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讳篇第六十八

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防禁所从来者远矣。传曰: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以为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数谏而弗听,以问其傅宰质睢曰:“吾欲西益宅,史以为不祥,何如?”宰质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说。有顷,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规谏,三不祥也。”哀公缪然深惟,慨然自反,遂不益宅。令史与宰质睢止其益宅,徒为烦扰,则西益宅祥与不祥未可知也。令史、质睢以为西益宅审不祥,则史与质睢与今俗人等也。夫宅之四面皆地也,三面不谓之凶,益西面独谓不祥,何哉?西益宅,何伤于地体?何害于宅神?西益不祥,损之能善乎?西益不祥,东益能吉乎?夫不祥必有祥者,犹不吉必有吉矣。宅有形体,神有吉凶,动德致福,犯刑起祸。今言西益宅谓之不祥,何益而祥者?且恶人西益宅者谁也?如地恶之,益东家之西,损西家之东,何伤于地?如以宅神不欲西益,神犹人也,人这处宅,欲得广大,何故恶之?而以宅神恶烦扰,则四面益宅,皆当不祥。诸工技之家,说吉凶之占,皆有事状。宅家言治宅犯凶神,移徙言忌岁月,祭祀言触血忌,丧葬言犯刚柔,皆有鬼神凶恶之禁,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祸。至于西益宅何害而谓之不祥?不祥之祸,何以为败?实说其义,“不祥”者义理之禁,非吉凶之忌也。夫西方,

长老之地,尊者之位也。尊长在西,卑幼在东。尊长,主也;卑幼,助也。主少而助多,尊无二上,卑有百下也。西益主益,主不增助,二上不百下也,于义不善,故谓不祥。不祥者,不宜也,于义不宜,未有凶也。何以明之?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吉凶宜等。西益宅不祥,西益墓与田,不言不祥。夫墓,死人所居,因忽不慎。田,非人所处,不设尊卑。宅者,长幼所共,加慎致意者,何可不之讳?义详于宅,略于墓与田也。

二曰讳被刑为徒,不上丘墓。但知不可,不能知其不可之意。问其禁之者,不能知其讳,受禁行者,亦不要其忌。连相放效,至或于被刑,父母死,不送葬;若至墓侧,不敢临葬;甚失至于不行吊伤、见佗之人柩。夫徒,〔辠〕人也,被刑谓之徒。丘墓之上,二亲也,死亡谓之先。宅与墓何别?亲与先何异?如以徒被刑,先人责之,则不宜入宅与亲相见;如徒不得与死人相见,则亲死在堂,不得哭柩;如以徒不得升丘墓,则徒不得上山陵,世俗禁之,执据何义?实说其意,徒不上丘墓有二义,义理之讳,非凶恶之忌也。徒用心以为先祖全而生之,子孙亦当全而归之。故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开予足,开予手,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重慎,临绝效全,喜免毁伤之祸也。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毁伤。“孝者怕入刑辟,刻画身体,毁伤发肤,少德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愧负刑辱,深自刻责,故不升墓祀于先。古礼庙祭,今俗墓祀,故不升墓。惭负先人,一义也。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祭祀之礼,齐戒洁清,重之至也。今已被刑,刑残之人,不宜与祭供侍先人,卑谦谨敬,退让自贱之意也。缘先祖之意,见子孙被刑,恻怛惨伤,恐其临祀,不忍歆享,故不上墓。二义也。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意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太王薨,太伯还,王季辟主。太伯再让,王季不听,三让,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吾刑余之人,不可为宗庙社稷之主。”王季知不可,权而受之。夫徒不上丘墓,太伯不为主之义也。是谓祭祀不可,非谓柩当葬,身不送也。葬死人,先祖痛;见刑人,先祖哀。权可哀之身,送可痛之尸,使先祖有知,痛尸哀形,何愧之有?如使无知,丘墓,田野也,何惭之有?惭愧先者,谓身体刑残,与人异也。古者用刑,形毁不全,乃不可耳。方今象刑,象刑重者,髡钳之法也。若完城旦以下,施刑彩衣系躬,冠带与俗人殊,何为不可?世俗信而谓之皆凶,其失至于不吊乡党尸,不升佗人之丘,感也。

