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录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祖梦有藤绕其先墓,一老人指为扳辕藤,故初名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谓程伯淳见猎心喜,乃知圣贤犹夫人也,孰云不可学而至哉!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诸儒语录,体贴于身心,不下楼者二年。气质偏于刚忿,至是觉之,随下克之之功。辛卯,父命还乡授室。长江遇风,舟将覆,先生正襟危坐。事定,问之,曰:“守正以俟耳。”既婚,不入室,复命于京师而后归。先生往来粗衣敝履,人不知其为司成之子也。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先生谓娄谅确实,杨杰淳雅,周文勇迈。雨中被蓑笠,负耒耜,与诸生并耕,谈乾坤及坎、离、艮、震、兑、巽于所耕之耒耜可见。归则解犁,饭粝蔬豆共食。陈白沙自广来学,晨光才辨,先生手自簸谷,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一日刈禾,镰伤厥指,先生负痛曰:“何可为物所胜!”竟刈如初。尝叹笺注之繁,无益有害,故不轻著述。省郡交荐之,不赴,太息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吾庸出为!”
天顺初,忠国公石亨汰甚,知为上所疑,门客谢昭效张觷之告蔡京,征先生以收人望。亨谋之李文达,文达为草疏上之。上问文达曰:“与弼何如人?”对曰:“与弼儒者高蹈。古昔明王,莫不好贤下士,皇上聘与弼,即圣朝盛事。”遂遣行人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上可谕德,召对文华殿。上曰:“闻高义久矣,特聘卿来,烦辅东宫。”对曰:“臣少贱多病,杜迹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误尘荐牍,圣明过听,束帛丘园,臣实内愧。力疾谢命,不能供职。”上曰:“宫僚优闲,不必固辞。”赐文币酒牢,命侍人牛玉送之馆次。上顾文达曰:“人言此老迂,不迂也。”时文达首以宾师礼遇之,公卿大夫士承其声名,坐门求见,而流俗多怪,谤议蜂起。中官见先生操古礼屹屹,则群聚而笑之。或以为言者,文达为之解曰:“凡为此者,所以励风俗,使奔竞干求乞哀之徒观之而有愧也。”先生三辞不得命,称病笃不起。上谕文达曰:“与弼不受官者何故?必欲归,需秋凉而遣之,禄之终身,顾不可乎?”文达传谕,先生辞益坚。上曰:“果尔,亦难留。”乃允之。先生因上十事,上复召对。赐玺书银币,遣行人王惟善送归,命有司月廪之。盖先生知石亨必败,故洁然高蹈。其南还也,人问其故,第曰:“欲保性命而已。”己卯九月,遣门生进谢表。辛巳冬,适楚拜杨文定之墓。壬午春,适闽,问考亭以申愿学之志。己丑十月十七日卒,年七十有九。
先生上无所传,而闻道最早,身体力验,只在走趋语默之间,出作入息,刻刻不忘,久之自成片段,所谓“敬义夹持,诚明两进”者也。一切玄远之言,绝口不道。学者依之,真有途辙可循。临川章衮谓其《日录》为一人之史,皆自言己事,非若他人以己意附成说,以成说附己意,泛言广论者比。顾泾阳言先生一团元气,可追太古之朴。而世之议先生者多端,以为先生之不受职,因敕书以伊、傅之礼聘之,至而授以谕德,失其所望,故不受。夫舜且历试诸艰,而后纳于百揆,则伊、傅亦岂初命为相?即世俗妄人,无如此校量官爵之法,而况于先生乎?陈建之《通纪》拾世俗无根之谤而为此,固不足惜。薛方山亦儒者,《宪章录》乃复仍其谬。又谓与弟讼田,褫冠蓬首,短衣束裾,跪讼府庭。张廷祥有“上告素王,正名讨罪,岂容久窃虚名”之书。刘先生言:“予于本朝,极服康斋先生。其弟不简,私鬻祭田,先生讼之,遂囚服以质,绝无矫饰之意。非名誉心净尽,曷克至此!“然考之杨端洁《传易考》,先生自辞宫谕归,绝不言官,以民服力田。抚守张璝(番禺人)因先生拒而不见,璝知京贵有忌先生者(尹直之流),欲坏其节行,令人讼之,久之无应者。璝以严法令他人代弟讼之,牒入,即遣隶执牒拘之。门人胡居仁等劝以官服往,先生服民服,从拘者至庭。璝加漫侮,方以礼遣。先生无愠色,亦心谅非弟意,相好如初。璝以此得内贵心。张廷祥(元祯)始亦信之,后乃释然。此为实录也。又谓跋石亨族谱,自称门下士。顾泾凡(允成)论之曰:“此好事者为之也。先生乐道安贫,旷然自足,真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下视尘世,曾不足过而览焉。区区总戎一荐,何关重轻?乃遂不胜私门桃李之感,而事之以世俗所事座主举主之礼乎?此以知其不然者一也。且总戎之汰甚矣,行路之人皆知其必败,而况于先生?先生所为坚辞谕德之命,意盖若将浼焉,惟恐其去之不远也,况肯褰裳而赴,自附于匪人之党乎?此以知其不然者二也。”以羲论之,当时石亨势如燎原,其荐先生以炫耀天下者,区区自居一举主之名耳。向若先生不称门下,则大拂其初愿,先生必不能善归。先生所谓“欲保性命”者,其亦有甚不得已者乎?
