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

(陆曰:“郑云:‘名《三年问》者,善其以知丧服年月所由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三年问》者,善其问以知丧服年月所由。此于《别录》属《丧服》。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群,谓亲之党也。无易,犹不易也。○称,尺证反,注及下皆同。别,彼列反。易音亦,注同。)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饰,情之章表也。○创音疮,初良反。钜音巨,大也。愈,徐音庾,差也。迟,徐直移反。倚,于绮反。枕块,之鸩反。)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复生,除丧反生者之事也。○思,如字,一音息吏反。断,丁乱反。复音伏。)

[疏]“三年”至“也哉”。○正义曰:此一节问丧三年所由,解释所以三年之意。○“三年之丧,何也”者,记者欲释三年之义,故假设其问,云三年丧者,意有何义理?谓称人之情而立礼之节文。○“因以饰群”者,饰,谓章表也;群,谓五服之亲也。因此三年之丧差降,各表其亲党。○“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者,亲,谓大功以上;疏,谓小功以下;贵,谓天子诸侯绝期,卿大夫降期以下;贱谓士庶人服族。其节分明,使不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者,引旧语成文也。无,不也。并有差品,其道不可改易。○“创钜者其日久”者,以释重丧所以三年也。其事既大,故为譬也。钜,大也。夫创小则易差,创大则难愈,故云创钜其日久也。“痛甚者其愈迟”者,愈,差也。贤者丧亲,伤肾、乾肝斩斫之痛,其痛既甚,故其差亦迟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者,既痛甚差迟,故称其痛情,而立三年之文,以表是至痛极者也。○“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者,言贤人君子于此二十五月之时,悲哀摧痛,犹未能尽,忧思哀慕,犹未能忘,故心之哀慕于时未尽,而外貌丧服以是断割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者,若不断以二十五月,则孝子送死之情何时得已?复吉常之礼何有限节?故圣人裁断止限二十五月,岂不是送死须有已止,反复生礼须有限节也哉?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匹,偶也。言燕雀之恩不如大鸟兽,大鸟兽不如人。含血气之类,人最有知而恩深也。于其五服之亲,念之至死无止已。○属音蜀。丧,息浪反,又如字。巡,徐词均反。过,徐音戈,一音古卧反。号音豪,户羔反。??,本又作踯,直亦反,徐治革反。躅,直录反,徐治六反。??躅,不行也。?是,徐音驰,字或作踟。蹰音厨。燕,于见反。雀,本又作爵。啁,张留反。噍,子流反。啁噍,声。顷,苦颖反。知音智。)

[疏]“凡生”至“不穷”。○正义曰:此一经明天地之间血气之类,皆有所知,至于鸟兽大小各能思其种类,况在于人,何有穷已也?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言恶人薄于恩,死则忘之。其相与聚处,必失礼也。○由夫音扶,下皆同。邪,似嗟反。人与,音馀,下“君子与”同。曾,则能反。焉,于虔反。)

[疏]“将由”至“乱乎”。○正义曰:此一经明小人之人曾鸟兽之不若,若不以礼节之,安能群居而不乱?

将由夫?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驷之过隙”,喻疾也。“遂之”,谓不时除也。○驷音四,马也。过,古卧反,徐音戈。隙,本又作?,去逆反,空隙之地也。)

[疏]“将由”至“穷也”。○正义曰:此一经明贤人君子于三年之丧,若驷之过隙,若不以礼制节之,则哀痛何时穷已。“驷之过隙”者,驷,谓驷马;隙,谓空隙。驷马骏疾,空隙狭小,以骏疾而过狭小,言急速之甚。

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立中制节”,谓服之年月也。释,犹除也,去也。○为,于伪反,下注“为母”同。中如字,又丁仲反,注同。去,起吕反。)

[疏]“故先”至“之矣”。○正义曰:此一经明小人、君子其意不同,故先王为之立中人之制节。○“故先王焉”者,焉是语辞。“立中制节”者,言先王为之立中人之制,以为年月限节。○“壹使足以成文理”者,壹,谓齐同。言君子、小人皆齐同,使足以成文章义理。○“则释之矣”者,释,犹除去。既成义理,则除去其服。所以成三年文理者,以三年一闰,天道小成,又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服以三年,成文章义理。

然则何以至期也?(言三年之义如此,则何以有降至于期也?期者,谓为人后者,父在为母也。○期音基,注及下同。)曰:至亲以期断。(言服之正,虽至亲皆期而除也。○断,丁乱反,下注同。)是何也?(问服断于期之义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法此变易,可以期也。)

