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达生第十九

〔释文〕以义名篇。全生之道也。如此之类,世有之矣。

〔释文〕无离力智反,下同。大甚音泰。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注〕非我所制,则无为有怀于其间。

〔疏〕生死去来,委之造物,妙达斯原,故无所恶。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

〔注〕故弥养之而弥失之。

〔疏〕夫寿夭去来,非己所制,而世俗之人,不悟斯理,贪多资货,厚养其身,妄谓足以存生,深可悲叹。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

〔注〕养之弥厚,则死地弥至。

〔疏〕厚养其形,弥速其死,故决定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

〔注〕莫若放而任之。

〔疏〕夫驰逐物境,本为资生,生既非养所存,故知世间物务何足为也!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注〕性分各自为者,皆在至理中来,故不可免也。是以善养生者从而任之。

〔疏〕分外之事,不足为也;分内之事,不可不为也。夫目见耳听、足行心知者,禀之性理,虽为无为,故不务免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注〕更生者,日新之谓也。付之日新,则性命尽矣。

〔疏〕几,尽也。更生,日新也。夫欲有为养形者,无过弃却世间分外之事。弃世则无忧累,无忧累则合于正真平等之道,平正则冥于日新之变,故能尽道之玄妙。

〔释文〕则几徐其依反。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注〕所以遗弃之。

〔疏〕人世虚无,何足捐弃?生涯空幻,何足遗忘?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注〕俱不为也。

〔疏〕夫形全不扰,故能保完天命;精固不亏,所以复本还原。形神全固,故与玄天之德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注〕无所偏为,故能子万物。

〔疏〕夫二仪无心而生化万物,故与天地合德者,羣生之父母。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注〕所在皆成,无常处。

〔疏〕夫阴阳混合,则成体质,气息离散,则反于未生之始。

〔释文〕常处昌虑反。形精不亏,是谓能移;

〔注〕与化俱也。

〔疏〕移者,迁转之谓也。夫不劳于形,不亏其精者,故能随变任化,而与物俱迁也。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注〕还辅其自然也。

〔疏〕相,助也。夫遣之又遣,乃曰精之又精,是以反本还元,辅于自然之道也。

〔释文〕相天息亮反。,姓尹,名喜,字公度,为函谷关令,故曰关令尹真人,是老子弟子,怀道抱德,故御寇询之也。窒,塞也。夫至极圣人,和光匿燿,潜伏行世,混迹同尘,不为物境障碍,故等虚室,空而无塞。本亦作「空」字。

〔释文〕关尹李云:关令尹喜也。不窒珍悉反。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

〔注〕至适,故无不可耳,非物往可之。

〔疏〕冥于寒暑,故火不能灾;一于高卑,故心不恐惧。

〔释文〕蹈火徒报反。请问何以至于此?」

〔疏〕总结前问意也。,物奚自入焉!

〔疏〕是者,指斥以前圣人也。自,从也。若是者,其保守自然之道,全而不亏,其心神凝照,曾无闲(却)[郄],故世俗事物,何从而入于灵府哉!

〔释文〕无(却)[郄]去逆反。然则开天者,性之动也;开人者,知之用也。

〔疏〕郭注云:「不虑而知,开天者也;知而后感,开人者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开人者,知之用。」郭得之矣,无劳更释。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刘得一本「人之天」作「人之人」。开天者德生。

〔注〕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忘余,斯德生也。开人者贼生。

〔注〕知用者从感而求,勌而不已,斯贼生也。

〔疏〕夫率性而动,动而常寂,故德生也;运智御世,为害极深,故贼生也。老经云:「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

〔注〕任其天性而动,则人理亦自全矣。

〔疏〕常用自然之性,不厌天者也;任智自照于物,斯不忽人者也。

〔释文〕不厌李于艳反。徐于瞻反。民几乎以其真!」

〔注〕民之所患,伪之所生,常在于知用,不在于性动也。

〔疏〕几,尽也。因天任人,性动智用,既而人天无别,知用不殊,是以率土尽真,苍生无伪者也。

〔释文〕几乎音机。或音祈。多,所承之蜩,十失其一也。

〇典案:注「少」旧作「多」。道藏注疏本误同。「所失愈多」,与正文「则失者十一」义殊相反。御览九百四十四引注正作「所失愈少也」,世德堂本。今据正。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注〕停审之至,故乃无所复失。

