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大众中。天人围绕。瞻仰尊颜。目不暂舍。时诸大众。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归命一切智  三界第一尊

  敷演微妙音  广利诸群生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即说颂曰。

  若有诸众生  不杀施无畏

  慈心能忍辱  端严寿无比

  若于有情所  如同父母想

  能离不与取  智慧福无量

  若行善身业  离欲心坚固

  不观女妙色  解脱诸恶趣

  世间应远离  解脱忻可证

  似金矿覆藏  体性本清净

  烦恼不能伏  上妙触生爱

  善恶事不分  浮生苦最大

  苦乐犹心起  得失事亦然

  善恶友离合  因果理无偏

  降伏诸根乱  平等心要行

  利益诸有情  是名苾刍行

  沙门婆罗门  烦恼伏应断

  智慧修增长  令心不散乱

  涅槃理须证  诸苦应远离

  勤发正见心  佛说此难比

  解脱诸轮回  须弥爱不动

  等彼栴檀香  甘露味无比

  虽获上供养  娇奢耶妙衣

  贪爱不染著  知足心欢喜

  如草被火焚  了知不究竟

  供养兴福慧  水火不能侵

  白业真智果  河水终无尽

  不贪诸境界  佛说苾刍行

  乐求种种智  相应恒现前

  了达真实法  不堕诸轮回

  若人求白法  令心不散乱

  惠施诸境界  劫火不能坏

  无明诸有本  轮回从此生

  烦恼勤伏除  真正牟尼行

  乐行于忍辱  端严离冤害

  能仁妙相因  见者心欢喜

  林野离愦乱  爱乐心欢喜

  持钵恒一食  是名苾刍行

  解脱最安乐  三涂最为苦

  真如离彼此  思惟不可得

  利他平等业  柔和常质直

  正行恒相应  远离诸邪执

  意根乐执著  意根称最胜

  意根能速疾  意根能欢喜

  伽陀演说此  能作亦能说

  抖擞诸烦恼  业果善了知

  了知得失事  能趣妙菩提

  一切诸有情  六根中第一

  林间乐止住  远离诸冤贼

  了知是六根  正行从此出

  常处等引位  抖擞诸业障

  譬如于虚空  风云不能染

  善护身口意  正见恒相应

  智慧如灯明  魔众不能坏

  不害物名善  慈悲利益深

  威仪无缺犯  方住苾刍心

  眼被色境缚  碍之余非转

  烦恼缚有情  三界不能出

  真俗智微妙  善巧事还希

  诸佛同共赞  运用叵难思

  多闻求解脱  贪恚不能违

  善护身三业  伏除令不生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大众。若有众生。烦恼缠缚。三界轮回。受诸苦恼。若行十善。感果人天。爱乐欢喜。譬如圆月。离诸障碍。清净无比。睹之欢喜。又如柴薪。火能焚烧。如是恶业。应当伏除。离于三界生死轮回。解脱诸苦。又如飞禽。得离系缚。自在无碍。若诸有情。不造诸业。出离三界。证二空理。苦恼不侵。贪恚非染。了达轮回。譬如灯明。照了物像。正智相应。恒无间断。离诸邪执。爱乐寂静。冢间树下。舍离诸恶。亲近善友。比丘如是。修出家行。一切可爱。诸境界等。不应贪著。不乐房舍。离于货易。及虚妄语。不乐歌舞。舍离憎爱。林中一食。最上菩提。常乐趣求。离不与取。持粪扫衣。欢喜知足。止住林野。寂静思惟。离散乱想。及贪恚等。常行慈心。利乐有情。远离愚闇。修习智慧。离烦恼业。解脱生死。修八圣道。寂静现前。破坏一切诸烦恼苦。苾刍如是。应当修习。坚固善根。远离染欲。专心一境。爱乐真如。种种智慧。增长圆满无漏净法。了知有漏虚幻不实。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若有苾刍。安住梵行。清净柔和。善修止观。爱乐静虑。林间游戏。远离诸染。了达迷妄。亦如飞鸟。虚空影随。比丘亦尔。三衣随身。善修平等。恒思正法。伏灭烦恼。智慧相应。趣求见道。乃至彼岸。究竟涅槃。比丘应知。如是观察。安住欢喜。而于轮回及老病死。常乃怖畏。如阿苏啰及余天众。欢喜恭敬。获得上妙僧伽胝钵。不假余器。守护梵行。不令毁犯。清净无垢。不著诸味。及利养等。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若诸有情。舍离悲心。我慢放逸。焚烧诸善。难尽诸漏。

