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 现观相应

[一]第一 爪尖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世尊为令取爪尖之小垢,谓诸比丘曰:“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我此所取爪尖之小垢与大地土,何者较多耶?”

“大德!此大地土为多,世尊所取爪尖之小垢为少。世尊所取爪尖之少垢,与大地土相比,实百倍、千倍、乃至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此,见具足之圣弟子,达于现观之人,即灭尽苦终较多,残苦为少。此则,灭尽前者之苦蕴而终者,与极七返生相比,此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利为法现观,如是大利,为得法眼。”

[二]第二 莲池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长五十由旬,宽五十由旬,深五十由旬之莲池,其水盈满至岸。有人以草端掬水,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以草端所掬之水,与莲池之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莲池之水较多,以草端所掬之水为少。以草端所掬之水,与莲池之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此,见具足之圣弟子,达现观之人,即灭尽苦终较多,残苦为少。以此前者之苦蕴灭尽,苦蕴终者,与极七返生者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利,为法现观。如是大利,为得法眼。”

[三]第三 合流水(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人于恒河,耶符那、伊罗跋提,萨罗游、摩醯,此等诸大河之合流,于汇合处,欲掬二、三滴水,诸比丘!汝等对其作如何思惟耶?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合流之水,何者较多?”

“大德,汇流之水较多,所掬之二、三滴水为少。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合流之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四]第四 合流水(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此等之恒河、耶符那、伊罗跋提、萨罗游、摩醯汇入诸大河合流、会合,将其水留二、三滴、而灭尽终矣。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合流之水,灭尽为终者,与所留之二、三滴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合流之水,即灭尽而终之水较多,所留之二、三滴水为少。所留之二、三滴水,与灭尽而终之合流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五]第五 地(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人于大地之一处,以七粒枣种子置于大土块中。诸比丘!汝等对作此如何思惟耶?大地之一处所置之七粒枣种子大之土块,与大地土,何者较多耶?”

“大德!大地土较多,置于大地一处七粒枣种子大之土块较少。以置于一处七粒枣种子大之土块与大地土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六]第六 地(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除去七粒枣种子大之土,令大地土灭尽至终,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灭尽至终之大地土,与存留七粒枣种子大之土,何者为多耶?”

“大德,然则,灭尽至终之大地土多,而存留七粒枣种子大之土为少。存留七粒枣子大之土以比灭尽至终之大地相比,不及其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七]第七 海(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如斯曰:“汝等比丘!譬如有人,从大海掬取二、三滴水,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大海之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大海之水为多,掬取之二、三滴水为少。将掬取之二、三滴水与大海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不所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八]第八 海(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

[尔时,世尊曰:]“诸丘比!譬如取存二、三滴水,而大海灭尽归终,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灭尽归终之大海水,与所取存之二三滴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灭尽归终之大海水为多,所取存之二三滴水较少。所取存之二、三滴水与灭尽归终之大海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九]第九 山喻(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人,于雪山王之一处,置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置于一处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与雪山王相比,何者较多耶?”

“大德!雪山王乃较多,置于一处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为少。置于一处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与雪山王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一〇]第十 山喻(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以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取存,至雪山王灭尽归终。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为灭尽归终之雪山王与所取存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何者较多耶?”

“大德!此灭尽归终之雪山王较多,所取存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为少。以所取存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与灭尽归终之雪山王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于此,见具足之圣弟子,达现观之人,灭尽归终之苦较多,所残存之苦为少,以此,苦蕴灭尽归终,则与极七返生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利为法现观,如是大利为得法眼。”

[一一]第十一 山喻(之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人,于须弥山之一处,置七粒豆大之小石。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置一处之七粒大之小石与须弥山,何者较多耶?”

“大德,此须弥山为较多,置一处之七粒豆大之小石为少。如以置一处之小石与须弥山相比,百倍、千倍、乃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于此,以异学之沙门、婆罗门、游方者之到达者,与见具足之圣弟子所到达之人相比,百倍、千倍、乃至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达者,见具足之人,如是之大胜智。”

此颂曰:

 爪尖与莲池 二之合流水

 二地与二海 三山之为喻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六·佚名
  文化与民族及人类的存亡关系·太虚
  卷第四·佚名
  卷九十四·佚名
  起世因本经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一卷·佚名
  卷第二十二·费隐通容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十卷·佚名
  致宝庆县知事函·太虚
  卷七十四·佚名
  卷之四·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四百三十五·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十地经论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四·彭定求

        卷104_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馀字】萧至忠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朱旗巡汉苑,翠帟俯秦墟。   宠极萸房遍,恩深菊酎馀。承欢何以答,万亿奉宸居。   卷104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 第五场·老舍