〔疏〕累五丸于竿头,一无坠落,停审之意,遂到于斯。是以承蜩蝉犹如俛拾。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注〕不动之至。

〔疏〕拘,谓斫残枯树枝也。执,用也。我安处身心,犹如枯树,用臂执竿,若槁木之枝,凝寂停审,不动之至。斯言有道,此之谓也。

〔释文〕若厥本或作「橛」,同。其月反。株音诛。拘其俱反。郭音俱。李云:厥,竖也,竖若株拘也。若槁苦老反。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疏〕二仪极大,万物甚多,而运智用心,唯在蜩翼,蜩翼之外,无他缘虑也。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注〕遗彼,故得此。

〔疏〕反侧,犹变动也。外息攀缘,内心凝静,万物虽衆,不夺蜩翼之知,是以事同拾芥,何为不得也?蜩,妙凝神鬼。而尼父勉勖门人,故云「痀偻丈人之谓」也。

〔释文〕不分如字。

〇俞樾曰:「凝」当作「疑」。下文「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即此所谓「乃疑于神」也。列子黄帝篇正作「疑」,张湛注曰: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可据以订正。

〇马叙伦曰:云谷杂记引苏轼曰:蜀本庄子云「用志不分,乃疑于神」,此与易「阴疑于阳」、礼「使人疑于夫子」同,今四方本皆作「凝」。寻下文「器之所以疑神者」,字正作「疑」。「疑」即拟度之拟初文。典案:「疑」读曰「拟」。周官司服郑注:「疑」之言拟也。史记平准书「人徒之费拟于南夷」,汉书食贷志「拟」作「疑」;天地篇「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淮南子俶真篇作「于是博学以疑圣」,皆其比也。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

〔疏〕觞深,渊名也。其状似桮,因以为名,在宋国也。津人,谓津济之人也。操,捉也。颜回尝经行李,济渡斯渊,而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其便辟机巧,妙若神鬼。颜回怪之,故问夫子。

〇典案:御览七百六十八引「吾」作「回」,「渊」作「泉」,唐人避高祖讳改之也;三百九十五引作「渊」,当是别本。「济」,三百九十五引作「游」。

〔释文〕操舟七曹反。下章同。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

〔注〕言物虽有性,亦须数习而后能耳。

〔疏〕颜回问:可学否?答曰:好游涉者数习则能。夫物虽禀之自然,亦有习以成性者。

〇典案:「善游者数能」,文不成义。注「亦须数习而后能耳」,是郭所见本作「数习而后能也」。疑今本「数」下敚「习而后」三字。白帖十一引正作「数习而后能」,与郭注合,是其证。列子黄帝篇此上有「能游者可教也」,疑庄子脱之。

〔释文〕数能音朔。注、下同。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注〕没人,谓能鹜没于水底。

〔疏〕注云,谓鹜没水底。鹜,鸭子也。谓津人便水,没入水下,犹如鸭鸟没水,因而捉舟。

〔释文〕鹜音木,鸭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竝作「昏」。所要一遥反。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注〕夫欲养生全内者,其唯无所矜重也。

〔疏〕夫射者之心,巧拙无二,为重于外物,故心有所矜,只为贵重黄金,故内心昏拙,岂唯在射,万事亦然。税反。李寻恚反、信醉反,或苏忽反。帚也。亦何闻于夫子绝句。」,云:匿也。视其羸瘦在后者,匿着牢中养之也。威公曰:「何谓也?」

〔疏〕未悟田开之言,故更发疑问。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巖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

〔疏〕姓单,名豹,鲁之隐者也。巖居饮水,不争名利,虽复年齿长老,而形色不衰。久处山林,忽遭饿虎所食。

〔释文〕单豹音善。李云:单豹,隐人姓名也。而水饮元嘉本作「饮水」。

〇马叙伦曰:「水」当依御览七百二十作「谷」,淮南人间训亦作「谷」。典案:马说是也。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疏〕姓张,名毅,亦鲁人也。高门,富贵之家也。县薄,垂帘也。言张毅是流俗之人,追奔世利,高门甲第,朱户垂帘,莫不驰骤参谒,趋走庆吊。形劳神弱,困而不休,于是内热发背而死。

