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此杂事中总有八门。以大门一颂摄尽宏纲一一门中各有别门。总摄八颂就别门中各有十颂。合九十颂。并内摄颂向有千行。若能读诵忆持者。即可总闲其义。

  大门总摄颂曰(总有八颂摄)。

  砖石及牛毛  三衣并上座

  舍利猛兽筋  笈多尼除塔

  第一别门总摄颂曰。

  砖揩剪爪钵  镜生支蹈衣

  水罗生豆殊  洗足裙应结

  别门子摄颂十行。

  砖揩石白土  牛黄香益眼

  打柱等诸缘  璎珞即应知

  剪爪发揩光  春时餐小果

  渴听五种药  广说大生缘

  缀钵畜资具  刀子及针筒

  并以揁有三  是大仙开许

  照镜并鉴水  不应用梳刷

  顶上留长发  浴室栗[女*占]毗

  生支当护面  不为歌舞乐

  许作歌咏声  用钵有四种

  蹈衣并诸袋  褥及于坐具

  有缘离三衣  六种心念法

  水罗有五种  器共一衣食

  露形啖饮食  洗浴事应知

  豆生不净地  吐食指授索

  铜器不应为  盛盐等随畜

  应为洗足处  及以濯足盆

  热时须扇风  蚊虫开五拂

  结下裙不高  不持于重担

  若病许杖络  服蒜等随听

  第二别门总摄颂曰(十行)。

  牛毛并伞盖  披緂胜鬘缘

  出家药汤瓶  门扇锤斤斧

  别门子摄颂十行。

  牛毛及隐处  同床不独披

  若得白色衣  染覆方应用

  伞盖无后世  歌声不放火

  游行觅依止  毛緂不翻披

  披緂听不听  恶声不置钵

  衣开三种纽  应知条亦三

  胜鬘恶生事  次制诸璎珞

  金条及彩物  斯皆不应畜

  出家有五利  不捉钱授学

  大众说伽他  烟筒漱听许

  药汤应洗浴  灌鼻开铜盏

  乘舆老病听  须知便利事

  水瓶知净触  愿世尊长寿

  因斯尼涅槃  啖嚼俱开五

  安门扇釰孔  皮替处中窗

  内阔网扇枢  开店须羊甲

  铁锤及枪子  铁[瑤-王+金]并木锨

  釜床灶五百  斧凿众皆许

  许斤斧三梯  竹木绳随事

  下灌造寺法  说难他因缘

  第三别门总摄颂曰。

  三衣及衣架  河边造寺盐

  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应畜

  别门子摄颂十行。

  三衣条叶量  床脚拂游尘

  行处著[毯-炎+瞿]毹  捍石须时畜

  衣架及灯笼  勿使虫伤损

  热开三面舍  可记难陀身

  河边制齿木  罗怙遣出门

  合诃不合诃  二行应与服

  造寺安檐网  广陈扫地缘

  求法说二童  热时听造舍

  石盐安角内  药器用[毯-炎+瞿]毹

  安替诵经时  以物承其足

  拭面巾疏薄  唾盆并衬体

  铁槽砌基地  日光珠浣衣

  拭身履蛇咽  石器生疑惑

  染衣有多种  随意尽伽蓝

  造寺所须物  穿床礼敬仪

  别畜剃发衣  花鬘挂眠处

  好座并床施  香泥及钵笼

  油器法语行  衣袋持三索

  须剃刀应畜  及剪甲等物

  支床并偃枕  香土用随情

  第四别门总摄颂曰。

  上座及墙栅  缘破并养病

  旃荼猪蔗寺  钵依栽树法

  别门子摄颂十行。

  上座翻次说  或可共至终

  滤作非时浆  处不为限齐

  墙栅尼剃具  不著打光衣

  得少亦平分  洗净仪应识

  缘破须缝[打-丁+替]  明月闻便颂

  依止知差别  三人共坐听

  养病除性罪  将圆不升树

  王臣不受戒  斩手不应为

  旃荼苏陀夷  大衣暂时用

  师谟婆苏达  取钵已物想

  阿市多护月  贼想取白衣

  此与大律同  故更不烦出

  猪蔗多罗果  毛緂黑喜还

  安置刀子针  不用琉璃器

  寺中应遍画  然火并洗浴

  钵水不蹈叶  连鞋食不应

  无钵度大贼  安居无依止

  五年同利养  负重不应为

  四依求六物  贼盗苾刍衣

  委寄五种殊  须知染衣法

  须知栽树法  贼緂作神通

  若得上帔衣  不应割去缋

  第五别门总摄颂曰。

  焚尸诘三转  舍堕我身亡

  界苾刍不应  不合五皮用

  别门子摄颂十行。

  焚尸诵三启  目连因打亡

  不应广大作  多护诸珍宝

  诘问令忆念  问彼容许不

