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二

阴阳终始第四十八

天之道,终而复始,故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阴阳之所合别也。冬至之后,阴俛而西入,阳仰而东出,出入之处,常相反也,多少调和之适,常相顺也,有多而无溢,有少而无绝,春夏、阳多而阴少,秋冬、阳少而阴多,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相散也,以出入相损益,以多少相溉济也,多胜少者倍入,入者损一,而出者益二。天所起,一动而再倍,常乘反衡再登之势,以就同类,与之相报,故其气相侠,而以变化相输也。春秋之中,阴阳之气俱相并也,中春以生,中秋以杀,由此见之,天之所起,其气积,天之所废,其气随。故至春,少阳东出就木,与之俱生;至夏,太阳南出就火,与之俱暖;此非各就其类,而与之相起与!少阳就木,太阳就火,火木相称,各就其正,此非正其伦与!至于秋时,少阴兴,而不得以秋从金,从金而伤火功,虽不得以从金,亦以秋出于东方,俛其处而适其事,以成岁功,此非权与!阴之行,固常居虚,而不得居实,至于冬,而止空虚,太阳乃得北就其类,而与水起寒,是故天之道,有伦、有经、有权。

阴阳义第四十九

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成天之功,犹谓之空,空者之实也,故清溧之于岁也,若酸咸之于味也,仅有而已矣,圣人之治,亦从而然;天之少阴用于功,太阴用于空,人之少阴用于严,而太阴用于丧,丧亦空,空亦丧也。是故天之道以三时成生,以一时丧死,死之者,谓百物枯落也,丧之者,谓阴气悲哀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如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是故天之行阴气也,少取以成秋,其余以归之冬;圣人之行阴气也,少取以立严,其余以归之丧,丧亦人之冬气。故人之太阴不用于刑而用于丧,天之太阴不用于物而用于空,空亦为丧,丧亦为空,其实一也,皆丧死亡之心也。

阴阳出入上下第五十

天道大数,相反之物也,不得俱出,阴阳是也。春出阳而入阴,秋出阴而入阳,夏右阳而左阴,冬右阴而左阳:阴出则阳入,阳出则阴入,阴右则阳左,阴左则阳右,是故春俱南,秋俱北,而不同道;夏交于前,冬交于后,而不同理;并行而不相乱,浇滑而各持分,此之谓天之意。而何以从事?天之道,初薄大冬,阴阳各从一方来,而移于后,阴由东方来西,阳由西方来东,至于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为一,谓之曰至;别而相去,阴适右,阳适左,适左者,其道顺,适右者,其道逆,逆气左上,顺气右下,故下暖而上寒,以此见天之冬右阴而左阳也,上所右而下所左也。各月尽,而阴阳俱南还,阳南还,出于寅,阴南还,入于戌,此阴阳所始出地入地之见处也。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阴日损而随阳,阳日益而槛,故为暖热,初得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为一,谓之曰至;别而相去,阳适右,阴适左,适左由下,适右由上,上暑而下寒,以此见天之夏右阳而左阴也,上其所右,下其所左。夏月尽,而阴阳俱北还,阳北还而入于申,阴北还而出于辰,此阴阳所始出地入地之见处也。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阳日损而随阴,阴日益而槛,故至于季秋而始霜,至于孟冬而始寒,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天地之功终矣。