〇碧虚子校引刘得一本「高」上有「见」字。典案:刘本是也。淮南子人间篇「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衆必下」,即用此事。文虽各异,「门闾」上有「见」字,可为旁证。又案:「无不走也」,文选幽通赋注引作「无不趋义也」。

〔释文〕县音玄。

〇典案:文选幽通赋注、御览七百二十引「县」作「悬」,古今字。薄司马云:帘也。无不走也司马云:走,至也。言无不至门奉富贵也。李云:走,往也。

〇俞樾曰:「无不走也」,语意未明。司马云,走,至也。言无不至门奉富贵也。亦殊迂曲。「走」乃「趣」之坏字。文选幽通赋李注引此文曰「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趣义也」,字正作「趣」,但衍「义」字耳。吕览必已篇曰「张毅好恭,门闾帷薄聚居衆无不趋」,高注曰:过之必趋。淮南人闲篇曰「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衆必下,厮徒马圉,皆与伉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其义更明。庄子文不僃,故学者莫得其解。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注〕夫守一方之事至于过理者,不及于会通之适也。鞭其后者,去其不及也。

〔疏〕单豹寡欲清虚,养其内德,而虎食其外;张毅交游世贵,养其形骸,而病攻其内以死。此二子各滞一边,未为折中,故并「不鞭其后」也。

〔释文〕去其起吕反。节,袵席之上,恣其淫荡,动之死地,万无一全。举世皆然,深为罪过。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取」作「最」。御览四百五十九引「过也」上有「知之」二字,义较长。

〔释文〕袵而甚反。徐而鸩反。李云:卧衣也。郑注礼记云:卧席也。动皆之死地一本无「地」字。不冒音墨。车也。聚偻,棺椁也。为彘谋者,不如置之圈内,食之糟糠,不用白茅,无劳彫俎。自为谋,则苟且生时有乘轩戴冕之尊,死则置于棺中,载于楯车之上,则欲得为之。为彘谋则去白茅、彫俎,自为谋则取于轩冕楯车,而异彘者何也?此盖颠倒愚痴,非达生之性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潜夫本「所异」上有「其」字。

〔释文〕为彘于伪反。下「自为」、「为彘」同。食以音嗣。穅音康。糟音遭。错之七故反,置也。又如字。本又作「措」。腞音直转反以象菲帷帱尉也」。「柳」、「蒌」、「缕」、「偻」,并字异而义同。吕氏春秋节丧篇「偻翣以督之」,其字亦作「偻」。释文所引或说,以「偻」为蒌翣字,是也。余说皆失之。闷之貌。既见鬼,忧惶而归,遂成病患,所以不出。

〔释文〕去反一本作「公反」。诶于代反。郭音熙。说文云:可恶之辞也。李呼该反。一音哀。诒吐代反。郭音怡。李音台。司马云:懈倦貌。李云:诶诒,失魂魄也。数日所主反。司马本作「数月」。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

〔疏〕姓皇子,字告敖,齐之贤人也。既闻公有病,来问之,云:公妄系在心,自遭伤病;鬼有何力,而能伤公?欲以正理,遣其邪病也。

〔释文〕皇子告敖如字。司马云:皇,姓。告敖,字;齐之贤士也。

〇俞樾曰:广韵六止「子」字注:复姓十一,庄子有皇子告敖。则以「皇子」为复姓。列子汤问篇末载锟鋙剑火浣布事,云「皇子以为无此物」,殆即其人也。

〇典案:御览三百九十一引「敖」作「傲」。鬼恶音乌。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

〔疏〕夫人忿怒,则滀聚邪气,于是精魂离散,不归于身,则心虚弊犯神,道不足也。

〔释文〕忿拂粉反。李房粉反。滀敕六反。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李云:忿,满也。滀,结聚也。精神有逆,则阴阳结于内,魂魄散于外,故曰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疏〕夫邪气上而不下,则上攻于头,令人心中怖惧,郁而好怒;下而不上,阳伏阴散,精神恍惚,故好忘也。夫心者,五藏之主,神灵之宅,故炁当身心则为病。

〇典案:御览八百八十三引作「不上不下者,中身当心,则为病耳」。

〔释文〕上时掌反。下同。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亡尚反。李云:阳散阴凝,故怒;阴发阳伏,故忘也。不上不下中丁仲反。身当心则为病李云:上下不和,则阴阳争而攻心,心,精神主,故病也。反。蠪音龙,又音聋。跃之司马云:倍阿,神名也。鲑蠪,状如小儿,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大冠,带剑持戟。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

