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告全国僧寺住持

  ──二十年九月在北平作──

  一、应废止中国佛教会及各省市各县市佛教会,改组为某县市僧寺联合会。由“各县市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某省僧寺联合会”。由“各省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设于首都之“全国僧寺联合会”。

  理由:

  甲、今国、省、县佛教会之组织,与“民众团体组织法”中之“文化团体组织法”抵触。按宗教团体规定,须用文化团体组织法组织之,方可认为合法团体;而最大之抵触,即为佛教会由国而省而县之组织,故应改为由县而省而国之联合组织。其次、则民众团体今已规定为理事、监事之设立,不应再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之名称。尤其重要者,则民众团体之组织,必先经所在地党部之许可及指导,方可向主管机关备案成立,如未经党部许可者,则党部得通告主管机关认为非法团体解散之。故现今南京市党部,对于中国佛教会已发给通知,限于十月底以前,必须依法改组,否则、当认为非法团体。由此、故实有即时改组之需要。

  乙、按监督寺庙条例规定:“所称寺庙,指僧道所住持寺庙而言”。僧所住持寺院,乃为在监督寺庙条例范围以内者。根据监督寺庙条例而组织,应即为由“僧所住持寺院”,联合组成之“僧寺联合会”。而佛教会则于监督寺庙条例毫无根据,故前者内政部对于佛教会章,有:“会费应由会员负担,不得责令僧寺负担”之批驳。然佛教会经费,事实上、皆由僧寺负担,故名为佛教会甚不相宜。若名称其实的改为僧寺联合会,则当然以僧寺为单位,由僧寺为会员以分担会费。故条例第八条所称教会,亦惟此僧寺联合会足以当之也。

  丙、僧者、修习佛法住持教化之团体,寺者、修习佛法施行教化之机关。佛法住世,寄于七众律仪;七众律仪,以出家五众为主,在家二众为从;出家五众、尤以比丘众为首,故常住佛教教化机关之主持佛教教化团体,必应在比丘为首之出家僧众。至在家二众,则应一方为亲近三宝之修学者,一方为护以政治、资以经济之奉事三宝者。而现今之佛教会,僧俗混合组成,其在家众既无资格之规定,亦无入会之手续,杂滥而无界限,易滋流弊,故亦必须速为改组。

  丁、中国佛教实际上向来只有僧寺,既无有系统之教徒,亦无有组织之教团。故空设一某县市至全国之佛教会,仅为设立者少数人之佛教会,而与实际上之全体僧寺无关系。必须切实以僧寺为单位组成僧寺联合会,而后乃能振兴僧学,整理僧制,应用僧产,施行佛化诸事业。否则、由少数与僧寺无关者所设之佛教会,空言设施,不惟无所裨益,且必致治丝益棼之患,故尤速应改组。

  二、某县市僧寺联合会、与某省僧寺联合会、及全国僧寺联合会,分别由会公请某县市或某省或全国具德有力之正信三宝、诚心护持之长者居士若干人──县市七人至十一人,省十三人至二十一人,国二十五人至三十七人──,分别组成某县市佛教护法社,某省佛教护法社,全国佛教护法社,以护持僧寺联合会之进行。对于住持佛教之僧寺,所有应兴应革事宜,有向僧寺联合会提出建议劝请之权,而不得直接议决及执行。对于教外毁损僧寺破坏佛教之言行,有向政府、法院、党团、报馆等等积极抗争,以尽护持之义务。

  理由:

  甲、在前君主时代,佛法付嘱国王、大臣护持。在今民主时代,具德有力之长者居士,应继之以行护持。若前者上海程雪楼等之“佛教维持会”,现今汉口之“佛教正信会护法社”,乃其模范。然若直接去议决及执行关于僧寺之事,则不惟侵害僧寺之住持佛教,而且贻教外非毁,于僧寺及居士俱害无益。前年立法院对于寺庙监督条例上,必将佛教会等字样删去者,即因有若干立法委员,以“佛教会系劣绅、土豪鱼肉僧寺之工具”为词,力主打销者。今佛教会事实上亦真有此流弊者,故好心护法之长者居士等,亦应避此嫌疑,退出佛教会,自居护法之地位。勿为鱼肉僧寺之劣绅土豪,假以名义、资以机会也!