  教授事不为  长净及随意

  佛三转法轮  初度五人已

  不唤名族等  拘尸宣略教

  舍堕物不分  蚊帱随意畜

  三股状作釜  应张羯耻那

  亡后嘱授别  委寄者身死

  他方通委寄  若死对余人

  界外不与欲  将行不展转

  说戒随意事  违者并招愆

  苾刍应知数  随意任行筹

  不与俗同坐  老少应随夏

  不应居贮座  不诱他求寂

  不为誓赌物  亦不食虎残

  不合自藏身  不为言白等

  若得上价宝  卖之应共分

  五皮不应用  余类亦同然

  若患痔病时  熊皮履应著

  第六门总摄颂曰。

  猛兽筋不应  灯光及勇健

  驮索度尼法  因许乔答弥

  尼不前长者  可与余卧具

  不合辄濽水  是总颂应知

  别门子摄颂十行。

  猛兽筋皮綖  拥前复拥后

  两角及尖头  诸靴皆不合

  四大王初诞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为立其名

  腹中天守护  生已蹈莲花

  举手独称尊  灌洗花衣落

  阿私多睹相  那剌陀劝师

  五百瑞现前  父王立三字

  付母养太子  令观大人相

  阿私多远至  亲睹牟尼形

  灯光得为王  有五珠胜物

  因叙奇异事  广说健陀罗

  鸺鹠鹤饮乳  芒草尾身齐

  斑驳与毛同  沙盆水不溢

  盐麨水差别  衣瓦变成尘

  是谓健陀罗  世间思十事

  猛光亲问母  知从蝎所生

  与彼五百金  驱之令出国

  猛光侍缚迦  金光医罗钵

  那刺陀得果  妙发钵持油

  楼上逢增长  淫女夜观星

  因作马鸣声  商人抱枯骨

  牛护猎师死  放宫天授归

  猛光向得叉  杀人声以梦

  猛光一切施  影胜舍饼初

  卧具谓给孤  善贤造僧寺

  文鸠死赤体  三种难不应

  观无厌不眠  总收其七颂

  林内文鸠死  树下猕猴亡

  此世他世中  四盲闇应识

  赤体空无用  杵臼唯应一

  患害起疑心  轻贱事须渐

  三种愚痴人  离间有三别

  下品应车裂  奸诈事应知

  难得为他事  孤独事多虚

  相违合重打  失去行无益

  不应事不观  不善合驱却

  惊怖不欢舍  渴忆难思忧

  无厌可爱事  不共戏夺财

  不共争恶心  无依伴不信

  不睡及不欲  九恼无悲心

  十恶十相违  十力天人现

  勇健与宝器  妙光兰若中

  因能活开医  不度损众者

  驮索等三同  忘由绪并问

  大神通大药  刀子下天宫

  度尼八敬法  尼欲依次坐

  二部事各殊  还俗尼不度

  近圆从苾刍  半月请教授

  依苾刍坐夏  见过不应言

  不嗔诃礼少  意喜而众中

  随意对苾刍  斯名八尊法

  因度乔答弥  出家有五利

  可于五众内  诃责事应知

  尼不在前行  见僧应起敬

  白僧半加坐  归俗诘无缘

  长者与残食  残触不相避

  不问隐屑事  近圆坐应知

  苾刍余卧具  应与苾刍尼

  尼不踏桥板  不著装身物

  不濽水污衣  不持死胎子

  不吞于不净  触已子非他

  第七别门总摄颂曰。

  笈多尼不住  僧脚崎二形

  道小羯磨沽  转根寺外石

  别门子摄颂十行。

  笈多共儿宿  王舍药叉神

  施儿衣系项  称名与祭食

  尼不住兰若  不居城外寺

  不许门前望  亦不现窗中

  许著僧脚崎  有男不池浴

  交衢不应越  宜在一边行

  若是二形女  或是合道类

  或常血流出  及时无血人

  道小著内衣  近苾刍不唾

  僧尼不对说  当于自众边

  苾刍作羯磨  尼可用心听

  敷座令人坐  尼座应分别

  酤酒淫女舍  途中不触女

  随时开内衣  歌舞不应作

  僧尼根若转  至三皆摈出

  广说法与缘  莲花色为使

  寺外不为忏  独不令剃发

  不赁尼寺屋  砖等不揩身

  不以骨及石  若木或拳揩

  唯用手摩身  余物皆不合

  第八门总摄颂曰。

  除塔忏门前  被差不应畜

  不共女由妇  泻药三衣蛇

  别门子摄颂十行。

  除塔损波离  僧制不应越

  尼无难听入  教诫等相随

  尼忏不应轻  随意不长净

  更互当收谢  尼众坐应知