〔疏〕豹头马尾,名曰泆阳。

〔释文〕泆阳音逸。司马云:泆阳,豹头马尾,一作狗头。一云:神名也。水有罔象。

〔疏〕注云:状如小儿,黑色赤衣,大耳长臂,名曰罔象。

〔释文〕罔象如字。司马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丘有峷。

〔疏〕其状如狗,有角,身有文彩。

〔释文〕峷本又作「莘」,所巾反,又音臻。司马云:状如狗,有角,文身五采。山有夔。

〔疏〕大如牛,状如鼓,一足行也。

〔释文〕夔求龟反。司马云:状如鼓而一足。野有彷徨。

〔疏〕其状如蛇,两头,五采。

〔释文〕方音傍。本亦作「彷」,同。皇本亦作「徨」,同。司马云:方皇,状如蛇,两头,五采文。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

〔疏〕桓公见鬼,本在泽中,既闻委蛇,故问其状。

〔释文〕委于危反,又如字。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疏〕辴,喜笑貌也。殆,近也。若见委蛇,近为霸主。桓公闻说,大笑欢之:我所见正是此也。

〇典案:御览八百七十二引「则」上有「见人」二字;八百十三引「殆」上有「其」字。

〔释文〕朱冠司马本作「俞冠」,云:俞国之冠也,其制似螺。恶闻雷乌路反。捧芳勇反。

〇典案:御览八百七十二引「捧」作「举」。其首司马本同。一本作「手」。辴敕引反。徐敕一反。又敕私反。司马云:笑貌。李云:大笑貌。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注〕此章言忧来而累生者,不明也。患去而性得者,达理也。

〔疏〕闻说委蛇,情中畅适,于是整衣冠,共语论,不终日而情抱豁然,不知疾病从何而去也。纪渻子为王养鬭鸡。

〔疏〕姓纪,名渻子,亦作「消」字,随字读之。为齐王养鸡,拟鬭也。此章明不必禀生知自然之理,亦有积习以成性者。

〔释文〕纪渻所景反。徐所幸反。人姓名也。一本作「消」。为于伪反。王司马云:齐王也。

〇俞樾曰:列子黄帝篇亦载此事,云:「纪渻子为周宣王养鬭鸡」,则非齐王也。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疏〕养经十日堪鬭乎?答曰:始性骄矜,自恃意气,故未堪也。

〔释文〕虚憍居乔反,又巨消反。李云:高也。司马云:高仰头也。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疏〕见闻他鸡,犹相应和,若形声影响也。

〔释文〕犹应应对之应。下同。向许丈反。本亦作「响」。景于领反,又如字。李云:应响鸣,顾景行。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疏〕顾视速疾,意气强盛,心神尚动,故未堪也。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疏〕几,尽也。都不骄矜,心神安定,鸡虽有鸣,已无变慴,养鸡之妙,理尽于斯。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注〕此章言养之以至于全者,犹无敌于外,况自全乎?

〔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遥望之者,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天下无敌,谁敢应乎!

〇碧虚子校引文如海、刘得一本「者」上有「见」字。马叙伦曰:当依文、刘本补「见」字。「见者」应属下读。,遂使激湍腾沫四十里,至于水族,尚不能游,况在陆生,如何可涉?

〇典案:御览五十八、三百九十五、九百三十二引竝作「流沫三十里」,列子黄帝篇同。「四」疑「三」之譌也。

〔释文〕吕梁司马云:河水有石绝处也。今西河离石西有此县绝,世谓之黄梁。淮南子曰:古者龙门未凿,河出孟门之上也。县水音玄。三十仞音刃。七尺曰仞。流沫音末。鼋音元。鼍徒多反。或音檀。鳖字又作「鳖」,必灭反。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

〔疏〕激湍沸涌,非人所能游,忽见丈夫,谓之遭溺而困苦,故命弟子随流而拯接之。

〇典案:御览三百五十九引「见」作「有」。

〔释文〕有苦如字。司马云:病也。拯之拯救之拯。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疏〕塘,岸也。既安于水,故散发而行歌,自得逍遥,遨游岸下。

