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正文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广严城大林楼阁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除诸重担所作已办。如大龙王。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得深解脱心达正道。调伏诸根威仪详审。唯一补特伽罗尊者阿难。受於佛记奉持法藏。

复有大菩萨众一千人俱。皆得不退转地总持法门平等法忍。是大智者,具大信重言行相应。断诸疑惑面相圆满。亦无颦蹙常大欢喜具大精进。是法王子。知法自性说法无倦。所说之法离诸戏论。化度众生发起佛智。凡所导利功不唐弃。得大忍辱离诸颠倒境界之法。满足十地善知三时。明了自性不生不灭。永断缠缚威仪具足。证得空三摩地无相三摩地无愿三摩地。虽出生死常行轮回。不乐声闻缘觉之行。唯以发起大菩提心应根说法。其名曰:

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香光菩萨。无边光菩萨。除盖障菩萨。胜义心菩萨。得光王菩萨。断一切忧暗菩萨。萨哩嚩尾沙摩那哩尸菩萨。内行菩萨。无边意菩萨。具大精进步意菩萨。宝海菩萨。装严王菩萨。具大神通王菩萨。无差步菩萨。胜意菩萨。普满菩萨。阿那嚩啰那哩尸菩萨。常喜菩萨。上金光菩萨。观一切法意菩萨。阿秫巘驮那罗拘酥弥多菩萨。首积菩萨。无忧吉祥菩萨。须弥藏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自在王菩萨。欢喜王菩萨。无边慧藏菩萨。持一切妙法藏菩萨。师子吼音菩萨。如是等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与二千刍众而共围绕。入广严城乞食。是时世尊入城门时。以大慈悲现神通力。放大光明照耀一切。变广严城而为琉璃。令四衢道皆悉清净。其有众生蒙光所照。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瘖哑之者皆悉能言:迷惑之者咸得正念。天花如雨降满城中。天乐自呜妙音清亮。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其中众生唯受大乐。是时广严城星贺里蹉尾王。有子名曰宝授年始三岁。乳母抱持在於殿上。时彼宝授忽见光明希瑞之相。又闻城中种种异事。从其怀抱速下於地。向乳母前端然而立。说伽陀曰:

何人威德力,现此希有相。如俱胝日光,照耀三千界。其中诸恶趣,一切得清净。如是之神通,母速为我说。

天雨众妙花,遍散於佛刹。复成妙伞盖,悬覆於空中。十方有异鸟,翔鸣而萃集。男女皆大喜,异常而严饰。

盲者复瞻见,聋者还听闻。瘖哑者得语,迷惑得正念。诸鬼陋粗恶,变成妙色相。一切不善人,皆发慈悲心。

何人行世间,发起神通力。此为最上事,母速为我说。尔时乳母答宝授童子,说伽陀曰:功德宝出现,清净难思议。

清净最上行,无垢无增减。世尊为眼目,视生如的亲。化行於世间,无亲疏分别。为现乞食来,不住世间相。

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能断众生疑,慈悲常利物。众生所有苦,唯佛悉能除。称赞不生喜,讥谤亦不瞋。

