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上

  述曰: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昔汉文不敢更先帝约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乳母之言,近之矣。曹参择吏必于长者,惧其文害。观焉马周上事,与曹参异乎许高阳谓死命为不能,非言所也。释教推报应之理,余尝存而不论。若解奉先之事,何其明著。友人天水赵良玉睹而告余,故书以记异。 

  薛道衡聘陈,为人曰诗云:“入春才七曰,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 “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 “名下固无虚士。” 

  隋高颎仆射,每以盘盛粉置于卧侧,思得一公事,辄书其上。至明,则录以入朝行之。 

  京城南隅芙蓉园者,本名曲江园,隋文帝以曲名不正,诏改之。 

  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隋政。素功臣豪侈,后房妇女,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药夜入其室,则其宠妾所召也。素俱执于庭,将斩之。百药年未二十,仪神俊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后解缚,授以纸笔,立就。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 “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独不下帝,帝每衔之。胄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 

  仆射苏威有镜殊精好,曾曰蚀既,镜亦昏黑无所见。威以为左右所污,不以为意。他曰曰蚀半缺,其镜亦半昏如之,于是始宝藏之。后柜内有声如磬,寻之乃镜声也。无何而子夔死。后更有声,无何而威败。后不知所在云。

  洛阳南市,即隋之丰都市也。初筑外垣之时,掘得一冢,无砖甓,棺中有尸,上着平上帻硃衣,铭云:“筮言居朝,龟言近市,五百年间,于斯见矣。”校其年月,当魏黄初二年。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术者云:“洪水,即唐高祖之名也。” 

  平阳公主闻高祖起义太原,乃于鄠司竹园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秦王府仓曹李守素,尤精谱学,人号为“肉谱”。虞秘书世南曰:“昔任彦升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宜改仓曹为‘人物志’。”

  隋司隶薛道衡子收,以文学为秦王府记室,早亡,太宗追悼之,谓梁公曰: “薛收不幸短命,若在,当以中书令处之。” 

  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匡社稷,谋于卫公李靖,靖辞。谋于英公徐勣,勣亦辞。帝以是珍此二人。 

  太宗宴见卫公,常呼为兄,不以臣礼。初嗣位,与郑公语恆自名,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太宗每见人上书有所裨益者,必令黏于寝殿之壁,坐卧观览焉。 

  太宗每谓人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贞观四载,天下康安,断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户不夜闭,行旅不赍粮也。 

  太宗谓群臣曰:“始人皆言当今不可行帝王道,唯魏征劝我,今遂得功业如此,恨不得使封德彝等见之。” 

  卫公既灭突厥,斥境至于大漠,谓太宗曰:“陛下五十年后,当忧北边。”高宗末年,突厥为患矣。突厥之平,仆射温彦博请其种落于朔方以实空虚之地,于是入居长安者且万家。郑公以为夷不乱华,非久远策,争论数年不决。至开元中,六胡州竟反叛,其地复空也。 

  卫公始困于贫贱,因过华山庙,诉于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伫立良久乃去,出庙门百许步,闻后有大声曰:“李仆射好去。”顾不见人。后竟至端揆。隋大业中,卫公上书,言高祖终不为人臣,请速除之。及京师平,靖与骨仪、卫文升等俱收。卫、骨既死,太宗虑囚,见靖与语,固请于高祖而免之。始以白衣从赵郡王南征,静巴汉,擒萧铣,荡一扬、越,师不留行,皆靖之力。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桥,控弦四十万,太宗初亲庶政,驿召卫公问 策。时发诸州军未到,长安居人,胜兵不过数万。胡人精骑腾突挑战,曰数十合,帝怒,欲击之。靖请倾府库赂以求和,潜军邀其归路。帝从其言,胡兵遂退。于是据险邀之,虏弃老弱而遁,获马数万匹,玉帛无遗焉。

  隋吏部侍郎高孝基,铨人至梁公房、蔡公杜,愕然端视良久,降阶与之抗礼,延入内,共食甚恭,曰:“二贤当为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杜年寿稍减于房耳。愿以子孙相托。”贞观初,杜薨于右仆射,房位至司徒,秉政三十余载。

  太宗之为秦王,府僚多被迁夺,深患之。梁公曰:“余人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帝大惊,由是亲宠曰笃。杜仆射薨后,太宗食瓜美,怆然思之,遂辍其半,使置之于灵座。

  郑公尝拜扫还,谓太宗:“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帝笑曰:“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太宗令卫公教侯君集兵法。既而君集言于帝曰:“李靖将反。至于微隐之际,辄不以示臣。”帝以让靖,靖曰:“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矣,而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他心焉。” 

  卫公为仆射,君集为兵部尚书,自朝还省,君集马过门数步不觉,靖谓人曰: “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 