〇典案:既出水,不得复言「游」。「游」当为「游」,涉上「游」字而误也。御览三百九十五引正作「游」,当从之。

〔释文〕数百所主反。被发皮寄反。行歌司马本作「行道」。道,常行之道也。水如磨齐也。郭云:磨翁而旋入者,齐也。

〇典案:列子黄帝篇「齐」作「斋」。与汩胡忽反。司马云:涌波也。郭云:回伏而涌出者,汩也。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注〕任水而不任己。

〔疏〕随顺于水,委质从流,不使私情,辄怀违拒。从水尚尔,何况唯道是从乎!此吾所以蹈之也。」

〔疏〕更无道术,理尽于斯。

〇典案:御览三百九十五引「之」作「水」。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疏〕未闻斯旨,请重释之。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此章言人有偏能,得其所能而任之,则天下无难矣。用夫无难以涉乎生生之道,何往而不通也?

〔疏〕此之三义,并释于前,无劳重解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注〕不似人所作也。

〔疏〕姓梓,名庆,鲁大匠也。亦云:梓者,官号。鐻者,乐器,似夹锺。亦言:鐻似虎形,刻木为之。彫削巧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鬼神所作也。

〇典案:御览五百三十引「木」上有「大」字。

〔释文〕梓音子。庆李云:鲁大匠也。梓,官名。庆,其名也。

〇俞樾曰:春秋襄四年左传「匠庆谓季文子」,杜注:匠庆,鲁大匠。即此梓庆。鐻音据。司马云:乐器也,似夹锺。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

〔疏〕鲁侯见其神妙,怪而问之:汝何道术为此鐻焉?」

〇典案:御览五百三十引作「子一何巧矣,何术以至此」。御览引书多删削,少增益,疑今本敚「巧矣」二字。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疏〕梓答云:臣是工巧材人,有何艺术?虽复如是,亦有一法焉。臣欲为鐻之时,未尝辄有攀缘,损耗神气,必齐戒清洁,以静心灵也。

〔释文〕秏呼报反。司马云:损也。气李云:气耗则心动,心动则神不专也。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疏〕心迹既齐,凡经三日,至于庆吊赏罚,官爵利禄,如斯之事,并不入于情田。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疏〕齐日既多,心灵渐静,故能非誉双遣,巧拙两忘。

〔释文〕非誉音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

〔注〕视公朝若无,则跂慕之心绝矣。

〔疏〕辄然,不敢动貌也。齐洁既久,情义清虚,于是百体四肢,一时忘遣,辄然不动,均于枯木。既无意于公私,岂有怀于朝廷哉!

〔释文〕辄然丁协反。辄然,不动貌。无公朝直遥反。注同。其巧专而外骨消。

〔注〕性外之事去也。

〔疏〕滑,乱也。专精内巧之心,消除外乱之事。

〔释文〕骨消如字。本亦作「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注〕必取材中者也。

〔疏〕外事既除,内心虚静,于是入山林,观看天性好木,形容躯貌至精妙,而成事堪为鐻者,然后就手加工焉。若其不然,则止而不为。

〇典案:「形躯至矣」,艺文类聚四十四引作「形区别矣」,御览五百七十五引作「区别见」。

〔释文〕成见贤遍反。材中丁仲反。则以天合天。

〔注〕不离其自然也。

〔疏〕机变虽加人工,木性常因自然,故以合天也。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注〕尽因物之妙,故乃疑是鬼神所作也。

〔疏〕所以鐻之微妙,疑似鬼神者,只是因于天性,顺其自然,故得如此。此章明顺理则巧若神鬼,性乖则心劳而自拙也。

〇典案:御览五百三十引「疑」作「凝」。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其」下有「由」字。马叙伦曰:当依江南古藏本补。案:马说是也。

〔释文〕是与音余。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

〔疏〕姓东野,名稷,古之善御人也,以御事鲁庄公。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庄公以为组绣织文,不能过此之妙也。

〇典案:御览七百四十六引作「周旋中规」。

〔释文〕东野稷李云:东野,姓;稷,名也。司马云:孙卿作「东野毕」。以御见贤遍反。下同。庄公李云:鲁庄公也。或云:内篇曰「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问于蘧伯玉」,则不与鲁庄同时,当是卫庄公。

