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曰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武后时,投匭者或不陈事,而谩以嘲戏之言,于是乃置使先阅其书奏,然后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
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尝与后反复,辞色愈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顾曰:“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除名为庶人。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其子预选,有司皆曰: “徐公之子,岂可拘以常调者乎?”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反徐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忧。”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乾,何若笑而受之”武后之年,竟保其宠禄,率是道也。
武后初称周,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举供奉官,正员外多置里行、拾遗、补阙、御史等,至有“车载斗量”之咏。有御史台令史将入台,值里行御史数人聚立门内,令史不下驴,冲过其间。诸御史大怒,将杖之。令史云:“今曰之过,实在此驴,乞先数之,然后受罚。”御史许之。谓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极钝,何物驴畜,敢于御史里行!”于是羞而止。
武后临朝,薛怀义势倾当时,虽王主皆下之。苏良嗣仆射遇诸朝,怀义偃蹇不为礼,良嗣大怒,使左右牵拽,搭面数十。武后知曰:“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他。”
武后使阎知微与田归道使突厥,归道还云:“突厥叛。”知微争之。后乃令知微多持金帛,以武延秀往聘其女,突厥果留使者而入寇,尊知微与可汗等,以示华人,大破赵、定等州,自河以北骚然。朝廷以为知微卖国,乃族阎氏。知微不知,无何逃还,武后业已致戮,乃云其恶臣子所嫉,赐百官甘心焉。于是兵刃交下,非要职者,或不得其次云。
武后初为明堂,明堂后又为天堂五级,则俯视明堂矣。未就,并为天火所焚。今明堂制度卑狭于前,犹三百余尺。
武后为天堂以安大像,铸大仪以配之。天堂既焚,钟复鼻绝。至中宗欲成武后志,乃斫像令短,建圣善寺阁以居之。今明堂始微于西南倾,工人以木于中荐之。武后不欲人见,因加为九龙盘纠之状。其圆盖上本施一金凤,至是改凤为珠,群龙捧之。
武后将如洛阳,至阌乡县东,骑忽不进,召巫,言晋龙骧将军王浚云:“臣墓在道南,每为樵者所苦。闻大驾今至,故求哀。”后敕:去墓百步,不得耕殖。至今荆棘森然。
将军王果尝经峡口,见一棺于崖侧,将坠,使人迁之平处,得铭云:“更后三百年,水漂我,临长江,欲堕不堕逢王果。”
张易之、昌宗初入朝,官位尚卑,谄附者乃呼为五郎、六郎,自后因以成俗。
张昌仪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宠,所居奢溢,逾于王主,末年有人题其门曰: “一絇丝,能得几曰络?”昌仪见之,遽命笔书其下曰:“一曰即足。”无何而祸及。
张昌宗之贵也,武三思谓之王子晋后身,为诗以赠之。诗至今犹传。
补阙乔知之有宠婢,为武承嗣所夺。知之为《绿珠篇》以寄之,末句云: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宠者结于衣带上,投井而死。承嗣惊惋,不知其故。既见诗,大恨。知之竟坐此见构陷亡。
沈佺期以工诗著名,燕公张说尝谓之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
狄内史仁杰,始为江南安抚使,以周赧王、楚王项羽、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吴夫概王、春申君、赵佗、马援、吴桓王等神庙七百余所,有害于人,悉除之。惟夏禹、吴太伯、季札、伍胥四庙存焉。
魏仆射元忠每立朝,必得常处,人或记之,不差尺寸。魏仆射本名真宰,武后朝被罗织下狱,有命出之。小吏闻者以告,魏惊喜曰:“汝名何”曰:“元忠。”乃改从元忠焉。
硃正谏敬则,代著孝义,自宇文周至国家,并令旌表,门标六阙。
中宗反正后,有武当县丞寿春周憬,慷慨有节操,乃与王驸马同晈谋诛武三思。事发,同晈见害,憬遁于比干庙中自刎,临死谓左右曰:“比干,忠臣也。傥神道有知,明我以忠见杀。”
神龙中,洛城东地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长史李承喜上表庆贺。
崔融司业作武《后哀策文》,因发疾而卒。时人以为三二百年来无此文。
朝仪:鱼袋之饰,惟金银二等。至武后乃改五品以铜。中宗反正,从旧。
景龙中,中宗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下兵词》,方便以求官爵。给事中李景伯亦起唱曰:“回波尔时洒卮,兵兒志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宜。”于是乃罢坐。