  乙、七众律仪住世,乃为佛法之住世。故好心正信三宝之长者居士等,为尊重佛律仪故应尊重僧,不应与僧同立在住持佛教之地位,甚而以执行委员名义,宰制寺僧,统率寺僧,如此冠履倒置、坏乱佛制,倒不如根本消灭寺僧,主张只要在家佛教,反免污辱佛教之面目。近来自有不少波旬之流类,或借佛教团体为政治运动工具,俨然以五欲自恣之白衣统理四众。或有由居士头衔获得佛教会委员头衔后,占持一县或一省支配僧寺等佛教行政权,甚而训斥僧众,类似僧官者。亦有钻研故书,谙练咒术,趁住持佛教寺僧衰乱之际,稍有所得,即不顾破坏佛制,占住持佛教之地位,自立门庭,令七众皆奉为大师、依止师、及阿阇黎,欲以佛法正统自任;此亦犹明儒狂禅李卓吾辈遗习,既不能舍俗形好如佛律仪入僧,又不胜其执持佛教教化之野心,遂较宋儒窃取佛法绪余以儒自居者,更进一步而为此破坏佛制之举。于此全国寺僧应深切觉悟住持佛教教化之责任,努力自立,誓不为彼波旬徒属;唤醒出家众,坚壁清野,决不依之学习;而正信佛教、尊重佛制之长者居士等,当持兴隆僧宝、拥护僧宝之正义,勿令波旬辈得其所便!故应明白以护法自居,另组佛教护法社也。

  三、佛教会改组僧寺联合会之方法,可先由某市或某县各僧寺切实联合,根据“寺庙监督条例”及“文化团体组织法”,发起组织,依法呈报当地之最高党部;领许可证后,再呈请主管官署备案成立,然后各县各市皆可援照组织之。

  附“僧寺联合会”组织原则甲、本会由联合某市佛教僧尼所住持之寺院而成立,故定名某市僧寺联合会。乙、本会以振兴全市僧寺,实行住持佛教,使僧寺得为适合社会需要之佛教机关为宗旨。

  丙、本会以每一僧寺为一单位组织之。十僧以上之寺院,每加十僧得增推代表一人;未满五僧之寺院,得联二寺共推代表一人;未满三僧之寺院,得联三寺共推代表一人;只住一僧之寺院,得联五寺共推代表一人。

  丁、本会应办之事业:

  一、僧教育。  二、整理僧制。  三、宣扬教义。  四、改良佛事。  五、保存法物。  六、文化。  七、慈善。  八、实业。  九、民众教育。  十、学校教育。

  戊、僧寺住持之传继及经济之支配,仍其旧贯;但须分别任办前条各项事业之一种,联合为全市有系统之建设。

  己、本会公请正信三宝之长者居士为护法,设立“佛教护法社”,护持进行。二十年九月一日在北平。(见海刊十二卷九期)

  


猜你喜欢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下·佚名
  08.说随念业处品·佛音
  一坐四十年·佚名
  楞伽宗考·胡适
  普贤菩萨行愿赞·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九·欧阳竟无
  三 第二合诵·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七·宗喀巴
  重刻《安士全书》序·周梦颜
  大般涅槃经疏 第八卷·灌顶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佚名
  大宋国虚舟和尚语录·虚舟普度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第十七·元来
  宗 教 观·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八十五卷 文苑 一 二·缪荃孙

    常 州 府 二 明储可求储可求,名季德,以字行。幼颖悟。年十五,能文。及长,潜心理学。洪武初察举,任本县训导。累官礼部侍郎。所著有五松清响集。(宜兴县志)王达 余璇王达,字达善,无锡人。苦志问学,究极群书,金华宋濂

  •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佚名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彭元瑞谨奏,为酌议具奏事。据御史祝德麟条奏,详校三分全书请准该员等携归私宅,昼夜校勘,一切收发章程交总理

