲和。誓告天地时,大明国全都司、黄都司、二州官四员与满洲国阿什达尔汉及达雅齐、龙什、卫寨桑四大臣,刑白马鸟牛,及焚书誓告天地曰:“大

  • 杜甫传·刘昫

    杜甫字子美,本为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终于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于膳部员外郎,另外有传。父亲杜闲,逝世于奉天县令任上。杜甫天宝初年应进士考试而落第。天宝末年,进献《三大礼赋》,玄宗赞叹称奇,召他去

  • 方域九·徐松

    诸城修改移并下扬州府古城天头原批:「淮南东路。」建炎二年十月,诏令扬州先次开撩城濠及措置增修城壁,其教习军兵,令扬州依法施行。 干道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诏修扬州城。先是,主管殿前司公事王琪言:「扬州为淮东重城,地面狭隘,

  • 九  尚贤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故古者

  • 卷五百七十·佚名

    △第六分平等品第七尔时最胜复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世尊说法性平等。何谓平等。等何法故。名为平等。佛告最胜。天王当知等观诸法自性寂静。不生不灭故名平等。一切烦恼虚妄分别。自性寂静不

  • 北山录卷第七·神清

      综名理第十一(□□□诸定举之。地大震动。带犹着地。佛云。舍利禅定。日连尚不识其名也)  富楼那□闻智慧居弟子上而以说法知也(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此云满慈子。从母彰名。满慈母姓名也)大迦叶为法冢嗣。而独

  • 佛说萍沙王五愿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与五百比丘俱。时王舍国王。号名蓱比沙。少小作太子。意常求五愿。一者愿我年少为王。二者令我国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来佛所。四者常听佛说经。五者闻经心疾

  • 卷第五·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五六祖大鉴禅师法嗣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羣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谿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麽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

  • 御制董鄂后行状·顺治

    《御制董鄂后行状》是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仙逝之后,顺治为爱妃写下的悼文,深切地寄托了自己的哀思。福临亲手执笔,以洋洋四千余字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

  • 木笔杂钞·佚名

    二卷。题宋无名氏撰,其人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小序一篇,称作者息轸多年,小有纪录。因斋前有木笔一丛,遂以定书名。今检其书,皆杂抄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之文。吴子良原书八卷,今传本四卷,此书仅摘抄二卷,多论诗评文之语,又记

  • 钟吕传道集·施肩吾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三卷。题钟离权述,吕岩集,施肩吾传。全书分十八论,以问答形式,全面系统地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方式、效验等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十八个问题。该书首论真仙。谓人有生老病

  • 幸生录·佚名

    1册。五知老人撰。1909年(宣统元年)夏月初刻,1914年冬月续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封口题“思怡斋杂著续集”,首页第一行题“思怡斋幸生录一卷”,第二行署款“五知野史稿”,书末题“五知老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