康斋倡道小陂,一禀宋人成说,言心则以知觉而与理为二,言工夫则静时存养,动时省察。故必敬义夹持,明诚两进,而后为学问之全功。其相传一派,虽一斋、庄渠稍为转手,终不敢离此矩矱也。白沙出其门,然自叙所得,不关聘君,当为别派。于戏!椎轮为大辂之始,增冰为积水所成,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
此为犁洲先生黄宗羲所记。载《明儒学案》。
日 录
梦孔子文王二圣人在南京崇礼街旧居官舍之东厢,二圣人在中间,与弼在西间。见孔圣容貌为详。欲问二圣“人生知、安、行之心如何”?又仿佛将文王书一册在案披习,似文王世系。(巳乙)
梦侍晦庵先生侧。先生颜色蔼然,而礼甚恭肃焉,起敬起仰焉。
夜枕思宋太宗烛影事,深为太宗惜之。人须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心,方做得尧舜事业。不然,鲜有不为外物所移者。学者须当随高痛惩此心,划割尽利欲根苗,纯乎天理方可语王道。果如此,心中几多脱洒伶俐,可谓出世奇男子矣。与邻人处一事,涵容不熟。既已容讫,彼犹未悟。不免说破,此间气为患。寻自悔之。因思为君子,当常受亏于人,方做得益。受亏,即有容也。
食后坐东窗,四体舒泰,神气清朗,读书愈有进益。数日趣同此,必又透一关矣。
圣贤所言,无非存天理、去人欲。圣贤所行亦然。学圣贤者,舍是何以哉!
日夜痛自点检且不暇,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责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哉!明德、新民虽无二致,然己德未明,遽欲新民,不惟失本末先后之序,岂能有新民之效乎?徒尔劳攘成私意也。
贫困中事务纷至,兼以病疮,不免时有愤躁。徐整衣冠读书,便觉意思通畅。古人云:“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又云:“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然诚难能,只得小心宁耐做将去。朱子云:“终不成处不去便放下。”旨哉言也!
文公谓延平先生终日无疾言遽色。与弼常叹何修而至此!又自分虽终身不能学也。
文公又云:“李先生初间也是豪迈底人,后来也是琢磨之功。”观此,则李先生岂是生来便如此,盖学力所致也。然下愚末学,苦不能克去血气之刚,平居则慕心平气和,与物皆春,少不如意,躁急之态形焉。因思延平先生所与处者岂皆圣贤,而能无疾言遽色者,岂非成汤“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之功效欤?而今而后,吾知圣贤之必可学,而学之必可至,人性之本善而气质之可化也的然矣。下学之功,此去何如哉!
夜病卧,思家务,不免有所计虑,心绪便乱,气即不清。徐思可以力致者,德而已,此外非所知也。吾何求哉,求厚吾德耳。心于是乎定,气于是乎清。明日书以自勉。
南轩读《孟子》甚乐,湛然虚明,平旦之气略无所挠,绿阴清昼,熏风徐来,而山林阒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斯可验。
夜病卧,思家务,不免有所计虑,心绪便乱,气即不清。徐思可以力致者,德而已,此外非所知也。吾何求哉,求厚吾德耳。心于是乎定,气于是乎清。明日书以自勉。
与弼气质偏于刚忿,永乐庚寅,年二十,从洗马杨先生学,方始觉之。春季归自先生官舍,纡道访故人李原道于秦淮客馆,相与携手淮畔,共谈日新。与弼深以刚忿为言,始欲下克之之功。原道寻以告吾父母,二亲为之大喜。原道,吉安庐陵人,吾母姨夫中允公从子也。厥后克之之功虽时有之,其如卤莽灭裂何!十五六年之间,猖狂自恣,良心一发,愤恨无所容身。去冬今春,用功甚力,而日用之间觉得愈加辛苦,疑下愚终不可以希圣贤之万一,而小人之归无由可免矣。五六月来,觉气象渐好,于是益加苦功,遂日有进,心气稍稍和平。虽时当逆境,不免少动于中,寻即排遣,而终无大害也。二十日,又一逆事排遣不下,心愈不悦。盖平日但制而不行,未有拔去病根之意。反复观之,而后知吾近日之病,在于欲得心气和平而恶夫外物之逆以害吾中,此非也。心本太虚,七情不可有所。于物之相接,甘辛咸苦,万有不齐,而吾恶其逆我者,可乎?但当于万有不齐之中详审其理以应之,则善矣。于是中心洒然。此殆克己复礼之一端乎!盖制而不行者硬苦,以理处之则顺畅。因思心气和平,非绝于往日,但未如此八九日之无间断。又往日间和平多无事之时,今乃能于逆境摆脱。惧学之不继也,故特书于册,冀日新又新,读书穷理,从事于敬恕之间,渐进于克己复礼之地。此吾志也,效之迟速,非所敢知。
南轩柱贴云:幽静无非安分处,清闲便是读书时。
知止自当除妄想,安贫须是禁奢心。
澹如秋水贫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
力除闲气,固守清贫。
病体衰惫,家务相缠,不得专心致志于圣经贤传,中心益以鄙诈,而无以致其知;外貌益以暴慢,而何以力于行!岁月如流,岂胜痛悼。如何!如何!
