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语译

看不见的叫做“夷”,听不见的叫做“希”,摸不着的叫做“微”。道既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又从何去穷究它的形象呢?所以它是混沌一体的。

这个混沌一体的道,按高处说,它并不显得光亮;按低处说,它也不显得昏暗。只不过是那样的幽微深处而又不可名状,到最后还是归于无物。这叫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也可称它为恍惚不定的状态。

你想迎着它,却看不到它;想随着它,也望不见它。秉持着这亘古就已存在的道,就可以驾驭万事万物。能够了解这亘古就存在的道,就知道“道”的规律了。

本篇所谈更玄了。相信道不能名、不能解、不能述、不可知的人,对天地之美及其变化之莫测,怀着敬畏、虔诚的态度。然而,对道绝望的人,却深信道是虚幻不定的。它企图逃避我们所有的探究和努力,恰似生命最深远、最基本的问题一样,也以同样的方式避开了生物学家。

在明白生命是如何进入“有”之后,正是我们即将发现它的秘密时,然而我们面对的却是空白。神秘主义者往往以神秘的术语谈到天地之道及其幻象。但是要知道,这种探索的责任不应单由神秘主义者来担当,而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负起这种使命才对。

我相信这种对不知的虔敬态度,将是导致科学家走向接受宗教道路的主因。

而今,敬道的一方把自己投入有形无形的问题,及看不见的因果关系中;绝望的一方只有强迫自己想象一个从未被证实、看见、感觉、听到的“根”——一个原始的原则,一种力量的泉源及一个决定性始因。

道家口中的道,是不言不行又无时不运行的寂静行列;是外在活动及寂静的循环,也是万物复归为始与出之有形、入之无形的循环。

如此寂静、透彻的道之“象”,形成了道家(希望保持本性又不违反道性)的典范。因此,谦卑、寂静、忘私、无誉等学说,被散播在多变的宇宙中。

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庄子》之《知北游》《则阳》

光耀问无有说:“你是有呢?还是没有?”

光耀得不到回音,便仔细地看了看无有的容貌,但是他所看到的只是黑暗和空虚。于是他利用整天的工夫来审视无有,其结果仍然是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

最后光耀只好叹息道:“这就是最高的境界了。还有谁能达到这个地步啊?我能够做到无,却没有办法达到完全没有,等到要做到完全没有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有。他到底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我们看见万物的生长,却没有看见赋予它生命的本根;看见它出现,却不知它从何出现。人们重视的只是他所知的事物,而事实上他却是一无所知;唯有那依靠他所不知而得知的人,才是真知。这不是个大疑惑吗?算了吧!人是不能避免这种情形发生的。这也就是人们(哲学家)常说的:“想是这样吧!可是真的这样吗?”

道是看不见形体、听不到声音的,一般人说它深不可测。但是像这样被议论的道,并不是真的道。

庄子在下面这段寓言中,以一连串相对的形式,来说明“无形”是最有力的真理。

动物、风和心的寓言

《庄子》之《秋水》

独脚的兽羡慕多脚的虫,多脚的虫又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又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又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又羡慕内在的心灵。

独脚兽向多脚虫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说多方便就有多方便。现在你却有一万只脚可以使用,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安排它们的。”

多脚虫回答说:“你这话就不对了。你没有看过吐唾沫的人吗?唾沫喷出来的时候,大点像珠子,小点像细雾,掺杂而出,简直数都数不清,这都是出于天然的缘故。现在我顺着天机而动,自己也不晓得是什么原因。”

后来多脚虫又向蛇说:“我用这么多脚走路,还不如你没有脚走得快,这是怎么回事?”

蛇回答:“我顺着天机而动,要脚做什么?”

然后蛇又向风说:“我用脊背和两肋走路,还像有脚的样子,而你刮起风来从北吹到南,完全没有形体,这是什么缘故?”

风回答说:“不错,我刮起风来可以从北海吹到南海,但是却仍比不过人。人若用指头指我,我吹不断他的手指,人若用脚踢我,我也吹不断他的脚。我只能吹折大树,吹毁房屋而已。所以我是用小的失败来成就大胜利,这种大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庄子并没有把这篇寓言的后半部分写出来。但是,我们仍不难看出他暗指风(也就是空气)在羡慕眼睛,因为视力和光线(接近电子和非电子的范围)跑得比风还快。然而,心在刹那间越过时间,穿过空间,速度甚至比光更快,而其本身却是无形的。

猜你喜欢
  大学衍义序·真德秀
  提要·王充耘
  卷十八·佚名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孔子
  读书劄记卷一·徐问
  卷二十三·胡广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林语堂
  卷首上·江永
  卷四十二·乾隆
  二十二  节用下·墨子
  卷三中·王天与
  卷八十三·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教育谈·太虚
  护国言论集跋·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丘真人处机(磻溪集)·顾嗣立