[疏]“然则”至“之也”。○正义曰:上节既称为父母三年,何故有父母止有期者?此一节释为期之义。“然则何以至期也”者,言为父母本应三年,何故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及父在为母而止于期。“曰至亲以期断”者,记者释之,为至亲本以期断,故虽为他后、及父在为母,但以期也。○“是何也”者,记者又起问,云有何义故以期矣。○“四时则已变矣”者,答“期断”之义也。言“期”是一年之周匝,而天气换矣。前时已毕,今时又来,是变改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者,言天地之中,动植之物,无不于前事之终,更为今事之始也。○“以是象之也”者,圣人以是之故,以人事法象天地,故期年也。○注“言三”至“母也”。○正义曰:郑意以三年之丧何以有降至于期者,故云为人后者为本生之父母、及父在为母期,事故抑屈,应降至九月十月,何以必至于期?以其本至亲,不可降期以下,故虽降屈,犹至于期。今检寻经意,父母本意三年,何以至期者,但问其一期应除之义,故答曰“至亲以期断”。是明一期可除之节。故《礼》:期而练,男子除?,妇人除带。下文云加降故至三年,是经意不据为人后及父在为母期。郑之此释,恐未尽经意,但既袒郑学,今因而释之。

然则何以三年也?(言法此变易,可以期,何以乃三年为?)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言于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下焉犹然。○“加隆焉尔”,一本作“加隆为尔焉”,徐如字,一音于虔反,焉犹然也,一云发声也,注及下同。倍,步罪反,注同。)

[疏]“然则”至“期也”。○正义曰:此一节释因期及三年之义,故设问云:“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本实应期,但子加恩隆重,故三年。“焉尔也”,语助之辞也。○“然使倍之,故再期也”者,焉犹然也。子既加隆于父母,故然使倍之。然,犹如是。倍之,言倍一期,故至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言使其恩不若父母。)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取象于天地,谓法其变易也。自三年以至缌,皆岁时之数也。言既象天地,又足以尽人聚居纯厚之恩也。○杀,色界反,徐所例反。)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言三年之丧,丧礼之最盛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不知其所由来,喻此三年之丧,前世行之久矣。)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达,谓自天子至于庶人。)

[疏]“由九”至“尽矣”。○正义曰:上节既称“期断”,何故有九月以下,故此经释之。○“由九月以下,何也”者,由,从也。记者既称“期断”,假设问之,何故有从九月以下。○“曰:焉使弗及也”者,焉亦然也。然使恩隆不及于期也,则五月不及九月,三月不及五月,转相不及也。○“故三年以为隆”者,谓恩爱隆重。○“缌、小功以为杀”者,谓情理杀薄。○“期、九月以为间”者,是隆杀之间也。○“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者,天地之气,三年一闰,是三年者取象于一闰。天地一期物终,是一期者取象于一周。九月者,以象阳之数,又象三时而物成也。五月,以象于五行。三月者,取象天地一时而气变。言五服之节,皆取法于天也。○“中取则于人”者,则,法也。天地之中取则于人,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服三年。人之一岁,情意变改,故服一期。九月、五月、三月之属,亦逐人情而减杀,是中则于人。○“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者,既取法天地与人,三才并备,故能调和群众聚居,和谐专壹,义理尽备矣。○“故三”至“丧也”。○正义曰:此一节重明三年之义。“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言三年丧礼,于人道之中,至极文理之盛者,则期以下,非其至极也。“夫是之谓至隆”者,言三年之丧,人恩之至极隆厚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言三年之丧,行之自远,未有能识知所从来也。言不知所从何代而来。引孔子者,《论语》之文,证此三年之丧也。○注“不知”至“久矣”。○正义曰:案《易·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尚书》云:“百姓如丧考妣三载。”此云“不知所由来”者,但上古云“丧期无数”,谓无葬、练、祥之数。其丧父母之哀,犹三年也。故尧崩云“如丧考妣三载”,则知尧以前丧考妣已三年,但不知定在何时。其丧服所起,则黄帝、尧、舜之时,虽有衣裳,仍未有丧服也。但唐、虞已前,丧服与吉服同,皆以白布为之,故《郊特牲》云:“大古冠布,齐则缁之。”若不齐则皆用白布也。郑注《丧服》,其冠衰之异,从三代以下,由唐虞以上曰大古,吉凶皆用白布,则知三代吉凶异也。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郑玄
  本训 第三十二·王符
  卷之十六 说山训·高诱
  第十一章 24·辜鸿铭
  卷一百四十·卫湜
  卷二十八·毛奇龄
  卷十五·王鸿绪
  卷二百六·秦蕙田
  卷二十三·吕本中
  卷十·朱熹
  商书·说命中·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专门为造就僧才设的学·太虚
  万定禅师寿言·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丘跋·丘逢甲

    先父潜斋先生能诗,先兄诗学乃出自庭训。特资质顈异,八岁即能诗。读作日不辍。积各体诗达数万首。甲午之役,与台湾俱亡。兹编计仅千余首。自乙未内渡起,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止。中间应酬之作,多无存稿。按年编辑,得十三卷。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邱瑞吾

