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一夜没有睡,巴不得快点到天亮,好到教育司去看榜。我住流水井张氏宗祠,而教育司则是由旧提学使署改造的。两者之间,有一板薄砖墙相隔,要到教育司去,须从朝观街走过,但也只需五分钟光景,纵令每天叫我走三五十趟,也不觉苦的,只要有放洋的希望。
我坐在门廊里的食桌旁,望着教育司后园的树林,起了种种的幻想。日光一刻一刻地热烈起来了。坐在屋子里,也感着一阵阵的暑气。
随后又来了二三个朋友。其中一个是方言学堂毕了业的堂兄。他们都是报考西洋留学的,早看过了榜。
那个方言毕业的堂兄便拿起黑纸摺扇,向我的肩背上打了一下。
过后,我才翻过来看前头的榜文了。榜文大意是此次复试结果,经严格的审查,录取西洋留学生正取二十名,备取二名,日本留学生正取三十名,备取五名。其次通告所录取各生,务须留在广州,静候教育司定期派送放洋,届时当另行牌示。
距教育司愈近,我的胸口便愈跳动,双脚也愈颤动,几乎不会走路了。
记得是新历八月廿五日,我只一个人了搭了“播宝”省渡,在平时是买大舱票的,这次买了尾楼票。搭尾楼本不稀奇,但我的晚餐在今晚是小洋一元的全餐,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全餐的大菜,不可无以纪念。时在民国元年,岁次壬子,八月廿五日,夜七时!
西洋留学所以须从速放洋的理由是,旅途太远,须赶及暑期后进各学校。至于日本和中国只隔一水,旬日可达,故可以从缓。经教育司这样解释后,我们唯有再静候它的第二次的牌示。
知道我是一名官费留学生了,而马上又有港币百元可领,北伐的堂兄便借了一百毫给我,我才得动身赴香港。尚欠一部分的伙食费,则准于领得治装费后寄还与他。
真理是永久不变的。譬如“世态炎凉”这个真理,真个是千古不灭的。自考上了日本留学,一般朋友都很明显地改变了态度,而我的人生观也从那一天起,由悲观的改变为乐观的了。平时当友人们聚在一块儿谈笑的时候,自己只是坐在一隅,静听不敢多嘴,尤害怕他们谈及家事。现在我抬得起头来和他们说说笑笑了。以前我常沉着头走路的,现在也稍稍昂起头来走路了。从前我的态度行动会那样悲观的,消极的,忧郁的,虽然是大部分由于我的天性——神经质的,怀疑的性质——使然,但受境遇的压迫,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在的青年,平均起来,确实赶不上民元前后的青年活泼,天真。但这并非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而是证明中国之社会经济基础日趋崩溃。在日本也是一样,今日的青年学生不如二十年前之纯朴了。
榜发后,差不多每天都到教育司去一趟,看看有没有特别的布告。半个月之后,果然看见有新的牌示了,但只是通知西洋留学的。叫他们于某月某日在香港青年会聚集,准备放洋。对于东洋留学的,却只字未提。我感着轻微的失望了。觉得钟荣光不该对我们志望日本留学的人,作不平等的待遇。
我这样想着,担心自己也会错,因再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名字,果然不错了。考尾名,虽然在名誉上不甚好听,但也不必管了,总比备取第二名好,有治装费港币一百元可领了!
我这样想着,向外走了一二十步,还是有些担心,自己会看错,同时也疑心自己莫非是在做梦。我又翻转身走回那面墙下去。我对于这张榜,有些恋恋不舍似的。可惜当时没有把它拍照下来呢。
我这句话却引得他们都笑起来了。
我走出教育司的外门首来后,又还有些不放心,自己真的是考上了正取第三十名。于是再折回头,进去看榜。自己的名字,明明是在第八行第二名!(因为每行四名)在自己的名字下面,是空白。至备取是另行起写的。
我觉得无论什么艰难,我都得忍受。无论什么利益,我都可牺牲。我只望能早日飞渡到三岛上去。我当时的感情,的确有点像久困樊笼,一旦获得解放的鸟儿,想急急地高飞上天空中去。
我当时就像服了多量的亚斯匹灵,全头面,全身上都是汗水淋淋了,双脚颤抖得非常厉害了,若不是怕人们笑话,我真要蹲下去了。
我吃过了午饭和同寓的朋友谈笑了约一个时辰后,便去睡中觉。醒转来时,已经是三点多钟了。我又想跑到教育司去,但给朋友笑了。我只好忍耐着。并且也怕仍然是空流一身汗。其实教育司那边,正是在这时候发榜。
我们的治装费由教育司会计姓关的老人带了来。我们因为想添置些旅具,希望治装费能够快些发下来。但是廿六日只在客栈里闷坐了一天,不单不见关会计的踪影,连所谓领袖们陈、梁两先生也不见来了。激得大家大骂钟荣光混帐!因为廿三日那天下午,在教育司开茶话会时,钟荣光叫我们要于廿六日在香港聚集。我们现在都到来了,但教育司的代表还不见落来!
