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殊路第二十一

【题解】

“殊路”就是不同道路的意思。这个词又见后《杂论篇》、《史记·礼书》、《汉书·武帝纪》元朔六年及元狩六年诏文等篇,乃当时习用语。此篇就孔子弟子在维护奴隶主贵族政权、反对新兴地主阶段革新事件中,“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的问题,展开辩论。其实,无论是宰我,还是子路,一个反对田常夺权,一个参加卫国内讧,他们的死,殊路而同归,都是为维护和复辟奴隶制而卖命。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皋遁逃,不能死其难。食人之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

【注释】

南面:古代国君听政,面向南面,故称国君为南面。这里是执政的意思。《论语·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即此文所本。《说苑·修文篇》:“孔子言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天子也。”正嘉本、太玄书室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云”作“可”,属下为句。案作“云”是,“云”者,语助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史记·封禅书》用“云”字作语助词者,无虑十余处,如“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诸神祠皆聚云”,“文公获若石云”,“其声殷云”,用法正与此同。

《论语·先进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宰我:即宰予,字子我,鲁人,孔丘弟子。田常: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他适应封建势力的需要,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符合人民的愿望,赢得了齐国人民的拥护,(见《左传·昭公三年》晏子答叔向的一段话)终于在公元前481年杀了齐简公,掌握了齐国的政权。在这次斗争中,宰我参加了反对田常夺权的斗争,终于被田常杀掉了。田常杀宰我事,《韩非子·难言篇》写道:“宰予不免于田常。”李斯《上二世书》写道:“田常为简公臣,。。下得百姓,阴取齐国,杀宰予于庭,即弑简公于朝。”(史记·李斯传)《吕氏春秋·慎势篇》写道:“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弑简公于朝。”《史记·仲尼弟子传》写道:“宰我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说苑·正谏篇》写道:“田常果攻宰予于庭,弑简公于朝。”这些,都和本书相合。檀台:古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临淄县东北。

子路仕卫:仲由字,孔丘弟子,时为卫大夫孔悝的邑宰。卫太子蒉聩即蒯聩,因得罪南子,出亡在外,国人立其弟辙,是为出公。蒉聩与孔悝勾结,率其家人袭击出公,出公出奔,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当孔悝攻出公时,子路在外,闻之驰归。遇子羔出卫城门,告知子路出公已走,门已关闭,要他赶快离开,不要空受其祸。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去后,子路乘有人进城,随之而入。即往见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将焚台,蒉聩乃使人下攻子路,杀之。事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及《左传·哀公十五年》。菹(zu):剁成肉酱。子路死时被蒉聩剁成肉酱,见《礼记·檀弓篇上》。

子皋:即子羔,孔丘弟子高柴字。

更(g5ng):偿还,报答。

二三子:犹如说你们或他们。这里是他们(诸弟子)的意思。

【译文】

大夫说:七十弟子亲身接受孔丘的教育,他们都名列为孔丘的门徒,号称具有诸侯卿相的才能,可以执政的也有好几个。学政事的有冉有、季路,能说会道的有宰我、子贡。宰我在齐国主持政事,曾受到齐简公的宠幸,田常造反,孔丘的治国之道行不通了,宰我死在庭堂上,齐简公也被杀死在檀台。子路在卫国做官,孔悝作乱,子路不能拯救国君出走,被剁成肉酱;子贡、子羔都逃离卫国,不能为国殉难。接受别人的俸禄却不能报答,做了人家的大官却不能维护人家的生存,为何那样只顾自己而不管别人呢?他们同样是孔丘的门徒,又是为着相同的事业,自以为通晓古今治国之道,懂得君臣的礼节。结果却是死的死、逃的逃,他们走的道路各不相同,为什么都违背了孔丘的治国之道呢?