无障复无碍,行世如清风。来者世间师,最上大法王。善解甚深法,明了第一义。常说中道法,言离於取舍。

法句最寂静,远离一切处。智积无我相,最上大福聚。善逝世间解,来者无边相。佛身如须弥,高显无伦匹。

亦如尼俱陀,上下皆相称。其色如真金,晃耀而璨钅阑。清净若玻璃,又如秋满月。头顶圆如盖,发鬒而绀青。

髻相若螺纹,一一皆右旋。面相如满月,湛然而清净。眉间之白毫,右旋而宛转。两目如青莲,光莹善观察。

唇妙频婆果,齿白正齐密。舌相如莲叶,长广覆面门。鼻高而修直,额广而平正。两眉色绀青,延袤及於耳。

两耳极端正,轮朵垂至肩。如来梵音声,清亮如频伽。美妙复柔软,众生闻者喜。所有紧那罗,孔雀鹅鹦鹉。

鸲鹆拘枳罗,拘那罗鸳鸯。?尔母多命命,如是等音声。及彼诸天乐,一切美妙声。皆不及如来,於十六分中。

不及於一分,项细复圆满。两臂而佣直,二手指纤长。具轮螺等相,软如兜罗绵。甲妙赤铜色,胸臆广平正。

脐轮而深密,阴藏若马王。藏覆而不现,乃至二足下。其色如红莲,平满复柔软。具千辐轮纹,及与钩幢等。

如是诸相备,百福悉装严。具力大丈夫,一切世间师。常作师子吼,说於不二法。所出诸言辞,真实无差忒。

爱语复柔顺,众生闻者喜。觉悟诸众生,应根而启发。有义利功德,为最上第一。具如是装严,名为佛世尊,

十方世界中,凡圣无有比。

尔时宝授童子,得闻乳母说是伽陀赞叹佛已即白母言:云何令我得见於佛。佛知其意速往宫门现身而立。乳母指言斯即是。佛宝授童子,乃於殿上遥见世尊,举手顶礼即作是念。

若有众生睹见如来如是具足功德之相。不发大菩提心者难得己利。又复思惟。经於百千俱胝劫中难遇於佛。我今值遇甚为希有。当舍此身而为供养。是时童子,手持千叶金莲。即於殿上投身而下。时彼童子佛力所持住於空中。捧以金莲用献於佛。是时金莲离童子手。乃於佛上虚空之中。变成花盖众宝严饰殊妙第一。

尔时宝授童子,即於空中向佛合掌。说伽陀曰:我所献莲花,不为断烦恼。及於一切法,唯为佛菩提。如菩提不生,非有亦非无。

非取亦非舍,我从佛现化。非愚迷所著,相与无相等。我离一切相,供养佛世尊,所获诸功德,亦离一切相。

今奉献此花,不愿证二乘。以彼第一乘,常转於佛刹。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侍佛之右。见是事已,即说伽陀。问宝授童子曰:如是释迦佛,汝信重供养。汝何心颠倒,云菩提不生。尔时宝授。答尊者大目乾连。说伽陀曰:

诸法本不生,所施空无为。法性本如是,云何有所生。圆顶被袈裟,住於罗汉相。如不能知空,佛智何能了。

汝若有妄想,供养俱胝佛。虽供如是佛,实为非供养。尊者至於今,犹不断妄想。汝心当云何,无相称有相。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复谓童子曰:如来不证无上正等正觉耶。亦不说法耶。宝授童子曰:夫大智者不住菩提相。不住如来相。诸法性无为法本无有生。若如是了知是即知法性。不惊不怖。舍离亲疏无来无去。无行无相不住佛法。不住缘觉法。不住声闻法。亦不住贪法。不住瞋法。不住痴法。乃至不住愚迷众生无明烦恼等法。亦复不住有色无色有想无想。有相无相。清净不清净。及身口意。平等不平等。一切诸法皆无所住。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又复问言:宝授童子,如来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有所证耶。童子言不也。若有所证即住如来相。住菩提相。住解脱相。若住是相即为愚迷。大目乾连言:童子我亦无相。汝谓有相。大目乾连又复告言:童子我前所问为俗谛故。童子言:大目乾连。一切众生愚迷虚妄。乃生诸根不能调適。大目乾连言:若众生具足虚妄者法亦虚妄。若虚妄者汝云何说。童子言:大目乾连。说法无相是名说法。如是说者无有所至亦无所证。亦无所知亦无所见。大目乾连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今何故供养如来。童子言:大目乾连。汝若如是见如来相见施者相。时大目乾连闻童子言已,默然而住。