  太宗中夜闻告侯君集反,起绕床而步,亟命召之,以出其不意,既至,曰: “臣常侍陛下幕府左右,乞留小子。”帝许之。流其子岭南为奴。 

  侯君集既诛,录其家,得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状,曰:“自尔已来,常食人乳而不饭。” 

  又君集之破高昌,得金簟二甚精,御府所无,亦隐而不献,至时并得焉。 

  英公始与单雄信俱臣李密,结为兄弟。密既亡,雄信降王充,勣来归国。雄信壮勇过人。勣后与海陵王元吉围洛阳,元吉恃其膂力,每亲行围。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尽饮,驰马而出,枪不及海陵者尺。勣惶遽,连呼曰: “阿兄阿兄,此是勣主。”雄信揽辔而止,顾笑曰:“胡兒不缘你,且了竟。”充既平,雄信将就戮,英公请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勣曰:“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已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无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 

  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勣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英公尝言:“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鄂公尉迟敬德,性骁果而尤善避槊。每单骑入敌,人刺之,终不能中,反夺其槊以刺敌。海陵王元吉闻之不信,乃令去槊刃以试之。敬德云:“饶王著刃,亦不畏伤。”元吉再三来刺,既不少中,而槊皆被夺去。元吉力敌十夫,由是大渐恨。太宗之御窦建德,谓尉迟公曰:“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副,虽百万众亦无奈我何。”乃与敬德驰至敌营,叩其军门大呼曰:“我大唐秦王,能斗者来,与汝决。”贼追骑甚众,而不敢逼。御建德之役,既陈未战,太宗望见一少年,骑骢马,铠甲鲜明,指谓尉迟公曰:“彼所乘马,真良马也。”言之未已,敬德请取之,帝曰:“轻敌者亡,脱以一马损公,非寡人愿。”敬德自料致之万全,及驰往,并擒少年而返,即王充兄子伪代王琬。宇文士及在隋,亦识是马,实内厩之良也。帝欲旌其能,并以赐之。 

  太宗将征辽,卫公病不能从,帝使执政以起之,不起。帝曰:“吾知之矣。”明曰驾临其第,执手与别,靖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曰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帝抚其背曰:“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靖叩头曰:“老臣请举病行矣。”至相州,病笃不能进。驻跸之役,高丽与靺羯合军,方四十里,太宗望之有惧色。江夏王进曰:“高丽倾国以抗王师,平壤之守必弱,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帝不应。既合战,为贼所乘,殆将不振,还谓卫公曰:“吾以天下之众,困于蕞尔之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时江夏在侧,帝顾之,道宗具陈前言,帝怅然曰:“时匆遽不忆也。”驻跸之役,六军为高丽所乘,太宗命视黑旗--英公之麾也,候者告黑旗被围,帝大恐。须臾复曰围解,高丽哭声动山谷,勣军大胜,斩首数万,俘虏亦数万。 

  郑公之薨,太宗自制其碑文并自书,后为人所间,诏令仆之。及征高丽不如意,深悔为是行,乃叹曰:“若魏征在,不使我有此举也。”既渡辽水,令驰驿祀以少牢,复立碑焉。 

  征辽之役,梁公留守西京,敕以便宜从事不请。或诣留台称有密者,梁公问密谋所在,对曰:“公则是也。”乃驿递赴行所,及车驾于相州。太宗闻留守有表送告人,大怒,使人持长刀于前,而后见之,问反者为谁,曰:“房玄龄。”帝曰:“果然!”叱令斩腰,玺书责梁公以不能自任,更有如此者,得专断之。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 “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曰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 

  太宗使宇文士及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焉,士及佯为不悟,更徐拭而便啖之。 

  赵公宴朝贵,酒酣乐阕,顾群公曰:“无忌不才,幸遇休明之运,因缘宠私,致位上公,人臣之贵,可谓极矣。公视无忌富贵何与越公”或对为不如,或谓过之。曰:“自揣诚不羡越公,所不及越公一而已。越公之贵也老,而无忌之贵也少。” 

  武卫将军秦叔宝,晚年常多疾病,每谓人曰:“吾少长戎马,经三百余战,计前后出血不啻数斛,何能无病乎?” 