  门前不长净  当须差二尼

  若至长净时  差人待尼白

  被差不避去  当问教师名

  著帽为钵囊  结鬘尼不合

  不应畜铜器  变酒合平复

  赁房与俗旅  诳惑作医巫

  不共女人浴  亦不逆流洗

  钵底应安替  不畜琉璃杯

  由妇制锡杖  起舞时招罪

  湿饼受请食  说法伴白知

  泻药齿有毒  刮舌錍应洗

  由其罪业尽  证得阿罗汉

  三衣随事著  兰若法应知

  浴守门妙花  不应住非处

  由蛇观卧具  一衣不为礼

  初至寺中时  老年应礼四

  世尊为高胜  广说弟子行

  行雨问大师  为说七六法

  众集敬大师  闻法生正信

  自述年衰老  说行雨因缘

  行雨竹林内  修理波吒邑

  渡河诣小树  渐向涅槃等

  第三十七卷记四黑白。次明涅槃事。

  第三十八说善贤外道得果事。次说诸国争舍利事。

  第三十九说婆罗门与诸国分舍利。及牛主结集事等。

  第四十说五百及七百结集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

  大唐景龙四年岁次庚戌四月辛巳朔十五日景申三藏法师大德义净宣释梵本并缀文正字

  翻经沙门吐火罗大德达摩秫磨证梵义

  翻经沙门中天竺国大德拔努证梵义

  翻经沙门罽宾国大德达摩难陀证梵文

  翻经沙门淄州大云寺大德慧沼证义

  翻经沙门洛州崇先寺大德律师道琳证义

  翻经沙门福寿寺寺主大德利明证义

  翻经沙门洛州太平寺大德律师道恪证义

  翻经沙门大荐福寺大德胜庄证义

  翻经沙门相州禅河寺大德玄伞证义笔受

  翻经沙门大荐福寺大德律师智积证义正字

  翻经沙门德州大云寺寺主慧伞证义

  翻经沙门西凉州伯塔寺大德慧积读梵本

  翻经婆罗门东天竺国左屯卫翊府中郎将员外置同正员臣瞿金刚证译

  翻经婆罗门东天竺国大首领臣伊舍罗证梵本

  翻经婆罗门左领军卫中郎将迦湿弥罗国王子臣阿顺证译

  翻经婆罗门东天竺国左执戟直中书省臣度颇具读梵本

  翻经婆罗门龙播国大达官准五品臣李输罗证译

  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史舒国公臣韦洰源等及修文馆学士三十三人同监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刘令植使金紫光禄大夫私书监检校殿中兼知内外闲厩陇右三使上柱国嗣号臣王邕

猜你喜欢
  与正信会诸居士书(十二通)·太虚
  药师法会愿文衍义叙·太虚
  初转法轮与摩诃菩提·太虚
  第九卷·僧祐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佛说尊胜大明王经·佚名
  明因果之事·印光
  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十有九章)·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一·道宣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一卷·安慧
  慈宗要藏目录·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五无返复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卷·佚名
  波斯匿王女金刚缘品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曹松

    长安春日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御柳舞着水,野莺啼破春。徒云多失意,犹自惜离秦。慈恩寺贻楚霄上人在秦生楚思,波浪接禅关。塔碍高林鸟,窗开白日山。树阴移草上,岸色透庭间。入内谈经彻,空携讲疏还。

  • 志第十六 历二·欧阳修

    高宗时,《戊寅历》益疏,淳风作《甲子元历》以献。诏太史起麟德二年颁用,谓之《麟德历》。古历有章、蔀,有元、纪,有日分、度分,参差不齐,淳风为总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损益中晷术以考日至,为木浑图以测黄道,余因刘焯《皇极历》