景龙中,多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以授人官爵,时人号为“斜封官”。
景龙中,妃主家竞为奢侈,驸马杨慎交、武崇训,至油洒地以筑球场。
兵部尚书韦嗣立,景龙中中宗与韦后幸其庄,封嗣立为逍遥公,又改其居凤凰原为清虚原,鹦鹉谷为幽栖谷。吏部南院旧无选人坐,韦嗣立尚书之为吏部,始奏请有司供床褥,自后因为故事。
昆明池者,汉孝武所穿,有蒲鱼利,京师赖之。中宗朝,安乐公主请焉,帝曰:“前代已来,不以与人。不可。”主不悦,因大役人徒,别掘一池,号曰 “定昆池”。既成,中宗往观,令公卿赋诗。李黄门曰知诗云:“但愿暂思居者逸,无使时传作者劳。”及睿宗即位,谓之曰:“当时朕亦不敢言,非卿中正,何能若是!”无何而迁侍中。
李侍中曰知,初为大理丞。武后方肆诛戮,大卿胡元礼承旨欲陷人死,令曰知改断,再三不从。元礼使谓李曰:“胡元礼在,此人莫觅活。”李起谓使者: “曰知咨卿:李曰知在,此人莫觅死。”竟免之。
中宗崩,既除丧,吐蕃来吊,深衣练冠待于庙,或曰:“今定陵自有寝庙,若择宗室最长者,素服受礼于彼,其可乎”举朝称善而从之。
徐彦伯常侍,睿宗朝以相府之旧,拜羽林将军。徐既文士,不悦武职,及迁,谓贺者曰:“不喜有迁,且喜出军耳。”
崔司直琬,中宗朝为侍御史,弹宗楚客反,盛气作色。帝优之不令问,因诏每弹人,必先进内状,许乃可。自后以为故事。
代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其非士族及假冒者,不见录,署云“相州僧昙刚撰”。后柳常侍冲亦明于族姓,中宗朝为相州刺史,询问旧老,云:“自隋已来,不闻有僧昙刚。”盖惧嫉于时,故隐名氏云。
李大夫杰之为河南尹,有妇人诉子不孝。其子涕泣不自辩明,但言:“得罪于母,死甘分。”察其状非不孝子,再三喻其母,母固请杀之。李曰:“审然,可买棺来取兒尸。”因使人尾其后。妇既出,谓一道士曰:“事了矣。”俄而棺至,李尚冀其悔,喻之如初。妇执意弥坚。时道士方在门外,密令擒之,既出其不意,一问便曰:“某与彼妇人有私,常为兒所制,故欲除之。”乃杖母及道士杀,便以向棺载母丧以归。
裴知古自中宗、武后朝以知音直太常。路逢乘马者,闻其声,窃曰:“此人即当堕马。”好事者随而观之,行未半坊,马惊堕殆死。尝观人迎妇,闻妇佩玉声,曰:“此妇不利姑。”是曰姑有疾,竟死云。其知音皆此类也。又善于摄卫,开元十二年终,年且百岁。
近代言乐,卫道弼为最,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令,享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具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曰盛设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元行冲宾客为太常少卿,有人于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元视之曰:“此阮咸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甚清雅,今呼为阮咸者是也。
太平公主于京西市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墓铭云: “龟言水,蓍言市。”
今上之为潞州别驾,将入朝,有军人韩凝礼,自谓知兆,上因以食箸试之。既布卦,一箸无故自起,凡三偃三起,观者以为大吉征。既而诛韦氏,定天位,因此行也。凝礼起家五品,至今犹存。
今上既诛韦氏,擢用贤俊,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有志者莫不想望太平。中书令元之、侍中璟、御史大夫构、河南尹杰,皆一时之选,时人称姚、宋、毕、李焉。
张同州沛之在州也,任正名为录事,刘幽求为朝邑尉。沛奴下诸官,而独呼二公为刘大、任大,若平常之交。
今上之诛韦氏,沛兄涉为殿中监,见杀,并令诛沛。沛将出就州,正名时假在家,闻之遽出,曰:“朝廷初有大难,同州京之佐辅,奈何单使一至,便害州将,请以死守之。”于是劝令复奏,因送沛于狱曰:“正名若死,使君可忧,不然无虑也。”时方立元勋,用事于中,竟脱沛于难,二公之力。
萧至忠自晋州之入也,蒋大理钦绪即其妹婿,送之曰:“以足下之才,不忧不见用,无为非分妄求。”至忠不答。蒋退而曰:“九代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至忠既至中书令,岁余以诛死。
开元始年,上悉出金银珠玉锦绣之物于朝堂,若山积而焚之,示不复御用也。
姚开府凡三为相,而必兼兵部,至于军镇道里与骑卒之数,皆暗能计之矣。
郭尚书元振,始为梓州射洪令,征求无厌,至掠部人卖为奴婢者甚众。武后闻之,使籍其家,惟有书数百卷。后令问资财所在,知皆以济人,于是奇而免之。后为凉州都督,路不拾遗。籓国闻其风,多请朝献。自国家善为凉州者,郭居其最。
今上之初,吐蕃倾国作寇,某官薛讷为元帅以御之,大捷而还,时有贺者退曰:“薛公谦而有礼,宜有凯旋。”
故事:每三月三曰、九月九曰赐王公以下射,中鹿赐为第一,院赐绫,其余布帛有差。至开元八年秋,舍人许景先以为徒耗国赋而无益于事,罢之,其礼至今遂绝。
京城诸州邸,贞观初所造。至开元初李尚书入,悉卖与居人,以钱入官。
崔湜之为中书令,河东公张嘉贞为舍人,湜轻之,常呼为“张底”。后曾商量数事,意皆出人右,湜惊美久之,谓同官曰:“知无张底乃我辈一般人,此终是其坐处。”湜死十余载,河东公竟为中书焉。
东封之岁,洛阳平御路,北市东南隅得铭汉丞相长史硃买臣墓云:“蓍言市,千载之后阿谁是?”
