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崇祯三年庚午

  志异

  正月辛巳朔,京师大风,霾昼晦。三月,威鼎自鸣,荧惑入井分,退而复留,又入鬼宿。五月二十二日辛丑,海丰县有石围数丈,高丈余,忽移五十余步。

  昼晦异矣,元旦昼晦,尤异之甚,殆天地否塞之会乎?故首书之。

  陕盗王子顺苗美

  正月,陕西边盗王子顺苗美连逃兵众至四千,掠绥德,南围韩城,总督杨鹤、巡抚刘广生击败之。贼遁,复犯清涧,官兵追逐,贼走西川。先是,万历时朝廷念西军劳苦,预给三月粮,以为常。至是,秦旱,粟腾贵,军饷告匮,往往哗溃,亡命山谷,遂倡饥民为乱。时东事益急,廷议核兵饷,各边镇咸厘汰至数十万。乘乱兵多噪而下。

  秦寇入山西

  三月,秦寇入山西,犯襄陵、吉州、太平、曲沃。四月,陷蒲县,山西自河曲、保兴至蒲津千五百里,贼自号曰横天一字王。

  贼陷河曲

  十一月,山西总兵王国梁,追贼于河曲,发西洋炮,炮裂兵自乱,贼乘之,遂陷河曲。

  贼陷黄甫川(秦寇)

  五月,贼破金琐关,杀都司王廉。壬子,王嘉允陷黄甫川、清水二营,次日陷府谷县,复围孤山堡,榆林道白贻清遣兵败之,遁入府谷县,延绥巡抚洪承畴等围之,斩获甚众。及九月三日己卯,王嘉允勾西人入掠,洪承畴、杜文焕从孤山进击,大破之。贼佯乞降,仍夺路走。

  白贻清,号惠风,常州人;洪承畴,字亨九,闽人。  杨鹤误抚

  都司艾穆,蹙贼于延川。清涧贼始求抚。三边总督杨鹤及陕抚刘广生,各遣材官持牌四出招贼,贼魁黄虎、小红娘、一丈青、龙江水、掠地虎、郝小泉等,俱给牌免死,安置延绥河西,然贼降叛不常,其众仅不焚杀而淫掠如故。罹毒益甚。百姓吞声,有司承抚臣意,莫敢告,而寇患成矣。  杨鹤,号无山,湖广武陵人。

  刘懋言秦寇

  六月,给事刘懋上言:秦之流贼,即延庆之兵丁土贼也。边贼倚士冠为乡导,土寇倚边贼为羽翼。始数不多,至近年荒旱频仍,愚民影附,贼势始大,当事以不练之兵,剿之不克,又议抚之。其剿也,所斩获皆饥民,而真贼饱扬以去。其抚也,非不称降聚众,无食仍出劫掠,名降而实非降也。  剧贼神一元

  十二月己巳朔,剧贼神一元等,破新安县,初九日丁丑,破宁塞县,据其城。十三辛巳,引西人四千骑,入寇,陷树涧及保安诸城。至明年正月,副总兵张应昌击败之。一元死,弟一魁领其众。

  徐孝妇剖肝进姑

  孝妇,湖广汉阳人,幼字村民汪卷。卷固贫窭,为人佣。母邓耄矣,妇归卷,昼耕暮织,其事姑,鸡豚蔬菜,未尝匮乏。崇祯己巳庚午间。大饥疫,妇与卷乞食,食无从乞。鬻身,身无从鬻。邓且病垂毙,偶思猪肝。妇匍匐往市,跪求屠者。屠不与,曰既无钱,勿望肝也。妇不得已泣归,念猪肝不可得,人肝猪肝,味或同,万一人肝可医我姑,姑生而我死,死何惜,遂夜半自引刀割其胁凡三剖,肝不出,将更举刀,忽见白衣妪,谓汝不得用刀法,刀宜横,不宜直,妇从之。奏刀砉然,肝果出,乃为汤以进姑。姑顿愈。当为汤时,妇全不觉,逾时创甚,妇昏聩,复见白衣妪者,谓汝无虑,我起汝,妇果霍然。越数年,姑寿终,妇砌上结草,庐姑墓,一羹一茗,必躬捧奠墓前。墓在山僻处,风雨晦冥,烟雾四塞,山鬼号呼,蛇豕横突,妇无惧意。自担薪汲水为常,或助以衣食者谢不受。曰劳苦冻饿,不过死耳。我自割肝时死矣。为姑活,今死墓,早晚不论也。汉阳令杨四知稔其事,奏记上台为请旌于朝。

  余读彤史遗编,见割耳断臂,讵妇人无侠气,然瑶池冰雪,或甘心伉俪,而未必矢念萱庭,号江负尸,讵女子无孝行,然抱石怀沙,或结念毛里,而未必笃情姑嫜刲股祝发。讵儿妇忘高堂,然毁容伤体,或抱痛肢节而未必尽关生死,独妇一念笃至,九死不回,冒白刃而如雪。比剖心以同体,洵奇孝,亦至孝也;可以传矣。

