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二 燕义第四十七

(陆曰:“郑云:‘名《燕义》者,以记君与臣燕饮之礼,上下相报之义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燕义》者,以其记君臣燕饮之礼,上下相尊之义。此于《别录》属《吉事》。”案《仪礼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群臣燕饮以乐之。”勤劳,谓征伐、聘问。《诗》曰“吉甫燕喜”,是也。臣有王事之劳亦燕之,故《燕礼记》云“若有王事”是也。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职,主也。庶子,犹诸子也。《周礼》诸子之官,司马之属也。卒,读皆为“ヘ”,诸子副代父者也。戒令,致于大子之事。教治,?德学道。位,朝位也。○卒,依注音ヘ,七对反,又苍忽反,副也。治,直吏反,注及下同。别,彼列反。大子音泰,后“大子学”同。朝音直遥反。)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国子,诸子也。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弗,不也。国子属大子,司马虽有军事不赋也。○合如字,徐音ト。卒伍,子忽反,注同。伍音五。正音征。)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游卒,未仕者也。学,大学也。射,射宫也。《燕礼》有庶子官,是以《义》载此以为说。○卒,七内反,注同。)

[疏]“古者”至“退之”。○正义曰:此一节明诸侯与庶子燕饮之礼,从篇首至末,皆明燕饮之义。但燕饮之礼,有庶子官,故方说燕礼之初,先陈庶子之事。各随文解之。“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者,此明“庶子”之义也。谓作《记》之人在于周末,追述周初之事,故云“古者”。言周之天子,其下立官有庶子之官,天子谓之“诸子”,诸侯谓之“庶子”,其所职掌,诸子、庶子同也。故此《记》虽明诸侯庶子职掌,其所载之事皆《诸子职》文也。○“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者,言此官职主诸侯及卿、大夫、士众庶之子副ヘ于父之事,所以官名“庶子”。○“掌其戒令”者,此等众子须有戒法政令,而庶子官掌之。○“与其教治”者,与,犹及也。教,谓教学。治,谓治身。言非但掌戒令而已,及其教治亦皆掌之。○“别其等”者,谓分别其贵贱之等。○“正其位”者,正其朝廷所立之位也。此《记》云“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周礼·诸子职》则云“掌国子之ヘ”,唯此为别。但《诸子职》总谓之“国子”,此云“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者,是其?子也。谓之“庶”者,庶,众也。以其?子众多,故众谓之“庶子”,非?子庶弟而称庶子也。必知“?子”者,以其云“ヘ”,是副贰于父之言。故郑注《诸子职》云:“国子者,是公、卿、大夫、士之副贰。”又引《王》制云“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子”是也。○注“职主”至“位也”。○正义曰:云“《周礼》诸子之官,司马之属也”者,案《周礼》,诸子,下大夫,属司马。云“卒,读皆为ヘ”者,以经云“庶子之卒”,下文云“国子存游卒”,以“卒”字非一,故云卒皆为ヘ。若旁置“人”者,是副ヘ之“ヘ”。若不置人者,则百人为卒之“卒”。故读“卒”从“ヘ”也。云“诸子副代父者也”,此诸?子皆副代于父,与父为ヘ,故称“ヘ”也。云“戒令,致于大子之事”者,则下文云:“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其事非一,故云“戒令,致于大子之事”。云“位,朝位也”者,此等诸子虽未为官,皆从父尊卑以为等级,故有别其等、正其位也。“唯所用之”者,若国有大事之时,而进致诸子于大子,唯任大子随时所用也。○“合其卒伍,置其有司”者,言若国有甲兵之事,则庶子之官,付授以车甲,合会之以卒伍,置立之以有司。谓立其主将,使统领之,用军旅之法治理之。○“司马弗正”者,弗,不也。正,役也。以此等诸子既统属大子,随大子徵发,王家之事,司马不得征役之也。○“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者,前经云“国有大事”,谓祭祀,或宿卫,又云“甲兵之事”。此经别云“国之政事”,则非大事与甲兵也。是国之寻常小小之政事,谓力役、士功、胥徒之属,不与干国子,唯民庶所为。“国子存游卒”,未仕者之中,不干其事也。○“使之?德学道”者,既不与国子之寻常政事,但使之?行其德,学习道艺也。○“春合诸学”者,谓仲春之时,合此诸子在于大学。○“秋合诸射”者,谓仲秋之时,合其诸子在于射宫,使之?德学道,或容习射也。○“以考其艺而进退之”者,是庶子之官,考校其艺之高下,而进退其能否,能者进之,否者退之。○注“游卒”至“为说”。○正义曰:“游卒,未仕者也”,案《师氏职》云:“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郑注云:“贵游子弟,王公之子弟。游,无官司者。”则此游卒,是游逸以为副ヘ,故云“未仕者”。云“学,大学也”者,以《大胥》云“春释菜合舞”,《文王世子》云“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于东序。初教在东序,至合时则在周之大学,故云“学,大学也”。云“射,射宫也”,择士习射之宫也。又《周礼·大胥》云:“秋颁学合声。”其合声之时,则亦在大学。《文王世子》云:“凡大合乐,必遂养老。”郑云“春合舞,秋合声”。是养老在东序也,故知大合乐在东序。云“《燕礼》有庶子官,是以《义》载此以为说”者,案《燕礼》云:“主人升自西阶,献庶子于阼阶上。”又云:“庶子执烛。”是《燕礼》有庶子官也。以庶子于燕有事,是以《燕义》于此说庶子职掌,故云“载此以为说”也。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之义也。(定位者,为其始入?蜡,揖而安定也。○乡,许亮反。?音敌,大历反,本亦作“敌”。为,于伪反,下文“为疑”同。?,本亦作“蹴”,千六反。?,子昔反,又积亦反。)