  尔时世尊。乃说偈言。

  若舍悲精进  无明慢相应

  寂静不现前  无由漏除灭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若复有人。于诸卧具上妙细软。不应爱乐。觉悟无明。迷闇根本诸惑随生。谓此无明遍诸染心。彼若无时应非迷闇了达诸法。等持静虑。应尽诸漏。

  于是佛告诸比丘言。若欲经行。在于林中。寂静不乱。于诸非法酒色等境。不应爱乐。比丘如是若诸魔众。由业系缚。恼乱修善。如人饮毒。自作自受。汝今破戒。行于邪命。烦恼系缚。堕大地狱。受种种苦。

  比丘当知。行乞食时。若见女人。如毒蛇想。专注一心。思惟正法。不求名利。及诸妙境。离业系缚。令心平等。不行毁谤。若入聚落。如林野想。乞饮食时。如疗病想。起烦恼时。焚烧林想。求妙法时。趣正路想。处床卧时。鹿惊怖想。入诸禅定。游园观想。见阿罗汉。作福田想。不乐境界。语言戏论。恒求解脱。国王大臣。利益亲近。上妙饮食。勿希贪想。施主名利。恒非欺诳。心行方便。不起嗔恚。贪乐房舍。亲近豪族如鱼乐水。安住不舍。远离知识。迷背真实。希求虚幻。如灯梦电。作解脱想。尊重邪道。恒行恭敬。最上真实。不能了悟。尔时佛告诸比丘言。应知省觉。爱乐经行。禅定智慧。恒行慈心。趣求最上真实解脱。获于正见。了达诸法。恒常修习忍辱精进。舍离贪恚及诸散乱。

  佛告比丘。应当爱乐一切有情。忆念怜愍。令离颠倒及诸缠缚。解脱众苦。苾刍应知。于诸境界。离染侵害。譬如金体。性离尘垢。

  比丘当知。若至亲友。及往非亲。应离贪恚。了知损益。若罪非罪。安隐艰辛。方便降伏。为说法要。随彼利钝。聪明愚昧。导以胜劣。诫之正说。

  比丘应知。林间经行。寂处习定。舍离过非。恒乐真如。了信因果。胜劣差别。远离诸毒。降伏诸根。不起过非。智慧相应。令心欢喜。止息毁谤。如海甚深。相应无尽。心意坚固。不起疑虑。不贪妙色。聪愍平等。应时善说。欲色无色虚妄真实。不说世间是非语言。远离过患诸境界等。譬如诸毒及以淤泥。勿令侵害。解脱轮回。无明远离。禅定智慧。辩才宣演。法义最上。离妄颠倒。一切尘垢。不令染污。一切所作。皆为利益。于众僧处。不起违背。身语意业。离彼缠缚。不求人天。修诸善业。不为名利。趣向涅槃。

  苾刍应知。恒离恶友。不作诸非。常以慈心平等观察。心意调柔。护戒清洁。随顺真实。离妾怖畏。不迷轮回。及诸静虑。了达无常。空智自在。梵众诸天。安住静虑。趣向涅槃。听闻妙法。了悟诚实。欢喜踊跃。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业果善不善  所作受决定

  自作自缠缚  如蚕等无异

  苦涩及甘美  诸苦并烦恼

  如影恒随逐  饮毒自侵害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比丘。若有众生。善修智慧。破烦恼火。安住梵行。爱乐三宝。见闻随喜。不起贪恚。作解脱想。了达不动。趣向真实。安住最上。离老病死及诸轮回烦恼冤家。相续不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静处。修习梵行。趣自然智。诸天梵众。恒来亲近。礼事供养。所以者何。爱乐梵行。能坏轮回。远离烦恼。令心调伏。舍离黑暗及诸冤家。勿令侵害。犹如干草离火焚烧。舍离烦恼。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若复有人。迷诸境界。恣纵诸根。违背涅槃。心不平等。恒行苦因。邪见缠缚。一切诸惑。不能伏除。广集资具。贪心炽然。最上福田。愚迷障蔽。曾无省悟。若遇法师。方便开化。远离诸惑及贪等染。息除猛焰。及离诸触。趣向最上甘露妙法。安住最上。善友知识。爱乐静虑。修习智慧。烦恼如山。而能破坏。安住净慧。舍诸愚闇。及离轮回。获妙果报。聪慧最上。修诸胜行。心意相续。少欲知足。息除邪执。系缚攀缘悉皆远离。如鱼吞钩。贪味自缚。有情亦尔。爱乐五欲。恒时不舍。广兴诸业。轮转生死。无有止息。迷昧染因。诸趣差别。无有穷尽。