三曰讳妇人乳子,以为不吉。将举吉事,入山林,远行,度川泽者,皆不与之交通。乳子之家,亦忌恶之。丘墓庐道畔,逾月乃入,恶之甚也。暂卒见若为不吉,极原其事,何以为恶?夫妇人之乳子也,子含元气而出。元气,天地之精微也,何凶而恶之?人,物也;子,亦物也。子生与万物之生何以异?讳人之生谓之恶,万物之生又恶之乎?生与胞俱出,如以胞为不吉,人之有胞,犹木实之有核也,包〔裹〕儿身,因与俱出,若鸟卵之有壳,何妨谓之恶?如恶以为不吉,则诸生物有核壳者,宜皆恶之。万物广多,难以验事。人生何以异于六畜?皆含血气怀子,子生与人无异,独恶人而不憎畜,岂以人体大,气血盛乎?则夫牛马体大于人。凡可恶之事,无与钧等,独有一物,不见比类,乃可疑也。今六畜与人无异,其乳皆同一状。六畜与人无异,讳人不讳六畜,不晓其故也。世能别人之产与六畜之乳,吾将听其讳;如不能别,则吾谓世俗所讳妄矣。

且凡人所恶,莫有腐臭。腐臭之气,败伤人心。故鼻闻臭,口食腐,心损口恶,霍乱呕吐。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鲍鱼之肉,可谓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为忌;肴食腐鱼之肉,不以为讳。意不存以为恶,故不计其可与不也。凡可憎恶者,若溅墨漆,附着人身。今目见鼻闻,一过则已,忽亡辄去,何故恶之?出见负豕于涂,腐澌于沟,不以为凶者,洿辱自在彼人,不着己之身也。今妇人乳子,自在其身,斋戒之人,何故忌之?

江北乳子,不出房室,知其无恶也。至于犬乳,置之宅外,此复惑也。江北讳犬不讳人,江南讳人不讳犬,谣俗防恶,各不同也。夫人与犬何以异?房室宅外何以殊,或恶或不恶,或讳或不讳,世俗防禁,竟无经也。月之晦也,日月合宿,纪为一月,犹八日,〔日〕月中分谓之弦;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望;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晦与弦望一实也,非月晦日月光气与月朔异也,何故逾月谓之吉乎?如实凶,逾月未可谓吉;如实吉,虽未逾月,犹为可也。实说讳忌产子、乳犬者,欲使人常自洁清,不欲使人被污辱也。夫自洁清则意精,意精则行清,行清而贞廉之节立矣。

四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也举已举之,父母祸死,则信而谓之真矣。夫正月、五月子何故杀父与母?人之含气在腹肠之内,其生,十月而产,共一元气也。正与二月何殊?五与六月何异?而谓之凶也?世传此言久,拘数之人,莫敢犯之。弘识大材,实核事理,深睹吉凶之分者,然后见之。昔齐相田婴贱妾有子,名之曰文。文以五月生,婴告其母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婴,婴怒曰:“吾令女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至户,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嘿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如受命于户,即高其户,谁能至者?”婴善其言,曰:“子休矣!”其后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闻诸侯。文长过户而婴不死。以田文之说言之,以田婴不死效之,世俗所讳,虚妄之言也。夫田婴俗父,而田文雅子也。婴信忌不实义,文信命不辟讳。雅俗异材,举措殊操,故婴名暗而不明,文声驰而不灭。实说世俗讳之,亦有缘也。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传相放效,莫谓不然。有空讳之言,无实凶之效,世俗惑之,误非之甚也。

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若设以死亡,然后世人信用畏避。忌讳之语,四方不同,略举通语,令世观览。若夫曲俗微小之讳,众多非一,咸劝人为善,使人重慎,无鬼神之害,凶丑之祸。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一人不食,欲使人急作,不欲积家逾至春也。讳厉刀井上,恐刀堕井中也;或说以为刑之字,井与刀也,厉刀井上,井刀相见,恐被刑也。毋承屋檐而坐,恐瓦堕击人首也。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或说恶其反而承尘溜也。毋偃寝,为其象尸也。毋以箸相受,为其不固也。毋相代扫,为修冢之人,冀人来代己也。诸言毋者,教人重慎,勉人为善。礼曰:“毋抟饭,毋流歠。”礼义之禁,未必吉凶之言也。

猜你喜欢
  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佚名
  定公(元年~十五年)·左丘明
  卷第十二·董仲舒
  卷三·孙瑴
  第三章 3·辜鸿铭
  卷二十三·冯复京
   达生第十九·刘文典
  道行经持品第八·佚名
  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佚名
  问摩诃衍品第十九·佚名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正文·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附录·大珠慧海
  胜利归来话佛教·太虚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丙集第九·钱谦益

    唐解元寅七十五首【短歌行】尊酒前陈,欲举不能。感念畴昔,气结心冤。日月悠悠,我生告遒。民言无欺,秉烛夜游。昏期在房,蟋蟀登堂。伐丝比簧,庶永忧伤。忧来如丝,纷不可治。纶山布谷,欲出无岐。歊歊若穴,戺