[疏]“诸侯”至“义也”。○正义曰:此经说燕礼之初,君独升立于阼阶之上,明君尊莫敢敌之义也。皆引《燕礼》正经,记者以义说之。○“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者,案《燕礼》:“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君南乡,尔卿。卿西面,北上,尔大夫。大夫皆少进”,皆北面,所以然者,定群臣之位也。“定位”之语,是记者之辞也。○“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者,居主位之语,亦记者辞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之义也”者,“莫敢?”,言臣下莫敢与君敌匹而为礼,亦是记者之言也。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设宾主者,饮酒致欢也。宰夫,主膳食之官也。天子使膳宰为主人。公,孤也。疑,自下上至之辞也。公卿尊矣,复以为宾,则尊与君大相近。○亢,苦浪反。使宰夫,本亦作“使膳夫”。上,时掌反。复,扶又反。大音泰,旧他佐反。近,附近之近。)

[疏]“设宾”至“之也”。○正义曰:此经明《燕礼》臣莫敢亢君,君又屈而礼之也。○“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者,公卿,朝臣之尊;宾又敌主之义。若以公卿为宾,疑其敌君之义,为其嫌疑,故所以使大夫为宾,明其远嫌之义也。○“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宾既至庭,君降阶一等而揖之,是以礼待于宾也,故云“礼之”。“礼之”亦记者辞也。○注“设宾”至“相近”。○正义曰:云“天子使膳宰为主人”者,《文王世子》文。云“公,孤也”者,此诸侯燕臣子之礼,而称“公”,故知是上公得置孤。孤止一人,而《燕礼》云“诸公”者,郑注彼云:“言‘诸’者,容牧有三监也。”云“疑,自下上至之辞也”,疑,拟也。是在下比拟于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辞也”。云“尊与君大相近”,言公卿在朝,位与君相近。今若使为宾,被君所敬,则其尊与君大相逼近,故经云“以大夫为宾”,为其疑故也。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言圣人制礼,因事以?政。臣再拜稽首,是其竭力也。君答拜之,是其报以禄惠也。○稽,徐本作“D5”,音启。以道音导,下同。什音十。匮,求位反。)