  尔时世尊。乃说颂曰。

  若人作恶业  轮回地狱苦

  饿鬼及傍生  沦没无穷尽

 

  等活与黑绳  众合并号叫

  烧然极烧然  阿毗大地狱

 

  艰辛恶业苦  刺长十六指

  四壁并四门  悉皆铁所造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诸地狱。焰火炽盛。暴恶甚多。相续无间。百逾善那。难可调伏。形色毛竖。甚大怖畏。极恶之声。闻皆酸楚。有情恶业。堕此狱时。头下足上。刹那生彼。受种种苦。展转焚烧。昼夜啼泣。出大恶声。如鱼穿炙。皮肉糜烂。遍满黑暗。心意迷乱。罪人见彼琰魔罗界。大火焚烧。迷乱闷绝。造业同者。处之一狱。人人缠缚。狱卒牵挽。受苦难当。而无间断。若人少智。虚妄造罪。由此轮转。冤家聚会。受地狱苦。

  时诸比丘。而白佛言。此琰魔罗。受罪之人。云何缠缚。受苦无量。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此人恒常。毁谤正法。不生信受。因果不了。迷诸地狱。不生怖畏。起烦恼火。焚烧诸善。以此业因。堕琰魔界。受如是苦。最上火难。而无间断。嗔恚冤家。愚痴黑暗。随业而受。业尽方出。

  佛告比丘。若复有人。欺罔虚诈。于他妻女。耽染不舍。缠缚生盲。恒覆光明。不能了悟。

  时诸比丘。复白佛言。处人卑贱。愚昧无智。复作何因。感果如是。

  佛告比丘。此于过去。我慢心高。轻毁贤善。悭贪嫉妒。故受斯报。若复有人。离间彼此。及作恶业。由此因缘。堕诸地狱。若生人中。乏少男女。财物散失。知识远离。命欲终时。颠狂怕怖。眷属守护。迷诸境界。不能了达。

  尔时世尊。即说颂言。

  自作还自受  残害罪有情

  暴恶苦器多  业尽方能免

  世间造诸业  善不善恒随

  譬如花有香  远近皆相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飞禽栖止林树。聚散非恒。父母亲族。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若复有人。于寂静处。系念思惟。修习善业。舍离愚暗。弹竿罥索。暴恶非法。临命终时。身心无恼。离诸惊怖。获报天上。饮食衣服。随心自在。眷属宫殿。悉皆圆满。聪明智慧。资具园林。无所乏少。寿命形色。圆满具足。若复有人。自心欺诈。诳惑世间。男女眷属。朋友知识。诃骂毁辱。广造诸非。命终之后。堕诸恶道。受苦无量。从彼出已。若生人中。贫穷下贱。衣食乏少。男女眷属。皆悉厌离。虚妄愚迷。不了因果。贪嗔等惑。相应无间。于诸善事。不曾修习。恶友非法。恒时亲近。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地狱受诸苦  焚烧从业生

  人中因苦缠  皆随自心造

  轮回三界内  往来如蚁环

  业果互为缘  相续无穷尽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苾刍。若获圣果。方免轮回。无所系属。自在安乐。业及业果。不能倾动。若复有人。起贪嗔惑。及造诸非。堕于地狱。猛焰焚烧。一切身体。受种种苦。发声号哭。思惟方便。不能得脱。如是苦涩。不善之业。愚迷自造。譬如猛火焚烧林野。一切草木无由得免。恶业亦尔。轮回地狱。受诸苦恼。不能远离。若复有人。舍离恶友。不造诸非。了悟因果。离诸疑谤。修习正见。信乐真如。寂静安乐。远离轮回。及诸苦恼。最上无比。无相无为。离妄颠倒。常乐我净。自在无碍。离诸系缚。善不善业。皆悉远离。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

猜你喜欢
  金色王经·佚名
  卷第七·契嵩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卷·法宝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二卷·佚名
  卷四十四·性音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佚名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彦悰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上·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青城山人集巻八·王璲