数日家务相因,忧亲不置,书程间断,胸次鄙吝,甚可愧耻。窃思圣贤吉凶祸福一听于天,必不少动于中。吾之所以不能如圣贤而未免动摇于区区利害之间者,察理不精,躬行不熟故也。吾之所为者,惠迪而已,吉凶祸福,吾安得与于其间哉!大凡处顺不可喜,喜心之生,骄侈之所由起也;处逆不可厌,厌心之生,怨尤之所由起也。一喜一厌,皆为动其中也。其中不可动也,圣贤之心如止水,或顺或逆,处以理耳,岂以自外至者为忧乐哉!嗟乎!吾安得而臻兹也?勉旃勉旃,毋忽。
处家,少宽裕气象。
屡有逆境,皆顺而处。
理家务后读书南轩,甚乐。于此可识本心。
枕上思在京时昼夜读书不闲,而精神无恙。后十馀年疾病相因,少能如昔精进,不胜痛悼,然无如之何。兼贫乏无药调护,只得放宽怀抱,毋使刚气得挠,爱养精神,以图少长。噫!世之年壮气盛者岂少,不过悠悠度日,诚可惜哉!
昼寝起,四体甚畅,中心洒然。安贫乐道,何所求哉。
当念岁月晚而学无成,可惧也。然既往亦不得可追矣。继今随精力所到而进,勿怠其志而已。视古人自少至老始终一致者,不胜其慨愧矣!
一事少含容,盖一事差,则当痛加克己复礼之功,务使此心湛然虚明,则应事可以无失。静时涵养,动时省察,不可须臾忽也。苟本心为事物所挠,无澄清之功,则心愈乱,气愈浊,梏之反复,失愈远矣。
观分门《近思录》,闻所未闻,熟所未熟,甚有益于自心性情。只感朋友之有,是书以相益也。
观《近思录》,觉得精神收敛,身心检束,有歉然不敢少恣之意,有悚然奋拔向前之意。
二月二十八日,晴色甚佳,写诗外南轩。岚光日色,昽映花木,而和禽上下,情甚畅也。值此暮春,想划舞雩千载之乐,此心同符。(丙午。)
夜读《论语》,深感子思之说于目下用功最初,亟当服膺。
夜观童子照鱼,静听流水。自悟川上之叹,及朱子安、行、体、用之旨。
夜立庭间,静思践履,笃实纯粹。君子不可得也,诚难能也。心所深慕,而无由臻斯境,可胜叹哉。
观农。因疮,籍芳闲卧塍间,静极,如无人世。今日虽未看书,然静中思绎事理,每有所得。
峡口看水,途中甚适。人苟得本心,随处皆乐,穷达一致。此心外驰。则胶扰不暇,何能乐也。
晁公武谓康节先生隐居博学,尤精于《易》,世谓其能穷作《易》之本原,前知来物。其始学之时,睡不施枕者三十年。嗟乎,先哲苦心如此,吾辈将何如哉!
观花木与自家意思一般。
看田,至青石桥,游观甚适。归,焚香读书外南轩,风日和煦,揽景乐甚。读书,理亦明着,心神清爽。
一日,以事暴怒,即止。数日事不顺,未免胸臆时生磊块。然此气禀之偏,学问之疵,顿无亦难,只得渐次消磨之。终日无疾言遽色,岂朝夕之力邪!勉之无怠。
枕上思近来心中闲思甚少,亦一进也。
寝起读书,柳阴及东窗,皆有妙趣。晚二次事逆,虽动于中,随即消释,怒意未形。逐渐如此揩磨,则善矣。
亲农归。以眼痛废书。闲阅旧稿。十六、七年间,岁月如流,而学行难进。府仰今昔,为之怅然。又感吾亲日老,益自凄怆不胜。
大抵学者践履工夫,从至难至危处试验过,方始无往不利。若舍至难至危,其它践履,不足道也。
适蔬园中,虽暂废书,亦贫贱所当然。往亲农途中,读《孟子》,与野花相值,幽草自生,而水声琅然,延停久之,意思潇洒。
小童失鸭,略暴怒。较之去年失鸭,减多矣。未能不动心者,学未力耳。
观《草庐文集》(序),诸族多尚功名富贵。恐吾晦庵先生不如是也。惜未睹先生《全集》。
外南轩,读《孟子》一卷,容貌肃然。午后眼痛。四体俱倦,就寝。心无所用。思归乡十五年,历艰辛实多,不堪回首。
坐外南轩。涤砚书课。绿阴清昼,佳境可人,心虚气爽。疑此似蹑贤境,惜读书不博耳。
枕上默诵《中庸》,至“大德必受命”,惕然而思:舜有大德,既受命矣;夫子之德,虽未受命,却为万世帝王师,是亦同矣。嗟乎!知有德者之应,则宜知无德者之应矣,何修而可厚吾德哉!
夜徐行田间,默诵《中庸》字字句句,从容泳叹,体于心,验于事,所得颇多。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灯下读《中庸》,书此,不肖恒服有效之药也。
与一邻人谈及不肖,稍能负重私心,稍悦。
每日劳苦力农,自是本分事,何愠之有?素贫贱,行乎贫贱。
小女疮疾相缠,不得专心读书,一时躁急不胜。虽知素患难,行乎患难。然岁月不待人,学问之功不进,不得不忧也。其实亦因早年蹉跎过了好时节,以致今日理会不彻。三十年前好用功,何可得耶?
缓步途间,省察四端,身心自然约束,此又静时敬也。
知弗致,已弗克,何以为学?(丁末)
因暴怒,徐思之,以责人无恕故也。欲责人,须思吾能此事否。苟能之,又思曰:吾学圣贤方能此,安可遽责彼未尝用功与用功未深者乎?况责人此理,吾未必皆能乎此也。以此度之,平生责人,谬妄多矣。戒之,戒之!信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也。
因事知贫难处,思之不得,付之无奈。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未易能也。又曰“贫而乐”,未易及也。然古人恐未必如吾辈之贫。夜读子思子素位不愿乎外及游吕之言,微有得。游氏“居易未必不得,穷通皆好;行险未必常得,穷通皆丑”,非实经历,不知此味诚吾百世之师也。又曰“要当笃信之而已”,从今安敢不笃信之也。
观文章正宗,感学德无进。四十向逼,终于小人之归。岂胜背痛?
