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朝诗集

明诗总集。八十一卷。清钱谦益辑。此书收录明代两千人诗作。分乾、甲、乙、丙、丁、闰六集,乾集分上、下,丁集分上、中、下。乾集二卷收录明历朝皇帝及宗室诸王作品。甲集三十三卷收录明初洪武(1368)至建文(1402)期间作品。甲前集专收元末明初诸家(多为元遗老),像刘基、宋濂、杨维桢这样有影响的诗人便在甲前集、甲集两次出现。刘基在元末所作,多哀时愤世之音,编入《覆瓿集》;他参加石抹幕府后诗风大变,诗作编入《犁眉公集》;两者分别编入甲前集、甲集之首。乙集八卷收录永乐(1403)至天顺(1464)六朝诗人作品;丙集十六卷收录成化(1465)至正德(1521)三朝诗人作品;丁集十六卷收录嘉靖(1522)至崇祯(1644)六朝诗人作品。闰集六卷,收录高僧、名僧、道士、异人、金陵法侣、香奁、宗室、内侍、青衣、佣书、无名氏、神鬼、滇南、朝鲜、日本、交趾、安南、占城诗。此编次大有深意,可见有明一代诗人的完整系列,又寓以明运虽然中衰,但必有中兴之日。而把有叛逆思想的李贽列于三大异人之首,可见其卓识。另外也收录一些孤寒之士和奴隶佣工诗篇。钱氏编此书仿《中州集》之例,以诗存人,保存有明一代文献,为研究明诗、明史者重要参考资料。因书成于明亡之后,钱氏虽曾降清,顺治三年(1646)罢归后,对清统治者多有不满,借此书以发泄,故在乾隆朝因“语涉诽谤”被列为禁书。现仅有清初绛云轩钱氏自刊本传世。

《列朝诗集》全部章节目录

(1)序
(2)乾集之上
(3)乾集之下
(4)甲集前编第一
(5)甲集前编第二
(6)甲集前编第三
(7)甲集前编第四
(8)甲集前编第五
(9)甲集前编第六
(10)甲集前编第七之上
(11)甲集前编第七之下
(12)甲集前编第八之上
(13)甲集前编第八之下
(14)甲集前编第九
(15)甲集前编第十
(16)甲集前编第十一
(17)甲集第一
(18)甲集第二
(19)甲集第三
(20)甲集第四之上
(21)甲集第四之中
(22)甲集第四之下
(23)甲集第五之上
(24)甲集第五之下
(25)甲集第六
(26)甲集第七
(27)甲集第八
(28)甲集第九
(29)甲集第十
(30)甲集第十一
(31)甲集第十二
(32)甲集第十三
(33)甲集第十四
(34)甲集第十五
(35)甲集第十六
(36)甲集第十七
(37)甲集第十八
(38)甲集第十九
(39)甲集第二十
(40)甲集第二十一
(41)甲集第二十二
(42)乙集第一
(43)乙集第二
(44)乙集第三
(45)乙集第四
(46)乙集第五
(47)乙集第六
(48)乙集第七
(49)乙集第八
(50)丙集第一
(51)丙集第二
(52)丙集第三
(53)丙集第四
(54)丙集第五
(55)丙集第六
(56)丙集第七
(57)丙集第八
(58)丙集第九
(59)丙集第十
(60)丙集第十一
(61)丙集第十三
(62)丙集第十二
(63)丙集第十四
(64)丙集第十五
(65)丙集第十六
(66)丁集第一
(67)丁集第二
(68)丁集第三
(69)丁集第四
(70)丁集第五
(71)丁集第六
(72)丁集第七
(73)丁集第八
(74)丁集第九
(75)丁集第十
(76)丁集第十一
(77)丁集第十二
(78)丁集第十三之上
(79)丁集第十三之下
(80)丁集第十四
(81)丁集第十五

猜你喜欢
  曲论·徐复祚
  李义山诗集笺注·朱鹤龄
  袌碧斋词话·陈锐
  农歌集钞·戴昺
  辽诗话·周春
  十探子大闹延安府·佚名
  宋五家诗钞·朱自清
  艮斋诗集·侯克中
  渔洋山人精华录·王士祯
  中山狼·康海
  忍古楼词话·夏敬观
  简斋诗集·陈与义
  彊村老人评词·朱祖谋
  中州集·元好问
  石遗室诗话·陈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先著

    ○桂枝香唐珏松江舍北咏蟹诸作,多是说人食蟹,惟此调不偏枯,“西风有恨无肠断”,此一警语足矣。此唐义士也,昭陵玉匣数首,并沉痛伤怀,非复宋人。此君诗词,俱参上流,不独高节。○木兰花慢卢祖皋汀莲凋晚艳三调甚平,然不