    第十一齣 翦逆闻丧【天下乐】〔生上〕玉节遥承鎭武昌。妖魑远遁过浔阳。〔小旦〕夜来刁斗鸣声寂。祗听铜壶淸漏长。爹爹。拜揖。〔生〕孩儿。初赐鱼书墨未乾。迩人欢洽远人安。朝驱旌斾行新令。夜见星辰忆旧官。梅萼

  • 卷五十六·毕沅

      ◎宋纪五十六 ∷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七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嘉祐元年辽清宁二年。丙申,一零五六年   春,正月,甲寅朔,帝御大庆殿受朝。前一夕,大雪,帝在禁庭,跣足

  • ●卷五·邵博

      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齐衡阳王钧手自细书(五经),置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虽极乱之世,而经籍之传甚广。予曾大父遗书,皆

  • 唐鉴卷十六·范祖禹

    德宗五十三年六月张茂宗许尚公主未成婚茂宗母卒遗表请终嘉礼帝许之八月起复茂宗左卫将军左拾遗蒋又上疏谏以兵革之急古有墨衰从事者【衰方崔切】未闻驸马起复尚主也帝遣中使谕之不止乃特召对于延英谓曰人间多借吉成婚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冬十月。庚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五年时宪历。  ○谕吏部。钱粮系军国重务。有司考成、自不容宽。但近来参处拖欠。降调纷纭。新旧交代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马忠肃公亮墓志铭晏殊巨宋有天下重三后光九围淑清慎柬豪隽宣扬治迹海岳冥助英贤辈出惟仆射扶风忠肃公讳亮字叔明委质三朝勤身四方践履华显保绥吉禄尽瘁克终褒甄有加进退哀荣为儒臣表式公之先本居彭城中徙

  • 一〇四 去乡的途中一·周作人

    大概是在绍兴住得有点烦腻了,想到外边,其实是北京方面,找点别的事情做做看,也就是什么科员之类,这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事情了,总之是袁世凯势力很旺盛的时候吧,所以这事就一直搁下来了。查鲁迅的甲寅日记,在八月项下有记录道:“十

  • 任窻传·姚思廉

    任窻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任遥,齐朝时为中散大夫。身长七尺五寸。很小时就极好学,很早就出了名。宋丹陽尹刘秉征辟他为主簿。当时任窻十六岁,赌气得罪了刘秉的儿子。过了很久,为奉朝请,推举为兖州秀才,拜授太常博士,提升为

  • 卷十四·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十四明 黄训 编内阁题内降疏【徐溥】前日钦防发下揭帖一纸内开钦天监致任监正李华令臣等拟防着复职管事臣等看得李华系传奉官礼部叅奏行事乖谬致仕况

  • 卷三十三·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三性理五心性情【定性 情意 志气志意 思虑附】程子曰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问喜怒出于性否曰固是才有生识便有性有性便有情无性安得有情 问

  • 无反省则无领略·梁漱溟

    现在秋意渐深。四时皆能激发人:春使人活泼高兴;夏使人盛大;秋冬各有意思。我觉得秋天的意思最深,让人起许多感想,在心里动,而意味甚含蓄。不似其余节气或过于发露,或过于严刻。我觉得在秋天很易使人反省,使人动人生感慨。人在

  • 慈宗要藏序·太虚

    民十三元旦之旦,作慈宗三要叙,集刊慈宗三要,奉以周旋,造次颠沛未尝离乎是,弹指十年矣!而亦有随以习行者。比年住持厦门南普陀寺,凿阿耨达池,构兜率陀院,将以为退静之地。适转逢长老自小雪峰携古铜弥勒菩萨像至,乃就兜率陀院设慈

  • 普济本事方·许叔微

    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本事方》,中医方书著作。十卷。许叔微撰。约刊于12世纪中期。现存刻本10余种,包括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刻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分为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

  •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吕洞宾

    文所以载道也,余闻世间是文久矣。忆自弱冠时,得侍东篱老师于桐柏山。

  • 市隐庐医学杂著·王德森

    医论。清王德森撰。一卷。德森另有《保赤要言》已著录。积多年行医经验心得,于咸丰三年(1853)撰成是书。载苦口婆心语、论湿温症因用药之误、麻症喉痛误以喉症治之必死说、急慢惊风辨、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阴证忌用

  • 二程子抄释·吕柟

    明学者吕柟撰。北宋程颢、程颐著述的选编与疏释。凡十卷。考二程解说“六经”、“四书”之语,及其与门人问答行事之言,统编爲一书,收入《二程全书》,卷帙繁多,内容富博,初学者难于观览。故吕柟从中抄出心所好者,编爲此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