以事难处,夜与九韶论到极处,须是力消闲气,纯乎道德可也。倘常情一动,即去道远矣。
枕上熟思出处进退,惟学圣贤为无弊。若夫穷通得丧,付之天命可也。然此心必半毫无愧,自处必尽其分,方可归之于天。欲大书“何者谓圣贤?何者谓小人?”以自警。
自今须纯然粹然,卑以自牧,和顺道德,方可庶几。嗟乎!人生苟得至此,虽寒饥死,刑戮死,何害为大丈夫哉!苟不能然,虽极富贵,极寿考,不免为小人。可不思以自处乎!
与学者授《论语》,读至年四十而恶焉。其终也,已不觉惕然。与弼年近四十矣。见恶者何限?安得不深自警省,少见恶焉,斯可耳。(请读者自断。)
灯下外南轩。观年二十时所作论三篇,不胜悲叹!何者?昔时志向的然以,后圣贤为可学可至。今逡巡苟且二十年。多病侵陵,血气渐衰。非惟不能至圣贤,欲求一寡过人,且不可得。奈何?奈何?安得好学茂年,痛倾此意!
学德无成,而年光空老,平生之志不得遂矣。感恨何穷?无容此身,伤哉!
凡事诚有所不堪,君子处之,无所不可,以此知君子之难能也。
胡生谈及人生立世,难作好人。仆深味之。嗟夫,见人之善恶,无不反诸己,可也。
读《易》倦,观《晦庵先生年谱》。慨先哲之精勤,愧奴辈之减裂。惘然自失,奈之何哉?据今地位,努力向前。
途间与九韶谈及立身处世,向时自分不敢希及中庸,数日熟思,须是以中庸自任,方可无忝此生。只是难能,然不可畏难而苟安,直下承当可也。
读罢,思债负难还,生理蹇涩,未免起计较之心。徐觉计较之心起,则为学之志不能专一矣。平生经营,今日不过如此。况血气日衰一日,若再苟且因循,则学何由向上?此生将何以堪?于是大书“随分读书”于壁以自警。穷通得丧、死生忧乐一听于天,此心须澹然一毫无动于中,可也。
倦寝,梦寐中时时警恐,为过时不能学也。
与九韶痛言:为学不可不勇。而此人自无奋发激昂、拔俗出群之志。予归,深为之太息。徐思,方自悼不暇,安有工夫于他人耶!呜呼,日进无疆,属之已乎,属之人乎。勉之又勉,勿为外物所困。
近晚往邻仓借谷,因思旧债未还,新债又重,此生将何如也?徐又思之,须素位而行,不必计较。“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然此心极难,不敢不勉。贫贱能乐,则富贵不淫矣。贫贱富贵,乐与不淫,宜常加警束,古今几人臻斯境也!
早枕思处世不活,须以天地之量为量,圣人之德为德,方得恰好。嗟乎,安得同志共勉此事。
处大事,不能尽善,意甚快快。兼以寒疾时作,风足攻人读书,工夫间断,昏昏竟日。痛感!何由得入圣贤境界也。
早枕思当以天地圣人为之准则,因悟子思作《中庸》,论其极致,亦举天地之道以圣人配之,盖如此也。嗟夫!未至于天道,未至于圣人,不可谓之成人,此古昔英豪所以孜孜翼翼终身也。
食后处事暴,彼虽十分不是,然我应之自当从容。徐思,虽切责之,彼固当得,然不是相业。
人生但能不负神明,则穷通死生,皆不足惜矣。欲求如是,其惟慎独乎!董子云:“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往来相应。”噫!天人相与之际,可畏哉!
人须整理心下,使教莹净常惺惺地,方好。此“敬以直内”工夫也。嗟夫!不敬则不直,不直便昏昏倒了,万事从此隳,可不惧哉!
与友人夜别徐家山。归思一日,数事颇当。
凡事须断以义,计较利害便非。
贫病相因,读书不前。何以为力行之资。
人须于贫贱患难上立得脚住,克治粗暴,使心性纯然,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物我两忘,惟知有理而已。
观《晋史》,成帝见王导必拜。及幸其宅,拜其妻。反复详其始末,为之掩卷太息。丈夫际遇如此,而功烈不过若是。其付托之重,不减伊周。而致主泽民,视伊周何如哉?虽其志安于小成,亦学力有所不逮耳。信知!人生须自幼力学,其于践形必臻极,然后无愧也。孔子曰:“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又曰:“用之则行”。呜呼!安得反西飞之日而痛加学欤?
今日觉得贫困上稍有益。看来人不于贫困上着力,终不济事,终是危愞。
教人须循循善诱.