天道无二第五十一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阴与阳,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右或左,春俱南,秋俱北,夏交于前,冬交于后,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代理,此其文与!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阳之出,常县于前,而任岁事;阴之出,常县于后,而守空虚;阳之休也,功已成于上,而伏于下;阴之伏也,不得近义,而远其处也。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如是。故阳出而前,阴出而后,尊德而卑刑之心见矣。阳出而积于夏,任德以岁事也;阴出而积于冬,错刑于空处也;必以此察之。天无常于物,而一于时,时之所宜,而一为之。故开一、塞一、起一、废一,至毕时而止,终有复始于一,一者,一也。是于天凡在阴位者,皆恶乱善,不得主名,天之道也。故常一而不灭,天之道。事无大小,物无难易,反天之道无成者。是以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人为小易之物,而终不能成,反天之不可行,如是。是故古之人,物而书文,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也,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庸无善,善不一,故不足以立身;治庸无常?常不一,故不足以致功。诗云:“上帝临汝,无二尔心。”知天道者之言也!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是故非熏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岁之精也。知心而不省熏与溧庸多者,用之必与天戾,与天戾,虽劳不成。是自正月至于十月,而天之功毕,计其间,阴与阳各居几何?熏与溧其日庸多?距物之初生,至其毕成,露与霜其下庸倍?故从中春至于秋,气温柔和调,及季秋九月,阴乃始多于阳,天于是时出溧下霜,出溧下霜,而天降物,固已皆成矣。故九月者,天之功大究于是月也,十月而悉毕,故案其迹,数其实,清溧之日少少耳,功已毕成之后,阴乃大出,天之成功也,少阴与而太阴不与,少阴在内,而太阴在外,故霜加于物,而雪加于空,空者,亶地而已,不逮物也,功已毕成之后,物未复生之前,太阴之所当出也,虽曰阴,亦以太阳资化其位,而不知所受之。故圣王在上位,天覆地载,风令雨施,雨施者,布德均也,风令者,言令直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弗能知识,而效天之所为云尔。禹水汤旱,非常经也,适遭世气之变而阴阳失平,尧视民如子,民视尧如父母,尚书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四海之内,阏密八音三年。”三年阳气厌于阴,阴气大兴,此禹所以有水名也。桀,天下之残贼也,汤,天下之盛德也,天下除残贼而得盛德大善者,再是重阳也,故汤有旱之名,皆适遭之变,非禹汤之过,毋以适遭之变,疑平生之常,则所守不失,则正道益明。

基义第五十三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此皆其合也。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相阴阳。阳兼于阴,阴兼于阳,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阳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举而上者,抑而下也,有屏而左也,有引而右也,有亲而任也,有疏而远也,有欲日益也,有欲日损也,益其用而损其妨,有时损少而益多,有时损多而益少,少而不至绝,多而不至溢。阴阳二物,终岁各壹出,壹其出,远近同度而不同意,阳之出也,常县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县于后而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出阳为暖以生之,地出阴为清以成之,不暖不生,不清不成,然而计其多少之分,则暖暑居百而清寒居一,德教之与刑罚犹此也。故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天之大数,必有十旬,旬天地之数,十而毕反,旬生长之功,十而毕成。天之气徐,占寒占暑,故寒不冻,暑不暍,以其有余徐来,不暴卒也。易曰:“履霜坚在,盖言逊也。”然则上坚不踰等,果是天之所为弗作而成也,人之所为亦当弗作而极也,凡有兴者,稍稍上之,以逊顺往,使人心说而安之,无使人心恐,故曰:君子以人治人,慬能愿。此之谓也。圣人之道,同诸天地,荡诸四海,变易习俗。

第五十四[阙]

猜你喜欢
  增补卷·李贽
  卷二·陈继儒
  御制读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说·杜预
  校勘学方法论·胡适
  第一章 7·辜鸿铭
  卷八十二·秦蕙田
  卷十七·叶梦得
  正賫送·章太炎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十(入藏录下)·智升
  卷第二·道原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太子刷护经·佚名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二(之上)·智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746_1 【赠温州韩使君】陈陶   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严城鼓动鱼惊海,   华屋尊开月下天。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   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绝麾幢雁影连。   卷746_2 【闲居寄太学卢

  • 前集卷十·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十 宋 罗椅 编 五言八句 即事 樽酒如江緑春愁抵草长但令闲一日便拟醉千场柳弱风禁絮花残雨渍香客游还役役心赏竟茫茫 溪行 篷蒻鸣春雨帆蒲挂暮烟买鱼寻近市覔火就邻船愁卧醒还醉滩行却