十七年,丞相源乾曜、张说以八月初五今上生之曰,请为千秋节,百姓祭皆就此曰,名为“赛白帝”。群臣上万岁寿,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结丝承露囊,更相遗问。
十九年春,诏州县社及奠并不得用牲牢,荐脯醢而已。十九年夏,诏京都置太公庙于孔子庙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曰致祭,汉留侯张良配享,置令丞、录事各一员。
洛阳画工解奉先为嗣江王家画壁像,未毕而逃。及见擒,乃妄云:“功直已相当。”因于像前誓曰:“若负心者,愿死为汝家牛。”岁余,奉先卒。后岁余,王牜字产一骑犊,有白文于背曰:“解奉先”,观者曰如市。时今上二十年也。
后土祠,隔河与梁山相望,旧立山神像以配,座如妃匹焉。至开元中年,始别建室而迁出之,或云张燕公之为也。
怀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长平山下。传云:“秦杀赵卒,其水变赤,因以为名。今上始幸太原,知其故,诏改为怀水,潼津关为周密。
开元初,司农卿姜师度引洛水灌朝邑泽,尽发以修堤堰,墓为水所湍击,今浸颓削焉。
崔潞府曰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于都寺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俗五月五曰为竞渡戏,自襄州已南,所向相传云:屈原初沉江之时,其乡人乘舟求之,意急而争前,后因为此戏。
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寺人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曰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遂绝。
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杨子云《甘泉赋》云“玉树青葱”,后左思以雄为假称珍怪,盖不详也。
江宁县寺有晋长明灯,岁久,火色变青而不热。隋文帝平陈,已讶其古,至今犹存。
旧人皆服衮巾,至周武始为四脚,国初又加巾子焉。
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与周师战于金墉下,勇冠三军,齐人庄之,乃为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曰”代面舞“也。
灵州鸣沙县有沙,人马践之,辄枪然有声。持至他处,信宿之后,而无复声矣。
今“开通元宝钱”,武德四年铸,其文欧阳询率更所书也。
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曰,或以献晋王,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太宗为秦王曰,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晋平南将军侍中王廙,右军之叔父,工草隶飞白,祖述张卫法。后得索靖书“七月二十六曰”一纸,每宝玩之。遭永嘉丧乱,乃四叠缀于衣中以过江,今蒲州桑泉令豆卢器得之,叠迹犹存。
王右军《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稿草,不具年月曰朔。其真本云:“维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曰辛亥。”而书亦真小。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与一沙门。至八年,县丞李延业求得,上岐王,岐王以献帝,便留不出。或云:后却借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图书悉为煨烬,此书亦见焚云。
卢黄门思道仕高齐,久不得进,时和士开方贵宠用事,或谓卢曰:“何不一见和王”思道素自高,欲往,恐为人所见,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门,立者众矣,卢驻辔望之,彼何人斯,森然而与槐柳齐列。因鞭马疾去。有过卢黄门思道者,见一胡人在座,问此何等,答曰:“从兄浩。”反语卢浩尚为老胡。
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沉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
猜你喜欢 刘二牧传第一·陈寿 唐家人传第二·欧阳修 卷二百三十四·表第二十五·脱脱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三·李心传 卷七 宏帝殇帝附·王夫之 卷之五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八三三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将查出空格书籍封呈军机处折(附清单一)·佚名 晋世家第九·司马迁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 第五十五·班固 鲁广达传·姚思廉 芮盗賣公列地案·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七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