玩《中庸》,深悟心学之要。而叹此心不易存也。
克已逡巡,无所成就。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熟思平生历试,不堪回首。间阅旧稿,深恨学不向前,身心荒怠,可忧可愧。今日所当为者,夙兴盥栉,家庙礼毕,正襟端坐,读圣贤书,收敛此心,不为外物所汨,夜倦而寝,此外非所当计。穷通寿夭,自有命焉,宜笃信之。
数日守屯困工夫,稍有次第。须使此心泰然,超乎贫富之外,方好。
观史,时见古人卓卓之行,不胜感激。益思自奋。
当学之难进,乃见希贤之易也。
心是活物,涵养不熟,不免摇动,只常常安顿在书上,庶不为外物所胜。
看乙已年日新薄。惕然于心。继读《论语》观圣贤教人丁宁之意,益思自奋。须用刻苦。
以事暴怒,即悔之。须持其志,毋暴其气。
应事后,即须看书,不使此心顷刻走作。
数日养得精神差好,须节节接续去,莫令间断。
上无师,下无友,自己工夫又怠。此生将何堪耶!
细观《近思录》,乃知圣人教人之法。备在方策,而自己学力未至,以致龌龊无量,安得良朋共执此文,细细讲明,以为持已、处事之资也。
斩截日新。
精白一心,对越神明。
经旬,学德废怠。梦寐中亦屡怅叹。为小女授《论语》,感圣人之微言,悚然思奋。安得良朋辅我此心?
途逢故人。两鬓已斑,不觉怆然。问其年方四十。顷之,此公熟视予鬓亦已斑矣。益为凄恻,久之方别。既而思平生碌碌,只此衰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岂不信哉?夜归,书此于东窗。噫,书又终可得而读耶,君子果不可得而成耶。
新居栽竹。夜归。吾妻语予曰:昨夜梦一老人携二从者相过止于门。令一从者入问:与弼在家否?答云:不在家。从者曰:孔夫子到此相访,教进学也。与弼闻之,为之惕然而惧,跃然而喜,感天地而起敬者,再三为之寒栗。自此以往,敢不放平心气,专志学德乎?敢吝驽骀之力乎?
往新居授书,甚喜。学有新益。
闻友人所为颠倒。益自警省实下工夫。
看《礼记》倦,寝。思平生经历之艰,益叹古人之不易学。
看语略。惕然!尤念学德不进,何以立世!(已酉)
苟一毫不尽其道,即是自绝于天。
坐门外,图书满案,子弟环待。乘绿阴,纳清风,群物生意满前,而好山相宾主。览兹胜趣,胸次悠然。
早枕细思学德无进。岁月忽晚。回首平生,恍然一梦,可胜悼哉!继今分明须用。痛惜!毋蹈前非也。
看《近思录》,甚有所得。鄙吝之怀,为之豁然。
夜大雨,屋漏无干处,吾意泰然。
夜默坐,思学不能进。朋友又无,向前者,此道日孤,意思忽忽,无聊者久之。
涵养本源,工夫日用间,大得。
青石桥割稻。往回村外,与物接春。
晚谷不收。夜枕,思家用窘甚,不得专意于书。展转反侧,良久。因念困穷,拂郁能坚人之志而熟人之仁,敢不自勉?
夜观《晦庵文集》,累夜乏油。贫妇娆薪为光,诵读甚好。为诸生授《孟子》(卒章),不胜感激。临寝,犹讽咏《明道先生行状》。久之,顽钝之资,为之惕然!
途中看《言行录》。归及,隔溪藉草,临流观书,甚乐。杏然尘外之趣。
中堂读倦,游后园归,丝桐三弄,心地悠然,日明风静,天壤之间,不知复有何乐?
早枕痛悔刚恶,偶得二句:“岂伊人之难化,信吾德之不竞。”
所得为者,不敢不尽分。若夫利钝成败,非我所计也。此心须常教洒然。
时时痛加持志之功,务消气质之偏。
游园,万物生意,最好观。
安贫、乐道,斯为君子!
遇逆境暴怒,再三以理遣。平日自己无德,难于专一责人。况化人亦当以渐,又一时偶差,人所不免。呜呼!难矣哉,中庸之道也。
近来愈觉为人之难。学不向前,而岁月不待人。奈何?奈何?
枕上思《晦庵文集》及《中庸》,皆反诸身心性情,颇有意味。昨日欲书戒语云:“温厚和平之气,有以胜夫暴戾逼窄之心,则吾学庶几少有进耳。”今日续之云:“欲进乎此,舍持敬穷理之功,则吾不知其方矣。”盖日来甚觉此二节工夫之切,而于文集中玩此话头,益有意味也。
夜思承父师傅托之重,士友期望之深,竦然增惧!思有以自拔于人欲而未知其方矣。
日来处困,稍觉有力。六月初一日,早枕念岁月如流,事业不立。岂胜叹哉!