尔时童子又复告言:大目乾连。若复众生见有是相者,不能解脱不得己利。远离如来寂静涅槃。必当发趣声闻乘也尔时大目乾连。说伽陀曰:童子虽年幼,智慧如大海。

经於几多时,学成无生法。尔时宝授童子答大目乾连说伽陀曰:所学即非学,一切学无性。大智如是学,我学亦如是,

汝之所问我,著於众生相。众生本无相,诸法不可得。说有菩提相,愚迷非正见。尊者今云何,犹住於诸见。

智者於诸见,一切悉清净。佛法愚迷法,及彼种种法。如是观皆空,是知诸法性。若住有无相,求证菩提者,

法本非有无,菩提云何得。说法无边际,众生亦如是,不住差别相,斯即名涅槃。如是行轮回,师资无所有。

此无相法中,智者不迷惑。愚迷言得证,彼皆住轮回。无明转增长,是即为魔著。安坐菩提场,为示俗谛故。

诸佛之所证,非俗非寂静。菩提不可说,远离见非见。若见如是实,彼能解妙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宝授童子,从於何时於法修行。佛言:舍利弗。我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此宝授童子,已证无生法忍经三百千劫。

又舍利弗。我於往昔燃灯佛处得授记时。我初证得无生法忍。宝授童子,於彼法中为大菩萨解空第一。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宝授菩萨。何因何缘经如是时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汝将此义自问宝授菩萨必为汝说。时舍利弗承佛圣旨。即伸问言宝授菩萨言:今云何不成佛耶。宝授菩萨言:尊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故。由是我不成佛。舍利弗言:宝授菩萨。於意云何。如来成佛莫有相耶。宝授菩萨言:如来若於菩提有所证者即是取相。若取相者即是妄想。舍利弗言:宝授菩萨。汝从尔来住何忍何行。复以何法化度平等。宝授菩萨言:我於一法而尚不住。何况有四。舍利弗。汝勿谓我有法说耶证菩提耶。是如来耶。得解脱耶。舍利弗言:希有善男子,若能於法如是了知。汝向於佛宜可出家。尔时宝授菩萨。说伽陀曰:

诸有出家者,多著出家相。心妄想迷惑,称谓有所得。执见於事法,修行布施因。欲求无为果,所证即有为。

不了无相地,见有生不生。得与无得相,谓得甘露味。是人於佛法,乃名破法者,如来释师子,说法寂无相。

不住心非心,不住性无性。若见如是说,是即见佛说。若见有相者,斯人眼非净。我见非解脱,智者不应行。

我见即愚迷,执见有常相。以自有相见,谓得於涅槃。不识梦幻性,及背空无相。佛说如是人,是大无智慧。

又复调诸根,持戒著禅定。起於妄想心,住相迷求果。此则法中贼,智者应当知。以斯种种法,我出家何益。

法界本湛然,诸法无分别。譬如山响等,智者不见相。当住於如如,无别有性相。若了如是法,何住出家相。

尔时妙吉祥菩萨告宝授菩萨言:云何说为菩提。宝授菩萨言:离诸语言名为菩提。妙吉祥言:汝当云何作如是说。宝授菩萨言:法本无言故作是说。

妙吉祥言:为初地菩萨。当何所说令云何学。宝授菩萨言:当如是说。不断贪欲瞋恚。不舍愚痴不断烦恼。乃至五蕴六处等。又复於智慧愚痴不生疑惑。不心念佛不思惟法。不供养众。亦不持戒。不於朋友而求寂静。乃至诸难亦不越度。妙吉祥。当为初地菩萨说如是法令如是学。於意云何。亦复不应於是诸法而有住相。若住相者是为住法。彼即愚迷起生灭法。若於是法说无疑惑。即於法界知其性也。若能如是了法性者,是得名为说菩提也。妙吉祥。若有菩萨闻斯法已不惊不怖。当知是为得不退转。