我一面走,一面想及昨晚上萧先生所说的话,我心里有无限的懊恼。
当开茶话会时,教育司钟荣光对我们说,廿七日下午有天洋丸开往日本。若有六十人以上,船票可以打八折,即有四十五元,便可坐二等舱位了。廿六晚上,十二点多钟,才见陈领袖走来告诉我们,关会计搭今天的夜渡刚刚到来了,叫我们明天七点就到青年会去,有话说。陈领袖并且说,乘天洋丸的事,恐怕靠不住了。因为第一批赴日本的不满六十名,该轮船公司不肯打折扣。
在榜下的墙面前立了一会,汗水也稍稍停止了。我此刻有余暇来查看及格者里面有没有我相认的朋友。我发见(现)了两个朋友也入了选。
在回寓的途中,仍然是全身渗着汗,不过没有初看见榜时流得那样厉害吧了。双足仍然是在微微地颤抖着,我想像我当时的脸上,也一定发青的,因为流汗实在流得太多了。
回到祠堂下,同寓的人也都回来了。因为是晚饭的时分,并且从其他公寓还来了几位朋友和堂兄弟。他们看见我的脸上发青,又没有半点笑容,料定我是失败了,很客气地不来问我。到后来,还是那个跟姚雨平北伐过来的堂兄弟先开口问我:
响过了四点钟,我的胸口跳动着出门了。
响了九点钟,我出门了。但走到教育司门首一看,复试的榜还不见揭晓。我很失望地走回来。因为放了暑假,同寓的人大都回乡去了,只有三五个留在省垣谋事的同乡,还住在这祠堂里。此刻他们也都出去活动了。全祠堂里真是鸦雀无声。我在自己房里坐了一会,也觉得是冷清清的,不能再忍耐,便又走出来,从观莲街走出惠爱大街,折向东行,走到财政厅前,再转入双门底大街。踯躅着行了一会,一身流了不少的汗水了。在各书店和照相馆里流览许久,看看近十二点了。我再无意识地走到教育司前来了,望了望墙上,仍不见发贴有什么新榜,我像扫兴地走回来,决意到下半天四五点钟才去看榜,省得空走许多的冤枉路。
吃中饭的时分,同寓的都回来了。那时代的青年似乎比现在的天真,他们一面吃饭,一面把自己进行职业的经过提出来请大众讨论,以决定其能否成功。同时把所会见的要人们的态度和说话滑稽化,以引朋友们发笑。前两个钟头那样冷静的祠堂,此刻又热闹起来了。我们这班青年都是无事不可对人言,没有一点的秘密,都是活泼不拘天真烂漫的。
北伐的堂兄也过来向我肩膊上打了一掌。
到了香港,住在名利栈。我认识了几位同赴日本的朋友。钟荣光聘了两位老留学生来做我们的领袖,以便沿途招呼。一个是东京帝大选科生陈虞光,现在是上海有名的医生了。一个是姓梁的,忘记了他的名字,因为我是和陈虞光接头的多。
到了八月下旬,我们终于等到了领百元港币的治装费了。教育司仍然是叫我们到香港青年会聚集。这却难为了我。因为我不单没有赴香港的旅费,并且还欠了包饭的二伯母一百余毫。
刚踏入外门,就看见对过的墙上,高高地贴着一张新榜。但看榜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四五个人,其中有一二个人在拼命地抄录入选者的姓名。我也顾不得胸口颤动,足胫无力,忙三步并二脚,走到墙面前来。抬起头来望了望那张复试的榜,在这瞬间,只觉得榜面是花花绿绿的,认不清楚是什么字。我当然是先注意榜的后半段,看是不是考上了备取第二名。但认真一看,我惊骇得心脏几乎要从胸坎里跳出来了。
但是这榜上明明有自己的名字。自己镇静了一下,审查自己的名字,恰恰占了孙山的位次。
但是我逃了。
他们一看见我,便这样说。我也有些得意的笑起来了。
一个从乡出来乘革命的机会,想谋职业的堂兄,也笑着赶了过来。
“这是什么道理啊!”