七月初五日,临钟帖,明窗净几,意思甚佳。平生但亲笔砚及圣贤图籍,则不知贫贱患难之在身也。
人之遇患难,须平心易气以处之,厌心一生,必至于怨天尤人。此乃见学力不可不勉。
贫困中事事缠人,虽则如此,然不可不勉,一边处困,一边进学。
七月十二夜,枕上思家计窘甚,不堪其处。反复思之,不得其方。日晏未起,久方得之。盖亦别无巧法,只随分节用安贫而已。誓虽寒饥死,不敢易初心也。于是欣然而起。又悟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中夜思日月逝矣。事业无进,辗转不寐,以达于旦。
凡百皆当责己。
夜诵《明道先生行状》,不胜感激。会心处,不知手之舞足蹈也。
日来正心工夫,稍有意思。
咋晚以贫病交攻,不得专一于书,未免心中不宁。熟思之,须于此处做工夫,教心中泰然,一味随分进学方是。不然,则有打不过处矣。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煞是难事。于此可以见圣贤之分,可不勉哉。凡怨天尤人,皆是此关不透耳。
夜说朱子《感兴诗》,因告诫诸生。语意抑杨,彼止皆极感激。
先哲云“身心须有安顿处”,盖身心无安顿处,则日惟扰扰于利害之中而已。此亦非言可尽,默而识之可也。
暮春游园,心广体胖,岂虚语哉!(壬子。)
穷厄已极,不可支撑,兼病益困,然亦安分,不敢起怨尤之念,而所以益进吾之学,坚吾之志者,不敢不勉也。
卧看康节诗,遂熟睡。方醒,意思佳甚,不啻封侯赐金也。虽极贫穷,此命也不害其乐。
于《近思录》中所得,比向日大有。径庭中,心洒然,如沉疴去体。
观百卉,生意可爱。
晴窗亲笔砚,心下清凉之甚,忘却一身如是之窘也。康节云:“虽贫无害日高眠。”
穷通寿夭,一听于天,行吾义而已。
月下咏诗,独步绿阴,时倚修竹,好风徐来,人境寂然,心甚平澹,无康节所谓攻心之事。
倦后暂寝,起。书先哲格言。明窗净几,清风徐来,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此身,何幸至此也?
昨日于《文集》中又得处困之方,夜枕细思,不从这里过,真也做人不得。“增益其所不能”,岂虚语哉!
日来甚悟“中”字之好,只是工夫难也,然不可不勉。康节诗云:“泰山盖世称才力,到此分毫强得乎!”
正月初一日夜来。心气和平,继今学德宜加勉也。(癸丑)
有困极诗云:困固平生甘,不意如此极。前程一听天,多尤凉何益。又云:本心所主浑由已,外物之来一听天。
早观花草,生意甚佳。食后,意思稍不快,以窘极,故也。寻开解之所得,为者厚吾德耳。穷通,非我所能也。
山中独行,甚乐。万物生意盎然。时步岗顶,回望,不胜之喜,欲赋山椒一览诗。
处困之时,所得为者,言忠信、行笃敬而已。
早观,生意可乐。残月尚在,露华满眼,个中妙趣,非言语所能形容。东斋柱贴云:窗前花草宜人意,几上诗书悦道心。
寄身于从容无竞之境,游心于恬澹不挠之乡,日以圣贤嘉言善行沃润之,则庶几其有进乎!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非圣人,其孰知此味也哉!
人之病痛,不知则已,知而克治不勇,使其势日甚,可乎哉?志之不立,古人之深戒也。
勿忘勿助,近日稍知此味。天假以年,尚宜少进。穷通得丧,可付度外也。
患难中好做工夫。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然学力浅者,鲜不为所困也。嗟乎!梁栋之具,非禁风耐水雪,安能胜其重哉?
男儿须挺然生世间。
三月二十一日,食后授书。宿雨初霁,生意竞满,甚可乐也。看《春秋》。近午,霁景可人,日甚舒长,天地阔远。但病体全乏精神,不免寒饥,亦随分耳。眼前随分好光阴,谁道人生多不足?
夜枕深念,不得益精神,以进乎学也。
夜坐思一身一家,苟得平安,深以为幸。虽贫窭太基,亦得随分耳。夫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东斋对月,花竹参差,清景可爱,听诸生诵声,甚乐。时游于外,绿阴清夜,真趣悠然。
昨夜思旧时岁月事迹,为之慨然。今日时复在怀。嗟乎!德业不立,而时侵侵,晚矣。
先儒云:“道理平铺在。”信乎斯言也。急不得,慢不得,平铺之云,岂不是如此?近来时时见得如此,是以此心较之往年亦稍稍向定。但眼痛,废书一年馀,为可叹耳。
处大事者,须深沉详察。
早枕思平生践履,愧于圣贤者多矣。至今不能自持。欲大书“不敢尤人”四字以自励也。
眼痛,不敢看书。暂诵《诗经》,甚觉意味深长。但不敢久读,为之怅叹者久之。(乙卯)
暂阅旧稿。二十八年前恍如一梦,岂胜感叹。
读《韩子与李翱书》,大有感于吾心。
看韩文,倦睡。梦中,恍思少年日月,不胜感怆而醒。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信哉!