[疏]“君举”至“义也”。○正义曰:此一经明《燕礼》臣尽礼于下、君答之于上、上下交欢而不相怨,明君臣之义也。○“君举礼于宾”者,谓举旅酬之酒以酬宾。○“及君所赐爵”者,特赐臣下之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者,谓宾受君之酬,及臣受君赐爵,皆降自西阶,再拜稽首。以受君恩,又升堂,更再拜稽首,以成拜也。故《燕礼》云:“公酬宾,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宾升成拜。”郑云:“升成拜,复再拜稽首也。”至礼杀之后,宾下堂,是欲拜。君则辞之,宾未拜也。宾乃升堂,再拜稽首。郑注云不言成拜者,以其下堂,未拜故也。《燕礼》云:“公卒觯,宾下拜,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郑注云:“不言成拜者,为拜故下,宾未拜也。下不敢辄拜,礼杀也。”○“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者,案《燕礼》,君赐爵之时,再拜稽首,示竭力尽能立功于国也。○“君必报之以爵禄”者,以《燕礼》臣拜,君皆答之者,示君报之以爵禄也。○“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者,以《燕礼》凡臣之拜,君无不答拜之,示为上之道“不虚取于下”也,上必须报之也。○“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者,上下必须相报,故在上明正教,以教道于民,民亦依君训道有功报上也。○“然后取其什一”者,前明君臣相报,此明君民上下相报。君既薄敛于上,民亦什一而税于下,故国家用足而下不匮乏,是上下和平亲睦,而不相怨恨也。○“和宁,礼之用也”者,“上下和亲”,是和也。“而不相怨”,是安宁也。和之与宁,礼之所用,以结成上文也。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献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牲体,俎实也。荐,谓脯醢也。羞,庶羞也。○差,初佳反,又初宜反。醢音海。)

[疏]“席小”至“贱也”。○正义曰:此明尊卑上下席位之所,受献旅酬之差,贵贱先后之义。○“席,小卿次上卿”者,案《燕礼》,上卿在宾席之东,小卿在宾席之西,隔越于宾席,而云“次上卿”者,以俱南面东上,遥相次耳。○“大夫次小卿”者,案《燕礼》,大夫在小卿之西,故《燕礼》云:“辩献大夫,遂荐之。继宾以西,东上。”○“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者,《燕礼》于西阶上献士,既受献者立于阼阶下,西面北上。献庶子于阼阶上,既献立于阼阶下,故云“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也。○“献君,君举旅行酬”者,案《燕礼》,宰夫为主人酌以献宾,宾饮毕,酌以酢主人。主人饮毕,酌以献君。君饮毕,酌以酢主人。更爵以受酢于阼阶下,饮卒爵。主人又洗觚酬,主人先饮卒爵,酌以酬宾。宾受觚坐奠于荐东讫,小臣请媵爵者二人,媵爵阼阶下,皆北面媵爵于公。媵爵者先自饮毕。媵爵者洗象觯,酌奠于公席之前,公坐取所媵之觯以酬宾。宾于时下,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宾升,成拜。公立卒觯,宾乃受公虚爵,酌之,酬大夫于西阶上。众大夫相酬毕,奠虚觯于篚。”此是“献君,君举旅行酬”也。○“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者,案《燕礼》,主人洗,升,实散,献卿于西阶上。献卿毕,小臣又请媵爵者,公使二人媵爵,奠于公前。公又行一爵,若宾若长,唯公所酬,以旅于西阶上。大夫辩而止。此是为卿旅酬也。《燕礼》直云“卿”,不云小卿、大卿之异,则小卿、大卿俱同献也。○“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者,案《燕礼》,主人洗,献大夫于西阶上,大夫辩受献,乃纳工。献众工毕,公又举奠觯,唯公所赐,以旅于西阶上。此是献大夫,为大夫而旅酬也。○“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者,案《燕礼》,说屦,升堂坐之后,主人献士于西阶上。献士辩,又献旅食宾。媵觚于公,公坐取宾所媵觯,兴。唯公所赐。乃就席,坐行之,终于大夫。终受者兴,以酬士,士举旅于西阶上。此是献士为旅酬也。○“而后献庶子”者,庶子卑,不为之举旅,但无算爵之节,执爵者酌而旅之。○“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者,公及卿、大夫、士等牲体、荐羞之节,皆有等差,但《燕礼》不载,无以言也。

猜你喜欢
  卷下·戴震
  卷十五·陆陇其
  春秋大全卷三十二·胡广
  卷二十三·余萧客
  第八章 家庭之乐·林语堂
  卷十五·鄂尔泰
  春秋传卷三十·胡安国
  春秋集解卷三·苏辙
  卷二十七·王昭禹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玄奘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太虚
  总目卷第二·智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佚名
  佛说骂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十六 泉企 李迁哲 杨干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令狐德棻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曾祖景言,魏建节将军,假宜阳郡守,世袭本县令,封丹水侯。父安志,复为建节将军、宜阳郡守,领本县令,降爵为伯。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

  • 卷六十二·志第二十九·柯劭忞

      ○百官八   宣尉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布行省之政令。边陲有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安抚、宣抚、招讨等使。   宣慰使司。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凡六道:曰山东东西道