尔时会中有八刍。忽闻说此无相正法心不爱乐。出於法会吐血命终。皆堕阿鼻大地狱中。

尔时妙吉祥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此八刍闻此正法乃有如是大恶相耶。佛言:妙吉祥莫作是说。然此刍经十千劫。不曾闻法不近善友。是故今日闻此正法心不爱乐。妙吉祥。此八刍。当来之世於阿鼻狱中忽思正法。寻便命终生兜率陀天为彼天子。或生人间为转轮王。经六十八劫当得承事十那由他佛。於彼劫後有佛出世。号无垢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彼无垢光佛。如我今日住广严城广为人天说法授记时彼天子。天耳遥闻说法授记。即与八万天子同诣佛所。到佛所已散众天花遍广严城。供养瞻礼卻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随喜乐闻正法。愿佛为说菩提之行。时无垢光如来。为说正法便令发起大菩提心。彼诸天子才发心已,应时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时广严城中有八万四千人。亦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千二百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妙吉祥言:假使菩萨於百千劫。修行六波罗蜜无方便慧。不如暂时闻此正法。何以故?闻此正法功德无量。何况爱乐听受。乃至书写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妙吉祥。若复有人乐求阿罗汉果。及乐求辟支佛者於此法中不应修学。若乐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学此法。

尔时宝授菩萨知佛世尊及刍众未有食处。乃告乳母。可於宫中速取食来用施佛僧。於是乳母。速取百味饮食盛满一器。授与宝授菩萨。菩萨得食即於佛前发誓愿言:如来之所说一切法无尽。斯言真实者此食亦无尽。乃至刍众悉令得饱足。

尔时宝授菩萨。即以饮食盛满一钵。奉献佛已,告诸刍言:尊者慈愍我故各各受食。又复告言:我所施者,不以身施不以心施。离於三业不求福果。不住有为法不住无为法。亦不著世法。亦复不住声闻缘觉及佛菩提。时彼刍众无有一人伸钵受食者,宝授菩萨言:诸尊者当受此食。尊者乐乞我今乐施。我於尊者亦无所求。时宝授菩萨复发愿言:佛语真实。如妙吉祥及百千俱胝菩萨。当来之世。於功德装严王佛刹。皆得成佛同一名号。若真实者,今此器中所有饮食。令诸刍所持之钵悉皆充满。此器中食愿得无尽。以愿力故。诸刍众各各钵中自然食满。时宝授菩萨。复以器中馀食。施广严城中一切人民悉令饱满。器中饮食犹尚不尽。

尔时世尊告宝授菩萨曰:有五种宝。於菩萨行施能令清净。何等为五。一者行施无有希望。二者於施心无所著。三者所施不起於相。四者不见施之果报。五者不令受者有所还报。佛言:复有四种宝行施。菩萨应常思念。何等为四。一者常念空三摩地。二者常念於佛。三者常念大悲。四者常念於己不求果报。菩萨若如是行施是为净施。

佛告妙吉祥言:此宝授菩萨。於当来世过三十劫。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不空力称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於世。彼佛众会有无边菩萨。是诸菩萨皆住不退转地。威力无边寿亦无量。

尔时世尊及大刍众。受彼食已还归本处尔时妙吉祥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佛言:此经名为菩提行。亦名一切法为首。如是受持。

佛说此经已,宝授菩萨并诸大众。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大乘起信论别记·法藏
  论禅札记·胡适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卷第一百八十八·佚名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上·佚名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佚名
  评对于西洋文明态度的讨论·太虚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三·玄奘
  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二(上下合)(尽世主妙严品)·慧苑
  目录·牧云通门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祝印度佛教的复兴·太虚
  佛说五蕴皆空经·佚名
  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京镗·唐圭璋

      镗字仲远,豫章(今江西南昌县)人。生于绍兴八年(1138)。登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乾道三年(1167),星子令。淳熙五年进刑部尚书。庆元初,拜左丞相。庆元六年(1200)卒,年六十三。谥文穆,改谥文忠,复改庄定。有松坡居士乐府一卷。

  • 王雱·唐圭璋

      雱字元泽,安石子。生于庆历四年(1044)。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旌德尉,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龙图阁直学士。熙宁九年(1067)卒,年三十三。   倦寻芳慢   中吕宫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迳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二韩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斯立】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羣山攒天嵬嵬【一作崔嵬】冻相映君乃寄命於其间秩卑俸薄食口衆岂有酒食开容顔殿前羣公赐食罢骅骝蹋路骄且闲称多量少鍳裁