〇俞樾曰:荀子哀公篇载此事,庄公作定公,颜阖作颜渊,则为鲁定公矣。中绳丁仲反。下同。文弗过也司马云:谓过织组之文也。

〇钱大昕曰:吕氏春秋适威篇作「以为造父弗过也」。「文」盖「父」之误。典案:钱说是也。造父,周穆王臣。古称善御,故以为此。荀子哀公篇、韩诗外传二、新序杂事五、家语颜回篇皆载此事,亦竝言「造父」。御览七百四十六引此文正作「造父弗过也」,尤其塙证矣。惟司马注已云「谓过织组之文也」,是其敚误已在晋前。使之钩百而反。

〔疏〕任马旋回,如钩之曲,百度反之,皆复其迹。

〔释文〕使之钩百而反司马云:稷自矜其能,圆而驱之,如钩复迹,百反而不知止。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疏〕姓颜,名阖,鲁之贤人也。入见,庄公初不信,故密不应焉。

〔释文〕颜阖户腊反。元嘉本作「廅」。崔同。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疏〕少时之顷,马困而败,公问颜生,何以知此?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斯明至当之不可过也。

〔疏〕答:马力竭尽,而求其过分之能,故知必败也。非唯车马,万物皆然。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

〔疏〕旋,规也。规,圆也。稽,留也。倕是尧时工人,禀性极巧,盖用规矩,手随物化,因物施巧,不稽留也。

〔释文〕工倕音垂,又音睡。旋而盖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音鸡。司马本「矩」作「瞿」,云:工倕,尧工巧人也。旋,圆也。瞿,句也。倕工巧任规,以见为圆,覆盖其句指,不以施度也。是与物化之,不以心稽留也。故其灵台一而不桎。

〔注〕虽工倕之巧,犹任规矩。此言因物之易也。

〔疏〕任物因循,忘怀虚淡,故其灵台凝一,而不桎梏也。

〔释文〕不桎之实反。司马云:阂也。之易以豉反。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

〔注〕百体皆适,则都忘其身也。

〔释文〕足屦九住反。要带一遥反。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注〕是非生于不适耳。

〔疏〕夫有履有带,本为足为要。今既忘足要,履带理当闲适。亦犹心怀忧戚,为有是非;今则知忘是非,故心常适乐也。

〇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文如海本「知」作「口」。典案:作「口」义太浅薄,张、文本非是。又案:此当以「忘足」为句,「屦之适也」为句,「忘要」为句,「带之适也」为句,谓所以忘足忘要者,以屦带之适耳。疏非。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注〕所遇而安,故无所变从也。

〔疏〕外智凝寂,内心不移,物境虚空,外不从事,乃契会真道,所在常适。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注〕识适者犹未适也。

〔疏〕始,本也。夫体道虚忘,本性常适,非由感物而后欢娱,则有时不适,本性常适,故无往不欢也。斯乃忘适之适,非有心适。遇斯之运命?」

〔释文〕踵门章勇反。司马云:至也。而诧敕驾反,又呼驾反。郭都驾反。司马云:告也。李本作「托」,云:属也。子扁庆子音篇,又符殄反。李云:扁,姓;庆子,字也。临难乃旦反。宾于必刃反。恶遇音乌。下同。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注〕闇付自然也。

〔疏〕夫至人立行,虚远清高,故能内忘五藏之肝胆,外遗六根之耳目,荡然空静,无纤介于胸臆。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注〕凡非真性,皆尘垢也。

〔释文〕芒然武刚反。彷徨元嘉本作「房皇」,音同。逍遥乎无事之业。

〔注〕凡自为者,皆无事之业也。

〔疏〕芒然,无心之貌也。彷徨是纵放之名,逍遥是任适之称。而处染不染,纵放于嚣尘之表;涉事无事,任适于物务之中也。是谓为而不恃。

〔注〕率性自为耳,非恃而为之。长而不宰。

〔注〕任其自长耳,非宰而长之。

〔疏〕接物施化,不恃藉于我(我)劳;长养黎元,岂断割而从己?事出老经。

〔释文〕长而丁丈反。注同。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疏〕汝光饰心智,惊动愚俗;修营身形,显他污秽;昭昭明白,自炫其能,犹如担揭日月而行于世也,岂是韬光匿耀,以蒙养恬哉?

