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胜利归来话佛教

──三十五年四月在首都欢迎大会讲──

今天承中国佛教会、佛学会、市佛教整委会邀集佛教同人、各界人士作此盛大欢迎;并承主席过分誉扬,很不敢当!本人自抗战后常在后方,虽曾到西南各省及缅甸、印度、锡兰等处,但在重庆的时候较多。近年因病的关系,很少出外参加演讲。近来因时势需要,随政府还都,最近才由重庆、经汉口而回到南京。承各位优厚招待,这是今天首先要向首都各位致谢的!兹将近年在后方的情形略为报告: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的时候,我正在牯岭。二十一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山所办汉藏教理院,此时正有两班学生毕业,要我主持,于是就到了四川。到冬间、国府林主席等已迁重庆,预备作长期抗战,我亦就在四川住下了。那时、缙云山曾办一特种救护训练班,以备为抗战服务。渐渐影响各地,分办僧侣救护队等。我因未到过西南,二十七年底,遂赴黔、滇。此时、滇缅公路为唯一的国际路线,缅甸等西南邻国均为佛教国,向因我国佛教衰落,缅人不明真相,再加上日阀利用佛教向之作反宣传,谓中国摧残佛教,故对国人来往滇缅公路,常发生误会。国内舆论遂要佛教徒组织访问团,藉以宣扬抗战正义,说明国策。余常有此等文字发表,政府亦感觉有此种需要,乃组织佛教访问团。由中央国际宣传委员会等多数团体策动援助,团员及翻译员办事员共九人,于二十八年冬天出发,由缅甸到印度、锡兰、马来亚群岛,经越南归国。此行先到缅甸,为时较久,对于彼等之误会观念,均能改转,可谓已达到任务。后来虽曾有滇缅路之封锁,但非出于缅人之意,乃英国人迁就日人所致。在访问期间,得各国赠送各种佛教文物珍品作纪念者,约有五百余件,其中如全部的贝叶巴利原文藏经等,均甚名贵。回国时,社会部曾商开一国际佛教文物展览会,当时因轰炸频繁,遂藏于缙云山。四五年来各界登山参观者数万人。胜利后,已运到重庆、汉口展览数次,现上海亦计划展览中。

近年、重庆方面为应社会需要,曾办佛教医院、大雄中学、及联合各宗教领袖组织宗教联谊会等。现因佛教整委会复员开会的关系,予亦多年不到东南各地,故特来京,今又得与诸位相见,实深庆幸!

二三十年来,世界人类苦于战争,一次比一次厉害。有人曾说:人类不能终止战争,战争将消灭人类!所以我觉得有将各国佛教徒联合起来,阐扬佛教真理以善导人类心理之必要。胜利后,重庆政府中亦有人说:日本虽投降,其侵略野心并未消除,必须运用教育以改转其心理,消灭其野心,方能久安。日本人有少半数是佛教徒,其所信之佛法又是中国所传出的,故须由中国佛教徒发动其教化作用。我乃作一告全世界佛教徒书,由中央广播后,并翻译英文,在国外报上登过。现在政府正在还都复员,我们也在京开第二次整委会,似乎一切都在复兴中。但遍观国内,仍有许多不安的现象。然观希、墨等恶魔之纯以害人求自利,结果得到惨败灭亡,反观美国以助人利人之善因而得善果,所谓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分明,事实显了。然而人类却仍少觉悟,还多想用恶因来求善果的。现在国内外的情势,纵然美国与中国多数人想从好处作,然无奈一部分仍在纵恶,故亟应有阐明佛法中因果真理之需要。我们就中国佛教本身说,应先从自身组织健全;对寺僧应如何组织,对佛教教育应如何兴办,皆佛教同人所当注意的。首都为全国观瞻所系,一切举动作为都可影响全国。国内的佛教组织好了,乃能进而向国际佛教联络,组织国际佛教机构,发扬佛教真理,转移世界人心,完成举世所热望的永久和平!(尘空记)(见海刊二十七卷六期)(附注) 原题“在首都欢迎大会开示”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第十四(弥沙塞)·佚名
  《联 语》·太虚
  卷第九·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佚名
  六道集序·弘赞
  卷之八·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赞观世音菩萨颂·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六·行秀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开题·太虚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佚名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五卷·龙树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上·海云
  卷六(惟净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阮阅

