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日录

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 倡道德尊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强 调践履功夫,“从至难至危处试验过”,方为笃实纯粹君 子。提出“心本大虚”的命题,主张以“明德”为本,通过 静中涵养功夫,克己复礼,收敛此心,以得本心。“人苟 得本心,随处可乐”,“真趣悠然”。今有清道光乙未 (1835)重刻本,附于《康斋集》。

《日录》全部章节目录

(1)日录

猜你喜欢
  尔雅注疏·邢昺
  管子·管仲
  传习录·王守仁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
  鬼谷子注·陶弘景
  续孟子·林慎思
  焚书·李贽
  大同书·康有为
  厚黑学·李宗吾
  金人铭·黄帝
  明道编·黄绾
  读书录·薛瑄
  四书经疑贯通·王充耘
  四书辨疑·陈天祥
  乡党图考·江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全闽诗话卷十二·郑方坤

    ○神仙 鬼怪 杂缀武夷君武夷君地官也相传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村人既往是日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汝等若男若女呼至乃命鼔师张安陵等作乐行酒令歌师彭令昭唱

  • 第三十二出 冥誓·汤显祖

    【月云高】〔生上〕暮云金阙,风幡淡摇拽。但听的钟声绝,早则是心儿热。 纸帐书生,有分氲兰麝。咱时还早。荡花阴,单则把月痕遮。〔整灯介〕溜风光, 稳护着灯儿烨

  • 卷十二·万树

    <集部,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词律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十二宜兴万树撰过涧歇【八十字】        晁补之归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许明时归去放怀处买得东臯数亩静爱园林趣任过客剥啄相呼

  • 第二幕·林徽因

    出台人物(按出台先后)电灯工匠 老孙宋雄 电料行掌柜(二十七八壮年人)梅真李大太太 李琼夫嫂李文琪黄仲维荣升唐元澜三小姐 李文霞李文娟地点:三小姐四小姐共用的书房时间:过了两天以后同一个书房过了两天的早上。家具一

  • 卷一百十三·徐世昌

    赵文楷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太湖人。嘉庆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山西雁平道。有《石柏山房诗存》。夜宿田家月出一丈高,众星垂纂纂。驱车问田舍,径窄苍耳满。犬吠松溪寒,花繁竹篱短。田父知客来,倾壸春

  • 卷二十五·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五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一正始王宏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十五学剑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秦王筑城三千里西自临洮东

  • 卷四百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六兔类五言古舟中杂咏        【元】袁 桷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行人笑彼拙归来始嚬呻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七言古【附长短句】狡兔行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一五言古诗六周述玩秀轩华轩临清流秀色堪搅结霞彩相荡漾波光互明灭花飞渡头春帆落洲上月縦观心目超静对形神悦应共沧浪人濯缨笑予拙李时勉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深闺有思妇惨凄亦何为容华不自

  • ●卷四·毛先舒

    ○学诗径录诗言情写景叙事,收拢拓开,点题掉尾,俱是要格。律尤须谨严,颓唐可时有耳。借如律诗,中二联一实一虚,一黏一离;起须高浑,势冒全篇;结欲悠圆,尽而有馀;转折收纵,宜使合度,勿得后先倒置,舒促失节,然后可以告成篇矣。诗作七古,宜

  • 列传第八十四 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魏收

    僭晋司马叡,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叡,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初为王世子,又袭爵,拜散骑常侍,频迁射声、越骑校尉

  • 第二十二回 使天竺调兵擒叛酋 征龟兹入穴虏名王·蔡东藩

      却说太宗因北荒听命,复欲东征高丽,廷臣会议军情,统说高丽依山为城,不易攻入,前时御驾亲征,高丽人民,不得耕种,势必乏食,今不若屡遣偏师,更迭侵扰,令他东奔西走,无暇农事。不出数年,满野萧条,人心自散,鸭绿江北,可不战自定了,太宗

  • 孝武帝纪·房玄龄

    孝武皇帝名曜,字昌明,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兴宁三年(365)六月十二日,始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秋七月二十八,立为皇太子。这一天,简文帝驾崩,太子即皇帝位。下诏书说:“朕以不幸,忽逢丧事,呼天抢地,不知所诉。年龄幼

  • 经济文衡后集卷六·佚名

    宋 滕珙 撰汉高祖唐太宗类论汉祖唐宗只是暗合于道答陈同父此段谓汉唐之君全体却只在利欲上夫人只是这个人道只是这个道岂有三代汉唐之别但以儒者之学不传而尧舜禹汤文武以来转相授受之心不明于天下故汉唐之君虽或不

  • 殊路第二十一·桓宽

    【题解】&ldquo;殊路&rdquo;就是不同道路的意思。这个词又见后《杂论篇》、《史记&middot;礼书》、《汉书&middot;武帝纪》元朔六年及元狩六年诏文等篇,乃当时习用语。此篇就孔子弟子在维护奴隶主贵族政权、反对新兴地

  •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太虚

    ──十七年四月作──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中,向来代表佛教的中国佛教僧寺,自然也有革除以前在帝制环境中所养成流传下来的染习;而建设“原本释迦佛遗教,且适合现时中国环境的新生命”之必要!此予二十年来迄今以至将来犹继续不

  • 扬州芍药谱·王观

    植物谱录。北宋王观撰。1卷。观字通叟,泰州如皋(今属江苏)人,一说高邮(今属江苏)人。嘉祐进士。累迁大理寺丞。熙宁八年(1075)知扬州江都县事。时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遂在前人旧作基础上撰为此书。全书分三部分。首论扬州

  •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佚名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首录四言经文三百余字,谓大梵天非无非有。真体自然,降神流世,为人精魂,阳魂护精,阴魂育血。世人若能抱一守真,可保真体不变,化俗成真,复

  • 论事·佚名

    音译《迦他跋陀》,亦称《论争说》(巴利文Kathavatthayakarana)。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相传为第三次结集时由目犍连帝须(Moggaliputta-tissa)所作。作者站在大寺派的立场,对部派佛教的其他各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