〔释文〕饰知音智。明污音乌。若揭其列反,又其谒反。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疏〕而,汝也。得躯貌完全,九窍具足,复免中涂夭于聋盲跛蹇,又得预于人伦,偕于人数,庆幸矣莫甚于斯,有何容暇,怨于天道?子宜速往,无劳辞费。

〔释文〕九窍苦吊反。跛波我反。蹇纪辇反,又纪偃反。徐其偃反。而比如字,又毗志反。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

〔疏〕孙休闻道而出,扁子言讫而归。俄顷之间,子庆嗟叹也。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疏〕扁子门人问其嗟叹所以。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疏〕孙休频来,踵门而诧,述己居世,坎轲不平,吾遂告以至人深玄之德,而器小言大,虑有漏机,恐其惊迫,更增其惑,是以吁叹也。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疏〕若孙子言是,扁子言非,非理之言,必不惑是;若扁子言是,孙子言非,彼必以非故,来诣斯求是。进退寻责,何罪有乎?先生之叹,终成虚假。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

〔注〕各有所便也。

〔疏〕此爰居之鸟,非应瑞之物。鲁侯滥赏,飨以太牢,事显前篇,无劳重解。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刘得一本「平」上有「安」字。

〔释文〕说之音悦。为具于伪反。奏九韶元嘉本作「奏韶武」。以乐音洛。下同。食之音嗣。委于危反。蛇如字。李云:大鸟吞蛇。司马云:委蛇,泥鰌。

〇俞樾曰:委蛇未详何物。李云大鸟食蛇,然未闻养鸟者必食之以蛇也。司马云:委蛇,泥鰌。此亦臆说。今案至乐篇云「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鰌,委蛇而处」,传写有阙文耳。且云「委蛇而处」,方与下句「则平陆而已矣」文气相属,若无「而处」二字,下句便不贯矣。今休,款啓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注〕此章言善养生者各任性分之适而至矣。

〔疏〕鼷,小鼠也。鷃,雀也。孙休是寡识少闻之人,应须款曲,啓发其事。今乃告以至人之德,大道玄妙之言,何异乎载小鼠以大车,娱鷃雀以韶乐!既御小而用大,亦何能无惊惧者也?

〔释文〕款啓李云:款,空也。啓,开也。如空之开,所见小也。鼷音奚。鷃字又作「鴳」,音晏。

〇典案:御览九百二十一引「鴳」作「鷃」。【校记】陈林羣说明:原书校者误置三注释于下篇《山木》篇尾,《山木》注释顺序亦因此而误。全部改正,不再作注。御览,二字原脱。腞,原作「豚」,据释文改。罔象,原作「冈象」。据别本并释文当作「罔象」。以下迳改。奚,于义不通,其他版本亦无此字,据删。生,王校集释本删此字,当从之。夫,从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改作「失」。「关尹」二字,从王校集释本补。却,从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改「郄」,下同。「譬也」二字,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补,据补。原断句为:「不虑而知开,天也;知而后感开,人也。」从南华真经注疏及庄子集释改。下成疏引郭注同。犹,王校集释本改作「尤」,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又」。征,王校集释本改作「增」,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微」。乘,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承」,据改。矛,王校集释本依释文及世德堂本作「予」,据改。将,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樽」,据改。间,续古逸本、赵谏议本均作「问」,当从之。,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輀」,据改。数,王校集释本作「烦」,据改。隹,当为「佳」,据王校集释本改。名,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未」,据改。驶,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駃」,据改。向,王校集释本依释文原本改「回」字,据改。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子庆」二字互乙,据改。苟,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乃」,据改。

猜你喜欢
  胡子衡齐卷二·胡直
  通书述解卷上·曹端
  论语集注通证卷上·张存中
  卷六·蔡清
  第十一章 17·辜鸿铭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十一·王顼龄
  版法解第六十六·管仲
  卷五·王植
  襄公·襄公九年·左丘明
  大乘密嚴經卷下·欧阳竟无
  禅苑蒙求卷之下·志明
  锡兰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关系·太虚
  入楞伽经卷第二·佚名
  第十卷·佚名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氏·唐圭璋

      宋史卷一百六十一艺文七:“吴氏符川集一卷(原注:不知名)。”“全”有“吴氏”,及王安石之妻;“全”又有“吴氏”,及妇人:均非此吴氏。此吴氏,为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者南宁人郑元佐所引,其生活年代,当在郑元佐之前,具体年代待考。