      ●卷五·仁爱门  《孟子》七篇论君与民者居半,其余欲得君,盖以安民也。观杜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宿花石戍》云:“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rdqu

  • ●卷一·赵翼

      ○李青莲诗  李青莲自是仙灵降生。司马子微一见,即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一见,亦即呼为"谪仙人"。放还山後,陈留采访使李彦允为请於北海高天师授道。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诗之不可及处,在

  • 第十八出--第三十四出·张凤翼

    第十八出 掷家图国 【谒金门】〔生同旦上生〕情脉脉。回首晋阳天碧。烟树几家浑未识。小门何处觅。〔旦〕弱体朝行无力。不耐冰霜经历。〔合〕京国风烟如往昔。幽寻应咫尺。 〔生〕马蹄归处踏神京。〔旦〕纔过长亭又

  • 卷六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朱之蕃【一首】之蕃字元介南京锦衣衞籍茌平人万厯乙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右春坊右谕德掌院印以右春坊右庶子掌坊印升少詹事进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赠礼部尚书有

  • 卷七百九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二联句张祜妓席与杜牧之同咏祜 杜牧骰子逡廵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纎纎【牧】但知报道金钗落髣髴还应露指尖【祜】杜牧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牧 赵嘏陶潜

  • 列传第六 卫瓘子恆 孙璪 玠 张华子祎 韪 刘卞·房玄龄

    卫瓘,字伯玉,河河东安邑人也。高祖暠,汉明帝时,以儒学自代郡征,至河东安邑卒,因赐所亡地而葬之,子孙遂家焉。父觊,魏尚书。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魏法严苛,母陈氏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夏四月甲寅朔磁州统制官赵世隆以所部诣宗泽降世隆本磁州书佐泽在磁以为中军将泽既去磁以州事付兵马钤辖李侃金人围磁州急州有禁兵有民兵民兵甚众禁兵恐其势盛将校郭进乃作乱世隆与进谋遂杀侃以通

  • 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颜救魏尚 贤丞相当面劾邓通·蔡东藩

      却说文帝既赦淳于意,令他父女归家。又因缇萦书中,有刑者不可复属一语,大为感动,遂下诏革除肉刑。诏云: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

  • 卷之三十五·佚名

    洪武元年九月戊戌朔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己亥指挥薛某至东安州获哈剌赤斩之其将校俱降○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分府都督佥事○癸卯以司农少卿杭琪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八一七 全书处汇核七月至九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八一七 全书处汇核七月至九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全书处遵将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初起至九月底止,呈进过全书三次,内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处,除总校官陆费墀前经奉旨免其议处,毋庸开送外,应将应行汇核

  • 补编二·佚名

    光绪十年中法交涉电报档南洋来电(八月初五日)闽省督抚等来电(八月初六日)南洋来电(八月初八日)南洋大臣来电(八月初十日)北洋来电(八月十一日)北洋来电(八月十一日)北洋来电(八月十二日)福州将军等来电(八月十四日)南洋大臣来电(八月十

  • 杜牧传·欧阳修

    杜牧字牧之,很会写文章。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提拔为监察御史,写信称病在东都设立分衙门。因弟弟杜耾病重辞官职。又任宣州团练判官,封为殿

  • 卷二百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听言宋哲宗时右正言朱光庭上奏曰臣窃以自古以来甚盛德之朝必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中庸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有

  • 卷一百四十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八宋 赵汝愚 编总议门总议四上仁宗荅诏条画时务   张方平臣今日蒙召对资政殿赐手诏一道朝廷急务俾之条画以闻臣以庸昧谬居近列论思献纳乃

  • 提要·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详解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详解四十卷宋王昭禹撰陈振孙书録解题曰昭禹未详何等人近世为举子业者多用之其学皆宗王氏新説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

  • 卷四百五十七·佚名

    △第二分坚非坚品第六十四之二诸天当知。诸色离即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离。受想行识离即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离。如是乃至诸色离即一切智智离。受想行识离即一切智智离。诸天当知。诸眼处离即布施波

  •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菩提树下。与大菩萨众。所谓金刚幢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