    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儿时有相者曰:此子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王真人嚞于海宁。戊申,召见阙下,随还终南山,连召不起。己卯,元太祖遣近侍刘仲禄持手诏致聘,迎至雪山之阳,延问至道,答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

  • 卷174 ·佚名

    连文凤 晚步 不知风露寒,深坐翠微间。 对酒秋花尽,看云暝鹤还。 钟声黄叶寺,樵唱夕阳山。 安得吟身健,长随白日间。 连文凤 王昭君 使者相随出汉宫,辞君上马去匆匆。 只因自恃好颜色,不把金

  • 卷一百三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幻云居诗稿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皇祐五年进士第一神宗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卒有郧溪集采鳬茨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

  • 卷七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三龙门山类五言古过蜀龙门        【唐】沈佺期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煦濳石瀑布生轮风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

  •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司马迁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

  • ●序·李纲

      臣纲伏被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令臣省记编录建炎元年五月一曰以后《时政记》,缮写成册,进御以待制诏颁降史馆。  臣仰惟皇帝陛下躬上圣之资,抚中兴之运,方时多艰,入继大统,龙飞宋都,为天地神明万物之主。嗣位之五曰,即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九·陈邦瞻

    建炎绍兴诸政【朝臣言事附】髙宗建炎二年五月定诗赋经义试士法初元祐中科举以经义诗赋兼取绍圣以来罢试诗赋至是命参酌元祐科举条制定试士法中书省请习诗赋举人不兼经义习经义人止习一经解试省试并计数各取通定髙下殿

  • 一百四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臣目下现在扬州造具钱粮销引各款清册,料理事竣,即星驰入都,叩觐天颜。 今将江宁十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其杨州晴雨录,恭呈御览。其扬

  • 卷二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六雍正九年秋九月癸亥训谕喀尔喀属人上谕喀尔喀属人等曰喀尔喀骑射谙练丁壮强干勇于战阵厄鲁特不嫺骑射性懦弱而夸张惟长枪是赖一经败北不敢回视后因喀尔喀倾心经典惟以尊崇佛教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六·佚名

    明惠帝惠帝讳允炇太祖洪武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孙太祖子懿文太子标第二子也先是太子卒帝谓羣臣曰太子不幸至此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意欲立燕王何如燕王名棣太祖第四子也时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嫡统礼

  • 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林语堂

    蘇東坡此後一年零八個月的命運足以表示官身不由己。讀書人能用別的方法謀生,最好不要做官,他的遭遇便是充分的理由。蘇東坡當前的道路,真是崎嶇坎坷瞬息萬變,一直到他人生的末日,不是出乎他的本意,卻與皇后大有關係。皇帝有

  • 绪言·冯承钧

    《元史·太祖本纪》云:“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具见修《元史》者对于成吉思汗之事迹遗漏甚多,于是后人改纂有若干名称不同之《元史》,或根据中国载籍

  • 郝和尚拔都传·宋濂

    郝和尚拔都,太原人,和尚为其小名。幼为蒙古兵掠去,在郡王迄忒麾下效力,能译蒙汉语言,善骑射。太祖遣他出使宋朝,往返四次,以能言善辩著称。太祖崩后第二年(1228),郝和尚拔都为九原府主帅,佩金符。太宗二年(1229),率兵南伐,占领潼

  • 七 英文的学习·邹韬奋

    关于英文的学习,我不能忘却在南洋公学的中院里所得到的两位教师。后来虽有不少美籍的教师在这方面给我许多益处,但是这两位教师却给我以初学英文的很大的训练和诀窍,是我永远所不能忘的厚惠。在这国际交通日密,学术国际化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请豫备仓储疏【永乐元年】    杨 溥臣闻尧汤之世不免水旱之患而不闻尧汤之民至于甚艰难者盖豫有备也凡古圣贤之君皆有豫备之政太祖高皇帝惓惓以生民为心凡有豫备皆有定制洪武年间每

  •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戴溪

    宋 戴溪 撰读小雅鹿鸣燕嘉宾之歌也诗辞止言嘉宾序诗者增言羣臣失文王宾友羣臣之意矣鹿在山林顺性自适呦呦相呼食野之苹其髙洁若此岂得而豢养哉我有嘉宾高洁如之幡然肎来使我得备礼置乐以饮食之又实币帛以将之其好我

  • 补红楼梦·佚名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十八回。作者原署“嫏嬛山樵”,于第一回中又自称“著《参同契》者之裔”,故知其姓魏,余不详,此书系曹雪芹《红楼梦》续书之一。自序撰于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当在此时。书从黛玉死日写起,言其阴魂飘

  • 大隐居士诗集·邓深

    一名《邓绅伯集》。诗别集。宋人邓深撰。二卷。深字资道(一作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生卒年未详。绍兴进士。人为太府丞,后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擢潼川路转运使。卓有政绩。后以朝散大夫致仕。有文集十卷