文学曰:宋殇公知孔父之贤而不早任,故身死。鲁庄知季有之贤,授之政晚而国乱。卫君近佞远贤,子路居蒲,孔悝为政。简公不听宰我而漏其谋。是以二君身被放杀,而祸及忠臣。二子者有事而不与其谋,故可以死,可以生,去止其义一也。晏婴不死崔、庆之难,不可谓不义。微子去殷之乱,可谓不仁乎?

【注释】

“殇”原作“襄”,今据卢文弨、张敦仁说校改。宋殇公,穆公兄宣公子,名与夷,在位10年(公元前719—公元前710年),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即孔丘的先祖孔父嘉,是宋殇公时的大夫。

鲁庄:即鲁庄公,名同,在位32年(公元前693—公元前662年)。庄公有三弟,长庆父、次叔牙、次季有。庄公病,欲立子班(《左传》作“子般”)为嗣,叔牙欲立庆父。季友则以死保证拥立子班,并设计毒死叔牙。庄公卒,季友立子班为君。庆父使人刺杀子班而立庄公子开为湣公(《左传》作“闵公”)。季友奔陈,引起国乱。季有:即季友,“有”、“友”通假。蒲:春秋时卫国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晏婴不死崔、庆之难:公元前548年,齐国大臣崔杼和庆封合谋杀死齐庄公,另立齐景公。晏婴当时在齐国做官,听说齐庄公被杀,哭了一场,并说:“君王若是为国而死,我一定为你赴难。但如今为私仇而死,我不能赴难。”事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及《史记·齐世家》。《论语·微子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

文学说:宋殇公知道孔父嘉的贤能而没有及早任用他,所以被杀死了。鲁庄公知道季有的贤能,但因授政太晚而引起国家的内乱。卫出公亲幸佞臣,疏远贤臣,使子路居住在薄地,让孔悝当权。齐简公不听宰我的规劝,因而泄漏了密谋。所以卫出公被驱逐,齐简公被杀死,也连累了忠臣。子贡、子羔没有参与孔悝作乱的事,所以他们可以为国君而死去,也可以逃生,其死生去留,意义都是一样的。晏婴没有死于崔杼、庆封之难,不能说他不守礼义。微子因纣王的淫乱而离开殷,能说是不仁吗?

大夫曰:至美素璞(1),物莫能饰也(2)。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珠不画。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3),隋、和之璞(4),而强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砺鈆刀(5),饰嫫母(6),画土人也。被以五色,斐然成章(7),及遭行潦流波(8),则沮矣(9)。夫重怀古道,枕藉诗书(10),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鸡亦无党也(11)。

【注释】

(1)素璞:未经雕刻的玉石。

(2)杨沂孙曰:“‘物’上当有“伪’字。”

(3)檀柘之材:比喻栋梁之材。檀、柘是两种木质好的乔木。

(4)隋、和之璞:传说中春秋时隋侯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的玉石。这里比喻纯洁的道德。

(5)《论语·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砺(l@):磨。鈆(yan)刀:钝刀。

(6)嫫母:传说中的丑妇。

(7)《论语·公治长篇》:“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成章:条理分明可观。

(8)《左传·隐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正义》引服虔曰:“行潦,道路之水。”

(9)沮(j():败坏。

(10)枕藉:即枕头和垫席,这里作动词用。枕藉诗书,比喻全身躺在诗书上面,这里指儒生死读儒家经典。

(11)“鸡亦无党也”的“鸡”原作“难”。黄季刚认为:“疑当和‘邻里逐鸡,鸡亦无党也。’连鸡不能俱栖,明无党矣。”案“邮”字不必改,黄改“难”为“鸡”,可从。释“党”为“朋党”之“党”,则未确。“连鸡不能俱栖”之说,见《战国策·秦策上》,引此为喻,与上文文意不属。此处“党”字,仍是“里党”、“乡党”之党,这里是说,邮里之间之鸡,虽被人乱逐,亦能各识其家而竞入也。是以“逐鸡”取譬“御民”。荀悦《申鉴·政体篇》:“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忘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路。”盖汉时谈“御民”之术,自有“驱鸡”之喻,故前则桑弘羊,后则荀悦,都得据以为言也。