    时间 与前场同时。地点 蛙儿的家。人物 母亲 打手 蛙骑手 父亲 三姐〔幕启:母亲独坐屋外。膝上放着蛙儿的绿皮。打手窥探。母亲 三姐说的也有理:越怕出头越受委屈!蛙儿本来不肯赛马去,他懂得养精蓄锐不心急。可是

  • 卷二百五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八麦类五言古耕图          【元】赵孟頫仲夏苦雨干二麦先后熟南风吹垅亩惠气散清淑是为农夫庆所望实其腹酤酒醉比邻语笑声满屋纷然收获罢高廪起相属有周成王业后

  • 卷一百·列传第三十八·脱脱

        孟铸 宗端修 完颜闾山 路铎 完颜伯嘉 术虎筠寿 张炜 高竑 李复亨   孟铸,大定末,补尚书省令史。明昌元年,御史台奏荐户部员外郎李献可、完颜扫合、太府丞徒单绎、宫籍监丞张庸、右警巡使衮、礼部主事蒲

  • 卷二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六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尽乙巳宋明帝泰始元年魏文成帝和平六年】凡十五年 【辛宋元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弘治十七年三月壬戌朔 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 上即日发丧命礼部具仪以闻告讣于诸王颁 遗诏于天下曰予昔获奉事 英宗皇帝越既有年不幸 龙驭上宾攀号莫逮 宪宗皇帝嗣统之日遂膺尊号备隆孝养及重罹变故内疚予衷赖今 皇帝孝

  • 卷之五百九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秋七月。甲申朔。享太庙。遣醇亲王载沣恭代行礼。  ○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丑皆如之。  ○乙酉。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陈夔龙等电悉。澧州永顺、辰州

  • 第三○五印领光绪十一年四月日一二一○二--三·佚名

    新竹县儒学同右银项之印领帮办新竹捐输、署新竹县儒学、兼明志书院监院,今于与印领事。依奉领得光绪十一年夏季分文庙香灯银陆钱三分,俸银拾两,斋夫一名半工食银贰两三钱贰分五厘,门斗一名半工食银贰

  • 第三十四章 在莫斯科·冯玉祥

    一九二六年五月九日正午,我们一行人到达了莫斯科。经过五六天困顿的火车生活,一下车,便觉得耳目一新。在车站上欢迎的人员很多,步兵、骑兵,都人强马壮、武器鲜明。苏联政府人员个个显得精明强干、富于朝气。其中最多而且最

  • 二七 夜航船·周作人

    有一个号叫作鸣山的,是我们同高祖的族叔,曾经在水师学堂当过一时的学生,记得几句“喝茶抽烟”的英语,与封燮臣或者还是同年,其时在宋家溇的北乡义塾改作学堂,请他去当教习,我便请他给我与封君连络。七月十八日下午同鸣山至昌

  • 卷五十三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三上 乐 俗乐 縂序 俗乐之名古未尝有至齐宣王始有今乐古乐之辨汉高祖定天下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作大风之歌令沛中童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郎

  • 卷一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司马迁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索隐】:案:

  • 奏谳书四·佚名

    原文:胡丞[上&ldquo;喜&rdquo;下&ldquo;心&rdquo;]敢讞之,十二月壬申大夫[上&ldquo;艹&rdquo;下&ldquo;所&rdquo;]詣女子符,告亡。.符曰:誠亡,詐自以為未有名數,以令自占書名數,為大夫明隸,明嫁符隱官解妻,弗告亡,它如 。解曰:符

  • 思玄庸言一卷·桑悦

    海盧桑悅民懌道者四德之總名分之其目有四合之其理則一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蓋以道為大仁義為小而不知道卽仁義也本性無着養於氣質得木則能養仁得金則能養義得火則能養禮得水則能養智得土則能養信五五相參謂之聖人五薄籠

  • 礼记要义卷第三十一·魏了翁

    大学冠义昬义一释淇奥之诗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注云此心广体胖之诗也澳隈崖也菉竹猗猗喻美盛斐有文章貌也喧忘也道犹言也恂

  • 不尽品第二十六·佚名

    是时善业念佛所说明度无极义甚深不可荆譬如虚空。闿士当何缘思惟之。佛言:五阴十二因缘不可荆当作是惟。十二因缘適得其中。闿士初坐树下时以不共法惟十二因缘。是时一切智智慧具足。闿士行明度时惟十二因缘不尽者,出应

  • 第二章 《玉历》的内容·佚名

      十殿阎君的法庭介绍  一、第一殿 秦广王  一殿秦广王:专司人间寿天生死册籍,统管幽冥吉凶;鬼判殿,居大海沃礁石外正西黄泉黑路。  凡善人寿终之日,是有接引往生,。  ,*忠、孝、节、义,或有大功德之修行人、大善

  • 三世因果·太虚

      佛出世的因缘,是为的甚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证果成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