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623_1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陆龟蒙    众木尽相遗,孤芳独任奇。锸天形硉兀,当殿势頫危。   恐是夸娥怒,教临嶻嶭衰。节穿开耳目,根瘿坐熊罴。   世只论荣落,人谁问等衰。有巅从日上,无叶与秋欺。   虎 
-   构即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大观元年(1107)生。宣和三年(1121)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使金见留,得还。徽宗、软宗被掳北去,帝即位,建元建炎、绍兴。绍兴三十二年(1162),内禅皇太子,尊为太上皇帝,累上尊号曰光尧。淳熙十四年(1187 
- 尉迟恭单鞭夺槊杂剧(元)尚仲贤撰●尉迟恭单鞭夺槊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单雄信断袖割袍 正名 尉迟恭单鞭夺槊楔子〔冲末扮徐茂公引卒子上诗 
-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四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七首【元佑辛未八月以後合壬申三月以前在颍州任作】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困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 
- 						 			  ◎外国下   ○高丽   高丽国王,王楷。其地鸭绿江以东,曷懒路以南,东南皆至于海。自辽时,岁时遣使修贡,事具《辽史》。   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 
-   靖康中帙三十。   起靖康元年九月十五日戊寅,尽十九日壬午。   十五日戊寅李。若水见粘罕(改作尼堪)於榆次县。   靖康大金山西军前和议日录曰:靖康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若水等被旨日下出门差往大金山西军前和议 
-   志异  正月辛巳朔,京师大风,霾昼晦。三月,威鼎自鸣,荧惑入井分,退而复留,又入鬼宿。五月二十二日辛丑,海丰县有石围数丈,高丈余,忽移五十余步。  昼晦异矣,元旦昼晦,尤异之甚,殆天地否塞之会乎?故首书之。  陕盗王子顺苗 
- 杨海梁练兵杨海梁抚部,习闻忠武公庭训,精于练兵,以故莅豫三载,营政改观。公暇辄率标弁出郊射猎,辕下士皆戎装轻骑,张弓挟矢,背鹰牵犬,不令而从。出城三五里,即张两翼,偶有狐、兔突起草间,公目视某弁,即某弁绝尘而驰,矢无虚发。偶见 
- 洪武四年春正月乙酉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丙戌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乞致仕从之○以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为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胡惟庸为中书左丞○命在京文武官之未有公服者复 
- 一四○六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改 
- 荀子曰:“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人不大疑,岂能大信?然先不信,又安能疑?疑至于不疑,信至于不信,则信之至矣。真信此心之即天地,则千丈、丈六不足信矣,又孰有可夺其信者哉?纵横出入,生死信之而不二矣。信手犹信心也,手之中节犹心之 
-  【原文】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②于我哉?” 【注释】 ①识(Zhi):记。②何有:有什么,意思是没有什么了。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 
-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三存旧尚书注疏卷第十二【宋板】旅獒考异古本经西旅底贡厥獒厥作其生民保厥居同无有逺迩无作亡无替其服同 人不易物不作弗不狎侮不役耳目不作无 
-                 ——师出必须有名目【原文】吴侵陈(2)。斩祀杀厉(3)。师还,出竟(4),陈太宰嚭使于师(5)。夫差谓行人仪曰(6):“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7):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 
- ──十六年冬作──余在民国纪元前四年至民国三年,受康之大同书,谭之仁学,孙之三民主义,严之天演论,章之五无论,及民报、新民丛报等之影向,本其得于禅与般若及天台之佛学,尝有一期作浪漫之佛教革新行动。己而鉴于政潮之逆流,且 
-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八	大般若经之余七	第三分。缘起品第一。佛住鹫峰,与五亿苾刍等俱,余并同初二分,而九方文略。舍利子品第二。与初分 
-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此杂事中总有八门。以大门一颂摄尽宏纲一一门中各有别门。总摄八颂就别门中各有十颂。合九十颂。并内摄颂向有千行。若能读诵忆持者。即可总闲其义。  大门总摄颂曰(总有八颂摄)。 
- 成书于1622年。明代缪希雍撰。清道光辛卯年武林涵古堂木刻本,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该书约12万字,分4卷。卷1,载有中风、寒、暑、疟、痢、泄泻诸疾。卷2,载脾胃、虚弱、吐血、消渴、妇人诸疾。卷3,载有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