  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将枪逾越常制。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 顺帝·沈约
  志第五十 艺文四·欧阳修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吴兢
  ●卷一·陆深
  ]卷十七·沈德符
  卷之四十五·佚名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三·佚名
  西汉年纪目録·王益之
  二百六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江南蝗灾情形并报米价摺·佚名
  第二五二移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六○六--三·佚名
  卷十三·班固
  九二 灯火二·周作人
  顾恺之传·房玄龄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光緒十年·曾纪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唐圭璋

    ○蓦山溪观公形貌,俊爽偏清秀。慷慨又雄豪,你肯把、清闲拯救。只知名利,前路做荣华,论文章,说佳吉,衣紫金章绶。肯来随我,闻早植休咎。切虑逐波流,但肯还、迷情恋酒。稍知玄妙,略得悟逍遥,明月里,弄清风,蓬岛同携

  • 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魏收

    废太子京兆王清河王广平王汝南王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广平文穆王怀。袁贵人生京兆王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怿、汝南文宣王悦。郑充华生皇子恌,未封,早夭。废太子庶人恂,字元道。生而母

  •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九·宋濂

        答失八都鲁   答失八都鲁,曾祖纽璘、祖也速答儿,有传。答失八都鲁,南加台子也。以世袭万户镇守罗罗宣尉司。土人作乱,答失八都鲁捕获有功,四川省举充船桥万户。出征云南,升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特

  • ●卷七·刘一清

    ○下蕲黄州 德乙亥正月,北兵顺流而下,沿江诸将多吕氏部曲,望风降附。既至黄州, 陈奕以城降。奕始谓大兵以襄汉,船自汉入江,乃知大兵未渡,而蕲黄已先降。 故其渡也,襄汉、蕲黄之船皆在焉。遂至蕲州,管景谟以城降。至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弘治五年三月辛未朔清明节遣驸马都尉周景蔡震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虏入宣府西河口等处杀掠人畜守臣请罪分守右参将杨彪右监丞张刚

  • 卷之十二·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十二月。乙卯朔。  ○丙辰。河南巡抚罗绣锦奏言河南土寇。叛乱已久。狡猾性成。前招降李际遇、将近两月。未见来归以此类推。降诚难信。况中州南有明兵。西临流寇。有报贼抵河南府立营者。有

  • 第三三二认充状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一二二○二--九·佚名

    北门总理候选人郭尚茂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郭尚茂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茂充当北门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偏袒、玩误。合具认充状是实。〔批〕附卷。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具认充状郭尚茂(画押)第三三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七·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七【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姓氏唐古 【卷一作唐

  •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周作人

    关于衣服,《日本杂事诗》注只讲到女子的一部分,卷二中云:“宫装皆披发垂肩,民家多古装束,七八岁丫髻双垂,尤为可人。长,耳不环,手不钏,髻不花,足不弓鞋,皆以红珊瑚为簪,出则携蝙蝠伞。带宽咫尺,围腰二三匝,复倒卷而直垂之,若襁负者。

  • 卷二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武功八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九月己卯上谕议政大臣等曰在噶斯一路驻扎之阿齐图等带领兵丁一

  •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上·高晋

    御制南巡记【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举大事者有宜速而莫迟有宜迟而莫速于宜速而迟必昧机以无成于宜迟而速必草就以不达能合其宜者其惟敬与明乎敬者敬天明者明理敬天斯能爱民明理斯能体物千古不易之理也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

  • 卷六十九 易五·黎靖德

      ◎乾下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来只是协韵说将去。"潜龙勿用,何谓也"以下,大概各就他要说处便说,不必言专说人事、天道。伊川说"乾之用"、"乾之时"、"乾之义",也难分别。到了,时似用,用似义。〔渊〕   问:"程易'乾

  • 附录一 各本序跋·颜之推

    宋本序跋颜氏家训序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为书七卷,式范千叶,号曰颜氏家训。虽非子史同波,抑是王言盖代。其中破疑遣惑,在广雅之右;镜贤烛愚,出世说之左。唯较量佛事一篇,穷理尽性也。余曾

  • 卷中·佚名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系心在前。以菩萨神力。於一念顷。作莲华网遍覆火上。从中过已便语我言:大德舍利弗。於意云何。汝神力胜为我胜也。我即答言:文殊师利。金翅鸟王飞速疾耶。为小鸟疾耶。文殊师利。还问我言:汝意云何。而

  • 佛说普门品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百,菩萨四万二千&mdash;&mdash;得诸总持,神通已达,圣智弘畅,辩才无碍,三昧已定,无所不博。  时有菩萨名离垢藏,与九万二千菩萨,从普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延寿

    夫楞伽经所明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中三识。于八识中。如何分别。答。真谓本觉。现谓第八。余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不缘外尘。缘第八故。名分别事。真谓本觉者。即八识之性。经中有明九识。于八识

  •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六论。于前所辨已下。第二别明业障。就中有六。一出业体。二别明僧破。三明成逆缘。四明加行定。五明重罪中大过。六明无间类此一行颂第一明业障体论曰至是虚诳语。

  • 卷第七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嘉兴石佛乳峰溧禅师上堂。水洗水。舍那千丈。毗卢海尘净尘。十方世界现全真。风敲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