  • 存家诗稿卷七·杨巍

    明 杨巍 撰七言絶夀董宪长七十去国竟难明薏苡一官元是为丹砂要知天地酬君意七十谁能鬓未华题舎弟二川卷惠连此地掩郊扉为爱隣家尽钓矶况是沧江秋色好隔原频见鹡鸰飞秋日送华空尘还章丘髙秋红叶映柴闗防夜论诗杯酒间

  • 二集卷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九古今体八十二首【己巳二】侍郎沈德潜予告南还进呈纪恩四律依韵赐之已周花甲举春官玉署皤皤氷雪顔道在心期耽素帙老来归计指青山烟波应共闻琴鹤咏赋休疎驰字

  • 姜氏秘史 卷二·姜清

    己卯,建文元年春正月癸未,帝祀天地于郊。祀礼始以太祖高皇帝配享。是岁即位,改元,郊见上帝,如岁祀之礼。戊辰,御奉天殿,誓戒百官。是夕,宿于文华殿斋室。己卯,出舍皇邸,尚膳进素食。庚辰夜,合祀天地,配以太祖高皇帝。太祖座西向,帝

  • 绥冦纪略卷二·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车箱困癸酉冬十月山西河北贼乘冰渡河而南渑池陷伊阳【十二月初一日贼二日入伊阳县焚掠】卢氏【初二日破卢氏县】俱不守蔓延于归汝南阳光固信阳之间【十五日掠南阳府之南召镇平

  • ◎男子之尾·李定夷

    上海白克路宝隆医院头等病房中,近到有年约二十岁左右之张姓男子。其人生有一尾,长不及一尺,形似猪尾,皮色与人身皮肤为异。经德医克利医生摄影后,用利剪剪去,将此尾浸入药水中。此人剪尾后亦无他异,惟素患有神经病,与之言语,不

  • ◎关外王势压李大少·宣南吏隐

    关外王勒索军饷之举,书不胜记,为己犹可说也,近年好代人硬出头。张宗昌之苏军,自在赣遣散后,部中对于该军欠饷,自然搁置不理。张宗昌既与胡帅认为本家,力求设法。去岁入京之际,宗昌又提此事,时长财者为济宁李馨航(复),固以圆滑着名

  • 通志卷五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职官略第三尚书省第五上【并总论尚书】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尚犹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逰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

  • 一三九七 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源阁书覆勘先完请将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折·佚名

    一三九七 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源阁书覆勘先完请将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折【真按:文源阁书校阅如此,而一把八国联军火就烧戮全尽!!嗟呼,文献之亡,岂敢或忘!!今兹所以任真书库屡开,而犹愿我辈同志者勠力于分享共产,以冀藏于天下,毋复亡佚

  • 李承勋传·张廷玉

    李承勋,字立卿,湖北嘉鱼人。他的父亲李田是进士出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为人有操行,理政不苛刻扰人。承勋考中弘治六年(1493)进士,由太湖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经工部郎中,转任南昌知府。正德六年(1511),赣州的盗贼进犯

  • 卷八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八内务府掌仪司一凡飨奉先殿之礼国初定鼎燕京崇建太庙以奉列祖岁时祫飨又於大内景运门之东建奉先殿朔望瞻拜时节荐新生忌祭飨出入启告以展孝思

  • 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户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掌天下土田户口财谷之政平准出纳以均邦赋属司十有四山东清吏司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稽山东布政使司及盛京民赋收支

  • 卷六十二·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六十二哀公六年春城邾瑕【瑕公羊作葭书城止此邾瑕杜注任城亢父县北有邾娄城在今山东济宁州南】邾瑕如鲁济之类鲁有负瑕故称邾以别之不书取葢未尝取而彊城见鲁之弱邾也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左

  • 第三十一則 麻谷振錫遶床·胡兰成

    第31則麻谷振錫遶床舉:麻谷持錫到章敬寺懷暉禪師處,遶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韋敬云:是是。(雪竇禪師著語云:錯。)麻谷又到南泉禪師處,遶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雪竇著語云:錯。)麻谷當時云:章敬道是,和尚為

  • 卷第二十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七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赞 释迦文佛像(依上人请) 三界群生迷真遂妄贪嗔愚痴历劫遮障苦海漂沉永无出望是故我佛如来以大定慧力摄伏众魔于菩提树下为人天之榜样稽首拜言非

  • 卷第三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贤首品第十二之二 【经】 若常信奉於诸佛  则能持戒修学处  若常持戒修学处  则能具足

  • 求雨·赵树理

    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10期。金斗坪村有一座龙王庙。解放前,每逢遭受旱灾,金斗坪的人便集中在庙里跪祷求雨。地主周伯元总是趁机用粮食低价买地。土地改革后,土地回到农民手里。这年夏天又遇上旱灾。村党支

  • 金刚三昧经论·元晓

    新罗元晓著述的书。共3卷1册。这本书是对《金刚三昧经》的注释,在元晓写这本注释书之前,尚没有人论及该经。在《宋高僧传》第4卷《元晓传》里,说明了著述《论》的缘起:原来元晓起名叫《疏》,但唐朝的翻经三藏们把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