    明 王燧 撰七言絶句题赵松雪画自从玉马去朝周云散花飞几度秋宝玦玉还零落后呉兴留得晋风流题赵仲穆画十二璚楼紫翠重万年琪树落秋风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甯戚饭牛图宁辞掩骭褐衣单叩角长歌坐夜阑有志欲逢尧

  • 卷一百七·志第六十·礼十等·脱脱

        ◎礼十   ○禘祫   宗庙之礼。每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则上食、荐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唯亲郊、封祀。又有朝享、告谢及新主祔谒,皆大祀也。二荐,则行一献礼。其祔祭,春祀司命及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宋濂

        安童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

  • 编次第十三·浦起龙

    昔《尚书》记言,《春言》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朱紫以之混淆,冠履于焉颠倒,盖可得而言者矣。寻子长之列传也

  • 卷之十一 闽纪·计六奇

      唐王始末  大清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大兵渡江,南都失守;镇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知势不可为,因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王讳聿键,太祖九世孙。性率直,喜文翰,洒洒千言。初封南阳,以父夭,失爱于祖端王;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

  • 武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壬戌天命七年正月,扎伦卫送巴革贝勒子卧齐里桑来质,于是遂放巴革还。 十八日,帝率诸王臣征取广宁,留宗弟多毕、背胡吉、沙进、及素把海姑夫素把海,哈达国万汗之孙,帝以宗弟吉白里杜吉胡之妹妻之,故称姑夫沙进等统兵守辽阳。

  • 卷九·曾巩

    <史部,别史类,隆平集>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九 宋 曾巩 撰 枢密 吴廷祚字庆之太原人在周为枢密使宋兴加中书门下三品以父名璋故也建隆初为雄武军节度使改京兆尹卒赠侍中子元辅元载元扆太祖征

  •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佚名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陕西学政臣杨嗣曾跪奏,为遵诏求书,谨就陕省情形,敬陈管见事。窃查购访遗书一案,迭奉谕旨,令督抚学臣会同办理。上年十二月内,业将各属送到书籍,择其稍可备采者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二·来保

    八月丁未上谕内阁曰班第现署四川巡抚军营粮务要着侍郎兆惠作速驰驿前往办理班第所带钦差大臣关防即着交与兆惠是日上又谕内阁曰朕阅部覆纪山自请议处本内有冒昧陈请进兵之语殊爲失议纪山之革职治罪原因其浮议运价回

  • 钦定辽史语解卷五·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辽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辽史语解卷五【按辽以索伦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索伦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职官塔玛噶赛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啓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

  • 司马彪传·房玄龄

    司马彪,字绍统,高陽王司马睦的长子。过继给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敏。年少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但轻薄好色,常遭到司马睦的责备,因此不得做继承人,虽然名义上是过继于人,实际上是废除他的继承权。司马彪也因此不问人情世故,而致力于

  • 刘粲传·李延寿

    刘粲字士光,出生的那天晚上有香气,氤氲满屋。他自幼就很有聪明智慧,四岁死了父亲,与一群小孩在一起,只有他不做游戏。六岁诵《论语》、《毛诗》。心里不理解的,便能提出问题。十二岁的时候读《庄子·逍遥篇》说:“这是可以理

  • 卷十七·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七宋 彭百川 撰神宗开南江熙宁五年闰七月庚戍遣检正中书户部户房公事章惇察访荆湖北路经制荆南事先是辰州布衣张翘与流人李资诣阙献书言辰州之南江古银州地接施黔牂牁世为蛮人向氏舒氏

  • 117.王马共天下·林汉达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琊(láng yá)王司马睿(ruì)继承皇位。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的时候,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他带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一·陆陇其

    仪封张伯行孝先甫订受业诸子仝校陈几亭谓颜山农以口舌陷狴犴罗近溪变产脱之山农视近溪家为外府取用无厌论学或不合则披其颊在近溪因失所宗抑情忍辱亦人所难而山农之妄取苛求悉动于气人欲横流视彼制欲者不应愧死乎山农

  • 卷四百四·佚名

    △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三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菩萨摩诃萨。从何处没来生此间。从此间没当生何处。佛告舍利子,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菩萨摩诃萨。有从馀佛土没来生此间。有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间。有从人

  • 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佚名

       宋大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薄伽梵  与诸大菩萨  在须弥山顶  为诸有情等  演说如意轮  修行秘密法  佛言此莲华  摩尼如意轮  金刚王如来  具无量无边  大不思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