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跋佛学苑女学员论义会记

禅宗上堂时的问答,亦即是古代论义的遗风,不过与根据教义的辩论不同而已。此会提倡根据教义的辩论,那是极有意义的;各处佛学苑学生最好每星期都有这样的一次。

此中问答各义,都还通顺,只是以靠自力、仗他力来分别显教密教,因之以净土法门归属密教,这是大错误的!应知教唯佛教,乘分小大,大乘境或侧重相性,行或侧重自力他力,他力行中又分密宗、净宗而已。设非被迷乱于空海的显密二教论、十住心论等邪说的,决没有从根本上将佛教分为显教密教的邪分别。教理极于大乘性相,西藏亦但以陀罗尼仪轨为行法,而不别谈教理。自力之行为戒定慧自法增上行,可别为律仪行、禅观行,他力之行为佛圣神他德增上行,可别为密咒行、净土行,密净可同为他力。但净宗不摄属密宗,若以净宗仗他力故摄属密宗,何不以密宗仗他力故摄属净宗耶?何况自力他力之分,亦不过就其行有侧重处言之而已,非有截然离绝之区别。自力之极为中国之禅宗,然须仗本师以及从上祖师推至灵山拈花微笑,仗他力不已多乎?他力之极为日本之净土真宗,然亦须仗自心自身得安乐以显,皆出弥陀之恩德,仗自力者亦不已多乎?始于皈依三宝,终于圆满三身。──东密所谓等流身乃随类化身,不出三身,化身应众生善根机力而现,即不离他力──,皆不离自力他力,唯在行门上不妨有侧重自力或他力的方便用而已。诸习密咒行者,不自安其分,于行门中一方便用上,妄欲于佛法中翘举为密教、密乘而加一切之上,徒表现其愚蠢诬妄而已!(见海刊十四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道行经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二·佚名
  丛林公论·佚名
  观音玄义记卷第三·知礼
  界身足论后序·佚名
  大乘起信论别记·法藏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二·通奇
  卷第九·道宣
  第三十六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四卷·宝亮
  宗镜录卷第八十·延寿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第七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一、上古至五代之戏剧·王国维

    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中略)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中略)及少皞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 卷七十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三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三正始【下】李乂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凤辇乘春陌龙山访故台北宫才尽处南斗独昭回肆览飞宸札称觞引御杯巳观蓬海变谁厌栢梁灾代挹孙通礼朝称贾谊才忝侪文雅地先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宋濂

        ◎武宗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之长子也。母曰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以宁远王阔阔出总兵北边,怠于备御,命帝即军中代之。四年八月,与海都

  • 卷二十三 太平興國七年(壬午,982)·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寅,詔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詳定士庶車服喪葬制度,付有司頒行,違者論其罪。   甲寅,以右衛大將軍侯贇知靈州。贇既至,按視蕃落,犒以牛酒,戎人悅服,部內甚治。在朔方凡十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二月丙寅朔○丁卯○祭先师孔子 命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李默行礼○戊辰祭 太社 太稷遣太子太保英国公张溶行礼○乙巳祭 帝社 帝稷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侯顾寰驸马谢诏伯陈鏸方承裕大学士徐阶李本尚书李默王用宾都

  • 通志卷一百九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三西戎下西域序畧 婼羌 鄯善 且末 小宛 精絶戎卢 扜弥 渠勒 于阗 皮山 乌秅西夜 蒲犂 依耐 无雷 难兠 罽宾 乌弋山离 条支 安息 大月氏【大夏附】

  • 读史记十表卷九·汪越

    南阳 汪越 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徳一人有庆天下赖之国名王子号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 读史记十表卷九读建元以来王子侯者

  • 三、上学以后·包天笑

      上学以后,我进步倒也不慢,每天认识方块字,约近二十个字,不到两个月,已认识了一千字了。这些方块字,坊间是依着一部“千字文”而刊印的,倘再要认识生字,那就有一种在千字以外的方块字了。这些认方块字教法,只认识

  • 孟昶传·欧阳修

    孟昶,是孟知祥第三子。知祥任两川节度使时,昶为行军司马。知祥称帝,任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祥病,任昶为监国。知祥死,秘不发丧,王处回连夜到赵季良处相对哭泣,季良严肃地说:“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

  • 原序·萧奭龄

    闻究之雾□□□世宗宪皇帝之光明正大。昭然亿万臣民之心目。亦诸人之自绝于天耳。□□因时变易。罔非监于先世旧章。今上皇帝复加裁酌。必曰奕祖攸行。此圣祖仁皇帝所以垂法万世也。集既成。其中残失良多。以多闻者

  • 职官一六·徐松

    刑部侍郎【续宋会要】元丰正名,除大理卿崔台符为之本页天头眉批云:「校注销。」。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六 工部侍郎 工部侍郎【续宋会要】元丰正名,初除熊本为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六 屯田部员外郎「部」字当

  • 卷二十一·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一南北朝馈献物累朝贺宋朝生辰正旦礼物宋朝皇帝生日遣使致刻丝花罗御様透背御衣七袭或五袭七件紫青貂鼠翻被或银鼠鹅顶鸭头纳子涂金银装箱金笼水晶带银匣副之锦缘帛皱皮鞾金玦京

  • 總序·佚名

    成宗康靖大王實錄○成宗康靖仁文憲武欽聖恭孝大王諱,德宗第二子也。母仁粹大王大妃韓氏,左議政西原府院君確之女。天順元年丁丑七月三十日辛卯,誕王于東邸。是年九月,德宗薨,世祖育王于宮中。王天姿岐嶷,氣度異常,世祖奇愛之

  • 贤难 第五·王符

    世之所以不治者,由贤难也。所谓贤难者,非直体聪明服德义之谓也。此则求贤之难得尔,非贤者之所难也。故所谓贤难者〔二〕,乃将言乎循〔三〕善则见妒,行贤则见嫉〔四〕,而必遇患难者也。〔一〕○铎按:此篇论蔽贤之为害。伤直道

  •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孔子

    【原文】 周公①谓鲁公②日:“君子不施③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④故旧⑤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①周公:即周公旦,孔子心目中的传人。②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所以称鲁公。③施:通“弛”④以:用。⑤

  • 卷二十九·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十九宋 高闶 撰襄公二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公十二月出会诸侯于鄬而不书至者盖公自鄬遂朝晋也是时晋有大政公往听焉夏葬郑僖公弑君之贼既不明而诸侯又皆为郑讳故春秋且因鲁往会葬而着其臣子私

  • 荀公曾集·荀勖

    晋代诗文别集。荀勖撰。荀勖字公曾,官至尚书令。《隋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三卷,录一卷,亡”,可见其集入隋前已散佚。《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20卷,《新唐书·艺文志》同。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

  • 三洞珠囊·王悬河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