  • 卷第二百五十五·胡三省

    唐纪七十一〔起玄黓摄提格(壬寅)五月,尽阏逢执徐(甲辰)五月,凡二年有奇。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二年〔(壬寅、八八二)〕1五月,以湖南观察使闵勖权充镇南节度使。〔咸通六年,置镇南军于洪州。闵勖时据潭州,而以洪州节授之,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正统十四年五月庚辰朔福建都指挥佥事邓安等奏初御史柳华捕贼福建擅置更楼冷铺于诸村且编民为甲使提督巡夫又令私造钩刀铁钯诸器自卫而反贼邓茂七等俱起自夫甲遂籍以为乱请正其罪时华出为山东按察副使都察院奏华已死

  • 列传卷第八 高丽史九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崔 [*(崔)惟善*(崔)思齐*(崔) *(崔)允仪]。○崔 字浩然海州大宁郡人风姿 伟性操坚贞少好学善属文穆宗八年擢甲科第一显宗时累历拾遗补阙

  • 四、论幽默译名·林语堂

    青崖吾兄:得札论以"语妙"二字作为Humour之第二华译,语出天然,音韵本相近,诚有可取。幽默已成口语,不易取消,然语妙自亦有相当用处,尤其是做形容词,如言"何等语妙"!某人太幽默,亦可说"某人太语妙了"。《论语》本拟逐期选登中国幽

  • 卷三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五宋 赵汝愚 编帝系门外戚下上哲宗论韩忠彦为左丞以其弟嘉彦尚主未当          傅尧俞臣伏见近除韩忠彦为尚书左丞继又以其弟嘉彦尚主物议籍籍以为未当臣不敏不敢臆度其是非

  • 卷九 檀弓下第四·郑玄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义同前篇,以简策繁多,故分为上下二卷。”君之?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长殇,车一乘。(皆下成人也。自上而下,降杀以两,成人遣车五乘,长殇三乘,下殇一乘,尊卑以此差之。庶子言公,卑远之

  • 附录·墨子

    一、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知,材也。平,同高也。虑,求也。同长,以正相尽也。知,接也。中,同长也。■,明也。厚,有所大也。仁,体爱也。日中,正南也。义,利也。直,参也。礼,敬也。圜

  • 有女同车·佚名

    ——用心去寻找美丽【原文】有女同车,颜如舜华①。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2)。有女同行,颜如舜英(3)。将翱将翔,佩玉将将(4)。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注释】①舜华:木撞花。②洵:实在。都:体面,

  •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一义夫妇之义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惹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 祁奚举贤(攘公三年)·佚名

    ——不偏不党的滋味 【原文】 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

  • 执象而求·李叔同

    1.佛法大意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君相晤,甚可喜。先略说佛法大意。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

  • 阿育王传卷第二(本缘之余)·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王又问言。庄严生时。其事云何。树神答言。语所不及。言不能宣。今当略说。便作偈言。  身出金色光  人天所乐见  大地山海动  如船在海浪  王以百千两金。置此处起塔而去

  • 佛说三厨经·佚名

      西国婆罗门达多罗及阇那崛多等奉诏译第一慈悲自觉自然厨。第二辟支四果声闻无思厨。第三非有无非神自然厨。此三厨法若能诵之。令人不饥。湛然长生。先当仰信三宝。恭敬三宝。恒须礼拜三宝。晨夜殷勤常念不绝。孝

  • 满洲源流考·阿桂

    又称《钦定满洲源流考》。区域志。清阿桂(1717—1797)等修,麟喜等纂。二十卷。桂字广廷、文成,号云岩,初为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姓章佳氏。 乾隆举人。官武英殿大学士、副都统、礼部尚书。曾领修《盛京通志》

  • 周易参同契释疑·俞琰

    周易参同契释疑(原题俞琰),宋末元初学者俞琰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摘录《参同契》诸版本中异字异词或词句颠倒之处,相互参校考释,判明正误。所校诸版本除彭晓、朱熹、张伯端、詹谷、刘永年、王保义、陈致虚

  • 杜工部年谱·赵子栎

    一卷。宋赵子栎(?~1137)撰。赵子栎字梦授,天水(今属甘肃)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元琇六年(1091)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杜工部年谱》又作《杜工部草堂诗年谱》,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编的年谱。宋人为杜甫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