【译文】

大夫说:最美好的未经雕刻的玉石,用不着以虚伪的东西去装饰它。最有才能和品德的人,虚伪的文饰不能增加其光彩。所以贵重的玉不需要雕刻,美好的珠不需要描画。现在仲由、冉求不是栋梁之材,又没有明珠宝玉般的美德,而硬要加以文饰,如同刻朽木、磨纯刀、装饰丑妇、刻画土人一样(白费力气)。即使涂上五颜六色,十分美观,但一被流水冲刷,便原形毕露了。你们称颂古代的治国之道,搬弄诗书,国家危亡时不能使之平安,出了乱子不能治理,而邮里之间的鸡,虽被人乱逐,还能各识其家而竞入呢!

文学曰:非学无以治身,非礼无以辅德。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宝也,待■诸之工而后明。毛嫱,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周公,天下之至圣人也,待贤师学问而后通。今齐世庸士之人,不好学问,专以己之愚而荷负巨任,若无楫舳济江海而遭大风,漂没于百仞之渊,东流无崖之川,安得沮而止乎?

【注释】

■(lan)诸,原作“鉴识”,今据张敦仁说校改。■诸:治玉的砂石。《淮南子·说山训》:“玉待■诸而成器。”

毛嫱:古代传说的美女,一说越王的美姬。

楫:船桨。舳(zh*):船后掌舵处,这里指舵。

“崖”通作“涯”。无涯:没有边际。

【译文】

文学说:不学习,无法管理自己,不懂礼,无法辅佐德政。和氏之璧,是天下的珍贵宝物,但要有治玉的工匠才能辨明其真实价值。毛嫱,是天下的美女,也要靠涂抹胭脂和香粉才能显示出她的美容。周公,是天下最大的圣人,也要向贤明的老师学习才精通各种事物的道理的。如今世上那些庸俗的人,不好好学习,武断地用自己的愚见去承担巨大的任务,如同没有桨和舵的船渡江海遇到大风一样,漂没在百丈深渊中,向东流入无边无际的大海,哪里能只是毁坏而止呢?大夫曰:性有刚柔,形有好恶。圣人能因而不能改。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而不能革其心。故子路解长剑,去危冠,屈节于夫子之门,然摄齐师友,行行尔,鄙心犹存。宰予昼寝,欲损三年之丧。孔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若由不得其死然。”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注释】

子路好长剑,经与孔丘两次辩论,最后决定弃去。事见《说苑·建本篇》及《贵德篇》。又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经孔丘设礼诱导,才肯儒服委质,请为弟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危冠:高耸的帽子。

摄齐(z9),提起衣服的下摆,表示恭敬。齐,古代衣服的下摆。

《论语·先进篇》:“子路行行如也。”行行尔:刚强的样子。

《论语·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三年之丧:古时父母死了,规定要守丧三年。宰予认为太长,只要一年就够了。孔丘骂宰予“不仁”。事见《论语·阳货篇》。

“若由不得其死然”,语出《论语·先进篇》。由,子路名。

戚施:解见《非鞅篇》注释。

【译文】

大夫说:人的性格有刚强和柔弱的不同,形貌有美丽和丑陋的区别。圣人也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改变它。孔丘只能从外表改变他几个门徒的服装,而不能改变他们的本质。所以子路解下身上的长剑,摘掉高耸的帽子,拜倒在孔丘门下,恭恭敬敬地对待老师、同学,表面上装出一副刚强的样子,内心里却藏着粗鄙的念头。宰我在白天听孔丘讲课时睡大觉,又想废除父母死后守孝三年的礼节,孔丘就说:“像粪土一样的墙壁粉刷不得”,“和仲由一样不得好死”。所以,没有好的本质,而只学些外表的东西,虽然有贤师良友,就像在油脂上绘画和冰上雕刻一样,浪费时间,徒劳无功。再好的美容师也不能把驼背的缺陷掩饰起来,涂脂抹粉也不能使丑妇变得漂亮。