五月初一早看韩文。晴色满帘,清风透户,花草盈栏,幽景可爱。
时出门外,卧绿阴纳凉,甚乐。
七月二十一日,对野讲诵。近晚,曳杖逍遥野外,甚适。
看《晦庵文集》,大有感激。
十二月二十九日,祀先一日。多忧学者既少,而有志者尤少。大为世道虑也。
朱子云:纵容深宴养,旨哉言也!(丙辰)
看《言行录》,龟山论东坡云:“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大有所省。然志不能帅气,工夫间断。甚矣圣贤之难能也。
累日看《遗书》,甚好。因思二程先生之言,真得圣人之传也。何也?以其说道理不高不低,不急不缓,温乎其夫子之言也。读之自然令人心平气和,万虑俱消。
倦睡。觉来,坐东斋。看朱子文集。天晴日永,竹树扶疎,清景可人,意思甚乐也。
观晦庵先生语录。慨然!虑斯道不自知年之迈、气之衰而病之多也。
涵养此心,不为事物所胜,甚切日用工夫。
中夜梦中,痛恨平生不曾进学,即今空老痛苦而寐。
出游坡畔,遂于涧底坐。久向日适,省察身心,辛有少进。
村外闲行,《遗书》在手。徐步,自后坊坑过大同源。观山玩水而归于峡里。憩久,枕石藉草而卧,暖日烘衣,鸣泉清耳,有浴沂佳致。
夜枕省已,稍有益,欲大书“多言害道”、“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思无邪”,康节吟于东西斋。
枕上思平生学德不进,辗转不安,鸡鸣方寐。
看朱子“六十后长进不多”之语,怳然自失。呜呼,日月逝矣,不可得而追矣。
观《伊洛关闽言行录》,惕然!大感于怀。益思奋励。以往不知气之衰,病之惫也。
十一月单衾,彻夜寒甚,腹痛。以夏布帐加覆,略无厌贫之意。
闲游门外而归。程子云:“和乐只是心中无事。”诚哉是言也。近来身心稍静,又似进一步。
近来身心稍静,又似进一步。
暂阅旧稿。偶得胡文定公盖有名盖天下,致位庙堂,得行所学,一叚不胜感慨。
枕上思,从今须进步,不敢自绝于天。穷通得丧,听乎天命。虽饿死沟壑,不可丧此德矣。
近日多四五更梦醒,痛省身心,精察物理。
世间可喜可怒之事,自家着一分陪奉他,可谓劳矣。诚哉是言也。
先哲云:“大辂与柴车较逐,鸾凤与鸱枭争食,连城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不惟不能胜,兼亦不可胜也。”
正月十七日,夜梦玉生花如阑,满地。(巳已)
所凭者,天。所信者,命。(辛未)
八月初二,夜梦日有食之,既与弼从旁吹之,火焰即炽,寻复其明。
四月早写稿:红日当窗,秋花映日;清风绿阴,意豁如也。(壬申)
涵养吾一。(癸酉)
沼上看《自警编》二三条,甚好。益知,人当以圣贤自任也。
学《易》稍有进。但恨精力减,而岁月无多矣。只得随分用工,以毕余龄焉耳。
山千形万状,观之,自得之,可也。丈千形万状,作者自得之,可也。
读奏议一篇,令人悚然。噫!清议不可犯也。
今日思得随遇而安之理,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岂以老大之故而厌于事也。
累日思平生架空过了时日。
与学者话久,大概勉以栽培自己根本,一毫利心不可萌也。
晚知书史真有益,赴恨岁月来无多。(乙亥)
江西伍恒有书。知程庸奉府主王侯命去大司成家借《朱子语类》抄对。欲刊板以扬绝学惠后来。喜不自胜,恨不即见盛事之成也。
东窗亲笔砚。好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浴罢,坐东窗亲笔砚。竹风拂几,绿阴满地。
看《弹章》,令人竦然。付学者抄焉。
午前治圃。贫贱之理,当然不敢辞劳。
独游,隔溪数步,而回首,无可与者。
仁之至,义之尽。
见人之善恶,无不反诸已。
二月初一日,云昨夜被同三人观涨。碍同访朱子,不胜怅叹而觉有诗云:旷百千秋相感深,依依不识是何心?金鸡忽报春窗睹,惆怅残愧带病吟。(丙子)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得便宜是失便宜,失便宜是得便宜。
康节诗:亲窗一觉从容睡,愿当封候与赐金。亦不必如此说。朱子从容深宴养好。
传羹送面。贫士克已为义者。
万事付之无心可也。
三纲五常,天下元气,一家亦然,一身亦然。
一日未死,一日要是当。
偶撷芳水尾,怅然旧游,得二句:偶尔旧游行乐处,撷芳溪曲玩春流。
动静语默,无非自己工夫。
游隔溪,撷芳。暮春天气,一团清乐。
看沤田,晚归,大雨,中途雨止,月白,衣服皆湿。贫贱之分当然也,静坐独处不难,居广居、应天下为难。
静坐独处,不难。居广居、应天下,为难。
事往往急便坏了。
不学,则老而衰。
五月二十五夜,梦孔子孙相访,去承孔子命来。两相感泣而觉,至今犹记其形容。
胡文定公云:“世事当如行云流水,随所遇而安可也。”
卧看《自警编》,惕然!自省持已,不可不严也。
毋以妄想戕真心,客气伤元气。
夜坐门屋。梧桐月照,清风徐来。
料得人生皆素定,空多计较竟何如。
天意顺时为善汁,人情安处是良图。
请看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
十二月初十夜。梦云:万家乔木动清风。
凡事不可用心太过。人生自有定分,行已恻不可不慎。(康辰)
请看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
不失人,亦不失言。
打点平生《日录》,感慨系之矣。
人生须自重。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当佩以终余齿。
梦云:自画者,德不进。又云:自知不足者,可大受而远到。
日行吾义,吉凶荣辱非所计也。听天所命。
食后,高卧东窗,羲皇上人乎?
梦诵诗云:丁宁莫伐檐前树,听我高堂红杏歌。
又梦云:矫矫高楼卧白云。
食后倦寝。梦朱子父子来枉顾。(辛已。)
趋炎者,众人所同。尚德者,君子所独。
梦云:等闲识得东风意,便是桥边鸟鹊春。
高卧闲窗,绿阴清昼。天地何其阔远矣!
游后坊,登山椒,坐盘石,意甚适也。欲构览秀亭于此,无陡降之劳。暮归,新月一钩也。
闲卧新斋,西日明窗意思好。道理平铺在,着些意不得。
彼以悭吝狡伪之心待我,吾以正大光明之体待之。
看前去年《日录》,倦寝。细思平生,学力止于此。精神日向衰惫。俯仰怅然,空生世间也。(壬午)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七十二岁方知此味,信乎希贤之不易也。
夜静卧阁上,深悟静虚动直之旨,但动时工夫尤不易。程子云:“五伦多少不尽分处。”至哉言也。
程子云:五伦多少不尽分处。至哉言也!