“自己是殿军呢!萧先生完全看错了!”
“此刻不会错了。要打个电报去吓吓父亲呢!”
“我要打电报了!”
“我也要打一掌!
“如果正取没有两名的出缺,自己不是徒担虚名。这才气死人!花费了我那末多光阴和精神,这并不是上帝的恶作剧!简直是钟荣光的恶作剧!”
“备取第二!”
“备取第二名那里是自己的名字呢?”
“出了榜么?怎么样?”
“你考上了留学,该给我打一下才做得!”(做得是可以的意思。)
“你真好彩!”
“也要给我打一下才做得!”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点也没有吃,便赶到青年会来。关会计也只说天洋丸是来不及了,不过这一二天之内,有法国和德国邮船开往日本,二等、三等由各人随意买票好了,只要同船。他说完了话,便请大众合照了一张相片。照了像,他又叫我们散队,等到十二点前后,再来青年会领治装费。
但是领治装费时已经由陈梁两领袖征求了大众的同意,决定趁廿八日下午开行的法国邮船赴横滨,三等票二十七元半,除了船票后,只有七十二元半可领了。我和一个同乡姓蔡的共领一百四十余元,这是关会计要求我们共领的,因为他手中实在缺乏十元的钞票。当我从关会计接过那张百元的钞票来时,心里便想。
“这是我最初一次拿百元的钞票!不至于同时是最后一次吧!”
我因为剪短了头发,那张相片又发生了问题。因为关会计年纪老了,并且是近视眼。幸得陈领袖说明是对的,并且为他解释,此次决不会有和相片不符的学生来领治装费了。纵令有弊病,也是考试时候发生的弊病了。
领了钱,我和这位同乡蔡保权君便赶到先施公司里来。我照预定的计划,最先买一张羊毛毡,其次是买表了。因为我听见过老前辈们说,用钥匙开发条的表最经用。我便买了一个备有钥匙的银壳表。但是买了回来后,给同客栈的朋友们看见了,都笑了起来。问他们有什么好笑,他们说,这样的银壳表只有顽固的南洋伯才要了,那有新学生买这样的古董货呢?我想,已经买了,有什么办法,只把它装进衣袋里。但常常借看时刻为名,把它摸出来玩赏呢。
听了陈领袖的忠告,我买了二十圆的日本金票,准备初上岸时的缓急。因此我放弃了我的墨晶金丝眼镜了。
廿八日下午,要下船了。关会计很客气地来送行。
我把行李安置好了后,走出甲板上面来看时,轮船已经蠕动了,我朝着广州方面,暗默地叫了一声:
“祖国!别了!学不成名死不还!我不知道今后要在什么时候才能看见你啦!”
我当时的心情真有些像初出征的军人一样,异常的悲壮。但同时也起了很多廉价的感伤。至于我的精神是十分痛快的。只恨缺少一个情人来为我挥泪了。
“你看那码头上不是有许多姑娘么?假如她们中之一个是我的情人或妻时,我当如何的伤感啊!”
轮船早出了鲤儿门,那些黛色的海岛,愈望愈远了。巨轮般的太阳,渐渐地趋近西方的天脚下(地平线)。低头看了一会下面的深蓝色的海水。几匹白鸥在上空翱翔。船躯开始播荡了。
“明天一过汕头,我便和我的父亲一刻一刻地隔远了!”
三等的仆欧走来叫我们,他是广东宝安人。
“快到下面去!吃晚餐了!”
猜你喜欢 本纪第四 郁林王·萧子显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八·杨仲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十·佚名 卷之八百八十七·佚名 卷三·胡一桂 第48章 对于士兵吃不饱知道还装不知道的蒋介石·冯玉祥 洪兆麟·陶菊隐 王琼传·张廷玉 陈祚传·张廷玉 卷九十四·佚名 26.范蠡和文种·林汉达 卷第一·太安万侣 沈燕谋·周诒春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