文学曰:西子蒙以不洁,鄙夫掩鼻;恶人盛饰,可以宗祀上帝。使二子不涉圣人之门,不免为穷夫,安得卿大夫之名?故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故人事加则为宗庙器,否则斯养之爨材。干、越之铤不厉,匹夫贱之;工人施巧,人主服而朝也。夫丑者自以为姣,故饰;愚者自以为知,故不学。观笑在己而不自知,不好用人,自是之过也。

【注释】

“曰西子”三字原无,今补。从这里的文势看,上文是大夫之言,这里是文学之言,应当有“曰”字,“蒙”上的“西子”的二字,据《孟子·离娄篇下》:“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这里正用《孟子》之文,应当有“西子”二字。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王勾践为吴所败,乃令范蠡献西施于吴,吴王夫差悦其美,迷惑忘政,后卒被灭于越。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事见《吴越春秋》。卿大夫之名:指子路曾为卫国蒲大夫,宰予曾为齐临淄大夫而言。

砥(d!):磨刀石。这里是磨刀的意思。

语见《论语·雍也篇》。觚(g&):盛酒的器具。

“人事”原作“事人”,今据张敦仁说乙正。

“爨材”原作“舋才”,今据孙诒让说校改。爨(cuan)材:烧火的柴禾。干、越:即吴、越。见《荀子·劝学篇》杨倞注。铤(ting):未加工的铜铁。这里指初铸成尚未加工的剑。

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饰”上有“不”字。

【译文】

文学说:西施虽美,蒙上污秽的东西,庸俗鄙陋的人见了她要捂着鼻子走过;而面貌丑陋的人盛装打扮,可以去参加宗族祭祀上帝的礼仪。子路、宰我若不到孔丘门下学习,难免成为穷夫,哪能得到卿大夫的称号呢?因此磨刀是为了刀刃锋利,学习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孔子说:“觚不像觚的样子,这也算觚吗?这也算觚吗?”所以,好木头只有经过人的加工才能成为宗庙里的祭器,否则,只能当烧火做饭用的劈柴。吴、越的铜铁不经过加工,谁也看不起;经过巧匠加工(成宝剑),连国君都愿意佩戴着它上朝。丑人自以为美,所以要求和美人一样地盛装打扮;愚昧的人自以为知道的多,所以不学习。别人看了好笑,(好笑的原因)在自己身上,而自己还不知道,不喜欢任用别人,这是自以为是的过失啊。

猜你喜欢
  提要·苏辙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
  卷十一·沈廷芳
  卷十七·李光坡
  卷四·王志长
  (三)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钱穆
  卷三百八十八·佚名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道宣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玄奘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一·智旭
  佛教美术与佛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处俊·唐圭璋

      处俊字师郝,新淦(今江西省)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乙科。授左从事郎筠州军事推官。   百字令   残蝉断雁,政西风萧索,夕阳流水。落木无边幽眺处,云拥登山屐齿。岁月如驰,古今同梦,惟有悲欢异。绿尊空对,故人相望千里。

  • 第十五出 姻诧·李渔

    (外上)代妓司阍听指挥,做来的诧事世间稀。男儿枉自多谋略,不出闺中女范围。——自家非别,乃是名妓许仙俦央来招接新郎的。他只因费尽苦心,替吕相公寻了亲事,是个绝代佳人。吕相公听信谗言,反要赘入豪门,又且瞒他做事

  • 卷七·周权

    ●钦定四库全书 此山诗集卷七 (元)周权 撰 ○七言律诗 金山妙高台 妙高台上金为界不二门中銕作关万古云根擎梵刹六朝山色入僧阑浮沈世事风涛外突兀楼台宇宙间往古兴亡多少恨夕阳送尽暮钟寒 秋霁 梧雨声乾爽籁生年华流

