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太白全集 卷十三茕斋歌诗三十六首	别	○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 
-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四下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十三下	李白	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絶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 
- 建炎己酉,先兄待制讳舜陟,字汝明,帅建康,与右丞杜充不相能。充时领兵驻建康,充自遣将来夺取经制司钱物。待制闻于朝,充往往亦知而后奏。朝廷知二公不合,十月移待制两浙宣司参谋。时周望自枢府出为宣抚。望老缪,本由八行举,与论 
- 						现在让我们再为皇太后的“鸾舆”写一些记事。其实“鸾舆”这两个字,只是一个习用的名称,那东西根本不是什么“舆”,只是一辆藤轿而已。  无论在哪一队的仪仗中,或是在哪一次的大典中,这辆藤轿总是占着一个极重要的 
-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辛亥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吏部言  福王讲读官宜于两京助教等官及进士内选用诏讲读官资俸深者准酌量升转著为令○癸丑各差御史余懋衡等请给勘合  上遣文书官口传问明逆贼方许出差谓妖书事未 
- 宋之问父令文富文辞且工画有力绝人世称三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元宗大书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肃宗谓李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又谢瞻作喜霁诗灵运写之琨咏之王宏在坐以为三绝吕宪墓表弘始四年十 
- ◎洪承畴清入关,明经略洪承畴不死,被获。良心未昧,尚不屈,后惑于清之美姬乃降。时传扬州史阁部可法并未死。当时就义者,伪也。承畴与阁部交最密,初欲救军及,常引为憾。当时扰乱之际,义兵纷起,吴中孙公兆奎,其一也。孤军被陷,执送 
-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三太和八年六月李中敏请斩郑注【新旧中敏传皆云六年夏上此防今据开成纪事太和摧凶记皆云八年六月又中敏疏言申锡临终按申锡去年七月卒若六年则申锡尚在今从开成纪事】王守澄荐季仲言【旧传李训初 
- 一夜没有睡,巴不得快点到天亮,好到教育司去看榜。我住流水井张氏宗祠,而教育司则是由旧提学使署改造的。两者之间,有一板薄砖墙相隔,要到教育司去,须从朝观街走过,但也只需五分钟光景,纵令每天叫我走三五十趟,也不觉苦的,只要有 
- 吐蕃,原居于汉朝西羌地区,有人说他们是南凉秃发利鹿孤的后裔,他的子孙以秃发为国号,语音讹变为吐蕃。吐蕃人将他们的国主称为赞普,设置大论、小论官以管理国事。他们的风俗是随水草放牧而无固定居所,然而也有城郭,都城叫逻些 
-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一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章 翼注曰至德德字用植纲常维名节等语暗切下文讲 又曰下二句总见至德勿以三让见其德无称见其至盖三让意重无称意轻 又曰让于商非让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 
- 【原文】其摩者①,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②。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 
-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世间人聚集言话。乃有如此多浊过患。无有功德和此世间言话者,但增长诸烦恼。於白法中当作虚妄。世尊,何有智者菩萨求功德者,闻此间过患语已,当不乐独行。世尊,云何菩萨乐於多言复观诸患。菩萨若 
- 功德主仙林住山坛主愚极宣德郎守尚书屯田员外郎上轻车都尉崔(育林) 撰昔我佛。妙正三身。圆成四智。不泥洹而自证。运沤和以度人。敷显万法。指真实际。导诲群性。了根本空。设三昧之门。严具足之相。尽有为之执。归 
- 《韦十一娘传》是出现于明代中期的一篇剑侠小说,在国内已失传三百余年的明人胡汝嘉著《韦十一娘传》,在韩国发现,见于朝鲜活字本《删补文苑楂橘》。最近韩国学者将《韦十一娘传》影印本寄给本文作者。该作品重现、填补了 
- 王度庐著,全书共分十回。原稿分上下卷。上卷粉墨婵娟,下卷霞梦离魂,后合二为一,以《粉墨婵娟》为名。1948年2月至7月连载于《青岛时报》,署名“绿芜”。1948年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印行单行本。内容以民国时期为时间背景,讲述报 
- 亦称《大佛顶经玄义》、《首楞严经玄义》。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二年(1639)智旭撰述、道昉参订。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含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重刻于崇祯十七年(1644)。今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