  • 卷四十三·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三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郑灭许隠公十一年郑伯伐许遂入许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详见郑庄强国】 桓公十五年许叔入于许 成公三年夏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四年冬十一月郑公

  • 裴粲传·李延寿

    裴粲,字文亮,被封为舒县子,性情沉稳,注重风度仪表,颇以骄横豪纵为做人的失误。先后任正平、恒农两郡的太守。高阳王元雍曾有事嘱托他办理,他不同意,元雍十分恼恨。过后不久,适逢九月九日举行马射,皇帝命令京畿内的太守都到京师

  • 卷之五十  損齋備忘錄上(明)梅純 撰·邓士龙

    (損齋備忘錄,二卷,明梅純撰。梅純,夏邑人,為洪武中駙馬都尉梅殷玄孫,世居金陵。成化辛丑進士。知定遠縣,忤上官,棄歸。襲武階,為中都副留守。傳附明史卷一二一寧國公主傳後。) 損齋備忘錄上 紀事 纂言 知人 格物 ○紀事 續資治

  •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田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晏婴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

  • 卷十五 遗谶十三·孙星衍

    《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洛书摘亡辟曰:建纪者,岁也。成姬仓有命在河圣,孔表雄德。庶人受命,握麟征。《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推即位之术:乾坤三,上中下。坤变初六复,曰正阳,在下为圣人。故一圣,二庸,三君子,四庸,五圣,六庸,七小人,八君子,九

  • 春秋集传纂例卷六·陆淳

    唐 陆淳 撰都叙防例第十八啖子曰凡朝聘盟防用兵皆有防例今总论之非朝聘盟防用兵亦有列爵位之处用同此例天子大夫士虽防亦在诸侯上尊王室也【僖八年公防王人齐侯云云盟于洮之类是也】盟防则防主为首用兵则主兵者为首

  • 提要·王樵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春秋輯傳       春秋類提要【臣】等謹案春秋輯傳十三卷春秋凡例二卷明王樵撰樵有周易私録已著録是編朱彝尊經義考作十五卷又别出凡例二卷註曰未見此本凡輯傳十三卷前有宗旨三篇附

  • 卷九·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九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乐器琴陈乐书琴长三尺三寸六分象朞之日广六寸象六合有五象五行腰广四寸象四时前广后狭象尊卑上圆下方象天地晖十三象十二律余一以象闰盖长三尺六寸六分者中琴之度长

  • 卷十七·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七    元 王天与 撰西伯戡黎第十六      商书殷始咎周周人乗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汉孔氏曰咎恶乗胜也唐孔氏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纣都朝歌黎在朝歌之西○汉

  • 卷三十六·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六   宋 王与之 撰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陈君举曰司服掌王及命夫之服弁师掌其弁冕而皮枲丝屦皆藏于天府之属既成而颁盖冢宰制国用宗伯受之以共服御汉初有御府令掌御衣

  • 管子轻重十六·马非百

    轻重丁右石璧谋 右菁茅谋元材案:本书各篇均无于正文后及标题下另加子目者,独本篇有之而又不全。依现有二子目之例,则下文及《揆度》、《轻重甲》、《乙》与《戊》各篇每段皆应另加子目。至少本文所谓“峥丘之谋&rd

  • 贫富第十七·桓宽

    【题解】本篇就贫富问题进行辩论。由于双方都是属于剥削阶级的成员,因而也就不可能弄清楚“贫富相悬”的根本原因,只能围绕着如何实现或维护“致富成业”这一问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夫曰:余结发束

  •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佚名

    梵名Maha^tantrara^ja -ma^ya^kalpa ,或 Hevajra-d!a^kini^ja^la-sambara-tantra。凡五卷二十品。宋代法护译。又作大悲空智金刚经、喜金刚本续王、喜金刚本续。此系一般通用之名称,印度、西藏注释家则多用二仪轨(梵Dvik

  • 咒小儿经·佚名

    三行半,东晋昙无兰译。说疗小儿病之神咒。

  • 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佚名

    一卷,唐阿质达霰译。为秽迹金刚之印法。载符四十六,以灭种种之苦难。而以急急如律令为咒语,不说余咒。符似抱朴子中入山之符。是明为伪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