  • 卷三百五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五十二琼花类【附瑶花 琪花】长短句赋得琼花观送人     【眀】刘 溥琼花观在江都云月馆仙人居无双亭前一方地昔日琼花今已无玉女香车游碧落回首人间尘漠漠重栏空防八仙

  • 元史续编卷九·胡粹中

    【辛酉】英宗皇帝至治元年春正月脩佛事于玉徳殿召高丽王章入朝○始亲享太庙【始服衮冕亲祠太庙左丞相拜珠亚献知院库春贝终献乃诏羣臣曰一嵗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自今嵗必亲祀以终朕身廷臣或言祀事毕宜赦上曰

  • 三农纪·张瀚

    古者之民三十受田,六十归田,公私一体。自李悝开阡陌,商鞅尽地力,并田之井者而弁髦之,于是豪强者出,大者跨州邑,小者连闾里,而弱户窭夫至无立锥之地,使民曾不得羹藜而饭糗。其弊生于不均,不均生于无制,其势然也。国朝名臣如王叔英

  • 卷之三十六上·佚名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己亥 上诣太庙告曰臣以今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 上帝于南郊先告 祖考监知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 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缺失惧有责焉况去年 上天垂戒早暮兢惕恐无以承

  • ○夺嫡妖乱志七则·许指严

    康熙帝既立胤禛为太子,以为天下无事,娱情内典,藉自颐养,不日且内禅。而诸子众多,俱以胤礽长厚,无奇才异能,坐跻大宝,心不甘服,咸思帝制自为。其间权力最盛、党羽广布者,则推胤禛、胤禵、胤礻我、胤禟.胤禛即世宗,有异禀,膂力过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通志卷一百四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五十九后魏衞操 莫含【孙题云】刘库仁【弟头眷 库仁子显头眷子罗辰 罗辰元孙仁之 仁之伯父乞归 乞归子嵩】尉古眞【弟诺 诺子眷 眷子多侯 多侯弟子庆宾 眷弟地

  • 琅邪王高俨传·李百药

    琅笽王高俨,字仁威,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升任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魏氏旧制:中丞出门,清除道路,与皇太子分道行走,王公贵族须在很远的地

  • 陈佑传·宋濂

    陈佑,一名天佑,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其家世代以农为业。祖父陈忠,精通经史,乡里皆尊他为师,死后,其学生谥曰“茂行先生”。佑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为他买书。长大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宪宗三年(1253),穆王府任

  • 第六十八章 江南“开门揖盗”,广州望梅止渴·李宗仁

    一当南京危急之时,除我和行政院院长、参谋总长及少数高级官员之外,政府本已全部迁往广州。南京失守后,我临时决定飞到桂林的原因,是看透了蒋先生如不肯放手让我做去,则不论政府迁往何处,局势绝无挽回余地。南京三个

  • 卷一百七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七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二八佾第三考异古本经天子穆穆下有矣字一本无 女弗能救与女弗作汝不 尔爱其羊尔作汝 曰使民战栗下有也字一本无 焉得俭下有乎字足利本同 

  • 谷梁折诸卷三·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谷梁折诸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闵公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虞书舜格于文祖孔传云舜服尧三年丧毕即政伊训奉嗣王只见厥祖孔传云居位主丧而太甲中篇冕服奉嗣王归亳

  • 卷三·佚名

    普智菩萨。复问普贤。菩萨所行所作。如夜显明。何谓其心犹若金刚志大乘铠。何谓大乘。何谓能畅於大勤修。何谓信不可坏。何谓受决。何谓劝德本。何谓入圣。何谓发其心内广大无量。何谓菩萨藏。何谓将护。何谓自在。何

  • 诸法集要经卷第八·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舍离懈怠品第二十  谓由彼劣慧  而生于懈怠  好习戏论言  远离于正智  舍离善知识  乐习近恶友  为破法因缘 

  • 艳异编·王世贞

    短篇故事集。杂采古今说部中各种故事,分类编次而成。正编40卷,续编19卷。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编。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等职,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