猜你喜欢
  志第十 音乐下·魏徵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一·杨仲良
  卷二十三·吴广成
  卷上·德龄
  卷二十二·张九成
  卷一百八十九·杨士奇
  列传卷第十九 高丽史一百六·郑麟趾
  目录·周天游
  三 风暴的前后上·周作人
  永泰·周绍良
  朱珍传·薛居正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宋濂
  安国传·张廷玉
  卷十二下·雍正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臧懋循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元)无名氏撰●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老尉迟鞭对鞭当场赌胜 正名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第一折〔冲末扮刘季

  • 丁集第七·钱谦益

    朱九江曰藩四十六首【竹西】望望行宫地,遥遥大业年。山光连古寺,水调尚遗篇。软缆千花妓,迷楼五色烟。繁华何可吊,高树起秋蝉。【赠子长二首】泽国鱼龙气,征途冰雪文。悲歌过燕赵,一吊望诸君。万柳围团

  • 卷四十七·徐世昌

    赵执信赵执信,字仲符,号秋谷,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右赞善。有《饴山堂集》。除草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出宫词

  • 卷十九·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九      宋 韩淲 撰七言絶句 山中 屋前流水水边山山水中间十载闲一旦尘埃扑双鬓薰风吹雨鸟关关 庙山竚舟闲赋 烟雨钱塘江上山客怀舟楫往来间谁云朝市无清致除却利名浑可闲 南豅步入

  • 唐诗镜卷三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四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侯希逸表佐幕府府罢十年不仕李勉任宣武复辟之建中初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集五卷】 七言古诗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

  • 卷五十三·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三目录古像类教授李梦符惠宣圣画像用韵奉酬【宋陈傅良】手植桧孔子像【元郝经】题宋画三教晤言图【元王恽五首】范蠡像【宋苏轼】范蠡图【明陈

  • 卷之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五·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五己未绍兴九年春正月大赦赦文畧曰乃上穹悔祸之期而大金报许和之约割河南之境土归我舆圗戢宇内之干戈用全民命 张浚在永州上疏言燕云之举其鉴不逺金自宣和以来挟诈反覆倾我

  • 李纲传·欧阳修

    李纲别名文纪,观州..县人。他年轻时意气风发,崇尚气节。原名叫瑗,敬仰东汉张纲的人品就改名叫纲。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宣帝宇文斌贝准备杀害宇文宪,召集官员属吏罗织罪名,李纲誓死不说屈服的话。宇文宪遇害后,用敞车

  • 王松海·周诒春

    王松海 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苏镇江。兄寿林。业商。已婚。女一。初学于镇江成志学堂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机器工程。民国三年毕业。得学士学位。被选入某名誉学会。民国三年回国

  • 三十四年·佚名

    (丁酉)三十四年清不知五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一日。〈陰曆丙申十一月二十八日〉召見各國公使、領事。歲首陛見也。○總護使趙秉世奏:「明日,山陵再看審次。臣與宮內府大臣李載純、掌禮院卿閔泳駿

  • 南面第十八·韩非

    人主之过,在己任在臣矣,又必反与其所不任者备之,此其说必与其所任者为雠,而主反制于其所不任者。今所与备人者,且曩之所备也。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人主释法而以臣备臣,则相爱者比周而相誉,相憎者朋

  • 卷二十七【起成公十一年尽十五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七【起成公十一年尽十五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注正月公在晋不书讳见止【疏】【正义曰襄二十九年正月公在楚传曰释不朝

  • 卷十二·杨复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图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十二     宋 杨复 撰士丧礼第十二【郑目録云士丧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疏曰直云父母不言妻与长子案下记云赴曰君之臣某死赴母妻长子则曰君之臣某之某死是

  • 庄子天下篇述义·马叙伦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案:宣颖以「有」字句绝,「为」字属下读,是也;诸家以「有为」连读者失之。道术者,本书齐物论云「已而不知其然之谓道」,在宥云「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天地云「

  • 后序·赞宁

    前代诸家,或云《僧传》、《僧史》、《记录》,乃题号不一,亦声迹有殊。至梁沙门慧皎云《高僧传》,盖取高而不名者也。则开其德业,文为十科,见于传内。厥后有唐《续高僧传》,仿仰梁之大体而以成之。洎乎皇朝《大宋高僧传》之作

  •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闾丘方远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原题「玄洞先生闾丘方远述」。此人为唐末著名道士。原书卷数不详,今《正统道藏》本仅存序文一篇,收入洞玄部神符类,本篇概述灵宝经法源流,宣称天尊于龙汉劫初演说灵宝自然天书五篇真文,经三皇五帝秘传,至

  • 古唐诗镜·陆时雍

    《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 时雍字仲昭,桐乡人,崇祯癸酉贡生。是编选自汉魏以迄晚唐 之诗,分为二集。前有总论一篇,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 主。如云: 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在言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