  • 春光·闻一多

    静得象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那天竹上密叶遮不住的珊瑚;那碧桃;害朝暾里运气的麻雀。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蓦地一道阳光晃过我的眼前,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

  • 西南纪事卷四·邵廷采

    瞿式耜严起恒瞿式耜瞿式耜,字起田,苏州常熟人,景淳之孙也。父汝说,官部郎。时,尝抗内监,知名当世,累迁参政。式耜少有才誉,万历丙辰成进士,知永丰。崇祯元年戊辰,擢户科给事中。是时,魏忠贤新败,其党阮大铖、杨维垣等犹阴结朝士,几

  • 附录·佚名

    钱澄之顾炎武袁孙贻谷应泰刘献廷王士祯钮琇徐鼒魏源钱澄之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安徽桐城人,明诸生。弱冠时,有阉党为御史,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澄之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由是,名闻四方。崇祯朝,以明经贡京师

  • 绪论·吕思勉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

  • ◎新舞台重整旗鼓·李定夷

    上海九亩地开辟商场,经开明公司广营房屋,建造戏园,各项商业,渐趋发达。自甲寅新年,新舞台遭劫之后,复经该公司经理姚君招集新旧股本十余万元,重建舞台,暨门面市房等数十幢,计洋四万余元,又舞台一切行头、布景、装修、聘角约近八

  • 第十七册 天命五年九月至六年闰二月·佚名

    第十七册 天命五年九月至六年闰二月进兵奉集堡时,绰豁洛、阿布泰、胡希布等三牛录下各有一人,擅自离队,私掠财物。该三人,至班师后三日始归,遂以离队罪,尽杀之。又有於格根地方巡哨之布来牛录下一人其自奉集堡城北岗,汗驻跸

  • 徐忠传·张廷玉

    徐忠,合肥人。承袭父爵为河南卫副千户。屡次随大军北征,俘获颇多,进升为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年,徐忠镇守开平。燕兵攻破居庸、怀来,徐忠以开平投降。随军攻战于滦河,与陈旭一起攻取其城。李景隆进攻北平,燕兵自大宁回救。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 洪武十四年夏四月丙辰朔,诏改建国子学于鸡鸣山下,命国子生兼读刘向《说苑》及律令。上谕祭酒李敬曰:“士之为学,贵于知古今,穷物理,圣经贤传,学者所必习。若《说苑》一书,刘向之所论次,多载

  • 卷二十三·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三宋 杨复 撰地示 祭礼七天子祭天地岁徧【疏曰地神有二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昆仑之神于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只于北郊二也或

  •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大道废,有仁义 (14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语译]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以后,才产生作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一、大道废,仁义兴圣人一用心设仁爱的教化,创义理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須達多.爲兒娉婦詣王舍城.旣達彼城寄止長者珊檀那舍.時   此長者中夜而起告諸眷屬.仁等可起速共莊嚴埽治宅舍辦具肴膳.須達聞已尋

  •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方便善巧圆满何等为十。一者得回向方便善巧。二者令诸外道归向方便善巧。三者转舍境界方便善巧。四者除遣恶作方便善巧。五者救护有情方便善巧。六者施与有情活命方

  • 黑血的女人·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连环杀手,隐藏着秘不可宣的隐私内在;离奇古怪,揭示了尖锐矛盾的社会本质.

  • 鹤山集·魏了翁

    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诗文及学术著作集。了翁号鹤山,故名。109卷。魏了翁生平著述宏富,先是各自为集,此本是后人取其生平著作合编而成。原本100卷,后新增10卷,为刊行者所续入。凡制学文3卷,《周礼折衷》4卷,拾遗1卷,师

  • 乌石山志·郭柏苍

    《乌石山志》由清代郭柏苍、刘永松纂辑,黄宗彝、郭柏芗参订,分宸翰、名胜、古迹、寺观、祠庙、第宅园亭、石刻、人物、仙释、志余10卷,全书31.3万字。主要介绍乌石山的自然风貌、人文事迹、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物。

  • 沫沫集·沈从文

    文学评论集。沈从文著。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出版。该书收入的文章有:《论冯文炳》、《论朱湘的诗》、《论落花生》、《论焦菊隐的〈夜哭〉》、《论施蛰存与罗黑芷》、《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闻一多的〈死水〉

  • 月喻经·佚名

    佛说月喻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以皎月圆满诫比丘之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