  • 望月·徐志摩

    月:我隔着窗纱,在黑暗中, 望她从巉牙似的道上,快 岩的山肩挣起—— 一轮惺忪的不整的光华: 像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 惊惶的,挣出强暴的爪牙; 这使我想起你,我爱,当初 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 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 你已升起在幸福

  •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三十六许浑春早郡楼书事寄呈府中群公两鬓垂丝髪半霜石城孤梦绕襄阳鸳鸿幕里莲披槛虎豹营中柳拂墙画舸欲行春水急翠帘初卷暮山长岘亭风起花千片流入南湖尽日香元

  • 列传第九十五·刘昫

    ○刘玄佐 子士宁 士干 李万荣附董晋 陆长源 刘全谅  李忠臣李希烈 吴少诚 弟少阳 少阳子元济附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

  • ●卷一百二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八。   起建炎三年四月一日戊申,尽二十日丁卯。   四月初一日戊申朔皇帝复位。   皇帝复位制诏并臣寮奏请曰:(旧校云:此亦采集建炎复辟记)朝奉郎试礼部侍郎充御营使司忝赞军事臣张浚右臣伏睹三月五

  • 四 刑律·陈寅恪

    律令性质本极近似,不过一偏于消极方面,一偏于积极方面而已。《太平御览》陆叁捌刑法部列杜预《(晋)律》序云:律以定罪名,令以存事制。《唐六典》陆刑部郎中员外郎条云: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杨士奇

    宣德三年六月壬午朔○甲申命定国公徐景昌行在鸿胪寺左少卿刘顺为正副使持节册潞州卫百户韩福女为陵川王妃南城兵马副指挥王克智女为平遥王妃○命沈简王第二女浑源郡主配潞州仓副使张唤子儒第三女翼城郡主配本府典膳所

  • ◎吴佩孚汀泗桥之败·刘以芬

    吴佩孚之再起也,其实力已远不如前。以全系情形言,此时齐燮元已告失败,而孙传芳地位则扶摇直上,拥有五省地盘,大有不甘居人下之势,萧耀南对吴虽外示拥戴,仍属貌合神离,故吴实际上已失却直系领袖资格;以军队情形言,此时直接归吴指

  •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准部咨奉上谕,采访遗书,先据各属送到赵南星《学庸正说》、《范景文诗文集》、成克巩《伦史》崔维

  • 二三 房间的摆饰·周作人

    靠东边的屋就是所谓东二,在癸巳以前是祖母蒋老太太住的,我从小跟了她睡,大概在那里也住过六年以上,可是那房间里的情形一点都记不得了。曾祖母去世后,祖母搬移到东一,那里边摆饰完全照旧不动,这以后的事我就都记得,大致是如此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一 不静的“静园”·溥仪

    一九二九年七月,我从日租界官岛街的张园,迁到协昌里的“静园”。这是租的安福系政客陆宗舆的房子,原名“乾园”,我给它改了名字,是含有一层用意的。 北伐后,国民党的势力伸到了北方,和我有交情的军阀纷纷垮台,被我寄托过希

  • 卷七十三 韦贤传 第四十三·班固

    (韦贤)【原文】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其先韦孟,家本彭城,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婬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遂去位,徒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谏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

  •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晏婴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黙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

  • 碧岩录卷第三·圆悟克勤

      垂示云。建法幢立宗旨。锦上铺花。脱笼头卸角驮。太平时节或若辨得格外句。举一明三。其或未然。依旧伏听处分。  【二一】举。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钩在不疑之地。泥里洗土块。那里得这消息来)智门云。

  • 现代西藏序·太虚

    法尊格什,以新著的现代西藏,寄我校阅。我涉览一遍,发生两层感想:其一、西藏民众信受佛法之教化,不惟普及,而亦有相当的醇正深入。然一般妇女性少羞耻,曾不稍戢淫乱──此于无上密宗皆双身法或亦有关──;一般政商则习为巧诈,失

  • 跋佛学苑女学员论义会记·太虚

    禅宗上堂时的问答,亦即是古代论义的遗风,不过与根据教义的辩论不同而已。此会提倡根据教义的辩论,那是极有意义的;各处佛学苑学生最好每星期都有这样的一次。此中问答各义,都还通顺,只是以靠自力、仗他力来分别显教密教,因之

  • 第二 现观相应·佚名

    [一]第一 爪尖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二其时,世尊为令取爪尖之小垢,谓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我此所取爪尖之小垢与大地土,何者较多耶?&rdquo;三&ldquo;大德!此大地土为多,世尊所取爪尖之小

  • 人论·卡西尔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主要著作之一。书的副标题是“人类文化哲学导引”。1944年出版。这是作者写的最后一部书,也是阐述作者庞大思想体系的一本指南书,还是作者一百二十余种著述中译成外文文种最多、影响较大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