  • 卷二百七十三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二月丁亥朔,廣南西路轉運司言:「討伐交趾,差夫極眾,桂州九縣籍定保丁止八千五百,附保及單丁客戶共九萬一千二百有畸。今欲每差保丁兩番,即於附保人內差夫一番,各量給錢米,及本司所勾抽

  • 卷十八·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八各姓宗图○各姓宗图李墟张氏 观国宾 希恭 輗             軏        石浦黄氏 莹潭 辅之 君举 邦彦 立本 麒 宗庆           麟 宗善 【 七子】          

  • 绎史卷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有虞纪史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帝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防为庶人【○大戴礼桥作蟜望作芒吕梁碑云舜祖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溥仪

    在那个时代,“使馆区”和“租界”正是“好客”的地方。我进了日本公使馆才知道,我并不是惟一的客人,当时还住着一个名叫王毓芝的人物,他是贿选大总统曹锟的心腹谋士。曹锟没有来得及逃往使馆区,被国民军软禁了起来。王毓

  • 萧阳阿传·脱脱

    萧阳阿,字稍稳。正直刚毅,简约严明。熟悉辽、汉两种文字,通晓天文、相法。父亲去世时,他亲自挽扶灵车从五蕃部直到奚王岭,人们都称道他孝顺。十九岁时,担任本班郎君。历任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乾统元年(1101),由乌古敌

  • 卷四十一仓庾·冯煦

    皖省仓庾旧分三类,曰常平仓,曰储备仓,曰社仓。计通省额储常平仓捐积米九十四万七千石,储备仓储谷麦一十七万七千五百六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有奇,社仓储谷四十万三百石。另表附后。自遭兵燹,散失无存。承平以后徐议规复,惟年岁

  • 卷三十一·郑玄

    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岁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损益,谓用功过黜陟者。县鄙,乡遂之属。故书“版”为“班”,郑司农云:“班,书或为版。版,名籍。”○版,音板。)[疏]“司士”至

  • 吉验篇第九·王充

    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传言黄帝妊二十月而生,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大率诸侯,诸侯归之;教熊罴战,以伐炎帝,炎帝败绩。性与人异,故在母之身留多十月;命当为帝,故

  • 论语学案卷七·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下论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学不究乎万物一体之源则临政出治未有能以身视民家视事者诚以身视民家视事则有先之而已矣劳之而已矣君子以一心之精神运天下于声色之外我倡导而民自正我厉

  • 卷二十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十二丧服第十一之一 子夏传正义郑氏康成曰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大戴第十七小戴第

  •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鸠尸那竭国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般涅槃时。十方国土无央数众。天龙八部悉皆悲号叹息。禽兽杂类悉皆如是。来到佛所稽首作礼毕讫却坐。世尊告曰若有疑者今皆当

  • 卷第八·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八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六世 嵩乳密禅师法嗣 淮安清江浦洪福灵焰烛禅师 本郡山阳毛氏子 上堂。僧问。占断千峰。不假他力。乃上古风规。因甚三圣道。逢人

  • 卍·谷崎润一郎

    《卍》是谷崎润一郎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四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卍(读音wan,四声,同 “万”),在日语中为纵横交错之意,在本书中象征了两男两女、同性异性间纠缠不清的爱欲。故事中,主角柿内园子与丈夫孝太郎的婚姻关系乏

  •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

    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佛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为思想家, 他终生治学求道、 讲经说法,把学问与生命体验、与医民救国结合在一起。作为教育家, 他通过办学以培养整理佛经和阐释佛学思想的人才。他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

  • 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一行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又作大威德万爱法、焰曼德迦万爱如意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杂密轨,大威德法。首先细说六面六臂六足、乘水牛之像,图示所成就法、一印真言、曼荼罗及法成就之地符、天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