  • 名山藏卷之三十四·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开圣记二◆开圣记二玄皇后恒皇后裕皇后淳皇后献皇后○玄皇后玄皇后德祖后也姓胡高帝元年正月乙亥追尊玄皇后○恒皇后恒皇后懿祖后也姓侯元年正月乙亥追尊恒皇后○裕皇后裕皇后熙祖后

  • 雍正实录卷之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三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夏四月。丁未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以常雩祀天于圜丘。自是日始、斋戒三日。照例  ○戊申。谕内阁、前据都察院奏、顺天文安县生员张作良等以水患太甚。恳穵新河等词。赴该衙门呈递。

  • 第一卷周、秦、汉·缪荃孙

    《大事志》,以都于金陵者为主。自汉后,纪年用吴、晋、宋、齐、梁、陈,后用隋、唐、杨吴、南唐;以地土关系,如两魏、北齐、周五季;有徐州及江北关系者,从纲目例,亦分注纪年。周武王十三年,封泰伯后周章于吴。十六年秋,王师灭蒲姑

  • 一二八九 军机大臣奏将各省缴到坊刻及残缺不全《通鉴纲目续编》销毁片·佚名

    一二八九 军机大臣奏将各省缴到坊刻及残缺不全《通鉴纲目续编》销毁片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查各省收缴《通鉴纲目续编》,除《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四百二十二部业经奏明交武英殿挖改备用外,其坊刻批本及残缺不全之

  • 两汉笔记卷九·钱时

    宋 钱时 撰光武十七年秋九月河南尹张伊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坐度田不实下狱死后上从容谓虎贲中郎将马援曰吾甚恨前杀守相多也对曰死得其罪何多之有但死者既往不可复生也上大笑张释之谓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

  • 三 风暴的前后上·周作人

    上文曾经说过,我在天下太平的空气中出世,一直生活到十岁,虽然本身也是多病多灾,却总是平稳中渡过去了。但是在癸巳(一八九三)年遇着了风暴,而推究这风暴的起因,乃是由于曾祖母的去世。曾祖号苓年公,大排行第九,曾祖母在本家里的

  • 卷四·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御制一文二世宗宪皇帝御制追封孔子五世祖木金父公册文右文稽古思统绪之相承重道尊师溯渊源于自逺举千秋之旷典苹藻维馨超五等之崇封丝纶式焕缅维先师孔子之五世祖木金父公系本殷朝居从鲁

  • 卷十五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五中   元 王天与 撰说命中第十三       商书惟说命总百官【汉孔氏曰在冢宰之任唐孔氏曰惟傅说受王命总百官之职史特标此句爲发言之端】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

  • 高僧傳卷第三·慧皎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譯經下釋法顯一釋曇無竭二佛馱什三浮陀跋摩四釋智嚴五釋寶雲六求那跋摩七僧伽跋摩八曇摩密多九釋智猛十畺良耶舍十一求那跋陀羅十二求那毘地十三   釋法顯姓龔。平陽武陽人。有三

  •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为民的中国文化  二 为众生的佛教  三 近代欧美文明的立国做人之道  四 发扬中国文化及佛教以救国救世界这庐山大林寺有了十来年的历史。在最初发起重建大林寺时

  • 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佛告阿难陀。若诸世间所有灾祸逼恼。刀兵饥馑亢旱疾疫。四百四病忧恼斗诤。及八万四千鬼魅娆恼有情。所求世间出世

  • 卷之十六·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六 临济第二世祖 讳存奖。姓孔氏。邹鲁阙里之裔孙也。於蓟三河县盘山甘泉院出家。大中五年圆具。九年弃讲参临济。嗣法住魏州兴化。 懿宗戊子咸通九年。 临济第二世魏州兴化祖嗣宗统(二十一年)。 祖开

  • 会昌解颐录·佚名

    亦名《会昌解颐》。笔记小说集。著者不详。《说郛》本题唐包湑作。约成书于唐会昌年间。所记为前朝与本朝之神鬼狐怪故事,然无不折射出当时之人情世态,而作者之褒贬寓焉。如《牛生》叙一冥使不忘一饭之德,隔世相报,与阳世

  • 家族以外的人·萧红

    我蹲在树上,渐渐有点害怕,太阳也落下去了;树叶的声响也唰唰的了;墙外街道上走着的行人也都和影子似的黑丛丛的;院里房屋的门窗变成黑洞了,并且野猫在我旁边的墙头上跑着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