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看《仪礼图》,阅旧《目录》,倦寝。程子七十岁化,犬马之年。七十二矣,何如?何如?
夜来枕上静思,一味圣学,帖然。终此余喘而已。(癸未)
观《遗书》数条。西照明窗,玩夫子之言,如饮醇醪,不觉心醉也。
徐步墙内,看秧生塍。静中春意,可乐也。(甲申)
静中观物,理随处可得。
看乙巳、丙午《日录》,感发多矣。(乙酉)
阅近数年《日录》。万事不必计较,徒劳心耳。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大公,仁也;顺应,义也。
晓窗自诵云:欲成美绩,须究良图。非梦也乎,自然如此耶。诵,岂鬼神有以警我耶。当大书于壁,日求少进。
当事之危疑,见人之措置。邵子之教也。(丙戌。)
遗书云:人当审已如何,不必恤浮。志在浮议,则心不在内,不可应卒遽事。
玩圣贤之言,自然心醉,不知手之舞足蹈也。(丁)
晓枕诵《易》。看去年《日录》,惕然兴感!不敢不以圣贤自任。日思奋励,庶不负朋友之谊也。
夜看《语类》,不忍释卷,然虚病不敢久也。
德性学问,不敢少怠,但恨岁月来日无多。
学圣人无他法,求诸已而已。吉凶荣辱,一听于天。
君子顾自处,何如耳。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
天道福善。祸淫君子,但当谨守先圣贤名教,居易以俟命而已。
昨夜梦诵云:岂能存养此心之一,岂鬼神教我哉!
午后看《陆宣公集》及《遗书》,一亲圣贤之言,则心便一。但得此身粗安,顷刻不可离也。
倦寝。得句云:逐日从容深燕养,憧憧慎勿役私心。
阅旧稿。偶见先友罗德昌先生手帖:不屑困于官粮事。呜呼噫嘻!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圣贤气象,须臾不敢不勉。
观壁间帖。故友孔谔縤衣巡按江西时。与先子书有云:前与与弼契兄接谈时,顷探其中盖有威武贫富之所不能屈移者。今虽蹇滞,异日当为令器,不必虑也。惕然,重书以警惰。孔后任河南参议。戌寅,仆在金台时,闻久亡矣。(戌子)
随处!惟叹圣人难学。
雨后生意可爱。将这身来放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
日夜惟知圣人好。但庸资实难企也。
憩亭子看收菜,卧久,见静中意思,此涵养工夫也。
程子云:天地间,可谓孤立!
憩亭,玩语类二三条,不甚痛快!
朱子云:此道日孤。
早夜思:余龄一味学圣人,克其不似圣人者。
夜卧阁中,思朱子云“闲散不是真乐”,因悟程子云:“人于天地间,并无窒碍处,大小咸快活,乃真乐也。”勉旃,勉旃!
张思叔诟骂仆夫。程子曰:何不动心忍性。朱子云:不哭的孩子谁不会抱?又云:处顺不如常处逆,动心忍性始成功。
午憩亭。静中胸次悠然。
午后看《日录》。天晴,仰思物理。
今日观《书》,感慨多矣。但精神短,不敢久。可惜少年日月也!
恰别处一近事,薄哉风俗。嗟乎!自己德不可不厚也。戒之!戒之!
看《晦庵文集》,倦卧。仰思至理有契,不觉抚席。
写《文集》一纸。旷百世而相感者,抑不知何心也。
观《晦庵文集》,亲先生之教。令人超然于世,万虑俱消。窃思当时立于其门者,宜何如哉!
倦卧,仰思古今国、家治乱得失,及人、家盛衰得失,为之凛然!
无时无处不是工夫。
暂游大门之外,桃李烂然。日丽风喧。先王以茂时对育万物。
日亲圣贤嘉谟,何幸如之!但恨读之晚矣!
早憩自得亭。亲笔砚。水气连村,游鱼满沼,畦蔬生意,皆足乐也。
施为欲似千钧驽,磨励当如百炼金。
年老厌烦,非理也。朱子云:“一日未死,一日要是当。”于事厌倦,皆无诚。
虽万变之纷纭,而应之各有定理。
岁月如流,而学德有退无进。有志之士,其兴感乎?无感乎?
玩《遗书》,意不知所向,安知斯人之为功。圣人责人也,常缓。便见,只欲改正,无显人、过恶之意。
观《五峰旧稿》,感慨系之矣。
夜思平生经历。五更方寐。圣人未尝忘天下。果哉!未之难矣。
逐日观圣贤名教,甚幸!但渐期寡过而未能也。
玩《易》,默而绎之。不胜痛快。但恨岁月无多。
早浴栉后,东轩亲简编。竹日明窗。意初回乡时,石泉柱帖云:欲到大贤地,须循下学功。回首近六十年矣!大贤地,休日到耶?
于事厌倦,皆是无诚。
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倦卧,养病。思已生,践履及圣贤名教。卧起,天向暝矣。
虽万变之纷纭,而应之各有定理。
猜你喜欢 和性第三十八·佚名 书义矜式卷四·王充耘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五章 大顺·林语堂 卷四·李明复 卷六十二·康熙 卷九十·秦蕙田 卷三十·易祓 嘱累品第十五·佚名 卷上·佚名 佛说宝网经全文·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佚名 百论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八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