  • 赵可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可(生卒年不详)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贞元二年(1154)进士。累官至翰林直学士。《金史》卷一二五有传。刘祁《归潜志》卷七云:“献之少轻俊,文章健捷,尤工乐章,有《玉峰闲情集》行于世。”已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六月壬午朔乙酉大学士叶向高言臣受圣母厚恩 皇上命以题主大礼敢不匍匐扶携供役礼成之日望乞速放臣归其诸切要时政望 皇上留神蚤发高采之拘留同知人情惶惶朝不谋夕如使有意外之虞则地方之患愈深采之罪愈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日人炸死奉张之真因·刘以芬

    张作霖以绿林魁杰,受东督锡良招抚,与冯德麟、吴俊升同任东北旧巡防营统领,分驻各地。辛亥革命军起,继督赵尔巽恐新军有异志,欲借张以资牵制,乃调之入省。旋新军哗变,遂将巡防营改编为二十七、十八两师,升张任二十七师师长,冯任

  •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李定夷

    鄂省女子师范学校三年级乙班师范生陈毓龄,系黄冈县人。年念岁,勤苦求学,素为同校所敬仰。日前忽在校中后园水池内溺毙,闻其致死原因,因有同班生李芳素与陈相善。某日轮李值日,例应与校监共桌饮膳。李惧见其金戒指,被责奢华。

  • 第三十六卷明万历(二)·缪荃孙

    九年正月庚辰,户部题称:“顷奉旨议裁革淮、凤营田佥事,一应钱粮文卷归并徐、淮、颍三道,各照所辖州、县,划地督率招垦,年终抚按核实具奏。其原给牛具,行道、府官每年春冬各查烙一次。限三年变价,陆续还官。实在粮银,收贮府库,遇

  • 一〇二 金石小品·周作人

    我在绍兴的时候,因为帮同鲁迅搜集金石拓本的关系,也曾收到一点金石实物。这当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这里所谓贵重,可以分作两种来说,其一是宝贵,例如商彝周鼎,价值甚高,财力不及,其二是笨重,例如造象墓志,分量不轻,拿它不动,便

  • 卷四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三礼略嘉礼【二】【臣】等谨按郑樵通志载天子纳后妃天子册立妃嫔夫人之仪兹谨据本朝会典通礼所述皇帝大婚册立皇后暨册封妃嫔之典着於篇中其仪节之详备

  • ●牧鑑卷之二·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治本一(二)◆治本一(二)器度一之四(共二十條)才識一之五(共十九條)言貌一之六(共二十三條)服御一之七(共二十三條)采納一之八(共十九條)○器度一之四(共二十條)坤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泰九二象曰包

  • 敬畏·魏裔介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林和靖]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林和靖]敬胜百邪。[程明道]敬只

  • 卷四十·佚名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五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不共法。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修习六波罗蜜。不由他悟。平等心施无所慳吝。持戒清净远离恶戒。忍辱成就心不可动。勤修精进於一切劫未曾退转。深入禅定离一切乱。

  • 卷下·佚名

    尔时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法者可有见法。若有见法可见如来。佛言有。何以故?奋迅王。色相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见色则见如来。如是受想行识之相。皆悉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见识则见如来。戒有为相而是无为。如是见戒则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过世间法现住世间法。而不为彼世法所染。如实善知世间诸法随世间法。而不为世间法之所染。教化众生令离世间得世间法平等。行于世间而不坏世间法。尔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所言四种清净者。一自性清净。二离垢清净。三所缘清净。四平等清净。初自性清净者。即是无

  • 读书斋偶存稿·叶方蔼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

  • 乾隆贵州通志·鄂尔泰

    贵州地方志。清鄂尔泰(1677—1745)总裁,靖道谟、杜诠纂修。四十六卷。尔泰有《(雍正续修)云南通志》已著录。诠,曾官仁怀知县。贵州通志前有数修,因有疏漏,鄂尔泰奉诏,邀靖道谟、杜诠于乾隆六年(1741)重修成书,八十万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